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近年来有关前列腺炎西药治疗与中医药辨证治疗的临床用药研究进展.认为今后应在总结本病辨证规律、提高远期疗效、开展临床用药研究及综合疗法等方面予以加强.
作者:谭小辉;袁飞锋;熊青;龚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探讨吲达帕胺片联合用药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该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作者:蒋皎如;胡瑞钺;田波;陶翔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复方炔诺酮治疗患有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UB)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4年中在我院就诊的DUB的患者146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73例.A组口服复方炔诺酮,B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B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复方炔诺酮治疗DUB的临床疗效非常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的疗效.方法对1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肝穿刺胆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8例患者共成功置入支架20枚,术后梗阻胆道的通畅率100%,症状体征明显缓解,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疽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对失去外科手术机会的部分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非手术方法.
作者:徐永辉;凌永志;邱艺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慢性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介入后对患者左心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的影响.方法 46例慢性闭塞病变的患者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超声测定射血分数,评价左室局部室壁运动.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由治疗前的(55.3±0.23)%,明显提高至治疗后的(66.5±0.22)%(P<0.05).患者左室室壁运动在介入治疗后有明显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可使闭塞冠状动脉开放,从而明显提高左心室的射血功能,改善心肌的室壁运动.
作者:肖丽梅;钱宝堂;余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8例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 研究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中低分化比例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均与年龄无关.
作者:杨芸;张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可必特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将5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吸氧、抗炎、茶碱、甲基强的松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全身用药基础上,采用以空气压缩泵为动力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3d后两组之间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对缓解低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雾化吸入对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不良反应少.
作者:马志英;蔡长马;赵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退休职工的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476例中老年退休职工的体检资料,包括病史、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血尿酸、超声等检测结果,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后脂肪肝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比较.结果 2476例中老年退休职工,检出脂肪肝887例(35.82%),女性脂肪肝检出率39.58%,男性脂肪肝检出率33.27%,女性退休职工脂肪肝检出率较男性显著升高(P<0.0l);脂肪肝组血压、BMI、TG、TC、FBG、UA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而HDL-C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脂肪肝组超重、空腹血糖升高、高血脂、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比率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 退休中老年人尤其老年女性的脂肪肝发病率较高,中老年人脂肪肝患病率与性别、血压、BMI、TG、TC、FBG、UA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张加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泼尼松龙、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患者予以COPD常规治疗,包括低流量持续吸氧、支气管扩张剂、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照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泼尼松龙+复方异丙托溴胺.两组患者疗程均为7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对照组为80.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水平及FEV1/FVC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肺功能改善显著,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泼尼松龙、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抗生素能够提高急性加重期COPD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杨勇;吴晓峰;朱红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年龄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影响.方法 我院生殖医学科2008年12月~2011年1月行AID的患者599例,共计1100个周期,按女方年龄(岁)由小到大分为A组(≤25)、B组(26 ~30)、C组(31 ~35)、D组(36 ~40)及E组(>40)共5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以及各年龄组间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1)各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分别为A组32.1% (107/333)、10.3% (11/107),B组31.6% (97/405)、13.4% (13/97),C组18.7% (49/262)、12.2% (6/49),D组14.9%( 13/87)、30.8% (4/13),E组7.7%( 1/13),0% (0/1);(2)各组自然周期占比依次为71.2%、66.2%、67.9%、56.3%、46.3%;促排卵周期占比依次为28.8%、33.8%、32.1%、43.7%、53.7%;(3)相同年龄组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之间AID的周期妊娠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C组和D组促排卵周期流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患者无论是自然周期还是促排卵周期,30岁以上者周期妊娠率开始降低,流产率明显增加,因排卵异常使用促排卵药物比例增加,35岁以后尤甚.
作者:李冬兰;杨丽娟;胥杜娟;范荷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迁延型过敏性紫癜及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迁延型过敏性紫癜住院病人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继续足量强的松治疗,病情好转后减停;观察组立即在强的松减量的同时加用达那唑8~10mg/( kg·d)(≤0.4/d),分2~3次,好转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不超过2个月.所有病例随访半年.观察皮疹消退时间、皮疹反复发生率及肾损害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8.67±0.45d)明显短于对照组(11.25±1.79d),皮疹反复发生率观察组(11.4%)明显低于对照组(31.2%).随访半年,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11.4% (4/35),与对照组的34.4% (11/3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达那唑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迁延型过敏性紫癜可明显缩短皮肤紫癜消退时间,减少皮疹反复发生率,并预防或减少肾损害.
