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内皮素-1(ET-1)对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应用贴块法培养人胎儿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Ⅰ、Ⅲ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加入含10-8mol/L ET-1的培养液培养48h和72h后,HPASMC 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其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提示ET-1能够诱导培养的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增加,其调控机制之一是在转录水平上增强了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
作者:孟国伟;郭兰敏;劳萍;邹承伟;王安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研究采用人胎儿肺来源的成纤维细胞株MRC-5,作为体外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抗组织纤维化的模型.成纤维细胞MRC-5被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后,应用外源人重组HGF修饰细胞,检测细胞中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发现,TGF-β1在诱导成纤维细胞株MRC-5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的同时,上调HGF受体/c-Met在肌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而且,应用外源人重组HGF修饰细胞后,内源性TGF-β1的表达水平被降低,内源性HGF的表达水平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I(MMP-I)mRNA表达增加,从而加速了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胶原蛋白I[Col(Ⅰ)]的水解.结果显示在组织纤维化过程中,HGF通过其受体c-Met直接作用于肌成纤维细胞,抑制细胞内TGF-β1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组织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研究中我们还发现,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上调肌成纤维细胞中HGF的表达,是其抑制肌成纤维细胞形成、抑制组织纤维化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李明月;刘立忠;黄尚志;刘雅萍;李辉;胡韶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用高脂饲料诱发鹌鹑动脉粥样硬化,观察了儿茶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将30只雄性30天龄鹌鹑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对照组(N)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L)给予高脂饲料;儿茶素防治组(L+C)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喂以儿茶素水制剂.以上各组均喂养3个月后全部处死,取血清、肝脏检测相关指标,并做冰冻切片及电镜切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儿茶素防治组与高脂组相比,鹌鹑血清TC、TG、LDL-C、MDA和Fru水平显著下降(P<0.01),血清SOD活性、HDL-C、NO2-/NO3-含量和肝脏SOD、ALT、AST活性及NO2-/NO3-含量都显著升高(P<0.01).说明儿茶素具有明显的调节血脂、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脂肪肝、降低果糖胺及抵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徐敏华;叶希韵;程容懿;康惠珠;王耀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为观察NO供体硝普钠对体外培养的海马神经元cpp32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25、50、100、200、400μmol/L的硝普钠处理海马神经元24h,用RT-PCR检测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再用终浓度分别为0、25、50、100、200μmol/L的硝普钠处理海马神经元12h,用CPP32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PP32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硝普钠剂量的增加,cpp32mRNA表达无改变;但CPP32酶原被裂解活化,从50μmol/L硝普钠起,酶活性显著增加,为对照组的3.02倍,100μmol/L达大值,为对照组的3.47倍,这说明硝普钠不增加cpp32 mRNA的表达,但可诱导CPP32酶原的裂解,使CPP32活化.
作者:刘勇军;张海风;祝其锋;张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用骨陷窝形成分析法观察阿仑膦酸钠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在建立兔破骨细胞培养方法的基础上,用不同浓度的阿仑膦酸钠分别与骨片或成骨细胞提前作用,然后再将骨片或成骨细胞分别与破骨细胞共同培养.结果发现当阿仑膦酸钠(10-11,10-9,10-7mol/L)与骨片预处理后,破骨细胞在骨片上形成的骨吸收陷窝数目减少,其抑制率分别为19.5%(P<0.05)、49.0%(P<0.01)和74.5%(P<0.01).用阿仑膦酸钠(10-9,10-7,10-5mol/L)预处理成骨细胞后,仅在高浓度(10-5mol/L)时可见破骨细胞骨吸收陷窝的数目明显减少,其抑制率为62.8%(P<0.01).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能直接或通过成骨细胞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
作者:程志强;尹潍;马通军;樊继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用KDR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人血管内皮细胞,以阻断VEGF的自分泌作用通路,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检测细胞DNA含量,测定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并检测作用后KDR mRNA和KDR蛋白的水平.结果发现未经处理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一定量的VEGF,KDR ASODN能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内KDR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在一定剂量下还可诱导凋亡.结果说明KDR ASODN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VEGF受体KDR在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调控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任娟;董蕾;徐仓宝;李明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用前房穿刺直接升高眼内压的方法研究了12只正常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固定的灌流压(PP=股动脉压-眼内压)下形态学的变化.动物经灌流固定后进行视网膜全铺片、尼氏染色,在网膜上的不同区域进行细胞计数,发现:1.加压后视网膜的不同区域较正常视网膜相应区域的细胞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α、β类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的不同区域对高眼压有不同的耐受性;3.不同的加压时间,对视网膜上造成不同的影响.这些结果反映急性眼内压升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可能是血管源性的.
