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奥沙利铂为基础的FOLFOX-4方案与以多西他赛为基础的D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55例晚期胃癌患者,一线应用FOLFOX-4方案26例,DF方案29例.所有患者至少接受3个周期FOLFOX-4方案或2个周期DF方案,且疗效可评价.结果 FOLFOX-4组客观有效率(ORR)为26.9%,疾病控制率(DCR)为73.1%,中位疾病无进展期(mPFS)为5.68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3.89月.DF组ORR为20.7%,DCR为69.0%,mPFS为3.96月,mOS为12.71月.2组ORR、DCR、mPFS以及m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毒副反应出现Ⅲ-Ⅳ级白细胞减少DF组为多,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OLFOX-4和DF方案疗效相似,毒副作用可耐受,可以作为晚期胃癌的有效化疗方案选择.
作者:苏丹;张婷婷;王李杰;李娟;白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团队式赋能教育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40例伴焦虑、抑郁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给予饮食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采用团队式赋能教育方法.比较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糖尿病授权简化量表(DES-SF)、糖尿病患者自护行为量表(DSCS)评分及血糖控制情况.抽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结果出院时试验组HA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的血糖控制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自我管理和DES-SF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队式赋能教育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刘昱昕;何朝珠;周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spinocath连续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行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120例(ASAⅠ-Ⅱ级),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30例.镇痛药液的配置:A组生理盐水30 mL+舒芬太尼45 μg;B组生理盐水30 mL+舒芬太尼60 μg;C组生理盐水30 mL+舒芬太尼75 μg;D组生理盐水30 mL+舒芬太尼90 μg;4组其他处理均相同.自控镇痛(PCA)设置方案为背景剂量为2 mL,维持剂量为2 mL·h-1,PCA按压1次为1 mL,锁时为45 min.记录镇痛起效时间、首剂镇痛持续时间,PCA用药总量及PCA按压次数和产妇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产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满意度等.结果 C、D组产妇的镇痛起效时间明显较A组缩短,A组首剂镇痛持续时间较C、D组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用药总量及PCA按压次数D组较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时间较B、C、D组延长(P<0.05);4组产妇无一出现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D组瘙痒的发生率较A、B、C组明显升高(P<0.05);无一例产妇对镇痛效果不满意.结论 蛛网膜下spinocath单纯连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
作者:王洪强;薛广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62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Müller AO分型:A3型14例;C2型28例;C3型20例),均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术治疗,必要时辅以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固定.采用改良sarmiento系统评估骨折复位情况、Dienst标准评估腕关节功能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62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5周.随访3~12个月,其中53例复位优良,占85.5%;57例腕关节功能优良,占91.9%.有2例出现钉道感染、1例Schanz钉松动,经积极处理后顺利愈合;另有1例出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未见神经血管损伤、骨折再移位.结论 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庞金辉;曹成福;纪斌;周军杰;陈贤奇;王臻;周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和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关系,为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迁延性、慢性腹泻提供指导.方法 选择迁延性、慢性腹泻病105例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 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105 例迁延性、慢性腹泻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 检测,其中94例(89.5%)结果阳性,对照组4例(13.3%)结果阳性,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67例,对照组4例;2种以上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27例(25.7%),对照组0例.其中牛奶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88例(83.8%),对照组3例(10.0%),其次是蛋清/蛋黄.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 阳性结果在2级以上的共90例(85.7%),而对照组2例(6.7%),2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物不耐受与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发病有关,食物特异性IgG 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万盛华;黄敏;罗丽娟;万宏;张双红;刘岚;李香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后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按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后路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30例),传统神经阻滞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神经阻滞前(T0),神经阻滞后1(T1)、5(T2)、10 (T3)min,手术结束时(T4)的RR、心率(HR)、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VAS评分等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神经阻滞所用时间及肋间血管刺中率(回抽时有血)和并发症(气胸、局部麻醉药中毒)发生率、阻滞失败后麻醉方式改变的例数等.结果 A组患者在T1、T2、T3 、T4时RR、HR、SBP、DBP、MAP、SpO2值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在T1时VAS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5).A组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无一例(0.0%)肋间血管刺中,B组有6例(20.0%)肋间血管刺中,B组较A组明显增多(P<0.05);B组因神经阻滞效果不佳导致麻醉方式改变较A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后路肋间神经阻滞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中.
