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北京生理科学会
  • 国际刊号:82-358
  • 国内刊号:1001-6325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81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58
  • 全年订价:4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 北京市优秀期刊(91)
  •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2007年2期文献
  • 采用Logistic回归以及ROC曲线分析小儿血脂紊乱筛检指标

    目的 探讨与小儿血脂紊乱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找寻小儿血脂紊乱的筛检试验指标.方法 调查分析北京市某中、小学在校学生(5~19岁)的血脂水平,应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空腹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测量其身高、体重、坐高、腰围、上臂围及血压,计算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值(WHR)反映身体的肥胖程度,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这些指标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962例学生中,共检出血脂紊乱患者107例,患病率为11.12%;血脂紊乱组的坐高、上臂围、BMI、WHR及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等6项指标均明显高于血脂正常组;BMI、WHR、DBP和家族史4项是血脂紊乱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可根据BMI、WHR、血压及阳性家族史筛查出小儿血脂紊乱的高危人群,进而进行空腹血浆血脂成分的检测.

    作者:刘颖;米杰;韩薇;金红芳;杜军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人单核-巨噬细胞MMP-9和组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降脂药潜在的降脂外机制.方法 人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与50 mg/L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培养10 d,不加入阿托伐他汀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他各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0.01~0.5 μmol/L)作为干预组.ELISA法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酶谱学分析MMP-9活性;ELISA法测定组织因子(TF)表达,一期凝固法测定TF的促凝活性.结果 阿托伐他汀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加入100 μmol/L羟甲戊酸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0.1 μmol/L和0.5 μmol/L的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抑制单核-巨噬细胞MMP-9的表达和活性,以及抑制TF抗原的表达和促凝活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亦可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引起的胶原降解活性和促凝活性.

    作者:童国新;王宁夫;陈鹏;张邢炜;徐坚;朱永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糖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38 MAPK和TGFβ2的表达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P38 MAPK和TGFβ2表达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进展的机制.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38 MAPK和TGFβ2表达变化.结果 高浓度葡萄糖可使内皮细胞P38 MAPK和TGFβ2表达增加.结论 高糖诱导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可能部分通过P38 MAPK和TGFβ2表达增强.

    作者:彭惠;洪苏玲;李平华;李静;周希;张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

    目的 讨论小型猪心肌细胞(CMs)裂解液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体外诱导分化作用.方法 用5-aza、小型猪CMs裂解液二种方法体外诱导人MSCs的分化,单纯培养基(DMEM)培养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用细胞免疫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MSCs的α-actin、cTnT、Cx43和CD31的表达,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 小型猪CMs裂解液诱导人MSCs所得心肌样细胞(CLCs)表达cTnT、Cx43和CD31;5-aza诱导组MSCs表达cTnT和Cx43,不表达CD31;5-aza培养初期对MSCs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Ms裂解液促进MSCs的增殖.结论 小型猪CMs裂解液培养基可以诱导人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及内皮样细胞,并且具有很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优于目前广泛研究的肌细胞诱导分化剂5-aza.本研究为大规模诱导人MSCs向CMs分化创造了条件.

    作者:曹欣欣;戴玉华;张抒扬;陈连凤;杨琳;方全;严晓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胰岛素抵抗糖尿病KKAy小鼠肌肉和肝组织PTEN蛋白表达增强

    目的 观察胰岛素抵抗KKAy小鼠胰岛素敏感组织肌肉及肝组织PTEN蛋白的表达,了解PTEN在胰岛素抵抗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1(C57BL普通饲料喂养组),对照组2(C57BL高脂饲料喂养组),KKAy小鼠组.均尾静脉血测末梢血糖,连续两周随机血糖>16.7 mmol/L诊断为糖尿病,取等量股四头肌、肝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KKAy组股四头肌、肝PTEN蛋白均明显增多(P<0.01).结论 PTEN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负性调节因子,调节三磷酸肌醇激酶(PI3Ks)/蛋白激酶B(Akt)所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曾静波;李玉秀;孙琦;王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与耐受性

