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改进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下肢静脉曲张90例116条下肢.按病因和病情采用3种手术治疗:(1)A组:临床表现明显的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4条下肢,作股浅静脉瓣膜包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内镜下小腿内侧交通静脉离断术SEPS;(2)B组:轻度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6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SEPS;(3)C组: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66条下肢,作大隐静脉高位结扎+EVLT.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3组患者均无复发,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或好转,溃疡均愈合.彩超检查示大隐静脉全程闭合,无血流信号,深静脉回流通畅.结论:EVLT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单和疗效良好的优点,针对病因和病情联合不同手术治疗下肢静脉病变效果满意.
作者:刘咸罗;张强;柳小刚;汤永胜;钱小星;陈克辉;娄尧强;胡开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4年治疗的32例手术后复发甲状腺癌患者资料.术中见不同程度的气管、食道、喉返神经及重要血管侵犯,根据受累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随访1~7年,其中5例肺转移死亡,1例术后2年急性心肌梗塞死亡,2例颈部再次复发,拒绝治疗后失访,余24例无瘤生存.结论: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积极有效地处理受累气管、食管,认真处理手术每一环节,可提高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的无瘤生存率.
作者:赵连德;胡秀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LEDVT 47例,按照临床病程分为早期组(≤3d)23例和中期组(≤10d)18例、晚期组(>10d)6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股静脉切开取栓术.结果:早中期组术后恢复良好,早期组术后患肢肿胀2d以内明显消退;中期组术后患肢肿胀于5d内消退占10/18;晚期患者术后患肢肿胀消退缓慢,术后5d仍有肿胀占5/6.早中期患者术后血栓病理多为新鲜血栓,晚期多为陈旧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10d内应积极手术取栓治疗,10d以上不宜手术而以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李明;吴小鹏;王志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乳腺癌组织中ER和Ki67、C-erbB-2及HIF-1α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Ki67、C-erbB-2及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1%、39.5%、31.6%和54.0%.ER表达与Ki67、C-erbB-2及HIF-1α呈负相关(P<0.05),与癌组织高分化成正相关(P<0.05),而与年龄、腋窝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结论:乳腺癌组织中Ki67、C-erbB-2及HIF-1α等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降低ER表达及原发性内分泌治疗抵抗的发生.
作者:郝静;王秀梅;衣翠华;于学军;张昕;扈东艳;李明;于金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围术期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及自尊的影响.方法:60例接受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早期(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手术前给予45min的综合性心理干预,而对照组不实行心理干预.用心理干预理行为评定量表(SAS、SDS、SCL-90、SEI、TCSQ)对入院后和手术后患者情绪状况及自尊水平进行测试.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SAS、SDS、SCL-90量表得分、消极应对(NC)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干预组的SEI得分、积极应对(PC)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积极应对和自尊水平,降低消极应对.
作者:于洪鸾;潘芳;林翠霞;王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IAAA)腔内隔绝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原因,总结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IAAA高龄患者13例(均≥80岁),统计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42.6%,病死率7.7%,平均住院时间为22.6d,手术后住院时间为13.5d.结论:高龄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但病人的手术指征及治疗过程更应严格和仔细.
作者:陈泉;景在平;包俊敏;赵志清;冯翔;陆清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TACE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注射(PEI)或射频消融(RF)治疗肝脏转移癌的不同临床疗效.方法:67例肝转移癌分为单纯TACE组46例和联合治疗组21例(其中联合PEI组7例,联合RF组14例).两组治疗结束后通过随访、CT复查及血液分析进行评价.结果:单纯TACE组的肿瘤总缩小率和肿瘤完全坏死率分别为46.8%和20.7%,联合治疗组分别为78.9%、49.2%(P均<0.05),单病灶组、无转移灶组及联合治疗组的2年生存率高于多病灶组、有转移组和单纯TACE组(P均<0.05).结论:综合介入治疗转移性肝癌较单纯TACE可以使病灶得到有效控制,减少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王庆良;郭依廷;刘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术后死亡的原因,探讨ANP的手术指征和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将手术治疗ANP112例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有关预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和起病时间比较接近,早期休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发热、血象和高血糖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没有明是差异(P均>0.05).与死亡有关的主要因素有:①胰腺的坏死程度;②手术方式不正确;③手术指征不妥.结论:轻、中度ANP应该首先试行非手术治疗48~72h.术前早期休克和ARDS应该及时纠正.术中应该充分游离肿胀的胰腺,有利于术后充分引流.建议行十二指肠造口术.
