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蛋白磷酸酯酶PP-2A、-2B和-1型分别处理的Alzheimer病(AD)异常磷酸化tau蛋白可不同程度恢复其促微管聚集和组装功能.PP-2A的恢复作用比PP-2B和PP-1更强.PP-2A,PP-2B和PP-1使异常tau蛋白水解释放磷酸的量分别为其总量的57%,36%和30%.tau蛋白ser-235位的磷酸化不是决定其功能的关键位点,而Thr-231的磷酸化可能与微管组装早期的成核聚集作用有关.该研究证明:体内蛋白磷酸酯酶PP-2A,PP-2B和PP-1可能参与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过程,保持这些磷酸酯酶的活性有可能抑制AD神经原纤维退化.
作者:王建枝;Inge Grundke-Iqbal;Khalid Iqbal 刊期: 1999年第04期
RT-PCR检测发现,成人骨髓红系祖细胞在培养条件下胎儿珠蛋白基因高水平表达(BFUe集落细胞中γ/γβ达43.2%~58.3%),比较培养条件与体内造血微环境的差异,提示细胞因子,特别是胎儿期特异的细胞因子可能是导致胎儿珠蛋白基因重新活化的原因.研究细胞因子对珠蛋白基因开关的影响,可能提供一种应用细胞因子组合治疗β-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贫血的方法.
作者:阳学贤;张俊武;赵华路;黄小东;潘阳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文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促甲状腺素(TSH)及白细胞介素-6(IL-6)诱导的FRTL-5细胞内Ca2+变化进行了研究.方法:培养的FRTL-5细胞以Fluo-3染色,用LSCM在488nm扫描并加入不同浓度的TSH及IL-6检测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TSH(1-5U/L)可使细胞内Ca2+的水平上升,且与TSH的浓度有一定关系.IL-6(1~100mg/L)对FRTL-5细胞内基础Ca2+浓度无直接作用.
作者:巴建明;罗国春;潘长玉;李楠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北京房山地区高血压遗传易感相关性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287例高血压患者和316例正常血压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结果群体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组(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和合并空腹血糖升高的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及其纯合基因型(D/D)频率较正常血压对照组明显升高(x2=4.14,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频率较高血压伴有空腹血糖升高组显著增加,其频率分别为30.8%和19.2%(x2=4.45,P<0.05),而高血压伴空腹血糖升高者与对照者间D/D纯合基因型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可能与房山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相关联.
作者:侯淑琴;郑华清;周文郁;赵立娟;萧占森;朱席琳;刘怡雯;邱长春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胆固醇脂转运蛋白(CETP)介导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甘油三酯(TG)与低密度脂蛋白(LDL)中胆固醇(CH)交换;再行脂蛋白脂酶(LPL)水解LDL中TG,对LDL进行修饰,引起LDL颗粒组成和大小的变化,探讨体内小而致密的LDL形成的可能途径,及易于致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的机制.结果示CETP介导的脂质转运使LDL中TG含量增加,CH降低,颗粒直径轻微变大;再经LPL水解的共同作用,LDL中TG含量降低,颗粒变小.同时LDL中载脂蛋白B(apoB)免疫反应性也发生相应的变化,LDL中TG含量同apoB免疫反应性高度负相关.认为大而轻的A型LDL经修饰作用可转变为小而致密的B型LDL,富含TG的LDL不易于通过apoB受体途径清除,更易于氧化.
作者:孙林;汪俊军;庄一义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采用镉还原柱层析和比色法测定了过敏性哮喘豚鼠模型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亚硝酸/硝酸根离子(NO2-/NO3-)水平,以及cGMP和循环内皮细胞(CEC)水平.以探讨一氧化氮(NO)在过敏性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结果:(1)过敏性哮喘豚鼠血浆NO2-/NO3-水平无明显变化,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NO2-/NO3-水平显著升高(P<0.01);(2)哮喘组血浆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cGMP均明显升高(P分别<0.05、<0.01),循环血中CEC水平亦升高显著(P<0.05);(3)糖皮质激素可降低NO2-/NO3-、cGMP及CEC水平,减轻哮喘发作.提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NO2-/NO3-水平与过敏性哮喘密切相关,NO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变化,糖皮质激素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蒋东波;李华强;史源;潘捷;沈际皋;杨映波;李天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将Epstein-Barr病毒(EBV)膜抗原(MA)BLLF1基因用显微注射法导入昆明种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以制备转基因小鼠模型.共注射受精卵450枚,存活291枚,植入假孕母鼠的输卵管使之发育,产出仔鼠12只.注射后卵的存活率和仔鼠出生率为65%和4%.用PCR法分析显示5只有BLLF1基因整合,整合率为42%.结果表明携带BLLF1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已经制备成功.该转基因小鼠可作为研究EB病毒致病机理,特别是与自身免疫病关系的动物模型.
