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与生物材料在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上有着很大的区别.临床上广泛运用内毒素法检查药品热原,然而,运用细菌内毒素法进行部分组成成分较为复杂的生物材料的热原试验是否适当有待明确.本研究在2005版药典的基础上,分别运用内毒素法和家兔法对两种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进行热原试验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运用内毒素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为阴性,运用家兔法得到的试验结果为阳性.这两种方法分别测定每种材料所得到的热原试验结果不相符合,表明对组成成分复杂的生物材料,含热原的因素较为复杂,用家兔法进行试验检测热原可能更加灵敏.
作者:邹文;袁暾;蔡永福;梁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载体制备盐酸多柔比星缓释植入剂,测定植入剂的释放度和PLGA失重率,结果表明PLGA体外降解曲线呈“S”形,起初的迟缓期后降解速率加快,5周时失重率达80%.植入剂表现出趋于零级的药物释放模式(r=0.9880),在0~25d日均释放度达3.26%,35 d时累积释放度达90%以上.植入剂可持续释药1个月,释药速率主要取决于PLGA降解速率,通过调节PLGA降解速率可以很好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度.
作者:王勤;王传栋;李红梅;马丽霞;刘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在宽频范围(100~ 10 MHz)内,测量正常和水肿神经细胞模型的电导率与介电系数的频谱图,比较水肿前后神经细胞的电导率与介电系数的区别.采用SD大鼠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建立正常神经细胞模型,对其缺氧处理后建立水肿神经细胞模型,应用Agilent4294A阻抗分析仪分别对10组对照组模型、正常神经细胞模型和水肿神经模型的电特性进行检测.三种模型的电导率存在显著差异.水肿神经细胞模型的电导率大于其他两种模型的电导率,而正常神经细胞模型的电导率大于对照组模型的电导率.本实验有效地检测出正常神经细胞模型与水肿神经细胞模型的电导率差别,为应用脑磁感应成像对脑水肿相位差的检测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克;罗娟娟;杨浩;李文哲;秦明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壁节段功能及其与运动心电图试验的相关性.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30例健康者和30冠心痛患者的左室壁节段节段每搏量(regional stroke volume,rSV)、舒张末容积(rEDV)、节段射率(rPEF),对所有受测者进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60例受测者均获得了具有清晰内膜边界的实时三维图像和17节段容积-时间曲线;两组间17节段rSV、rEDV、rEF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节段功能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的ST段改变高度相关(P<0.05).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左室壁节段收缩功能存在差异,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定量评价左室壁节段收缩功能异常与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对冠心病的检测高度相关.
作者:时均贵;艾阳平;杨海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大鼠血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PMNs)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水平和肾组织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表达的影响.健康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GE1治疗组,每组按不同术后观察时间(1、3、6、24h)均分.观察造模后其血清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t- PCR)同步监测ICAM -1表达水平和肾组织TM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1)模型组IRI损伤1h,Cr水平虽然没有明显变化,但血清ICAM-1水平及肾小管坏死评分值已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与肾组织TM mRNA表达升高的变化峰值时点相一致.(2)URI损伤6h,模型组和治疗组Cr、ICAM-1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但治疗组Cr、ICAM -1水平及肾小管坏死积分值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肾组织中TM mRNA表达与肾小管损伤积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69,P<0.01);且与ICAM-1水平的增加呈现良好的相关性(r=0.62,P<0.05).(1)ICAM-1、TM mRNA表达增多,反映了IRI内皮细胞的损伤程度;(2)PGE1通过减少ICAM-1及TM mRNA水平的表达,阻抑凝血及炎症反应过程,保护内皮细胞,减轻肾组织损伤.
作者:李丹丹;孟建中;焦炳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制备丝裂霉素C眼用凝胶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以丝裂霉素为主药,以卡波姆和羧甲基纤维素( HPMC K4M)为基质制备眼用凝胶,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丝裂霉素C的含量.所制得的眼用凝胶为淡紫色透明状,丝裂霉素C在21 - 21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0.482C+ 0.009,精密度RSD为0.049%,稳定性RSD为1.28%.该法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有关项目符合眼用凝胶的质量要求.
作者:毕宏生;苏卫华;郭俊国;刘大美;吴建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分析了口腔修复中表面残留高度产生的机理,提出了使用球头铣刀加工磨牙冠表面残留高度的数学模型,研究了行距和每齿进给量对残留高度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行距是影响残留高度的主要的因素,残留高度的大小随行距的变化而变化,行距变大时,残留高度显著增加.后以口腔修复中具有代表性的磨牙冠为例,结合研究成果,选择合适的加工参数加工出符合设计要求钛合金磨牙冠.
作者:郝小忠;程筱胜;雷小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兔骨髓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s)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血管组织工程构建过程中的功能.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经培养鉴定为EPCs后作为种子细胞接种于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FN)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上,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同时设置未包被纤维连接蛋白及未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方法作为对照组,体外培养10 d后,对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进行鉴定分析.分离培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呈典型的“铺路石样”外观.经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吞噬功能鉴定为内皮祖细胞;种植细胞10 d后结果显示:加入纤维连接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血管支架可见细胞种植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血管内腔面较为完整的覆盖内皮细胞.HE染色显示:内皮细胞在血管支架上成活并较为均匀;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并表达VEGFR-2、vWF、CD34.兔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可以诱导分化为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组合更有利于内皮祖细胞在血管支架上增殖和分化,为人工血管制备创造了条件.