    目的 评价阿仑膦酸钠对改善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疗效与耐受性.方法 对27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进行前瞻性、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患者年龄49~82(平均65.0±6.3)岁,绝经年限3~34(平均15.3±6.8)年.予日服阿仑膦酸钠10 mg及元素钙500 mg,疗程6个月,观察腰椎及髋部骨密度、身高、骨转换生化指标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肌酐(NTX/Cr)、血钙、磷、碱性磷酸酶浓度、肝肾功能及不良反应,以判断药物的疗效和耐受性.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尿NTX/Cr,用自动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结果 阿仑膦酸钠治疗6个月后,患者腰椎2-4、股骨颈、wards三角及大转子骨密度显著增加,增幅分别达4.1%、2.5%、3.3%及2.4%(均P<0.001).治疗后血碱性磷酸酶及尿NTX/Cr浓度快速、显著下降,降幅达52.2%和26.7%(P<0.001).患者身高无明显改变,仅1例外伤后足趾骨新发骨折,钙磷水平、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12例(4.4%)出现与治疗有关的腹胀、返酸、腹痛等轻度胃肠道反应.结论 阿仑膦酸钠是治疗中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孟迅吾;朱汉民;刘建立;罗邦尧;谢海宝;张光健;李佛保;李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青蒿琥酯抑制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系的CDC25A表达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系的抑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Art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与CDC25A、TGF-β表达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系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PBMC),利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细胞周期;应用RT-PCR方法检测CDC25 A 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 Art能显著抑制Eca-109细胞的增殖,IC50为(68.80±0.76)μmol/L,而对hPBMC的增殖则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Art可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显著减少,当浓度达到100 μmol/L时,细胞阻滞于G2/M期.Art可显著抑制Eca-109细胞CDC25 A mRNA及蛋白表达,同时显著上调TGF-β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Art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上调TGF-β表达,抑制CDC25A表达.

    作者:王静;刘亮;李金梅;刘江惠;郭建文;左连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黏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促大鼠肝纤维化形成及其可能机制

    目的 探讨在肝纤维化发生中,黏着斑激酶(FAK)酪氨酸磷酸化与肝星状细胞(HSC)增殖的关系,并从细胞周期角度探讨其促HSC增殖的机制.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BDL)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FAK(Tyr39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4(CDK4)在肝组织中的含量.结果 正常大鼠肝组织有少量α-SMA分布,随着肝纤维化发展,α-SMA阳性细胞明显增多;肝组织中p-FAK(Tyr397)、cyclin D1及CDK4蛋白表达逐渐增加,造模4周时达峰值.多元相关分析示α-SMA与p-FAK(Tyr397)正相关(r=0.964,P<0.01);α-SMA与cyclin D1、CDK4正相关(r=0.953,0.906;P<0.01);p-FAK(Tyr397)与cyclin D1、CDK4亦明显正相关(r=0.969,0.893;P<0.01).结论 FAK磷酸化促HSC增殖及肝纤维化形成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有关.

    作者:张晓岚;霍晓霞;申建刚;魏娟;姜慧卿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脂质体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OCUM-2MD3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脂质体转染VEGF-C反义寡核苷酸在人胃癌OCUM-2MD3细胞中的转染效率及对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VEGF-C基因翻译起始区为靶点合成反义寡核苷酸,脂质体介导转染人胃癌OCUM-2MD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VEGF-C 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VEGF-C蛋白表达.结果 经脂质体介导可成功将VEGF-C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至胃癌OCUM-2MD3细胞,12 h达其峰值87.93%.反义组VEGF-C mRNA相对吸光度值为0.38±0.11,显著低于正义组(0.83±0.17)和对照组(0.80±0.14)(P<0.01).反义组VEGF-C蛋白表达水平(31.26±5.17)%,较正义组(41.83±7.49)%和对照组(38.65±7.11)%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 VEGF-C反义寡核苷酸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OCUM-2MD3细胞,可降低胃癌细胞VEGF-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李勇;杨进强;赵增仁;王益民;邝钢;范立侨;赵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几种人源乳酸杆菌的免疫调节及抑瘤作用

    目的 探讨人阴道内分离出的3株乳酸杆菌对巨噬细胞的调节和拮抗小鼠宫颈癌U14的作用.方法 建立KM小鼠U14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组,以模型组、顺铂组(DDP)分别作为阴性、阳性对照组.乳酸杆菌组小鼠腹腔注射乳酸杆菌1010个/只,连续10 d;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NO的水平和肿瘤抑制率.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3株乳酸杆菌处理组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TNF-α、NO的水平明显增高,均能抑制KM小鼠U14移植瘤生长.结论 乳酸杆菌具有抑制小鼠宫颈癌的作用,其抑瘤机制可能与激活巨噬细胞产生TNF-α和NO有关.

