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不同病变程度肾组织中BID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增殖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PCNA、BID蛋白和FN,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结合光镜形态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IgAN病变程度加莺,BID蛋白、PCNA、凋亡细胞及FN表达逐渐增强(P<0.05),Ⅳ级强(PCNA:Ⅲ、Ⅳ相当);肾小球内BID蛋白与凋亡细胞比值、PCNA、FN表达,肾小球硬化率及尿蛋白排泄量正相关,与eGFR负相关(P<0.01).结论 BID蛋白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增殖失平衡促进IgAN病程进展,可能为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病理指标.
作者:马琳;傅淑霞;杨林;王建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链脲佐菌素(STZ)致胰岛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与血红素加氧酶/一氧化碳(HO-1/CO)、抗氧化以及NOS/NO系统的关系.方法 用离体培养乳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STZ、FDP作用后细胞形态、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率、细胞HO-1的活性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胰岛素的基础和高糖刺激分泌量以及C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NO的变化.结果 STZ作用后,胰岛细胞活性降低,基础和高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HO-1活性有所下降,上清液中CO生成减少(P<0.01),SOD、GSH-PX活性水平降低、iNOS增多、NO增加.与FDP孵育后细胞活性显著升高,胰岛素基础和高糖分泌量增多,胰岛凋亡率明显降低,HO-1活性和CO生成明显提高(P<0.01或P<0.05),同时SOD、GSH-PX活性水平明显增强、iNOS活性降低、NO生成减少,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 FDP能显著改善STZ致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增加HO-1/CO系统水平,提高抗氧化酶SOD、GSH-PX的活性以及降低i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等途径有关.
作者:郑倩;刘红;曹弟勇;蓝海涛;刘华;方海立;张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用于大鼠缺血后肢的治疗后实现血管再生的能力.方法 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动物模型,将取于自体的BM-MNC制成细胞悬液注射于缺血部位,分别在移植后2和30 d时行动脉造影,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内皮祖细胞(EPC),毛细血管密度以及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缺血肌组织中的EPC含量增高(P<0.01).BM-MNC移植组在移植早期VEGF表达显著增高(P<0.01).细胞移植后30 d BM-MNC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血管造影可见侧支循环建立.结论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于大鼠后肢缺血区能促进血管新生,改善侧支循环,可望成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
作者:王海涛;姜维良;孙占峰;张英男;马军;孙庆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进一步研究CPT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取CPT患儿病变骨膜及假关节处骨质标本作为实验组,以正常骨膜、骨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对两组标本中CGRP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GRP主要位于骨膜的血管壁内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胞质内,在CPT的骨膜和骨细胞中较对照组表达显著减弱.结论 CGRP在CPT中表达减弱可能是导致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的因素之一.
作者:齐世伟;王克来;庄岩;曲宏懿;宋国鑫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磷酸化P38(p-P38)信号分子和uPA在乳腺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乳腺组织中p-P38和uPA蛋白,Western blot检测人乳腺癌细胞中p-P38及uPA蛋白表达及用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 MAPK信号通路后uPA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显示,p-P38、uPA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7%和60.0%,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5),并与乳腺癌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且两者表达存在正相关(r=0.316,P<0.05).乳腺癌高转移性的MDA-MB-231细胞系p-P38及uPA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低转移的MCF-7细胞系.用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可降低uPA蛋白表达.结论 p-P38和uPA表达在乳腺癌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为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提供有效线索.
作者:韩艳春;刘鲁英;杨东霞;王桂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源D-酪氨酰tRNA脱酰基酶(h-DTD)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原核表达纯化的h-DTD的体外脱酰酶活性;用Western blot法分析h-DTD在各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谱;用膜片钳技术检测SH-SY5Y细胞全细胞电位.结果 h-DTD具有体外脱酰酶活性,并在脑组织中高表达.在h-DTD蛋白存在的情况下,游离的D-氨基酸及L-谷氨酸能激活谷氨酸敏感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导致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结论 在神经系统,h-DTD蛋白可能通过维持游离D-氨基酸的浓度来影响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的功能.
