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2-3461
  • 国内刊号:37-1155/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8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57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CA收录期刊
  • 中药学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2000年2期文献
  • β-壳聚糖的制备及几种理化性能的测试

    从鱿鱼骨中制备了β-壳聚糖,利用红外光谱、X-衍射和热重分析等方法与α-壳聚糖进行了比较研究.β-壳聚糖制备成人工泪液后有较高的粘度,因而更适于医药应用.

    作者:王爱勤;俞贤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中国南海总合草苔虫抗癌活性成分研究Ⅱ总草苔虫内酯的超强抗癌活性

    作者:林厚文;易杨华;姚新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甘糖酯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收缩蛋白变化的影响

    ①目的观察甘糖酯(PGMS)对脂质过氧化损伤红细胞变形能力和膜收缩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保护红细胞的机制.②方法以黄嘌呤氧化酶(HXO)氧自由基体系和活性氧(H2O2)作用于红细胞,观察PGMS对红细胞溶血度、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LPO)、红细胞变形能力(ED)、红细胞膜收缩蛋白二聚体(SP-D)和四聚体(SP-T)的影响.③结果 PGMS能明显降低红细胞溶血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3.576 ~5.774,P<0.01,P<0.001).在HXO体系作用下,红细胞膜LPO,红细胞滤过指数(EFI),SP-D,SP-D/SP-T明显增高,而SP-T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5.874 ~6.926,P<0.001).在不同浓度PGMS作用下,红细胞膜LPO,EFI,SP-D,SP-D/SP-T明显降低,SP-T明显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t=4.960 ~6.874,P<0.001).④结论 PGMS在红细胞膜水平上能直接对抗氧自由基引发的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ST和提高ED.

    作者:刘成玉;纪新强;段建华;谭润鸾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河豚卵巢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抑瘤初探

    研究发现河豚卵巢提取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和生物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注射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可明显增加小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P<0.01);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P<0.01)及提高由SRBC致敏的血凝素抗体的效价(P<0.01);对小鼠外周血清溶血素的生成无明显影响(P>0.05).由此推测该提取物对免疫系统的不同环节,作用不同.且在一定剂量下对小鼠实体瘤S180的抑制率为45.8%.

    作者:余萍;刘艳如;林曦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QT对豚鼠单一心室肌细胞钙离子电流的影响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制技术观察了QT对豚鼠单一心室肌细胞钙离子电流(ICa)的影响.结果显示:QT能明显增加心室肌细胞的Ca2+内流,使ICa增大.此作用有明显的电压依赖性,在峰电流电压下作用明显,而对其反转电位无明显影响.在指令电位0 mV时,浓度为500mg·L-1、1g·L-1、2g·L-1的QT分别使ICa增加9.5%、29.3%和52.3%(分别P<0.10、P<0.05、P<0.01),EC50约1g·L-1·QT对ICa的作用具有可复性.上述结果揭示:QT以电压依赖和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加心肌细胞的Ca2+内流,此作用可能是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丽娟;贾彦;张沈丽;孟文芳;邱丽萍;李金鸣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二色桌片参的化学成分研究Ⅱ二色桌片参多糖-1,一种新的岩藻聚糖

    作者:吴萍如;方金瑞;黄维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鲨骨粉抗癌增效及调节免疫功能的研究

    根据祖国医学对鲨鱼药用功效记载,结合现代对鲨鱼软骨的认识,本项研究探讨了鲨鱼软骨抗癌增效及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果表明:鲨鱼软骨可明显提高荷瘤小鼠的NK细胞活性和Mψ细胞的吞噬功能.鲨鱼软骨粉与化疗药物(CTX、5Fu、ADM)合用,抗肿瘤(S180、Lewis肺癌)的增效率可达22.8%~47.9%;与放疗(50Co照射)合用,抗肿瘤增效率为15.20%~26.50%,证实鲨鱼软骨具有较好的扶正(提高免疫功能)作用和明显的抗癌增效作用.

    作者:王劲;杨锋;张建雄;沈翔;戴关海;周志平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HE-Chitosan的合成、结构表征及溶解性

    以缩水甘油醚三甲基氯化铵、乙基缩水甘油醚为试剂,合成了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1-乙氧基、2-羟基壳聚糖(HE-Chitosan).实验表明:HE-Chitosan在甲醇、乙二醇、甘油等溶剂中可以直接溶解,在酸碱水溶液中性能稳定,并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谱作了结构表征.