    作者:武其文;陈其御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对细胞数量稳态调节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GC)/糖皮质激素受体(GR)能够抑制体内多种细胞的增殖,近年来还发现GC/GR对多种凋亡诱导因子导致的细胞凋亡具有拮抗作用.我们因此提出GC/GR可能通过上述作用来维持细胞数量的稳定,这种对细胞数量的稳态调节可能是GC/GR对机体稳态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综述了GC/GR抑制细胞增殖和抗凋亡的作用,并简述了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充分了解GC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以及副作用产生的机制,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卢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目前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很多实验证实它的存在,并从实体瘤中成功地分离出肿瘤干细胞.随着肿瘤干细胞起源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将对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产生深远影响,为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作者:杨曦;邵艳军;刘江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兔创伤性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增加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在创伤性关节炎软骨破坏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MMP-13是唯一能够裂解胶原分子中三维螺旋结构的酶,对胶原具有特异性,是目前在软骨破坏中研究较多的胶原酶指标.本实验建立兔创伤性骨性关节炎模型,取膝关节软骨细胞消化后,在细胞水平检测MMP-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为下一步以软骨细胞为目标进行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夏睿;董启榕;戴俭英;赵婷;孙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北方满族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Arg389Gly多态性分布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的发展,遗传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中的作用也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阐明.受体基因的变异导致结构功能异常进而导致机体对疾病的易患性及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所以了解不同人群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的分布,不仅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与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间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还可为实现以基因为导向的药物治疗和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224例北方满族人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enoreceptor,AR)基因Arg389Gly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作者:关丽华;李宝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无精症患者的精液特征及生化分析

    无精子症占男性不育病例的10%~20%,其病因多而不确定,用药物和手术等传统治疗效果均不佳.卵细胞内单精子注射(ICSI)技术的出现,给无精子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临床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因分析,才能对症治疗.本文试图通过精液常规和生化检测,分析无精症的精液特征及生化结果,探讨无精症的原因,以便为辅助生殖技术的选择提供更有用的依据.

    作者:高选;陈子江;卢少明;赵丽娟;刘晓丹;刘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高脂饮食对GK大鼠动脉组织蛋白酶S表达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我们早期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发现,糖尿病大鼠动脉壁组织蛋白酶S(Cat S)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1],提示Cat S在糖尿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雷;冯波;王华;王军臣;符雪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液蛋白质组与质谱仪检测流程标准化初探

    目的 探讨不同的标本处理和储存条件对蛋白指纹图谱技术检测血清多肽及低分子量蛋白质(1~30 ku)的影响.方法 将血液凝固后马上分离得到的血清分装后分别置于-80 ℃ 6个月以上以及室温、4 ℃条件下2~72 h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结果 血清样本在-80 ℃6个月以上以及4 ℃或者25 ℃保存2 h或者反复冻溶1次,对多肽及低分子量蛋白质的影响相对较小.将血清用U9缓冲液稀释后放置于室温,在24 h内结果稳定.溶血会对蛋白质组的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结论 建议血液标本的处理、运送、操作及储存的蛋白质质谱分析的标准条件是:4 ℃下处理血液标本,2 h内尽快分离血清及细胞.用U9缓冲液稀释血清后,可以24 h内在室温下运送或对血清及WCX磁珠结合过程进行操作.血清应分装并长期储存在-80 ℃,但限冻溶1次.溶血标本应弃用,建议重新取血.