作者:郭长占;周为民;潘秀芳;谷淑燕;田枫;刘斌;王兆绰;高晓明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食管上皮癌变过程中TSGF(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的变化;验证TSGF对早期食管癌的检测能力.方法:双盲测定食管上皮癌变不同阶段人群TSGF水平;实验数据使用SAS软件拟合(GLM)过程,用小显著差法进行分析.结果:食管上皮病变组(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原位癌及中、晚期癌)的TSGF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5).在癌变过程中,TSGF水平逐渐增高,至癌前病变达到高值;当癌前病变发生癌变时,TSGF水平又逐渐减少.重度增生和原位癌与中、晚期癌之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TSGF对于食管癌的灵敏度为90.4%,对于早期食管癌的灵敏度为95.2%,对于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为100%;TSGF的特异度为95.0%.结论:TSGF对于检测食管癌高危人群及早期癌是一种较为灵敏的方法,值得在高发区推广应用.
作者:张秀兰;侯浚;梁索元;陈志峰;丁镇伟;王继信;郭黎平;刘俊宝;林培中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将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DNA克隆在表达载体pGEX-2T中,表达产物GST/MCP-1占菌体总蛋白的50%,且以无活性的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变复性,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合柱层析纯化,融合蛋白达到电泳纯,且具有MCP-1趋化活性.体内外抗肿瘤试验结果表明,GST/MCP-1激活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后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示MCP-1可能成为肿瘤辅助治疗的一个候选药物.
作者:张毅;叶棋浓;滕家波;刘及;苏国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对30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检测及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放免测定.结果显示:Du患者MMC正常者仅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01)且胃窦MMCⅢ期持续时间缩短(P<0.05);胃窦、十二指肠近端MMCⅡ期的收缩频率、收缩波幅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01).Du患者MMCⅡ、Ⅲ期的MT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S则高于对照组(P<0.05,P<0.005).结果提示:胃肠道运动异常和胃肠激素的释放与Du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任继平;钱冬梅;王雁;王瑶;张建忠;张彤彦;袁申元;万小平;陈波;丁燕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LUCX-Anti-MCP-1)表达质粒,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将反义MCP-1导入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通过PCR、Northern杂交检测外源基因的转染及其mRNA表达情况.应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了解反义MCP-1基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Lipofectamine可以成功的将反义MCP-1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并实现外源基因的转录表达.且反义MCP-1基因对体外培养的平滑肌细胞生长没有影响.
作者:李拥军;管珩;刘佩毛;许漫;赵三妹;王宗立;佘铭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以硝普钠作为一氧化氮的供体.用流式细胞仪荧光强度测定、细胞ELISA、Northern杂交等方法分别从蛋白表达、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一氧化氮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表示:一氧化氮抑制IL-1α诱发的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基因表达水平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一氧化氮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分子VCAM-1的表达是其抑制单核-内皮细胞粘附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霍玉庆;徐成斌;王申五;张杰;张彤;崔俊峰;尹春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本研究应用对大鼠注入腺苷前质-硫酸腺嘌呤预处理与经典的预处理方法对比发现,两种形式的预处理均可取得类似的心肌保护的预处理效应,表现为心肌超微结构的良好保存以及提高心肌SDH、CCO、Ca2+-Mg2+ ATPase活性和降低心肌CK的漏出.
作者:张友云;董传仁;郑汉巧;董峰;袁玉林;戴冀斌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纯化的重组人HMGI可被蛋白激酶C(PKC)迅速磷酸化,其化学计量达到2.0~2.5mol/mol,经过蛋白酶水解得到3个磷酸化肽段.磷酸氨基酸分析和氨基酸测序结果表明,该蛋白分子的44和64位的丝氨酸(Ser)是PKC主要的磷酸化位点,其中Ser-64在其第二个DNA结合结构域的C端近旁,而Ser-44则位于第一和第二个DNA结合结构域之间.另外,在75~78位的4个苏氨酸中存在低水平的磷酸化.该结果提示HMGI上PKC的磷酸化位点和CDC2激酶的位点显著不同.后者的位点主要为53和78位的苏氨酸.