作者:汪川;辛毅;李京倖;张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研究大鼠尾壳核神经元对黑质网状部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通过在尾壳核注射谷氨酸钠,同时利用Plexon多通道数据采集处理系统进行黑质网状部神经元放电的胞外记录,然后运用NeuroExplorer软件对所记录的电信号进行直观分析,通过SPSS 16.0对所采集信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成功在6只大鼠的黑质网状部记录到11个神经元的放电情况,麻醉状态下大鼠黑质网状部神经元放电频率为12.20±6.60 Hz,当向尾壳核注射谷氨酸钠后降低至1.80±1.00 Hz,P<0.01.化学刺激尾壳核后,黑质网状部神经元放电频率显著性降低,提示尾壳核对黑质网状部神经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崔建华;刘斌;王文波;郭策;艾洪滨;戴振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对表达美洲蟑螂Arg变应原的BCG进行免疫原性评估,为BCG脱敏疫苗的研制奠定基础.l06CFU重组BCG- Arg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分别于免疫0、2、4、6、8周收集血清.使用纯化的重组Arg包被ELISA板,ELISA检测Arg特异性IgG及IgG1、IgG2a亚类.重组BCG- Arg皮下注射免疫BALB/C小鼠2周后,血清Arg特异性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gG1及IgG2a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gG2a升高更明显.重组美洲大蠊BCG-Arg具免疫原性,并且诱导Th1优势免疫应答.
作者:张玉振;梁建卫;周珍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构建、表达、纯化、鉴定Sox2- R9 - EGFP融合蛋白,验证其在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的转导活性.以胎猪原始生殖嵴为材料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第一链,设计带9聚精氨酸(R9)的特定引物,从cDNA中扩增出猪Sox2基因,克隆到pET- 28a- EGFP载体中,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表达,Ni2+柱亲和层析纯化和SDS- PAGE检测表达产物后,将Sox2- R9 - EGFP蛋白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以观察其转导活性.成功构建Sox2- R9 - EGFP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纯化后蛋白经SDS- PAGE检测证实融合蛋白片段大小正确,加到培养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中可观察到Sox2-R9-EGFP融合蛋白能进入细胞,且部分可定位于细胞核.获得了Sox2- R9 - EGFP原核蛋白表达栽体,R9能介导Sox2蛋白进入细胞,为进一步利用重组蛋白建立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殷慧群;张运海;刘亚;曹鸿国;孙雪萍;章孝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对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及体内降解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和要求,对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进行急性细胞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及体内植入试验等系列体内外生物学试验研究,以进行有效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评价.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的溶血率小于国家规定的5%,在体外不引起溶血反应;浸提液注入动物体内后无死亡,活动进食正常;无细胞毒性反应;热原试验动物体温升高均在0.7℃以下,3只兔体温升高值的总数<1.5℃,无致热作用;材料植入体内初期有轻度炎症反应,随植入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材料也逐渐降解吸收.纳米羟基磷灰石/羧甲基壳聚糖-海藻酸钠复合骨水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具有临床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肖海军;薛锋;何志敏;金粉勤;沈玉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柠檬黄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的影响.选择成年雄性小鼠分别给予柠檬黄0.25 g/kg(低剂量组)、0.5 g/kg(中剂量组)和1 g/kg(高剂量组),连续灌胃染毒5d,通过小鼠精子畸形率、精细胞微核率以及睾丸形态变化等方面来评价柠檬黄对生殖细胞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的柠檬黄能引起小鼠精子的畸形率和精细胞微核率升高(P<0.05),而中、低剂量组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睾丸组织切片显示,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改变,高剂量组小鼠睾丸生精小管管腔内可见精子数量减少,生精上皮细胞层次减少,部分细胞有浓缩、溶解等坏死样变.高浓度的柠檬黄能使雄性小鼠精子畸形率增加,并造成雄性小鼠精细胞微核率上升,有一定的致突变性.
作者:蒋利刚;程东;韩晓英;孟小倩;景来东;刘树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v,TKA)保留髌骨并行髌骨成形术后对膝前区疼痛及髌骨运动轨迹影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2007年1月~2011年1月,共随访类风湿关节炎保留髌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26例383膝,其中男51例,女175例,年龄34~85岁.所有患者膝关节评分采用美国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采用Feller等评分标准,随访时调查膝前痛,拍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90度轴位X射片.髌骨成形术:去除髌骨周围所有骨赘,磨平边缘,修整髌骨至Wiberg分型Ⅱ型,用电刀切除髌骨周围软组织,试模复位后无拇指试验no thumb test阳性者松解髌骨支持带.结果显示患者术前、术后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类风湿关节炎保留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对髌骨进行髌骨成形术处理,使髌骨形态恢复至Wiberg分型Ⅱ型,术后髌骨运动轨迹良好,膝前痛的发生率低,术后疗效可靠.
作者:胡军林;黄正;欧阳桂林;肖涟波;夏卿;何勇;韩大鹏;朱飞;孙松涛;黄志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探讨严重感染致急性肾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救活新策略.
作者:孟建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国内外研究人员为克服溶血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对血泵溶血性能作出了评价标准,通过利用实验和仿真手段对可能造成溶血的因素,如血泵结构、叶轮参数、血泵材料、血泵流场分布等做了很多的研究,分析了这些因素与血泵溶血的关联性,从而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血泵的溶血问题找到了方法.我们对目前血泵溶血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云忠;向闯;石芬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