作者:周逸峰;陶黎明;张继文;寿天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研究采用原丝蛋白基因低表达的小鼠乳癌温度敏感变异株tsFT101细胞及野生株FM3A细胞,探讨原丝蛋白对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的影响.应用Lipofection方法向tsFT101细胞内导入原丝蛋白表达基因,使用North-errt blot方法检测各细胞株原丝蛋白mRNA表达水平,观察各细胞株在软琼脂中的集落形成情况.结果可见原丝蛋白mRNA表达水平由高至低的顺序是FM3A细胞、经基因转染的tsFT101细胞及未做处理的tsFT101细胞.在0.33%软琼脂中形成的集落大小与此顺序相对应.结果表明,原丝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能减弱细胞在软琼脂中集落形成的能力.
作者:曹宇;赵红艳;赵祯;张番;秦丽娟;马中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探讨卡托普利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胶原增生的干预作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柯萨奇B3病毒感染组(感染组)和病毒感染加卡托普利治疗组(治疗组).苦味酸天狼猩红胶原特异染色,半定量分析胶原面积及胶原平均光密度.第14天和30天实验结果:(1)感染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45.5%、38.5%,治疗组分别为72.7%、61.5%;(2)心肌胶原面积前者分别为1.65±0.14、3.02±0.29,后者分别为1.49±0.13、1.75±0.18;(3)心肌胶原平均光密度前者分别为0.43±0.02、0.57±0.05,后者分别为0.41±0.02、0.45±0.05.提示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予以卡托普利治疗能抑制慢性期心肌胶原纤维过度增生,促进预后.
作者:陈建斌;饶邦复;常静;廖晓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观察外源性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25~35引起大鼠大脑的氧化应激.于大鼠侧脑室内一次性注射聚集态的Aβ(25~35)15nmol后,5,9和14d分别测定海马的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dialdehyde,MDA)含量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水平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Aβ组大鼠术后5d时MDA含量增加(P<0.05),抗氧化酶GSH-PX活性下降(P<0.001),9d时GSH-PX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和P<0.05).14d时,两组间各个指标均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在大鼠脑室内一次性注射Aβ(25~35)可导致氧化应激反应,这一改变与时间相关,可被机体抗氧化系统所代偿.
作者:李爱辉;刘燕;任宏伟;恽君惕;高雪;樊继云;茹炳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以新一代HSV-Amplicon做载体,探讨在体外培养的小鼠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sGNC)中转导神经营养因子-3(NT-3)的表达和对听觉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发育和存活的影响.实验构建了表达NT-3的HSV-Amplicon重组体,经过无辅助病毒的包装细胞系包装后,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SGNC.结果显示HSV-Amplicon转导的NT-3表达,能够刺激SGNC分泌较高水平的NT-3;SGNC的神经突起增长;耐受顺铂(DDP)的毒性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Caspase-3前体的活化,减少了SGNC进入凋亡.
作者:陈晓巍;曹克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研究新合成的阿片受体配基对δ阿片受体的激动作用.采用生物鉴定的方法,检测新型阿片受体配基、DP-DPE和吗啡对小白鼠输精管(MVD)收缩的抑制作用和检测所激动的阿片受体亚型,以达到大抑制作用的50%的药物浓度(IC50值)评价效价强度.结果表明新型阿片受体配基、DPDPE和吗啡(Mor)都可抑制MVD的电刺激收缩,显示纯激动剂作用.认为新型阿片受体配基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为可逆性结合.新型阿片受体配基A、C、D、E、F和G以及典型的阿片受体激动剂DPDPE和吗啡的IC5o值分别为31.73±3.54、15.92±9.19、88.70±16.26、1074.00±263.00、74.88±58.69和67.16±8.49、3.20±0.05、69.84±27.58 nmol/L.竞争性拮抗剂纳洛酮(Nal)可拮抗配基的激动作用,使新型阿片受体配基,DPDPE和吗啡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新型阿片受体配基可激动δ阿片受体,是典型的δ受体激动剂.
作者:胡萍;叶菜英;仇缀佰;杨惠芬;张德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摄入大量脂肪被认为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形成的一个主要因素,本工作根据Storlien LH的配方制作高脂饲料,分别喂饲成年雄性SD大鼠30d和/或60d,用Kraegen EW方法建立正糖钳技术评估IR,观察IR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基础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刺激下血清瘦素的变化.结果喂饲大鼠高脂饲料30d形成IR,其血糖,血清瘦素水平,肩胛区脂肪、肾周脂肪、附睾脂肪垫重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1),但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喂饲大鼠高脂伺料60d,IR程度和高血糖水平与30d高脂组仍一样,血清瘦素水平和三处脂肪重量进一步升高(P<0.001和0.01),出现高胰岛素血症(P<0.05);但喂饲高脂30和60天动物体重增长和正糖钳实验中灌流胰岛素2h后的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结果提示高脂饲料可诱导正常成年大鼠形成IR,体脂增高,高血糖,高瘦素血症是这类IR大鼠的特征,而高瘦素血症可能是IR形成的原因,而高胰岛素血症是IR的结果.