作者:石欣;高乃荣;郭庆明;赵刚;胡浩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胰十二指肠切除(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胰瘘发生率5%~25%,胰瘘的病死率为20%~50%.为了降低胰瘘发生率和病死率,我院1994年3月~2005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胃吻合术(pancreaticogastrostomy,PG)进行消化道重建,报告如下.
作者:孔繁忠;周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虽然现代外科技术、复苏、麻醉及监护措施有很大进步,但腹腔内脏器严重损伤的死亡率仍然较高,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诊治过程中某些环节的疏忽或处理不当造成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列举我们10年中收治的严重腹部外伤病例5例,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作者:党文;吕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在胰腺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中VEGF-C、VEGF-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胰腺癌VEGF-C、VEGF-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22/30)、57%(17/30),肿瘤周边部位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其表达与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无关,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Ⅲ~Ⅳ期显著高于Ⅰ~Ⅱ期.在VEGF-C、VEGF-D蛋白阳性组,淋巴结转移均显著增多.结论:VEGF-C和VEGF-D与诱导胰腺癌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有关.
作者:胡安国;王东;毛新彦;李胜;张波;衣龙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裸鼠人大肠癌皮下种植瘤体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接种人大肠癌细胞制作裸鼠皮下大肠癌种植瘤模型,分别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正义核苷酸和生理盐水对皮下瘤体内直接进行注射治疗,检测肿瘤的生长状况、瘤体体积及瘤重变化,计算抑制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瘤体E-CD表达.结果:经Survivin硫代反义寡核苷酸治疗组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受到抑制,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和正义组(P<0.05),裸鼠皮下移植瘤E-CD表达增强.结论:Survivin反义核酸可以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Survivin反义核酸抑制大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机理可能与E-CD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作者:宫向前;乔广东;李玉华;邢建华;寿楠海;丁印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3-邻甲苯甲酰基-氟尿嘧啶(N3-toluyl-Flulorouractil TFu)对FRH-0201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为胆管癌临床化疗提供参考.方法: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观察FRH-0201细胞在TFu作用后形态学变化;集落形成实验检测TFu对FRH-02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 Ladder观察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并与5-Fu进行比较;MTT试验比较TFu与5-Fu等常用化疗药物对FRH-0201细胞抑制率.结果:TFu能体外抑制FRH-0201细胞的增殖,其作用在0.016~4mmol/L范围内具有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同浓度比较抑制率高于5-Fu;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随作用时间延长,TFu及5-Fu组G1细胞期增多,S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被阻滞在G1期;细胞凋亡检测可见,随作用时间延长,TFu及5-Fu组较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相TFu组凋亡率高于5-Fu组;化疗敏感性比较,TFu抑制FRH-0201细胞增殖作用不及阿霉素和顺铂,但明显优于5-Fu及泰素,联合用药:阿霉素、顺铂和TFu联合对FRH-0201细胞抑制率高,达79.02%,优于阿霉素、顺铂、5-Fu联合.结论:TFu可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株FRH-0201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并进一步诱导细胞凋亡机制发生,同摩尔浓度TFu较5-Fu对FRH-0201细胞抑制作用强,TFu可作为胆管癌联合化疗的新药.
作者:王志青;吴小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大鼠胰腺纤维化及TGF-β1、α-SMA、MMP-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胰管内注射2%三硝基苯磺酸的方法制备大鼠胰腺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TX干预组.PTX干预组于术后第2天给予PTX腹腔注射,6mg/(kg·d),4周后收集各组胰腺标本.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各组胰腺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的表达同时做组织胶原纤维染色.部分胰腺组织液氮冻存,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α-SM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发生胰腺纤维化,PTX干预组有轻度纤维化.PTX干预组α-SMA、TGF-β1、TIMP-1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0.01).MMP-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TX干预组胶原面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PTX抗大鼠胰腺纤维化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GF-β1、α-SMA、TIMP-1表达有关.
作者:王东盛;刘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氧合酶抑制剂NDGA体外诱导HT-29结肠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RT-PCR检测NDGA处理后HT-29结肠癌细胞5-脂氧合酶信使核糖核酸(5-LOXmRNA)和端粒酶催化活性亚单位(hTERTmRNA)表达水平变化,激光共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游离钙变化.结果:结肠癌HT-29细胞5-LOXmRNA和hTERTmRNA呈阳性表达,随着NDGA药物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的上升,5-LOXmRNA和hTERTmRNA表达水平逐步下降.细胞内钙浓度同步上升.结论:NDGA诱导凋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LOX、端粒酶、游离钙都可能参与其诱导凋亡的过程.