作者:朱镜羲;阳洪波;于晓霞;郝维;鲍光宏;曹济民;龚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NSCs-HA-Col支架-NT-3复合物对兔面神经完全横断损伤修复效果.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41只.随机分为6组.E组为NSCs-HA支架-NT-3联合移植组.电生理于术前、术后1、4、8和12周记录肌电图的潜伏期、阈值、振幅.术后12周取桥接处神经,行BrdU及S100免疫组化染色,半薄切片及图像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再生情况.结果 E组术后12周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电生理检测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桥接处纵断面呈现连续或不连续波浪状;横断面髓鞘结构与正常对照组的较为相似.结论 NSCs-HA支架-NT-3复合物可以显著提高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效果.
作者:张涵;魏跃腾;孙崇然;李晋;黄华;崔福斋;安沂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阻塞(MCAO)所致脑缺血性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借助已建小鼠整体HPC和脑MCAO模型,应用2,3,5-氯化二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神经行为学评分、SDS-PAGE和Western blot等技术方法 ,观察脑梗死面积、水肿率、行为学,以及脑梗死核心和半影区新奇型蛋白激酶C(nPKC)膜转位的变化.结果 MCAO可诱发小鼠脑皮层、海马和丘脑(由于发生率很低,数据未统计)等3种典型缺血模式;在皮层缺血模式中,HPC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P<0.05,n=12)、缺血区吸光度值(P<0.05,n=12)和水肿率(P<0.05,n=12);而在海马缺血模式上,HPC只明显降低海马梗死区吸光度值(P<0.05,n=12);HPC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MCAO小鼠的行为学改变;此外,HPC 可缓解MCAO所致皮层缺血半影区nPKC膜转位水平的降低.结论 HPC降低MCAO所致脑缺血性损伤,且nPKC可能参与了这种保护作用.
作者:江君;杨巍巍;张楠;卜祥宁;郭梦语;赵欣怡;李俊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FKN-CYdCR1 在单个核细胞中可能存在的信号传导途径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并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1)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抗凝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将每份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FKN组、Ro31-8220(PKC特异性阻断剂)和PD98059(ERK1/2特异性阻断剂)组.(3)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单个核细胞中磷酸化ERKl/2表达.(4)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а的表达.结果 (1)FKN组磷酸化的ERK1/2和TNF-а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2)Ro31-8220组磷酸化的ERKl/2和TNF-а表达较FK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FKN-CX3CR1可能通过PKC/ERK途径诱导单个核细胞TNF-а的表达,终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
作者:雷明明;孙健;吴哲;杨春艳;陈玉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C)对脑中动脉梗塞(MCAO)小鼠脑的保护作用,以及缺血皮层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βⅡ和膜γ转位水平的改变.方法 健康雄性BALB/c小鼠(18~22 g,8~10周)随机分为:HO假手术(n=6),HO缺血(n=6),H4假手术(n=6)和H4缺血(n=6)组.运用整体低氧预适应模型和脑中动脉梗塞缺血模型,结合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脑梗死面积、缺血区密度值和水肿率,以及MCAO小鼠缺血皮层组织内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的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HPC可明显减小MCAO导致的鼠脑梗死面积(P<0.05),降低缺血区吸光度值(P<0.05)和水肿率(P<0.05);与HO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cPKCβⅡ和膜γ转位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HO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相比,H4缺血组小鼠皮层半影区内PKCβⅡ和γ膜转位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 HPC可能通过增加MCAO小鼠皮层组织内cPKCβⅡ和γ的膜转位水平,对缺血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杨巍巍;江君;卜祥宁;张楠;谢培伦;张伯民;李俊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溶血磷脂酸受体3(LPA3)的表达以及雌、孕激素和孕激素拮抗剂RU486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妊娠第1~6天小鼠子宫内膜LPA3蛋白的表达规律;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LPA3的表达.结果 妊娠第1~6天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均有LPA3表达,3 d表达开始增强,4 d强,5和6 d表达骤然下降.去势小鼠子宫内膜表达低水平LPA3;孕激素提高子宫内膜LPA3的表达,且呈时间依赖性.雌激素对LPA3表达无明显影响.雌、孕激素联合应用,雌激素降低孕激素对子宫内膜LPA3表达的上调作用.RU486减弱孕激素的上调作用.结论 LPA3可能参与了胚胎的种植.雌、孕激素可能通过影响小鼠子宫内膜LPA3的表达,共同参与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
作者:郭燕红;张雷;邵素霞;尹青;龚淼;张金平;赵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针胃经穴的大鼠血清对胃黏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胃经+PD153035组和胆经+PD153035组,链霉蛋白酶消化法分离胃黏膜细胞,分别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PD153035和100 mL/L血清孵育胃黏膜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RK的磷酸化.结果 胃经组和胆经组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1);胃经组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明显高于胆经组(P<0.01);当用PD153035阻断EGFR后,胃经+PD153035组胃黏膜细胞ERK磷酸化明显低于胃经组(P<0.01).结论 电针胃经穴的大鼠血清能上调胃黏膜细胞ERK的磷酸化水平,并且存在经脉-脏腑的特异性联系.