作者:彭永明;薛广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黄对非尿毒症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江西省肿瘤医院门诊及住院的非尿毒症CRF患者60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给予降压药、红细胞生成素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大黄10 g 开水泡服,1次·d-1.2组疗程均为2周.选择同期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体检科体检的健康者(正常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肌酐(Scr)、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同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cr和Ccr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AA、hs-CR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血清SAA、hs-CRP水平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AA、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60例非尿毒症CRF患者治疗前血清SAA水平与血清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866,P<0.05).结论 非尿毒症CRF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大黄能改善非尿毒症CRF患者微炎症状态,但对其肾功能无明显地改善.
作者:周娲;涂卫平;杨丽萍;秦晓华;傅缨;卢玲;房向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检验PRO-KIN平衡仪对预测老年人跌倒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择符合试验条件的老年人分为有跌倒史(病例组)和无跌倒史(对照组)各30例参加本研究,每位受试者在1周内各进行2次PRO-KIN平衡仪和Berg平衡量表测试,对PRO-KIN平衡仪和Berg平衡量表测试结果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来检验PRO-KIN平衡仪的效度;采用等级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PRO-KIN平衡仪的信度;对病例组和对照组PRO-KIN平衡仪测试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检验PRO-KIN平衡仪的敏感度.结果 PRO-KIN平衡仪与Berg平衡量表的各个指标均呈中度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512~-0.677,均P<0.01);PRO-KIN平衡仪的组内信度ICC为0.89~0.98且95%可信区间集中;病例组2次PRO-KIN平衡仪测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PRO-KIN平衡仪对老年人跌倒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敏感度.
作者:徐华平;全莉娟;邱智;王珺;金国强;冯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伴有与无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IgA肾病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与IgA肾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住院、并行肾组织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316例,其中伴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研究组)25例(7.9%),无HBsAg和(或)HBcAg肾小球沉积的患者(对照组)291例(92.1%).2组患者均行肾组织活检,其标本分别常规进行光学显微镜、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测,以及血清HBV感染标志物、肌酐、胆固醇、白蛋白、C3、IgA和24 h尿蛋白水平的检测,同时对2组患者肾脏病变按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及肾小管间质积分进行评定.结果2组患者肾小球活动病变积分及肾小球慢性病变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肾小管间质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肾组织C1q沉积所占比例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HBV感染标志物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乙肝病毒抗原在肾组织中沉积与IgA肾病发病并无直接关系,但有可能加重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作者:熊子波;梁伟;郑爱萍;熊祖应;贺丽娟;罗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相关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86例接受急诊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测定其术前和术后48~72 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Scr),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事件.CIN定义为术后48~72 h内Scr升高>25%,或绝对值升高≥44.2 μmol·L-1(0.5 mg·dL-1).结果 186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CIN(CIN组),152例为非CIN(非CN组),CIN发生率为18.3%.CIN组患者年龄较非CIN组更大(P<0.05),CIN组肾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合并心力衰竭(Killip≥Ⅱ级)的患者明显多于非CIN组(P<0.01),所有心源性休克患者均发生了CIN;CIN组术前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比例低于非CIN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基线肌酐清除率<60 mL·min-1)、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心源性休克、术前他汀治疗与CIN的发生有关.CIN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非CIN组延长,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P<0.05或P<0.01).结论 CIN是急诊PCI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增加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肾功能不全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CIN的危险因素,术前他汀治疗是减少CIN发生的预测因素.
作者:徐验;衣为民;龙娟;罗颖;张怡清;胡伟;郭文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51例,按固定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其中21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3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短于DHS组[(52±11.90)min vs (75±23.40)min,P<0.05];术中出血量PFNA组少于DHS组[(150±50)mL vs (450±60)mL,P<0.05];后期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低于DHS组(4.76% vs 23.33%,P<0.05).PFNA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DHS组(95.24% vs 76.67%,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比DHS更具优势.