作者:张荣;许荣焜;许岭翎;向红丁;单慧敏;赵三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探讨c-jun N-terminal激酶(JNK)在胆红素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凋亡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我们用300μmol/LH2O2预处理SH-SY5Y细胞1h以激活JNK,与经PBS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凋亡细胞百分比由(37.4±3.2)%降低到(12.6±2.6)%.为了进一步证实JNK的作用,在SH-SY5Y细胞经H2O2预处理前,先经20μmol/LJNK/c-jun/APl抑制剂curcumin作用12h以抑制H2O2对JNK的激活,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凋亡细胞增高到(42.8±4.4)%,curcumin完全抑制了短暂激活JNK所提供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短暂激活JNK可能在胆红素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中提供抗凋亡信号,提示激活JNK可保护神经细胞.
作者:韩张;胡萍;倪道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探讨寻常型天疱疮中的自身抗原桥粒芯蛋白(Dsg3)特异性抗体反应及其基因限制性,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采用RT-PCR法克隆自身抗原Dsg3E1,E2,E3,E4,E5多肽片段的cDNA,定向插入表达载体PGEX-2T,导入大肠杆菌JM109中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并经GST层析柱纯化,进一步经免疫印迹法与PV患者阳性血清反应;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技术对HLA-Ⅱ类等位基因进行特异性体外扩增,分析了天疱疮患者HLA基因的DR位点和DRB1、DQB1多态性.Dsg3 E1,E2和E4可与PV患者阳性血清反应,而不与疾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反应.在10个PV患者中,均携带HLA的DR4或/和DR14抗原,有7个DRB1*0402,4个DRB1*1401,7个DQB1*0302,4个DQB1*0503.Dsg3E1,E2和E4中包含抗体反应相关的抗原表位,HLA DRB1*0402和DQB1*0302与PV发病中抗E4抗体反应密切相关.
作者:邓安梅;仲人前;陈孙孝;周晔;孔宪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观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层粘蛋白(LN)的变化及意义.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8种恶性肿瘤共205例、健康人31例血清样品中HA、Ⅳ.C及LN的含量(x±s).结果表明三种标志在恶性肿瘤组分别比相应对照明显升高(P<0.05).其中肝癌组H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肿瘤组(P<0.05);伴有复发或有转移者血清HA、及LN是参与恶性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的重要的细胞外基质分子,了解其血清含量对于观察肿瘤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张银霞;于兰;杨霄鹏;吕同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十分复杂,氧自由基的产生并介导组织损伤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黄芪具有提高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药理作用.
作者:蒋晓峰;吴毅泰;李江涛;孙向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血管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其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造成内弹力板断裂、中膜平滑肌损伤,继而血栓形成,炎性反应,生长因子释放,中层平滑肌细胞迁移、增生,终新生内膜形成为其主要机制[1].
作者:郭军;杨庭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人干细胞因子(hSCF)是新近发现的重要造血细胞因子,它是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的配体.SCF主要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细胞、原始造血祖细胞,并且诱导这些细胞的存活、增殖和分化.SCF单独使用生物学作用低,但它与其它细胞因子具有强的协同作用.在临床Ⅰ、Ⅱ和Ⅲ期研究中,SCF和G-CSF联合应用,与单独使用G-CSF比较,CD34+细胞数增加2~3倍.安进公司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中生产的重组人SCF(r-met hSCF)商品名为STEMGENTM.SCF临床使用,包括体内干细胞扩增治疗(ex vivo)和用于基因治疗的体外培养造血干细胞.SCF与G-CSF联合使用刺激扩增外周血干/祖细胞(PBPC),可用于干/祖细胞移植,以增加患者所需PBPC的比例,减少收集PBPC的次数.本综述主要介绍了人SCF的功能,临床研究和其它潜在应用.
作者:陈松森;熊安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系统的建立始于两种方式: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传统理论认为血管新生即是出生后血管发生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发现循环中存在骨髓来源的血管内皮祖细胞,并与出生后血管发生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生理、病理意义.这不仅拓展了干细胞的研究,也为缺血性疾病和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本文简述了血管内皮祖细胞的来源、细胞表面标志、生物学特性、生理病理意义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杨晨;杨仁池;韩忠朝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胰岛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条新途径,它可避免胰岛移植治疗糖尿病所面临的胰腺供体匮乏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而产生严重副作用的问题.本文将对有关胚胎干细胞及成体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胰岛干细胞的分子标志,及胰岛干细胞的临床应用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杨锋;张世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以干细胞的定义、造血和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为基础,就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述.重点就干细胞的扩增和鉴定、干细胞的可塑性和多能干细胞、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个体发育中的意义进行讨论.介绍当前研究动向,从分子生物学水平充分认识干细胞的本质,认识主导干细胞繁殖、定向和跨系分化的内在机制,以更有效地发挥干细胞的潜能,更好地为临床实践服务.
作者:刘玉琴;任民峰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