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北京生理科学会
  • 国际刊号:82-358
  • 国内刊号:1001-6325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58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北京市优秀期刊(91)
  •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2001年3期文献
  • 人分化抗原5C5在原核细胞的表达

    为了确证5C5cDNA是全长cDNA并制备抗5C5分化抗原不同表位的功能性单抗, 进而研究5C5分化抗原的结构与功能,用Northern-blot检测5C5mRNA在人各种组织的表达,并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5X-3-5C5全长和pGEX-5X-3-5C5 N端与pGEX-5X-3-5C5 C端.结果表明: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只有一个5C5 mRNA转录本,其大小与5C5 cDNA长度一致,表明所分离到的908bp 5C5cDNA是个全长cDNA.重组表达质粒pGEX-5X-3-5C5 N端与pGEX-5X-3-5C5 C端在大肠杆菌DH5α表达出了可溶性融合蛋白GST-5C5 N端与GST-5C5 C端,分子量各为36kD和35kD.

    作者:孟晓燕;汪炎炎;马凤蓉;史耕先;赵方萄;朱立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凋亡的变化

    抗原髓鞘素于致敏注射前后给大鼠口服诱导免疫耐受,于致敏后第14天,处死动物,检测中枢神经系统NADPH-d和TUNEL阳性细胞,观察NOS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为1.EAE口服组nNOS 的表达明显少于非口服组.2.口服组与非口服组凋亡细胞数的变化趋势一致;相同的症状级别,凋亡细胞数也近似.提示CNS中,nNOS活性的降低可能与口服免疫耐受的形成有关,但CNS中的细胞凋亡与口服免疫耐受之间,未发现有明确的相关性.

    作者:王惠;林嘉友;高扬;李莉;杨天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黄芪对豚鼠哮喘模型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哮喘豚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测定全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的百分比含量并观察气道壁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情况,以探讨黄芪对哮喘豚鼠HO-1表达的影响.发现HO-1主要表达在气道上皮细胞,哮喘各组HO-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黄芪治疗后HO-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哮喘各组(P<0.01).可见黄芪能显著抑制哮喘豚鼠气道上皮细胞HO-1的表达,提示黄芪抑制细胞HO-1的表达可能是黄芪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莫碧文;王昌明;刘晓晴;王孝养;熊维宁;金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吸入烟雾后支气管肺组织ICAM-1及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变化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中性粒细胞(Neu)炎性因子巨噬细胞炎症蛋白-2(MIP-2)、髓过氧化物酶(MPO)在COPD大鼠模型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制作COPD大鼠模型(模型组),布地奈德组及异丙托品组分别于制作模型后雾化吸入此二药物,对照组为空白对照.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在肺内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MIP-2及肺组织MPO.模型组及异丙托品组支气管粘膜上皮和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强度及BALF中Neu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组BALF和肺组织MIP-2、肺组织MPO显著高于对照组.布地奈德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气道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与ICAM-1表达上调及MIP-2特异性趋化作用有关,MPO升高表明Neu的显著活化;吸入皮质激素可能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茅培英;崔德健;宋一平;马楠;陆连荣;王德文;梁延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宋内志贺氏菌I相大质粒的定向改造和诱动转移

    本文通过全细胞PCR克隆了宋内志贺氏菌侵袭性I相大质粒上的virG基因的部分片段(virG*),并用天冬氨酸半醛脱氢酶基因(asd)取代了virG*的中间部分,随之插入自杀性诱动质粒pXL275中,获得重组质粒pKNVA1.通过细菌间交配和体内同源重组,pKNVA1整合至I相大质粒中,在另一温度敏感的结合转移质粒pTH10的帮助下,共整合质粒被诱动转移至福氏志贺氏菌FWL01和大肠杆菌X6097中,并通过氯霉素富集和蔗糖反选择使自杀质粒pKNVA1从大质粒上脱落下来,玻片凝集试验和大质粒电泳图谱证实了宋内I相大质粒的成功诱动转移,表明这是一种定向转移大质粒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尔玲;王恒木梁;林云;廖翔;苏国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肝硬化患者尿蛋白和血浆CGRP及内皮素的变化

    探讨肝硬化肾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测定54例肝硬化患者和22例正常人尿白蛋白(A1b)、转铁蛋白(TRF)含量、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浓度.尿A1b、TRF含量和血浆CGRP、ET浓度在肝硬化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效肾血浆流量下降组显著高于未下降组;且在肝功能Child A、B、C级各组中依次升高.4例血清肌酐异常肝硬化患者尿A1b、TRF含量极显著升高.肝硬化可合并肾小球损害,包括血浆CGRP、ET可能均与肾功能改变有关.