作者:汪璟;李远景;马勇;宗世璋;黄耀斌;张德;丘宏伟;刘干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于缝线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8只),采用缝线诱导法制备兔角膜新生血管.A组采用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L,隔日1次;B组采用球结膜下注射恩度0.1 mL,隔日1次;C组采用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1 mL(0.5 mg),隔日1次.每日裂隙灯下观察并测量角膜长出的角膜新生血管的长度,计算出新生血管的面积,共3周时间.结果 B组和C组各时间点新生血管的长度和面积均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在第13天和第18天新生血管的长度和面积均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恩度可以有效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作者:钟敏;何建中;李荣;罗荣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物质守恒定律和容量动力学分析全凭静脉麻醉对犬输液代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40只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清醒输注乳酸钠林格液组(CR组,n=10),30 min内经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30 mL·kg-1;全凭静脉麻醉后输注乳酸钠林格液组(AR组,n=10),全凭静脉麻醉后30 min内经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30 mL·kg-1;清醒输注羟乙基啶粉组(CH组,n=10),30 min内经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5 mL·kg-1;全凭静脉麻醉后输注羟乙基啶粉组(AH组,n=10),全凭静脉麻醉后30 min内经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15 mL·kg-1.观察4组犬心输出量(CO)、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的基础值(T0)、输液开始时(T1)、输液结束时(T2)、输液结束后60 min(T3)等情况,以及在实验犬稳定后、开始输液时和以后的每5 min 经右侧股静脉抽取静脉血1 mL,用于测定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同时记录4组犬总的尿量.应用物质守恒定律和容量动力学理论分析得到以下参数:中央室靶容积(V1)、周围室靶容积(V2)、转移系数(Kt)、清除速率常数(Kr)、容量增加和容量扩张效率.结果 AR组、AH组在T1时HR、MAP、CO值均较T0时低(均P<0.05),CR组、AR组、CH组、AH组犬在T2时CVP、CO值均较T0时高(均P<0.05).AR组、CH组、AH组犬V、Kr和总尿量均明显低于CR组(均P<0.05),CH组、AH组犬V、Kr值均明显低于AR组(均P<0.05),AR组犬V1、Kr、Kt值较CR组低、V2较CR组高(均P<0.05).AH组、CH组犬在20、30、35、40、45、50、60 min 时容量增加值和容量扩展效率均较CR组、AR组高(均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下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减少了尿量的排出和目标靶容量,增加了液体在周围间隙的聚集,对输注羟乙基淀粉没有太大的影响,且羟乙基淀粉相对于乳酸钠林格液有更好的扩容效果.
作者:邓福谋;徐国海;胡衍辉;蔡利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运动对骨软骨骨折(OCF)转归影响的MRI表现及MMP-13在膝骨折片覆盖软骨中的表达.方法 随机选用30只月龄及体质量相近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实验组20只建立兔膝股骨髁OCF模型;假手术对照组10只.所有模型均不进行内固定及外固定.术后即进行术侧膝关节间歇主动活动(IAM)与间歇被动活动(IPM);术后1、2周分别从实验组中随机抽取10只实验兔行MRI检查、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假手术对照组10只于术后2周行上述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TSE-T1WI、TSE-T2WI、T2WI/SPAIR、3D/WATSc/FFE/T1WI.结果术后1、2周,骨折线均清晰,OCF片移位14(14/20);骨片覆盖软骨术后2周较术后1周损伤重(P<0.05);骨折区成纤维细胞数术后2周较术后1周多(P<0.05).术后第2周,股骨髁骨折处骨质增生,MRI示薄层低信号,骨片内部分骨小梁坏死;骨片覆盖软骨MMP-13表达,术后2周较术后1周表达程度明显增高(P<0.05),对照组仅2(2/10)只轻度表达.结论 运动可使兔股骨髁关节表面OCF愈合不佳,术后2周变化类似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特点;OCF后骨片覆盖软骨MMP-13表达升高,对临床治疗OCF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少仁;刘国辉;胡银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可能的原因.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染色方法检测20例HNPCC及20例SCRC标本的凋亡相关蛋白因子配体(FasL)蛋白的表达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数量、分布情况.另选正常大肠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结果 HNPCC、SCRC癌细胞及正常大肠粘膜细胞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0%、70%、0%,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TIL数量高于散发性大肠癌(P<0.05),且其分布与FasL蛋白的表达为负相关关系(r=-0.483,P<0.05).结论 HNPCC癌细胞FasL蛋白相对低表达或缺失可能是TIL记数高于散发性大肠癌和较之预后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洁明;郑林辉;李太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南昌地区绝经后妇女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选取符合调查要求的160名绝经后妇女,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BMD,PCR-RFLP技术检测ERα基因PvuⅡ和XbaⅠ限制性酶切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 XbaⅠ位点XX、Xx、xx 3个基因组的腰椎L1-L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uⅡ位点PP、Pp、pp 3个基因组的腰椎L1-L4、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的BM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α基因XbaⅠ、PvuⅡ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南昌地区绝经后妇女BMD无关.