    作者:刘建栋;李永哲;李宁;郦卫星;许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培养人胰岛素瘤细胞的特性

    目的 分离培养人胰岛素瘤细胞,并研究它的功能特性.方法 原代分离人胰岛素瘤细胞,经多次筛选培养进行纯化.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特有的自发荧光;RT-PCR方法检测胰岛素mRNA的表达和胰岛细胞自身抗原IA-2、IAR和ICAp69的表达;应用MTT方法检测抗人IA-2抗体对胰岛素瘤细胞的杀伤.结果 分离的人胰岛素瘤细胞经传40代,在悬浮培养条件下可自发聚集成胰岛样结构,并有自发荧光.该细胞表达胰岛素mRNA并合成胰岛素,但明显低于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该细胞也表达人胰岛细胞自身抗原IA-2、IAR和ICAp69,并且用抗人IA-2抗体与之孵育后可出现抗体剂量依赖性的细胞杀伤.结论 此分离培养的人胰岛素瘤细胞表达人胰岛素和人胰岛细胞自身抗原,因此可以作为研究人Ⅰ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细胞模型.

    作者:吴为;许世清;顾锋;张文健;赵玉沛;门秀丽;蔡寒青;娄晋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本文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Rituximab)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病理生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美罗华治疗近百例活动性SLE患者的结果显示,80%的SLE活动指数有明显下降,狼疮性肾炎得到临床缓解;90%的患者耐受性好.约10%的患者在输注美罗华期间有轻度过敏反应,个别患者发生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初步临床研究提示,美罗华治疗SLE是可行的,其疗效和安全性有待于大样本临床验证.

    作者:李洁;曾学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总结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1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患者术前均行内分泌、B超及CT检查;部分患者行MRI及131I-MIBG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均行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切除术,肿物直径4.5~12 cm,平均6.7 cm.病理诊断均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随访1~15年,未见复发.结论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肾上腺的少见良性病变,多偶然发现,预后良好.

    作者:荣石;石冰冰;纪志刚;毛全宗;李汉忠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相互作用结构域SH3和WW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在过去十年的研究中,发现许多蛋白质相互作用是通过相互作用结构域(如SH2,WW,SH3等)与其识别的另一个蛋白质中一段短肽序列的结合完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构域在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信号传导和蛋白复合体的组装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高通量技术用于结构域结合特性及相互作用网络的研究.本文通过概述SH3和WW结构域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的新进展,总结结构域的几种现有研究策略.

    作者:田瑞;高诗娟;宋婀莉;郑德先;高友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与肿瘤标志分子研究

    以质谱为基础的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了肿瘤标志分子的研究进程.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已成为目前定量蛋白质组学的主要策略之一,它将不同来源或不同状态的细胞分别培养于含轻/重型稳定同位素标记必需氨基酸的培养基中,经过若干次细胞倍增后,稳定同位素按照序列特异的方式,完全掺入到新合成的蛋白质中.通过比较标记前后同一肽段的质谱峰值变化,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精确定量.它具有样本需求量少、简单、直接、高效及定量准确等特点,不仅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而且可以分析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蛋白质相互作用,已逐渐成为研究差异蛋白质组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肿瘤分子标志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高红军;孙玉琳;赵晓航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糖蛋白质组研究进展

    糖蛋白质组学作为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目前蛋白质组学领域中的热点.本文就糖蛋白分类及研究现状、糖蛋白/糖肽富集方法、糖蛋白/糖肽鉴定技术及糖蛋白质组学的应用作了简要概述.

    作者:王林杰;郑德先;高友鹤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实验诊断与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是近五年发展起来的实验室诊断新技术,它具有操作较简便、多样本检测、检测快速、灵敏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是实验室诊断技术革命性的进展.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在医学领域中,主要用于多种疾病,如肿瘤的早期检测,对肿瘤早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在80%左右.以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为基础的免疫组质谱检测是在一个抗体组上同时捕获多个生物标志,并对捕获的变异或修饰的生物标志进行质谱精确分析.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及免疫组质谱检测技术特别对评估传统肿瘤标记物阴性的恶性肿瘤有意义.而且具有在分子或基因水平早期诊断的特点.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是一项发展前景非常好的诊断技术,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许洋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