解热镇痛药属非处方药,常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社区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宣传与普及解热镇痛药知识,增强社区人群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做到合理用药,防止解热镇痛药物滥用,减少药物对人身的危害.
作者:张杰;龚磊;袁飞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50例)和传统开腹组(50例),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第1、8d晨抽取外周空腹静脉血,检测全血T细胞亚群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水平.结果 术后第1d,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活性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8d,腹腔镜组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而开腹组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且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5);两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开腹组快,体现了微创优势.
作者:罗宏宇;张桂平;钟德源;管奇峰;张静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7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CSEA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A),每组35例.CSEA组用布比卡因7.5~12mg(0.75%布比卡因1~1.5ml+10%葡萄糖1ml,脑脊液稀释至3ml),CEA组用1%利多卡因+0.25%地卡因10~15ml,均使痛觉阻滞平面达T<,8>水平,术中必要时追加药物.观察并记录麻醉前、注药后不同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中使用辅助镇痛镇静药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血液动力学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CEA组术中使用辅助镇痛药例数多于腰麻-硬膜外联合组(P<0.05).结论 CSEA和CEA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
作者:颜瑞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MSCT探讨不同海拔高度正常成人肝脏体积的差异.方法 对60例健康成人志愿者行全肝平扫后行肝脏造影,扫描范围上自膈肌,下至肝下缘.结果 A、B、c三组肝脏体积分别为1173.5±155.2、1282.9±362.2、1525.4±352.2cm<'3>.A组与B组、B组与c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着海拔的增高,肝脏体积逐渐增大.肝脏体积可客观反映肝脏容量和肝细胞数量的变化,间接反映肝脏的血流灌注和代谢能力.多层螺旋CT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高,可在病人一次屏气中完成全肝扫描,从而避免呼吸运动伪影,提高体积测量的准确性,MSCT测量肝脏体积准确性高、直观、可重复性好,因而独具优势.
作者:史小平;鲍海华;赵希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伴随低血压的肾前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不能承受传统的间歇性血液透析,本文探讨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伴随低血压的肾前性.肾衰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伴随低血压的肾前性肾衰竭患者68例,以行CBP的患者作为治疗组(34例),同期未行CBP而仅行内科常规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34例).两组均动态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碳酸氧根(HCO<,3><'->)、血钾(K<'+>)及酸碱平衡等生化指标血乳酸等的变化,并动态监测心率、中心静脉压、多巴胺用量,比较两组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存活23例(67.6%),对照组存活6例(17.6%),两组差异显著(P
作者:王良馥;陈自力;熊建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17例交界性卵巢肿瘤、15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6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OPN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结果 OPN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卵巢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5%、26%及0%(P0.05).结论 OPN在卵巢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和术前血CA125水平相关,足卵巢癌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评价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作者:马哲;张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同宽度切口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 将术前散光≤1.5D的92例单眼白内障待术患者依其选择晶体的不同而分作A、B两组,A组植入硬晶体,作5.5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B组植入折叠晶体,作3.2mm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分别观察术后7d和1个月角膜散光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A、B两组裸眼视力1>0.5者分别为79.6%、66.4%,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6.08,P<0.01).A组术前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96±0.87D,术后1个月为0.54±0.56D,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U=2.267,P>0.05).B组术前平均散光度为0.65±0.86,术后1个月为0.64±0.67D,手术前后差异没有显著性(U=1.016,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与手术切口宽度有相关性.
作者:卢晓峰;黄淑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血清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APN(血浆脂联素)水平,探讨vWF及APN在冠心病(CHD)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CHD患者分成三组:缺血性心脏病组、扩张性心脏病患者组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组,分别进行vWF及APN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扩张性心脏病患者组和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组vWF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缺血性心脏病组;且治疗后vWF降低,而APN结果恰好相反(P<0.05).结论 APN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保护性作用,而vWF是损伤活动性的标志.
作者:束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本组20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予保守治疗:(1)西医:氨苄青霉索钠粉针配合甲硝唑注射液抗炎治疗以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和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等对症治疗;(2)中药:气滞血瘀予少腹逐瘀汤加减,虚寒凝滞予理中汤加减;配以丁桂儿脐贴辅助贴敷治疗.结果 治愈13例(65.0%),好转5例(25.0%),无效2例(10.0%),总有效率90.0%.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早期诊治可减少患儿痛苦,缩短病程.
作者:汤熙振;石玉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将300例输卵管炎症引起的继发不孕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只用传统西药通管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西药通管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化瘀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作者:刘娥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将12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硝普钠和黄芪;对照组64例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硝酸甘油和丹参.两组均7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2%和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赵博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膝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住院患者27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组15例(治疗组)和单纯康复治疗组12例(对照组).治疗组分阶段采用中医手法治疗,并结合内服中药,使用CPM机,指导康复训练;对照组使用CPM机,指导康复训练.于术前,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进行可比性对照研究.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时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范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减轻关节镜下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疼痛、膝关节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作用效果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作者:熊琼;陈咏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对国内外有关前列腺素和相关生长因子在胃炎中作用的文献进行综述,发现前列腺素和相关生长因子参与慢性胃炎胃黏膜的修复和保护,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中起一定的作用,值得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曲宝戈;毕维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肺血管重构是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学特征,血管重构中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是当今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发现整合素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特异性作用导致许多细胞内结构性和调节性因子的聚集和传递细胞信号,参与调节细胞骨架的组装和解聚,调节肌动蛋白纤维丝的稳定和更新,在细胞表型的转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整合素受体信号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机制对于寻找干预肺血管重构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乳腺癌是来源于乳腺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上皮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是目前威胁女性健康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逐年增高,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wist作为一种肿瘤相关基因,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和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尹锐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与腹腔镜子宫全切术用于良性疾病患者的手术结果.方法 通过回顾病历审查机器人(41例)和与之匹配的腹腔镜(100例)患者行子宫全切术的手术结果,统计方法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及卡方检验.两组年龄(P=0.65)、体重指数(P=032)、妊娠次数(P=0.21)、既往盆腹腔手术(P=0.25)以及子宫大小(P=0.65)均相匹配.观察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82.51min、80.98min),平均出血量(55.05ml、73.25ml),术中并发症(0例、0例)术后并发症(2例、3例),住院天数超过2d(0例、0例),再住院及症状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两组无1例转开腹手术.结论 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子宫全切术短期结果相似,长期结果并没有评估.机器人技术被成功地用于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组有相似的手术结果.
作者:何晓琴;PAREKH MT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