作者:熊林;彭维杰;钟敬亮;杨琳;刘永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CO2气腹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低气压组、中气压组和高气压组,每组20只.闭合法建立CO2气腹,低气压组、中气压组、高气压组气腹压力分别设定为5、10、15 mmHg(0.665、1.330、1.995 kPa),缓慢注气,持续时间定为0.5、1.0、2.0、4.0 h,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大鼠粪便中SigA含量、门静脉血中内毒素含量和肠系膜淋巴结培养结果,在光学显微镜(光镜)下观察肠道形态学变化.结果高气压组肠道表面SigA的含量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升高,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提高(P<0.05或P<0.01);而中、低气压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气腹时间越长,肠道表面SigA的含量明显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肠系膜淋巴结培养阳性率明显提高(P<0.01);同时光镜下可见,随着气腹压力的增大及气腹时间的延长肠道形态学变化渐趋明显.结论 CO2气腹随着压力增高和时间延长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损害越大.
作者:何化林;刘智华;彭长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TA重复序列多态性与南昌市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符合调查要求的南昌市100名绝经后妇女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资料,通过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根据骨密度分为骨质疏松组4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60例),用测序方法检测重复序列多态性TA重复次数,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A12等位基因在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之间分布频率不同,骨质疏松组TA12等位基因频率为7.50%,低于非骨质疏松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 TA12等位基因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基因.
作者:陈宗玮;彭维杰;周颖;刘永飞;罗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频电灼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 对76例(91眼)鼻泪管阻塞患者应用高频电灼泪道成形术后,逆行置入球头硅胶管,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结果随访6~12个月,失访5例6眼,治愈48例55眼(64.71%),好转12例19眼(22.35%),无效11例11眼(12.94%).结论 高频电灼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逆行置管术是治疗鼻泪管阻塞的有效方法.
作者:农义军;王俊;温利辉;阳临;邱道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1例,均给予两性霉素B,起始剂量1 mg·d-1,逐渐递增至0.7~1 mg·kg-1·d-1,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静脉滴注;5-氟胞嘧啶8 g·d-1口服,3次·d-1;同时行腰池置管,用两性霉素B 0.5 mg+地塞米松1 mg+尿激酶5万U+注射用水 8 mL配制成混合药液共10 mL,以5 mL·h-1·d-1微量泵注入椎管内,持续4周.观察11例患者入院时,治疗后1、2、3、4周脑脊液(CSF)压力、CSF细胞数、CSF墨汁染色、CSF隐球菌培养等情况.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后第1周CSF压力、CSF细胞数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CSF墨汁染色、CSF隐球菌培养均阴性(-).11例患者中,1例引流1周后因腰池引流堵塞后拔除;1例治疗10 d后出现两性霉素B的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导致下肢截瘫及尿潴溜而终止治疗.9例患者治疗后2、3、4周CSF压力、CSF细胞数均降低至正常,CSF墨汁染色、CSF隐球菌培养均阴性(-).结论 两性霉素B椎管内持续给药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
作者:肖绍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的应用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江西省儿童医院2011年按照标准化临床路径实施管理的11 125例支气管肺炎患者(研究组),对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统计调查,并与2010年按照传统方式实施管理的11 002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对照组)的数据相比较.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59±0.53)、(6.94±0.98)d,住院费用分别为(3 752.88±356.20)、(4 563.72±428.50)元,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为99.6%,较对照组的96.2%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临床路径应用于儿科支气管肺炎单病种,使疾病治疗程序化,既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也可明显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丽;袁兆康;钟荣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人处在自然环境中不断地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应激挑战,如寒冷应激、饥饿应激、创伤应激等,机体在寒冷应激状态下竭力地维持着自身的复杂动态平衡[1].体内的平衡不停地被机体通过生理反应或者是适应性反应所重建,机体应激调节的过度或者紊乱会引发一系列疾病[2].