    作者:申振宇;蒋晓峰;刘恒辂;郭传勇;钟敏章;钱珍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氧化二砷诱导肺癌上皮细胞株凋亡

    采用碘化丙啶和FITC-TUNEL标记法,经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观察As2O3对肺癌A549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和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1及2.5μmol/L As2O3对肺癌A549细胞株24h的凋亡诱导率为22.80%及30.15%,48h的凋亡诱导率为41.75%及60.04%,72h的凋亡诱导率为56.38%及73.30%,均分别高于相应时间点的5-FU的作用;透射电镜下见细胞体积缩小,核膜完整,核染色质聚集于核膜边缘的典型凋亡细胞.结果表明,As2O3能够诱导肺癌A549细胞株的凋亡.

    作者:王述民;马颖艳;张荣庆;程何祥;刘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低氧大鼠膈肌纤维横截面积变化

    本文通过建立慢性常压和减压低氧大鼠模型,采用肌球蛋白ATP酶(mATP酶)组化方法将肌纤维分为Ⅰ、ⅡA和ⅡB三种类型和显示毛细血管,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测定肌纤维横截面积(CSA)和毛细血管密度变化,观测慢性低氧大鼠膈肌不同类型纤维CSA变化,探讨其与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关系.慢性低氧大鼠肌纤维CSA均不同程度缩小,CSA缩小与毛细血管密度增加显著相关.膈肌CSA缩小使毛细血管相对密度增加,有利于氧运输和弥散,膈肌氧化能力增强.

    作者:王东林;毛宝龄;钱桂生;郭先健;高广正;李淑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普鲁卡因酰胺等诱导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为了建立药物诱导狼疮(DIL)的动物模型,用普鲁卡因酰胺(Pca)、盐酸肼苯哒嗪(Hyd)和2,2-偶氮-双(3-乙苯基-噻唑啉-6-硫酸 )(ABTS)对不同品系小鼠腹腔给药,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三种药物都能够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Pca诱导小鼠产生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为25%,而Hyd、ABTS诱导的阳性率均为12.5%. Pca、Hyd和ABTS都能诱导BALB/c小鼠而不是C57BL/6小鼠产生抗核抗体, 其中DNA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G,而对组蛋白特异的抗体主要是IgM.结果表明在人体导致DIL的药物Pca、Hyd和ABTS能诱导昆明鼠及BALB/c小鼠产生抗核抗体,提示DIL的发生受遗传背景的影响.

    作者:康自珍;朱小辉;张玲;吕平;张岩;高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心室成纤维细胞培养液对自身细胞增殖的作用

    利用成纤维细胞培养、同位素掺入测定和RT-PCR方法,探讨心室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成纤维细胞自身增殖作用.心室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液能明显增加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的掺入率,并具有剂量依赖性;促进细胞自身的c-fos基因的表达,刺激后1 h达高峰.ETA受体拮抗剂BQ123能部分阻断条件培养液增加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而AT1受体拮抗剂CV11974和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regitin无此效果.提示心室成纤维细胞具有自分泌功能,能分泌内皮素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作者:郭晓霞;徐洪涛;龚素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与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例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IDDM)血清中柯萨奇B组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 CBV)抗体IgM(CBV-IgM),外周血中CBV-RNA,并选择22例健康儿童做对照组以探讨CBV感染与儿童IDDM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病例组35例患儿血中CBV-IgM阳性率37.14%,外周血CBV-RNA阳性率42.85%,对照组22例阳性率分别为4.54%,9.09%,两组比较差别显著(P<0.05).从而提示儿童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相关.

    作者:毛琳;李向群;王翔;申元英;文利;杨占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白细胞介素-12信号转导参与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

    为观察白细胞介素-12(IL-12)在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EC)炎症损伤的信号传递,以培养的正常小鼠TEC作为空白对照组,狼疮肾炎(LN)TEC作为实验组,以IL-12(10μg/L)刺激5min,利用放射自显影检测发现正常对照及LN组lck活性增强,后者更明显,应用lck抑制剂PP1后其活性消失.再以等浓度IL-12刺激TEC 15min,采用免疫印迹法观察到LN组P38磷酸化强于正常对照组,应用PP1或P38抑制剂SB203580则不发生P38磷酸化.给予IL-12刺激时发现LN组c-Jun 基因表达水平强于正常对照组,应用PP1或SB203580后则未有c-Jun基因表达,提示IL-12可通过lck/P38/c-Jun 信号途径参与对狼疮小鼠TEC的炎症损伤 .