作者:庄树铨;许白叶;苏秀瑛;李菊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制作非转流肝移植动物模型,探索在无肝期尿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汀对胃肠道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40只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只.采用肝门阻断法制作动物模型.实验组动物于阻断前注射乌司他汀,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肝门阻断前、后10、30、60min切取胃肠组织,观察胃肠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胃肠组织内TGF-β、VEGF、bFGF等内源性生长因子的改变.结果 对照组大鼠胃肠黏膜组织镜下表现为瘀血水肿,实验组大鼠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随着无肝期时间的延长,损伤组织改变相差越大;实验组胃肠黏膜组织内TGF-β、VEGF、bFGF等内源性生长因子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汀在非转流肝移植中,通过对黏膜的内源性生长因子的调整而起到胃肠道的保护作用.
作者:夏雨;徐彩;桂宇芳;徐爱玉;张志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比较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切断肝固有动脉与不切断肝固有动脉动物模型的血清胆红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率改变,初步探讨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或切断肝固有动脉的安全性及其机制.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结扎大鼠胆总管造成阻塞性黄疸模型,7d后行胆肠内引流.A、B组不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C、D组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A、C组胆肠内引流后7d处死,B、D组胆肠内引流后14d处死.收集血液和肝脏组织送检测.结果 A组大鼠死亡1只,死亡时间为胆肠内引流后第3d,死亡率8.33%;D组死亡2只,为胆肠内引流后第10、12d,死亡率16.67%.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TBIL)、凋亡率(AI)C组高于A组,D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病理形态学改变(如肝脏组织纤维化、肝细胞坏死及炎细胞浸润)肝固有动脉结扎组均重于非结扎组.结论 阻塞性黄疸大鼠行胆肠内引流时结扎切断肝固有动脉不安全,对肝细胞凋亡率有较大影响.
作者:程利;房淑彬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1年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干预、运动疗法和磺脲类药物.对照组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0.5g/d,q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吡格列酮30mg/d,bid 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显著降低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亦明显上升,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在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和纠正血糖的同时,使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的水平降低,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陈清顺;刘文坚;方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粘连性肠梗阻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予单纯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26例,加用肠粘连缓解汤;记录治疗开始2周内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及全身情况.结果治疗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王鸿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男,70岁.因头痛、心悸就诊于我院.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12导联同步心电图示: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要求住院.入院后体检:BP 110/70mmHg,HR 80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不齐.临床诊断:冠心病.给予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均为CM5导联,图示R1~R7J点处可见逆行P波,R-P’间期<P’-R间期,心室率为112次/min,QRS呈室上型,R7~R8为一长R-R间距,长R-R间距后第一个P波为窦性P波,P-R间期达320ms.
作者:朱智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1病例报告患者,20岁,因停经37+4周,下腹胀痛2h于2011年7月5日15:30入院.患者平时月经规则,13岁初潮,5 ~7d/30d,末次月经2010年10月15日,预产期2011年7月22日.停经早期有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停经4个月余自感胎动至今,妊娠晚期无阴道出血及流水症状.在本院行B超检查示胎盘、胎心、胎动均正常,双下肢无水肿,无头痛、眼花等不适,于2011年7月5日13:30许出现下腹不规则胀痛入院,无阴道流血、流水.
作者:熊坚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检验医学实验的检测系统与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已经有了显著的改进.但在临床工作中,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还没能引起医患的足够重视.严密控制标本误差因素,作为实验分析前质控的标本质量控制应予以广泛重视.本文分析了标本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如何排除这些影响因素.
作者:惠娟娟;王新丽;李小燕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扩张型心肌病作为原发性心肌病中为常见的类型,发病原因比较复杂,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就阿霉素诱导实验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研究进行总结,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中血管新生的意义.
作者:秦保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本文就周围血液中出现幼稚血细胞及其种类、幼稚程度、数量多少相关的多种疾病进行了归纳、分析.
作者:朱士红;朱理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超声微泡是一种超声造影剂,利用超声微泡声学特征和靶向功能可提高超声分子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利用其药物载体和释放功能可进行靶向药物治疗.现对超声微泡及其在分子影像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心云;王占科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