作者:杨宗保;严洁;易受乡;常小荣;钟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瘦素受体(OBR)和神经肽Y(NPY)在小鼠下丘脑的分布.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双标的方法 观察在下丘脑OBR和NPY的表达以及两者的共存情况.结果 在下丘脑的ME、ARC和VMN,观察到OBR阳性细胞聚集成团,细胞边界不清楚.OBR阳性细胞表达于脉络丛、脑室管膜内皮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ARC处有NPY阳性神经元的表达,颜色呈鲜红色,着色部位为胞质,胞体旱圆形或椭圆形,可见多个突起;在ME处可见NPY阳性纤维的表达.免疫双染的结果 显示:下丘脑ARC部位,OBR的显色物质是紫褐色或暗紫色颗粒,由于部分NPY阳性神经元的胞质和胞膜处有紫褐色或暗紫色颗粒存在,于是OBR和NPY共存的部位颜色呈现黑色.结论 OBR分布于下丘脑的ME、ARC和VMN以及脉络丛、脑室管膜内皮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同时NPY也分布在ARC,并且两者在下丘脑ARC有共存.
作者:杨春;崔慧先;樊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筛选人源膜表面黏附分子NECL1蛋白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方法 构建含人NECL1蛋白胞内区氨基酸编码序列的诱饵质粒pGBKT7-NECLlC,对人胎脑cDNA文库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用GST pull down实验进行体外蛋白相互作用的验证.结果 酵母双杂交阳性克隆测序后显示共存在9段不同序列(存在重复克隆).比对氨基酸序列得到5个可能相互作用蛋白.通过GST pull down实验验证了其中两个蛋白与NECL1胞内区的相互作用.结论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获得了一些候选的NECL1胞内区相互作用蛋白.
作者:李晨;陈涛;阴彬;龚燕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和分析大鼠慢性牙周炎(CP)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A:正常对照组,B:CP组,C:As组,D:CP+As组,各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处理.观察牙周组织及动脉血管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RP水平.结果 牙周病理学观察:B、D组牙周炎症表现明显,附着丧失(AL)水平较A、C组有明显增加(P<0.05).动脉病理学观察:C、D组主动脉及胸、腹主动脉形成粥样硬化病变.D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B、D组CRP与AL均呈正相关.结论 CP与As可能相互影响、促进,两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血清CRP水平有关.
作者:倪佳;张源明;徐隽;钟良军;史芳川;周晓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能否通过内质网应激反应性凋亡途径诱发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方法 采用细胞形态学和AnnexinV/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内质网和线粒体形态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线粒体跨膜电位(△ψm)、细胞内Ca2+和细胞色素C(cyt c)含量及caspase-3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GRP78/Bip蛋白表达.结果 2、5μmol/L As12O3诱导K562/ADM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内质网明显扩张和脱颗粒,线粒体内外膜融合,嵴紊乱,肿胀,内膜扩张呈空泡样变.线粒体△ψm降低,细胞质Ca2+和Cyt c水平明显升高,cmpme-3活性显著增强,GRP78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As2O3可诱导K562/ADM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反应,通过内质网一线粒体途径诱导耐药白血病K562/ADM细胞凋亡.