作者:王小明;肖殿模;Jhong Ho Pak;黄国平;吴其夏 刊期: 1999年第04期
结合抑制PCR和单链特异引物PCR技术,降低RACE过程中由公用引物引发的非特异扩增、增加目的cDNA在原始模板中的相对比例,从而提高RACE特异性,有效地扩增靶序列.
作者:陈渝萍;薛社普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取正常人外周血或脐血,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取中间白膜层,培养板中进行粘附,粘附细胞加培养液和细胞因子(外周血加GM-CSF和IL-4,脐血加GM-CSF和TNF-α)培养,对其形态、表型和功能分别进行鉴定和测定.结果表明约经过1周左右培养,悬浮细胞表现为典型的DC形态,带有毛刺样凸起,经DC单克隆抗体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脐血72%为DC,外周血93%为DC,并且可以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所以通过这样的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可以从人外周血和脐血中诱导培养出大量的DC细胞,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苏华;郑秋红;何维 刊期: 1999年第04期
脑显像是PET技术在人体脏器显像上早应用,也是临床及基础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1].
作者:马云川 刊期: 1999年第04期
正电子发射断层图(PET)不仅能反映人体解剖结构改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体内功能代谢信息,从分子水平揭示疾病发病机理和治疗效应,是临床诊断心脑疾病和肿瘤的重要手段.现将其在临床应用进展介绍如下:
作者:马步成 刊期: 1999年第04期
在现代影像医学中,正电子发射断层(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一种先进、理想的活体分子生物学显像技术.它主要由加速器生产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快速合成,PET显像及计算机重建技术三部分组成.
作者:唐志刚;刘正浩 刊期: 1999年第04期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期痴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其中常见原因便是Alzheimer病(Alzheimer Disease,AD), 约占痴呆的60%~80%.AD是一种在中年即开始出现脑功能减退的进行性大脑退行性疾病,其突出的临床特征为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以记忆障碍和一种或多种认知障碍为主,终则导致痴呆.
作者:徐雁;李舜伟 刊期: 1999年第04期
1导言正电子发射断层图(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电子计算机图像处理、核医学、微量放射化学合成、生物物理学的示踪动力学模型等多学科综合产生的医学成像新技术.目前在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断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1~5].PET是用示踪核素标记的化合物注入人体内部,利用不同组织中示踪核素浓度的差异而显像.应用生物物理学的示踪动力学模型,就可以计算出人体各部位组织的局部血流量,物质转运速率,代谢速率和受体结合率等功能图像.因此PET的进展和应用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作者:陈惟昌;邱红霞;王自强 刊期: 1999年第04期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16,HPV16)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HPV16早期蛋白E6是肿瘤相关抗原,可在HPV相关肿瘤中持续表达,为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制及免疫治疗提供了靶位.但也有文献报道,宫颈癌中HPV16E6基因可有一定的变异性,变异株可逃避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的攻击,给相应疫苗研制带来困难.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疫苗设计策略,本研究选择去除氨基端转化活性的HPV16E6羧基(C)端基因片段(nt254-559)作为构建疫苗的抗原基因,对我国妇女宫颈癌组织中E6C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E6C的分子克隆,以期为宫颈癌HPV16E6DNA疫苗的研制提供资料.
作者:赵蔚明;许雪梅;周亚滨;陈华波;栾怡;齐眉;卞继峰;于修平 刊期: 1999年第04期
CETP是反向胆固醇转运的重要载体.反向胆固醇转运是将胆固醇从周围组织向肝脏转运的过程.近来发现,CETP基因的变异影响这一过程,引起血脂水平的变化.CETP基因位于第16号染色体长臂上(16q13),全长25kb.AKITA等1994年首次报道了日本人中CETP基因变异的情况,突变的基因之一是第15外显子G→A的替换,导致442位氨基酸Asp→Gly的错义突变(D442G).但有关中国人CETP基因变异的情况,尚未见报道.
作者:沈晶晶;杨泽;惠淑萍;唐雷;孙逸平;HITOSHI CHIBA 刊期: 199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