作者:夏光涛;张源潮;武森森;阴丽霞;张尚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5-氟脲嘧啶(5-Fu)和奥曲肽(Oct)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损伤的免疫机制.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牛黄胆酸建立大鼠SAP模型,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n=17),成模后静滴生理盐水;5-Fu组(n=20),5-Fu 2mg/h持续静滴12h;奥曲肽组(n=18),Oct首剂2μg/100g,继以0.2μg/(100g·h)持续静滴12h,另设假手术组(n=10).ELISA法检测4组大鼠成模后6h和12h血清TNF-α等系列细胞因子表达变化,TUNEL法检测大鼠肾组织凋亡率,RT-PCR法测定肾组织TNF-α mRNA表达.体外培养大鼠正常肾NRK细胞,用上述4组SAP大鼠血清分别置换培养液中小牛血清,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细胞凋亡率.结果:5-Fu组和奥曲肽组血清TNF-α、IL-1和TXB2较生理盐水组均明显降低(P均<0.05),奥曲肽组PGE2水平明显升高(P<0.05).5-Fu组和奥曲肽组肾组织凋亡率分别为(5.8±3.1)%和(4.6±3.1)%,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12.3±5.6)%(P<0.05),且两组TNF-α mRNA表达明显下降.生理盐水组、奥曲肽组、5-Fu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处理后NRK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38.67±11.4)%、(20.4±18.4)%、(10.5±11.0)%和(1.7±2.2)%.生理盐水组与奥曲肽和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可通过降低血清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减少肾细胞凋亡防治SAP急性肾损伤.
作者:程宝泉;钟宁;刘春涛;樊薇;郝洪升;张尚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8例,年龄24~76岁,平均54岁.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发病距治疗时间2h~28d,平均34.6h.本组单发栓塞20例,双侧股动脉栓塞2例,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例.
作者:卢辉俊;刘安重;王道荣;诸林海;谢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近3年来本院将国产医用生物蛋白胶(FG)应用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对防止十二指肠残端瘘和吻合口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有效地减少了创面渗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倪连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比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由于电视腹腔镜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用后的处理即消毒灭菌难度大,是导致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现将我院1994~1995年300例LC和2005年180例LC院内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腹腔镜医院感染因素及消毒灭菌方法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王少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床上很多疾病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我们把具有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同时伴有白细胞升高但尚不能完全确定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称为可疑急性阑尾炎.为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常需剖腹探查.为减轻对病人的损伤,我们自行设计小切口进行剖腹探查.
作者:万厚民;黄靖;王晓鲁;王震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0例中男21例,女39例,年龄27~79岁.病史5~20年.2例急症手术,58例为择期手术.术中发现45例为胆囊结石,15例为胆囊管内结石嵌顿.术后病理均排除恶性肿瘤.
作者:朱峰;孙秀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学者提出逆向重力作用增强,使瓣膜游离缘松驰、下垂,引起下肢深、浅静脉的瓣膜关闭不全是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以后又有学者指出,静脉管壁强度减弱是静脉曲张的发病因素.但是对管壁和瓣膜的改变,究竟是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还是其后果未能取得共识.近年来,在有关的基础研究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作者:洪彪;田卓平;张培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和活性的增高往往预示预后不良,但同时TP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对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敏感性密切相关,氟尿嘧啶类药物在结直肠癌的化疗中是常使用的药物,因此,TP相关临床药物的研究受到大家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的TP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余涛;黄美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①胆囊或胆道疾病合并心前区疼痛及心电图异常,经手术切除胆囊及探察胆道,取石引流治疗后,术前心前区疼痛不适及心电图异常获得明显改善者.
作者:刘勇峰;王桂莲;刘建军;雷星;张生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我院1998~2006年收治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及治疗的15例假性动脉瘤(PA)病例进行总结,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PA方面的作用.
作者:孙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肝脏内部脉管结构的深入了解,新手术设备的推广应用,麻醉临床监管水平的提高使得外科治疗肝脏肿瘤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展,肝癌切除后5年生存率达50%以上的报告日渐增多.现就第二肝门区难切性肝脏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谢红强;李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Survivin蛋白是迄今发现强的凋亡抑制因子[1].文献报道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分期的相关性的结论有分歧,本研究按大肠癌组织分型、Dukes分期分组,进行了比较.
作者:曹俐;吴君辉;李定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