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中医学院
  • 主办单位:江西中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5-9431
  • 国内刊号:36-1192/R
  • 影响因子:0.57
  • 创刊:198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4-79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 中医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疏血通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鼠急性缺血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脑缺血(MCAO)模型,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MCAO模型对照组相比,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组缺血边缘区神经细胞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bcL-2表达增多,bax及caspase-3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通过促进bcL-2表达,抑制bax及caspase-3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凋亡产生抑制作用,对缺血脑组织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张璇;胡长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梅花冰片3种剂型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目的:比较梅花冰片3种不同剂型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平板打孔法,微量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梅花冰片的3种不同剂型的抗菌活性.结果:梅花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油剂的抗菌活性强,对前2种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为0.625 mg/mL,其次是粉剂,MIC为1.25 mg/mL;对白色葡萄球菌,油剂的MIC为0.312 5,粉剂为0.625.结论:梅花冰片油剂、粉剂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葡萄球菌活性,但还需进行药物配方和临床用药研究.

    作者:黄晓敏;廖玲军;曾松荣;郑秋华;曾晓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中苦参素的含量测定

    苦参素为氧化苦参碱和氧化槐果碱的混合物(其中氧化苦参碱占98%以上)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因肿瘤放疗、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低下和慢性乙肝等.苦参素[(1998)国药标字001号]的含量测定采用硫酸滴定液滴定,方法比较繁琐.参考有关文献[1,2],我们经考察选择了高效液相法测定苦参素氯化钠注射液中苦参素的含量,该方法专属性强,结果重现性好.

    作者:王小平;毛友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显示细胞DNA和RNA的甲基绿-派洛宁技术的改进

    核酸染色应用较广泛,在临床上多用于免疫性疾病、肿瘤的诊断和研究,显示细胞DNA和RNA的甲基绿-派洛宁技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们具有相对的特异性.由于这种技术在染色时出现的易变性和反复无常,效果不一致,是比较难掌握的染色技术.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采用改良的Kur-nick(1955)法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敏;肖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赤芍总苷对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的免疫机理研究

    在临床上常用赤芍治疗肿瘤及血瘀证,但尚无免疫药理学研究报道,本文选用荷瘤小鼠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赤芍总苷(TGC)对CD4、CD8分子的表达,探讨TGC的抗肿瘤效应的免疫学机理,以期获得TGC对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全面认识,为TGC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于晓红;于洋;华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汤抗胸腺和脾脏萎缩作用的实验研究

    六味地黄丸(汤)是经典的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肾阴虚证,而肾阴虚证患者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亢进和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水平的升高常诱导淋巴细胞的凋亡.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其作用机理.

    作者:刘金元;杨冬娣;杜标炎;张力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加强中医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研究

    酒精中毒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在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酒人数逐年增多,酒精性肝病将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又一重大疾病.加强对酒精性肝病的研究已成为十分迫切的现实问题.

    作者:季光;郑培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超声医学对中医辨证的发展

    中医学是在实践产生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超声医学是一种较先进的诊治手段,在临床上对中医学辨证和治疗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如超声诊断学对中医辨证论治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赵建中;杨磊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Ⅰ号方中栀子苷的含量

    栀子Ⅰ号方(临床验方)是由栀子、芦荟等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栀子是君药,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1].其中栀子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根据文献报道近年栀子苷含量测定的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2]和高效液相法[3].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快捷地测定了制剂中栀子苷的含量,为控制本方的内在质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刘慧峰;肖兵华;李卉芳;陈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提取工艺对丹参酮ⅡA提取率的实验比较

    丹参为治疗心脑血管之要药.临床应用丹参治疗冠心病研究报道甚多,其中丹参酮ⅡA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本文针对不同提取工艺对丹参酮ⅡA成分的提取率进行了实验比较,为制剂药材提取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参考.

    作者:胡志方;郭慧玲;胡律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3种车前草叶片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车前草具有祛痰、止咳、利尿等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淋病、肺热咳嗽等症,尤长于清热解毒,治疗痈肿疮毒、急性泄痢等[1].近年来又发现对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的作用.常用的车前草多包括大车前、车前及平车前的干品,本实验通过对上述3种车前草叶片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以期为车前草的进一步研发利用提供相应的参考.

    作者:谭萍;李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川贝母提取工艺研究

    川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暗紫贝母F.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przewalskii Maxim、或梭砂贝母F.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作用,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及咯痰带血,有效成分为贝母生物碱类和甾体皂苷类[1].为了提高川贝母的提取效率,我们采用回流提取法,以正交设计安排试验,并与渗漉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治纲;赵宏;毛晓敏;况冬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水蛭不同炮制品药效成分比较研究

    水蛭为常用活血化瘀药,其加工炮制方法多样.以何种商品药材入药才能被充分利用,使破血逐瘀药效更趋显著,迄今未见详细报道.本文从水蛭采集加工、炮制入手,拟出2种新方法与3种传统法作比较,对其进行浸出物、氨基酸、无机元素、电泳等实验研究,为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邓水蓉;彭红;饶淑华;曾细妹;万晓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枳壳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建立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测定枳壳不同炮制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200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pH=3)(19:81);检测波长:283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59 7~0.958 1μg和0.159 4~0.956 2μg,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2%和103.12%结论:不同枳壳炮制方法对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影响较大,RP-HPLC测定枳壳炮制后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不仅操作简便、准确,而且重现性好.

