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CAD)是威胁人类生命常见的死因,随着CAD临床治疗的迅速发展,CAD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目前CAD诊治中仍存在着“早期缺乏预防、治疗期和预后缺乏干预”等问题,而心脏康复治疗可使CAD患者在基本临床医治基础上,改善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近年来,心脏康复疗法已应用于医院和家庭,现就近年来心脏康复疗法在CAD中的影响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洪瑞云;张晓丽;钟一鸣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地尔硫卓作为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常见药物,近年通过改变剂型,发展新的剂型,其作用效果更加显著,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现就一些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
作者:关玉珍;刘代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分子机制主要涉及某些癌症相关基因的遗传学、表观遗传学改变以及信号转导通路的改变.本文重点就参与HCC发病的主要信号途径,包括P53/ARF、RB/INK4A、Wnt/β-catenin、Ras、PI3 K/Akt/mTOR、IGF及HGF/c-Met途径作一综述.
作者:高艳芳;欧阳璐;胡恭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然而,当前的干扰素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等HBV治疗药物不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治愈的比例.随着对HBV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不断深入的了解,针对上述过程中不同的作用靶点,对抗HBV新药的研发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将主要对新药的研究进行简要总结.
作者:谢华;何良梅;刘瑶;张自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医整脊法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0.3 ~4年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针灸组)和治疗组(整脊刺血组)各40例,共治疗2个疗程,并于治疗结束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的疼痛指数以及压痛指数和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整脊结合刺络放血治愈25例,好转14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针灸治疗治愈16例,好转18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整脊法联合刺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葭荣;李文倩;蔡遥遥;林先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丙型肝炎核心抗原(HCV-cA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丙型肝炎抗体(HCV-Ab)阳性血清标本15例,HCV-Ab阴性血清标本170例,共计185例,同时对15例HCV-Ab阳性和170例HCV-Ab阴性的血清标本进行HCV-cAg检测,同时使用RT-PCR进行HCV-RNA对照检测.结果:15例HCV-Ab阳性的标本中,HCV-cAg阳性为5例;170例HCV-Ab阴性的标本中,HCV-cAg阳性为2例,同时以HCV-RNA检测结果为对照,HCV-cAg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和98.9%,且与HCV-RNA检测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V-cAg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好,可以作为HCV-Ab检测方法的补充,对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作者:丁涛;朱雅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逆行泪道内植入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A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72眼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局部麻醉下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后1周开始冲洗泪道,3个月拔管.观察其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61例61眼治疗后3~7天炎症迅速消退,合并瘘管者瘘管愈合,溢泪症状消除.随访观察6 ~12个月,无溢泪复发,泪囊区皮肤愈合良好,部分遗留色素沉着或轻度疤痕.治愈率84.72%.结论: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疗效好,操作简单,创伤小.由于此手术方式未改变泪道解剖结构,对慢性泪囊炎急性发作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陈晓凯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胆结石通过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n =60)与对照组(予传统开腹手术,n=60),观察两组手术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能成功取出结石,研究组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术后造影未见结石残留;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开腹组手术时间长(P>0.05),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博飞;胡志强;陈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联合阴囊小切口治疗低位隐睾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39侧)低位隐睾患儿接受腹腔镜联合阴囊小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睾丸下降入阴囊内的成功率、睾丸回缩、萎缩发生率及术后美观情况.结果:31例(39侧)低位隐睾患儿,除1例因精索太短将睾丸拉入腹腔内改为腹腔镜下睾丸松解下降固定术,其余均成功将睾丸降入阴囊内.术后随访患儿6月至4年,除1例睾丸回缩至外环口(经阴囊松解下降固定术后再无复发),余患儿通过彩超复查睾丸血供丰富、无睾丸萎缩及回缩、无腹股沟斜疝发生,手术切口处无明显疤痕或者疤痕小且较隐蔽,美观效果好.结论:腹腔镜联合阴囊小切口治疗低位隐睾既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且可及时诊治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及对侧腹股沟探查,术后手术切口疤痕不明显,手术时间短、对患儿的创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少,美观效果好.
作者:杨文;王波;曹闯;麦天赋;黄敏诗;吴江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丹参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IH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丹参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4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后对胆汁酸、胆红素、谷氨酰基转移酶等指标的影响,从而了解其保肝降酶等的疗效.结果:丹参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后ALT、TBA、TBIL、DBIL、γ-GT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能显著改善肝功能,对治疗胆汁淤积临床疗效好.
作者:洪虹;廖红群;饶兴愉;刘小生;谢忠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头加压螺钉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7例中老年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24例予以C形臂透视下徒手闭合复位股骨颈骨折断端,复位理想后置入3枚无头加压螺钉固定骨折断端.对照组23例采用相同复位方法,但采用AO中空螺钉固定骨折断端.比较两组患者间内固定螺钉退出例数、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例数、平均愈合时间、总优良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试验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总优良率较对照组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闭合复位无头加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持续、有效的对骨折断端加压,降低了骨折不愈合、退钉及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作者:李传宇;吴凯;阳明刚;冯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隐匿性乳腺癌患者诊疗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及对该病的诊疗方法,改善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的17例确诊为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出院后随访结果.17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并在术后根据其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施予内分泌治疗、放化疗等治疗方案.结果:17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组织学结果中,有14例在乳房标本中发现原发肿瘤,其中乳腺导管内癌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1例,原发肿瘤径长范围为0.41~1.32 cm,3例在乳房标本内未发现原发肿瘤;在17例患者的乳房标本中癌细胞转移腋窝淋巴结数量范围为6~25个,平均7.35个;17例患者出院后随访1~5年,其中1例在术后第2年因骨转移死亡,2例在术后第2年因脑转移死亡,2例分别在术后第3、4年因肺转移死亡,剩余12例均无病存活.结论:隐匿性乳腺癌并无特异性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测以及腋窝淋巴结检查对本病的确诊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本病的治疗应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在术后应综合考虑各类检查结果及患者现实情况,选择内分泌治疗、放化疗、生物治疗等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
作者:刘真;赵继革;刘全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针刺联合达英-35及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观察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为临床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针刺联合达英-35及克罗米芬治疗,对照组达英-35及克罗米芬疗法.结果: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卵巢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睾酮(T)水平低于对照组,卵巢基础窦卵泡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及HCG日优势卵泡数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UFS率低于对照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流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达英-35及克罗米芬疗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娟;田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房颤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关系.方法:562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符合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根据心电图和治疗史,由有临床经验的心内科专家进行诊断房颤.结果:178例有高尿酸血症,84例有持续的或永久的房颤,高尿酸血症和房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互为高风险因素,校正了其他共同的风险因素,两者的关联仍然存在.结论:高尿酸血症在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增加房颤患病率有关联.