    作者:许晨;卢灿辉;易瑞灶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海洋硫酸多糖DP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本文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白介素-1(IL-1)所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模型,以MTT法观察了海洋硫酸多糖DPS对VSMC增殖的影响.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在DPS浓度为0.001μg/ml~100μg/ml的培养液中孵育24h后,分别加入bFGF(50ng/ml)或IL-1(50U/ML)再孵育24h,用MTT法测定海洋硫酸多糖DPS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DPS在0.01μg/ml,0.1μg/ml,1μg/ml,10μg/ml浓度下,对bFGF或IL-1所致的VSMC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佳抑制浓度为1μg/ml,且DPS对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随着bFGF或IL-1浓度的增加而减弱.

    作者:朱海波;耿美玉;管华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以紫菜为原料制备高纯度二十碳五烯酸乙酯的有效方法

    本文报道了以紫菜为原料大量制备90%的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应用了尿素包合法及反相硅胶层析法并报道了二十碳五烯酸乙酯的IR,CIMS,1HNMR及13CNMR的波谱.

    作者:周仲飞;严杏珍;张家玉;朱兰;张乐乐;卢振海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海洋天然产物的应用前景展望

    泰尔红紫(Tyrian)是一种由海洋软体动物(海螺)中提取得到的一种色泽艳丽的染料.这种染料的问世大约是在公元前1600年,它的价格在当时比黄金还要贵[1].这是较早的一个海洋天然产物,亦是人类古代应用生物技术获得有用产品的一个成功的例子.直到中世纪人们对这种色素的兴趣才有所下降.尽管如此,除了从鳕鱼油(Cod fish oil)中发现的香料和维生素A和D之外,直到近还没有发现其它比该染料更有经济价值的海洋天然产物.

    作者:郭跃伟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海洋生物中蛋白质、肽类毒素的研究新进展

    报道了海洋生物中蛋白质、肽类毒素,主要是芋螺毒素和海葵毒素的近三年新研究进展;对它们的结构、药理和构效关系进行概述.

    作者:傅余强;顾谦群;方玉春;管华诗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八种海洋生药抗疲劳作用的初步研究

    本文通过实验探讨了海洋生物药尖海龙、三斑海马、牡蛎、龟板、刺参、海星黄、螺旋藻、海带的抗疲劳作用.结果表明,这八种生药均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有效降低游泳后血乳酸含量(P<0.05或P<0.01),证明有推迟运动性疲劳出现和促进疲劳恢复的积极作用.比较实验结果表现,尖海龙抗疲劳作用效果好.

    作者:胡建英;李八方;李志军;吕朋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钝顶螺旋藻多糖对白血病患者外周血LAK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钝顶螺旋藻多糖(SPP)对正常人和白血病患者LAK细胞活性作用,探讨螺旋藻作用机理.方法:以Raji细胞(人B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为靶细胞,用3H-TdR渗入法检测LAK细胞活性.结果:白血病病人LAK细胞活性降低;SPP可增强正常人和病人LAK细胞活性,且对正常人LAK细胞活性增强作用大于病人.结论:SPP可刺激LAK细胞活性,减少rIL-2用量.

    作者:曾波航;王光明;曾亚仑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甘糖酯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为探讨甘糖酯(PGMS)在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CHF)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GMS组(20例)在常规治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PGMS 100mg,tid,2w后与常规心衰组(20例)进行比较.结果:在PGMS组,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降低较常规组显著(P<0.05),且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改善(P<0.05).提示:PGMS在治疗CHF过程中,可通过对机体内TNF-α浓度的调节,发挥其降低血液黏度、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生成的作用.

    作者:刘松;田建会;辛辉 刊期: 2000年第02期

  • 江珧毒素A的全合成

    1995年,上村及其合作者从水产贝类动物多棘裂江珧(Pinna muricata)分离出江珧毒素A(1),并测定全部结构和相对立体化学,还指出了生物合成的途径,即2→1.在中国和日本,江珧毒素A是引起江珧贝类中毒的主要毒素之一,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显著的激活Ca2+通道的生物活性,激起了人们合成江珧毒素A的兴趣.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江珧毒素A的第一个全合成工作.

    作者:岸义人 刊期: 200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