    作者:曹君;符玲;杨武亮;龚千锋;钟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银黄灌洗液Ⅱ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HPLC法测定

    银黄灌洗液系列是本院自行研制的纯中药制剂,用于治疗骨科病人的化脓性骨关节感染,替代抗生素治疗,具有疗效好、安全、经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银黄灌洗液Ⅱ由黄连、黄柏、黄芩、山栀子等原材料经现代提取工艺精制而成.黄连、黄柏在此处方中为主药,其主要有效成分属小檗碱化合物,具有泻火解毒、抗菌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本实验参考有关文献[1,2],建立HPLC法测定银黄灌洗液Ⅱ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用于其质量控制.

    作者:熊跃;陈雨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复方瓜子金中的靛玉红

    目的:考察中草药中非水溶性成分靛玉红在大孔树脂上的吸附及解吸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结果:在确立的纯化条件下,12-1树脂对靛玉红的吸附量为0.256 mg/g,纯化倍数为9.2.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非水溶性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

    作者:董岿;徐国良;刘淑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针对局灶性缺血大鼠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局灶性脑缺血会引起缺血性脑损伤,细胞死亡通过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完成.凋亡已经成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主要形式[1].细胞凋亡受相关基因的调控,目前参与凋亡调控的基因分为两大类:抗凋亡基因和促凋亡基因;Fas即为促凋亡基因.本文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Fas蛋白的表达及电针对其的影响,以探讨电针抗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

    作者:余晓慧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古代医籍对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患者遍布于世界各地,发病率逐年增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虽然并不算高,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患病者的绝对人数却居于世界首位.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前人的经验,浩瀚的中医学文献宝库为糖尿病学的发展成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钟毅;周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杨士瀛学术思想研究进展

    杨士瀛,福建古代四大名医之一,是南宋时著名民间医学家,以治学严谨,经验丰富,对中医学有所贡献而为中医界学仁关注,对其研究日益增多,现就目前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宿佩勇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国私塾教育及其对中医教育的借鉴

    通过对私塾教育、中医教育的历史、现状及二者共同点的分析,指出中医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认为中医教育应当吸取传统中医教育和私塾教育的一些要素,对现有的中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体制进行改革,以适应中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作者:周志彬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江枳壳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通过时江枳壳不同栽培品系的RAPD分析研究,建立了枳壳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江西枳壳不同栽培品系存在一定遗传差异,但不同品系之间遗传距离较近,应属于同一类群.

    作者:刘贤旺;于占国;葛菲;彭丽丽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谈辨证论治的不足与完善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诊断、治疗疾病的核心工具,其优越性人们已有公认,这里我们就不多谈了.

    作者:焦一鸣;王放;潘少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从主观症状因子分析的结果看中医辨证的数学逻辑--附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的数学逻辑,寻找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方法:对4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多中心临床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各中医证型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因子分析得到四个有代表性的公因子,它们分别代表四组症状,即因子1(F1)主要反映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等4项症状,F2反映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烦闷不安、肢体困重、眩晕、肢体麻木、夜尿多7项症状,F3反映关节怕冷、畏寒、手足不温3项症状,F4反映关节发热、口渴、发热、小便黄浊4项症状.后3个因子分别与中医的肝肾亏虚、寒、热的证候表现有关,故称这3个因子分别为虚因子、寒因子和热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证候因子能很好地区分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与肝肾亏虚四证.结论:中医的辨证理论蕴藏着数学的逻辑思维,是非常科学的;采用因子分析可对中医的证候进行量化处理,为进一步的证候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查青林;林色奇;何羿婷;闫小萍;苏励;宋跃进;曾升平;刘维;冯兴华;钱先;朱婉华;吕爱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浅议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医后继乏人

    中医学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是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理应在继承的基础上促其蓬勃发展,将其发扬光大以济世活人.这次有幸返梓,到本地乡镇卫生院见习,发现如今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医已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岌岌可危,濒临灭绝.这绝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中医以人为本,人之不存,医将焉在?鉴于此,笔者振臂高呼,略陈管见,以飨同仁.

    作者:郭倩;肖作亮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试论道教医学的形成基础

    道教创立伊始,就与祖国医学结下了深深的情结.此后,这种不解之缘经过长期的孕育培植,终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道教医药学.本文试就道教与医学结缘的三个基础,展开一些初步的讨论.因原文较长,这里只发表全文的第一部分,另外两部分只摘录结论.

    作者:蒋力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