寒冷应激在自然环境中极易让人感受到,而且也是致病的常见因素,以致对人体健康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其中许多机制至今仍未被揭示和系统阐述;因此,研究和积累寒冷气候条件下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就近年来寒冷应激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谌秋华;朱清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多基因突变的累积作用被视为肿瘤发生的前提条件,这些基因突变经常导致原癌基因过度表达、活性增强及抑制抑癌基因的生物活性[1-2].因此,研究原癌基因及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无论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还是对寻求肿瘤靶向治疗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肿瘤抑制因子PP2A,其活性受到抑制被认为是肿瘤转化的前提[3].蛋白质磷酸酶2A癌性抑制因子(CIP2A)是近被识别的具有抑制PP2A对c-myc蛋白第62位丝氨酸(S62)脱磷酸化作用的一种癌蛋白,其通过增强c-myc的稳定性,抑制体内PP2A的抑癌作用,导致细胞转化和肿瘤生长[4-5].为此,本文就CIP2A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其表达调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卵巢恶性肿瘤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极易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尽管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和术后联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但其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病死率居妇科癌症首位[1].随着宫颈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的进展,卵巢癌成为严重威胁妇女生命的肿瘤.治疗的难点为卵巢癌细胞对化疗药物尤其是一线化疗药顺铂、紫杉醇等产生耐药性,严重阻断了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效应,从而导致综合治疗的失败.有研究[2]表明,肿瘤细胞内有效药物浓度的降低、DNA分子损伤修复系统的改变、药物作用的靶点异常、细胞凋亡调控的异常等均可引起卵巢癌耐药.因此,寻求预防或逆转卵巢癌化疗耐药的治疗方法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作者:吴金兰;万福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损伤控制技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理念的提出,成为救治严重创伤和多发伤的新策略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主要综述DCS相关基础研究进展.1 DCS的概念DCS[2]主要是指在救治严重创伤患者时改变以往早期进行复杂、费时、完整手术的策略而采用快捷简单的操作及时控制伤情的进一步恶化,保留进一步处理的条件,使患者获得复苏的时间.有机会再进行完整合理的再次或分期手术.
作者:李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多肽类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分泌,多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而引起广泛的生物学效应[1-3].其抗感染的机制比较复杂,可以通过调节黏附因子的表达而促进中性粒细胞募集发挥抗真菌与细菌的感染作用,也可以诱导病毒感染细胞的凋亡而抑制病毒增殖.本文就TNF-α在抗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华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樟树市2011年学龄前儿童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剂后的乙肝免疫水平,为进一步做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以2011年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3剂)完成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1 422名儿童作为研究组,以2000年在樟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已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 629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使用酶标分析仪检测2组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乙肝病毒表面抗体(Anti-HBs)水平.结果 1 422 名儿童中,Anti-HBs阳性率为83.68%(1 190/1 422).<1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为95.14%(196/206),高;≥4~6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为67.36%(291/432),低;<1、≥1~<2、≥2~<4岁儿童Anti-HB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4~6岁儿童(均P<0.05).男性Anti-HBs阳性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儿童Anti-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儿童(P<0.05),已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儿童Anti-HBs阳性率显著高于未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儿童(P<0.05),研究组男、女性Anti-HBs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男、女性HBsAg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男性Anti-HBs、HBsAg阳性率与对照组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Anti-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ti-HBs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呈显著下降趋势,农村儿童Anti-HBs阳性率明显较城区儿童低.做好儿童乙肝表面抗体监测,适时加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可减少乙肝感染机会,保护儿童健康.
作者:杨建平;应勤荣;徐丽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