作者:曾晓宁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36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内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延伸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正确用药、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等遵医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伸护理应用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疗效、遵医行为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晓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肠造口是指因治疗需要,利用外科手术方式在腹壁上人为开口并将一段肠管拉出腹腔,开口缝于腹壁用于排泄粪便及尿液[1].回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并发症总发生率达40%[2],皮肤黏膜分离又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l周内[3],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的17% ~ 27%[4-5].主要表现为肠造口黏膜皮肤缝合处组织愈合不良而造成皮下感染,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部分或整圈分离并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创面[6].皮肤黏膜分离发生在车祸致全身多发伤患者,可延长伤口愈合时间.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积极处理多发伤,正确处理造口并发症,控制感染,营养治疗,心理指导是关键.2017年3月我院成功护理了1例车祸致全身多发伤术后15天由外院转入发现造口感染、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患者,预后良好,于4月16日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抢救车是必备的抢救应急设备之一,要求必须具备及时、准确、方便、易取等特点,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抢救车的管理及抢救效率1.临床使用的抢救车存在以下缺点:空问小、布局不一样,不方便药品和物品放置,无法实现抢救车同质化管理及使用;采用封存纸或金属锁封存,用封存纸不能保证封存的完整性,金属锁封存需要专人保管钥匙,无法做到“随手可及”;按压板与抢救车分离,不便于管理和使用,影响抢救;针对上述问题,我院根据临床需求,设计了便于管理及使用的“一体化抢救车”,结合我院设计的医用封存锁扣(专利产品)[2],得到临床护士、护士长以及医院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小惠;钟雪梅;谢红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品管罔活动提高门诊抽血室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主题选定法确定以“提高门诊抽血室护士手卫生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查找出影响手卫生合格率的不良因素,分析原因,拟定相应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我院门诊抽血室护士手卫生不合格例数,由活动前的187例下降至活动后的6例,护理团队凝聚力、沟通能力、品管圈运用水平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门诊抽血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杨烨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制腰腹部加压固定带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21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111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采取适合碎石部位的体位直接碎石;研究组在合适体位的基础上使用自制腰腹部加压固定带加压固定后实施碎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身体移位、定位焦点移位、疼痛感觉、舒适度、术后表皮破损情况和结石破碎效果.结果:2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WL治疗,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研究组身体移位、定位焦点移位、表皮破损例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结石完全破碎、一次碎石成功率、二次碎石成功率、三次碎石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腰腹部加压固定带能很好固定患者体位,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度,增加碎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叶玉斓;蒙美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为润滑剂在留置胃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某ICU收治的需鼻饲管置管的患者96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9例,对照组47例.实验组在鼻饲管置管中采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作为润滑剂,对照组采用医用石蜡油作为润滑剂,比较两组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一次置管成功率、患者合作率和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71.43%,显著高于对照组48.94% (P <0.05);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的合作率为61.22%,显著高于对照组25.53%(P<0.05);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流泪的发生率为32.65%,低于对照组80.8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4.08%,低于对照组23.40%;呛咳、打喷嚏的发生率为18.37%,低于对照组的44.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能显著降低患者在鼻饲管置管过程中的不适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曹雪琴;王义兵;吴洁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制使用便捷、省时省力的病床被套,减轻护士劳动负荷,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反复研究和实验,设计出正面竖式开口“T型”虚边病床被套,并与传统尾端开口被套进行铺床效果比较.随机抽取护士6人作为实验者,每人使用2种被套套被套铺盖被各5次,每组共30次,使用正面竖式开口“T型”虚边病床被套为观察组,使用传统尾部开口被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套被套时间及铺床质量.结果:观察组套被套时间(91±3.04)s,对照组套被套时间(119.23±5.01)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P<0.01);观察组铺床质量指标:被头端两角饱满、被头无虚边、被套中线无偏移、棉胎平整无鼓包例数和构成比分别为28(93.3%)、30(100%)、28(93.3%)、29(96.7%),对照组相应指标例数和构成比分别为20(66.7%)、22(73.3%)、20(66.7%)、21(7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6.67、x22 =9.23、x32 =6.67、x42 =7.68,P均<0.05).结论:正面竖式开口“T型”虚边病床被套,方便护士铺床、省时省力,铺床质量指标优于传统尾端开口被套,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作者:欧阳威;钟冬秀;罗艳;刘兰英;刘小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干预对提高县级二甲医院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管理效果,为手术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7年3月1~15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首台手术作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3月22日至4月11日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3例首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由QCC成员实施标准化的品管圈干预,对未准时开台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首台手术的开台率与活动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县级二甲医院首台手术服务中,能减少医护拖班,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获得了很大提高.
作者:董丽;钟春香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