作者:马艳云;陈静;易娟;李林静;魏虎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近期报道,脑钠素(BNP)可以抑制心脏的肥大,但也能阻断心肌肥厚的代偿性应答;BNP是心力衰竭、冠心病诊断、预后、指导治疗很有价值的一个指标,但是BNP在心力衰竭的诊断方面要考虑并发症的影响;在BNP基因的转录位点上游发现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多态位点,据近期研究推测,高血压早期灌注BNP可能对高血压治疗有帮助.
作者:周小艳;韩金祥;高雪芹;朱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微小 RNA(miRNAs,miR)是一类长约21~22核苷酸的单链非蛋白编码小RNA分子.在肝脏,多种miRNA的表型改变或表达异常均可在基因水平影响肝炎病毒的复制,靶向调控肝组织炎症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进展,并因此成为一类新型肿瘤相关基因;不仅如此,miRNAs 数量或功能异常还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诱导胰岛素抵抗发生,从而影响机体正常脂质代谢,促进脂肪性肝病的形成.因此,寻找特效的药物或方法 ,纠正肝细胞内 miRNAs 异常,将成为人类攻克多种慢性肝病的一类新型重要手段.
作者:王亚东;赵彩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Midkine(MK)表达与癌发牛和生长有密切关系[1].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MK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发生与发展的研究报道极少,且结果也不尽一致.目前,新鲜冷冻切片已广泛应用于免疫组化研究,且丙酮或甲醛固定的冷冻切片已成为评价抗原修复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免疫组化染色效果的标准.
作者:张士化;卢凯华;王庆苓;侯亚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对胰岛β细胞的特异毒性是自由基介导的.а-硫辛酸(a-lipoic acid,ALA)是有效抗氧化剂.本研究观察ALA对STZ所致胰岛B细胞损伤的保护,并探讨其机制.
作者:王怀清;苏明丽;雷银雪;邹俊杰;邹秀兰;赵瑛;石勇铨;刘志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文旨在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growth factor,CTGF)基因在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肺纤维化模型中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刘斌;王献民;王晓琴;魏丽;周同甫;华益民;刘瀚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一般认为动脉壁中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从而启动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1].在巨噬细胞内部,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及LXR诱导的信号是介导其脂代谢的重要分子基础,也是巨噬细胞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环节[2].
作者:陈黙野;钱宗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本实验拟用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GZ)干预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刺激下的大鼠肝细胞,观察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y,PPARγ)、转化生长因子13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表达,探讨RGZ对CsA肝毒性的改善作用.
作者:程根阳;李建生;刘章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诱导的犬平滑肌样细胞和胶原包埋聚羟基乙酸(PGA)支架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胶原包埋PGA构建复合支架,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血管平滑肌样细胞,评价组织相容性.结果 HE染色见胶原包埋PGA组有平滑肌样细胞生长;甲苯胺蓝染色见平滑肌样细胞被染成浅蓝色,胶原包埋PGA组较单纯PGA组明显增多;电镜观察,胶原包埋PGA组可见到细胞在支架上贴附和生长良好.结论 细胞和胶原包埋PGA的支架组织相容性良好.
作者:杜振宗;任华;张超纪;宋剑非;梁岳培;李安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构建显性负突变存活素质粒.方法 从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利用巢式PCR扩增存活索基因全序列,并引入酶切位点,利用重叠PCR对存活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然后与带绿色荧光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进行重组,经测序鉴定后转染细胞,观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用巢式PCR扩增出含存活素基因的496 bp产物,和引入酶切位点后452 bp产物.通过重叠PCR 3次PCR反应,得到452 bp大小的定点突变产物.重组载体经测序鉴定表明插入片段无误,转染细胞后能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Hochest染色显示细胞凋亡比空质粒对照组显著.结论 成功构建了显性负突变存活素质粒.
作者:蔡文杰;王铭洁;张宇玲;琚立华;朱依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等方面的进展,对细胞生存环境的了解不断增加,对细胞培养所需的成分和特殊因子等的了解不断增加,以及组织细胞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能成功在体外培养的细胞的种类越来越多.
作者:王春景;刘玉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