    作者:李清刚;李幼姬;李志坚;黄凌虹;曾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应激时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的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表达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及放免分析法观察了35只SD大鼠应激时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原(ANG)mRNA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II(AngII)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髓质ANG mRNA表达均显著增强(n=5,P<0.001,P<0.05),以下丘脑为明显.下丘脑、垂体前叶ANG mRNA表达增高率超过了AngⅡ含量的增高率(P<0.05),而肾上腺皮质ANGmRNA表达仅在急性应激时有明显改变(P<0.05).结果提示:应激时局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RAS)被显著激活,以往测得的局部组织AngⅡ的增高主要是局部RAS激活的结果,本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局部RAS参与了应激反应的观点.

    作者:张素珍;徐永;万瑜;杨钢;唐志佼;胡建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EPEC野生型O119与H511对HEp-2细胞粘附力比较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EPEC)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之一.粘附是EPEC感染宿主肠粘膜上皮细胞关键的第一步.因此准确测定EPEC对靶细胞的粘附能力,有助于判定其致病力.通过分析比较EPEC有菌毛株O119和无菌毛变异株H511对人喉癌上皮细胞HEp-2的粘附情况,以确定菌毛对EPEC粘附力的影响.

    作者:张颖;周艳;管远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生长抑素对猕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AP)根据其病理改变可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ANP)两类,前者预后良好,多可治愈,死亡率为0%~3%,后者病情险恶,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可高达40%~80%.在ANP的早期能有效的控制病情的发展,可以降低该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潘宝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硝普钠在心肺移植中对肺的保护作用

    心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肺联合病变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中移植肺更易受损,因而移植肺保护的好坏是心肺移植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通过改良后的Kaneko兔异位心肺移植模型[1]观察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对供体肺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大发;尤颢;陈广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血浆LPS和TNF-α的变化

    为了探讨肠源性内毒素(主要成分为脂多糖,LPS)血症在继发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大鼠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血浆LPS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瑞丹;饶日春;张闽峰;林福地;徐忠玉;张阳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三种新的活性氧相关DNA修饰碱基的分离鉴定

    本文报道了三种新的活性氧相关DNA修饰碱基.DNA样品经Fenton反应处理后酸解、衍生,然后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CGC)/质谱(MS)分析,结果表明DNA中各成分成功分离,质谱数据库检索及标准品对照证实,有三个峰分别代表新的修饰碱基 5-羟基胞嘧啶、胸腺嘧啶二醇和8-羟基腺嘌呤.上述三种DNA修饰碱基可通过CGC/MS分离鉴定,但这几种修饰碱基的分子生物学后果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宋元宗;祝其锋;庄海旗;莫丽儿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用微球白蛋白栓塞肾动脉的临床观察

    为观察人白蛋白微球用于微小动脉栓塞的效果,给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将自行制备的粒径为80~140μm的人白蛋白微球在22只雌性杂种家犬经肾动脉插管注入,致成栓塞,观察在栓塞后不同时间段,肾动脉造影所见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人白蛋白微球可栓塞至肾终末小动脉,在栓塞后14周仍可见微球的存在,未见明显侧枝循环形成.提示可以应用人白蛋白微球有效地进行肾微小动脉的栓塞.

    作者:万希润;杨秀玉;杨宁;刘魏;郭丽娜;王宏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人生长激素的生物素-亲和素放大酶联免疫法的建立

    为建立有生物素和亲和素放大系统的人血清生长激素(hGH)酶联免疫分析法(BA-ELISA),以微量的GH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29株分泌抗hGH单克隆抗体(MCA)的杂交瘤株.选择佳配对MCA,利用亲和素与生物素高亲和力的特性,建立了血清hGH双位点的BA-ELISA法.我们的MCA滴度为(0.5 ~ 50.0)×104,亲和常数Ka=(0.13~1.40)×1010L/mol.血清hGH的ELISA的灵敏度为0.04±0.01 μg/L;在血清中分别加入1,2.5,5μg/L的hGH,其回收率为 90.7%~107.6%(平均为 101.20% ±0.03 %);hGH含量为2.8、10.0、29.8μg/L 的血清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4.9%、3.8%、7.9%和6.2%、3.5%、9.5%;用本法测定了正常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患儿和活动性肢端肥大症患者空腹血清hGH水平,分别为1.87±3.0、0.30±0.42和8.71±6.95 μg/L.上述结果表明,本ELISA方法灵敏、特异、稳定、准确,能确切反映hGH分泌功能,在诸多方面均优于RIA.

    作者:张殿喜;邓洁英;史轶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固相化方法的选择

    分别采用琼脂包埋法、卵清包埋法、海藻酸钙包埋法、明胶-戊二醛包埋法、溴化氰活化连接法和苯甲磺酰氯结合方法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固相化研究,发现苯甲磺酰氯结合法用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固相化效果好.此实验是在低水活度条件下,利用苯甲磺酰氯在丙酮和吡啶存在的条件下活化Sepharose CL-4B凝胶侧链基团上的羟基,形成具有高反应活性的苯甲磺酰基团,在pH7.8的0.2mol/L HEPES-HCl缓冲系统中,4℃反应12h,将酶与凝胶连接在一起.25mg ACE与5g活化琼脂糖凝胶在这种条件下反应,所得固相酶活力为10.86U/mg,蛋白固相率达到66%,酶活力固相率为53.3%.固相酶4℃保存3个月,活力剩余80%,20℃保存1个月酶活残留61%.同样条件下,溶液酶活力分别只剩余62%和19%,由此可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经固相化后稳定性明显提高.

    作者:刘宏;陈兰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肿瘤介入性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的防治

    随着介入放射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日趋广泛应用,介入性诊断治疗在妇科肿瘤中具有其它技术所无法替代的作用[1~3].它具有简便、安全、快速、有效、损伤小等优点,其并发症虽然较少但也在所难免,本文就常见的副反应及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综述,以期在此项技术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作者:马水清;杨秀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动脉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 TAE),是指将不同的栓塞物质通过导管选择性有控制地注入到某一病变或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达到预定治疗目的的一项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因其操作简便、创伤性相对较少、止血迅速有效,而且对脏器肿瘤性病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得到临床医生的公认,并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张春玲;宋英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插管栓塞在妇产科良性疾病应用进展

    子宫动脉插管栓塞是治疗妇科及产科各种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生殖道及盆腔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局部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双侧的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术,对于子宫动脉结扎后仍有顽固性出血的病人,为了挽救病人的生命,则行子宫全切术,病人失去了再生育的机会.手术治疗的缺点包括髂内动脉结扎的失败率高,需全身麻醉,术后易有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及输尿管损伤.六十年代,诊断性血管造影术是用于胃肠道手术探查止血失败,以明确动脉出血病灶的部位,随后有了多种经皮穿刺治疗胃肠道出血的方法,包括动脉内注入血管收缩剂,Wholey气囊栓塞导管的应用.此技术很快用于外伤性盆腔出血,临床积累的资料表明插管栓塞技术在控制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中起重要作用.动脉插管栓塞技术在众多的妇科及产科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非恶性情况下成功率更高.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动脉插管栓塞技术在妇产科良性疾患中的作用.

    作者:崔竹梅;由忠芳;戴淑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介入性化疗应用现况

    肿瘤的血管介入治疗是在X线设备的监视下,将抗肿瘤药物和/或栓塞剂经导管注入肿瘤营养动脉,对肿瘤病变进行治疗.50年代,Bierman. Kloopp等首次应用介入化疗对某些脏器肿瘤进行治疗.继之,Sullivan Clarkson Breman等在60年代普及了长期持续动脉灌注化疗.近10年来,由于导管器械、影像设备的发展,造影剂的不断更新及种类增多,尤其是栓塞剂应用经验积累,介导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该项技术创伤小、操作简便,因而得到迅速发展[1],提高了此法的有效率,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季淑英;杨隽钧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虽然其萌芽可以上溯至19世纪末,但它成为一门专门学科并获得广泛深入的应用还只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随着材料、设备、技术的迅猛进步,介入放射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介入治疗学已成为与内科治疗学和外科治疗学并列的第三种治疗学.介入放射学引入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二十余年来的应用,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临床诊治技术.

    作者:万希润;杨秀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