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2-3461
  • 国内刊号:37-1155/R
  • 影响因子:0.53
  • 创刊:198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57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剑桥科学文摘,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CA收录期刊
  • 中药学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不同海参多糖的化学组成分析比较

    目的 选取当前市场销售的品质不一的10种海参,分析比较其多糖的化学组成.方法 采用酶解法和乙醇沉淀提取不同海参多糖,以总糖、硫酸根、糖醛酸、氨基糖和中性单糖含量为指标,进行化学组成分析比较,并在Q-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上分离,绘得洗脱曲线.结果 10种海参多糖的总糖、硫酸根、糖醛酸和氨基糖含量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0.33%~62.11%,19.54%~29.95%,9.85%~13.38%和4.92%~10.18%.中性单糖测定表明10种海参多糖均含有岩藻糖和半乳糖,部分含有甘露糖和葡萄糖,且岩藻糖含量很高.10种海参多糖在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上的洗脱曲线明显不同,除仿刺参多糖和日本刺参多糖外,其余8种海参多糖均在盐浓度为3.2 mol·L-1的洗脱条件下洗脱完全.结论 不同海参多糖在化学组成上差异明显,其在阴离子交换树脂色谱柱上分离的洗脱曲线也呈现不同特点.

    作者:盛文静;薛长湖;赵庆喜;徐杰;李兆杰;孙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壳聚糖-巯基醋酸偶合物的巯基含量与体外黏附性关系研究

    目的 考察壳聚糖-巯基醋酸偶合物的巯基含量与体外黏附性的关系.方法 制备了不同巯基含量的壳聚糖-巯基醋酸偶合物,分别对其溶胀性和制成测试片与黏膜分离时的瞬间拆分力进行测定,记录大拆分力,并计算出总黏附功.结果 壳聚糖-巯基醋酸偶合物的体外黏附性与巯基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偶合物中巯基含量的增加,偶合物的黏附性呈非线性增加,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小.结论 高巯基含量的壳聚糖-巯基醋酸偶合物黏附性远强于壳聚糖.

    作者:YUAN Gan-jun;袁干军;苏秋玲;黄红谦;沈行良;刘明生;陈德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羧甲基壳聚糖钙对染铅小鼠治疗性排铅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羧甲基壳聚糖钙对染铅小鼠排铅作用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组,饮用醋酸铅水溶液建立小鼠铅中毒模型.然后灌胃受试物,连续30 d后,采血,取肝脏、全脑、股骨,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铅、钙含量.同时测定小鼠肝组织中的抗氧化指标.结果 羧甲基壳聚糖钙能显著降低染铅小鼠血液、全脑、肝脏、股骨铅含量,降低染铅小鼠肝脏中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T-AOC活性,增加股骨钙含量.结论 羧甲基壳聚糖钙能显著促进染铅小鼠排铅,增强抗氧化能力,还具有一定的补钙功效.

    作者:初金鑫;韩宝芹;蔡文娣;王常红;刘万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海蟑螂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

    目的 考察海蟑螂提取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温浸、减压浓缩、冷冻干燥制备海蟑螂提取物;MTT法检测其对人子宫颈癌细胞(HeLa)、人胃癌细胞(7901)、人非大细胞肺癌细胞(NCI)和正常人体成纤维细胞(929)的生长抑制作用;考察对小鼠移植性肉瘤(S180)生长的影响.结果 海蟑螂提取物对HeLa,7901,NCI细胞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正常的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无明显抑制效应.海蟑螂提取物腹腔注射0.25,0.50,1.00 g·kg-1共7d,对S180的抑瘤率分别为26.9%,45.3%和64.6%.结论 海蟑螂提取物在体内外均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且毒性较低.

    作者:卞俊;宣伟东;储智勇;蔡定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不同分子量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目的 制备不同分子量高脱乙酰度壳聚糖.方法 在强碱条件下通过不同方式的水解从原料壳聚糖制备一系列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用HAc/H2O2体系对制备的高脱乙酰度壳聚糖进行不同时间的降解得到中低分子量高脱乙酰壳聚糖,并用乌氏黏度计测定其黏均分子量.结果 在实验条件下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中低分子量高脱乙酰壳聚糖,并用红外和核磁光谱进行分析表征.结论 采用10 mol·L-1NaOH水溶液110℃间歇水解的方法可以制备90%~100%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用0.35 mol·L-1HAc/0.45 mol·L-1H2O2体系可以制备黏均分子量10,000~100,000Da的壳聚糖样品.

    作者:王红昌;孙晓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贻贝多糖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从东海厚壳贻贝中分离纯化得到贻贝多糖MP-Ⅰ,研究MP-Ⅰ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经DEAE-Sepharose、Sepharose CL-6B柱层析纯化获得贻贝多糖MP-Ⅰ.MP-Ⅰ对小鼠连续进行腹腔注射7 d,以0.2%CCl4橄榄油溶液经腹腔注射,建立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模型,测定给药后模型小鼠肝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匀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得到MP-Ⅰ纯品.MP-Ⅰ高(100mg·kg-1·d-1)、中(50mg·kg-1·d-1)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血清ALT、AST活性,提高肝组织匀浆SOD活性,降低MDA,明显改善肝组织损伤的程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肝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贻贝多糖MP-Ⅰ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徐红丽;郭婷婷;郭一峰;张建鹏;冯伟华;焦炳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海洋碳样小单孢菌产生的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

    目的 研究海洋微生物FIM02-635产生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对产生菌进行分类鉴定.发酵液用有机溶媒提取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化合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及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方法,提取纯化到2个化合物FW635I1和FW635I2,通过理化性质测定和光谱学测定分析2个化合物的结构并对这两个化合物进行体外生物活性测定.结果与结论 产生菌定名为碳样小单孢菌FIM02-635.FW635I1和FW635I2分别与异黄酮大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同质,它们具有免疫抑制和抗肿瘤活性,但没有抗菌活性.

    作者:江红;程元荣;郑卫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藻蓝蛋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藻蓝蛋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和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应用藻蓝蛋白进行干预,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BWC),比色法测定脑组织伊文斯蓝(EB)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6h BWC和EB含量增加,至2d达高峰,应用藻蓝蛋白后均明显减少.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24h脑组织MMP-2阳性细胞即开始出现,3~7d阳性细胞数达高峰,14d仍高于假手术组.藻蓝蛋白组MMP-2阳性细胞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但同一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缺血侧脑组织MMP-9阳性细胞于再灌注后6h开始出现,12h明显增高,至2d达高峰,3d开始减少,至14d时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藻蓝蛋白组MMP-9阳性细胞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同一时间点相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藻蓝蛋白可能通过下调MMP-2和MMP-9的表达而减轻脑水肿,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兵;郭云良;李明红;童萼塘;孙圣刚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褐藻多糖JM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褐藻多糖J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在细胞模型上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模型,观察褐藻多糖JM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褐藻多糖JM对缺糖缺氧的Neuroblastoma SH SY5Y细胞凋亡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褐藻多糖JM(12.5 mg·kg-1和25 mg·kg-1)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陷,缩小脑梗死体积;褐藻多糖JM(30μg·mL-1和100μg·mL-1)可明显抑制缺糖缺氧损伤导致的SH-SY5Y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及细胞凋亡.结论 褐藻多糖JM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褐藻多糖JM降低缺糖缺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范莹;杨钊;耿美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海南产大尉芋螺的新型O-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克

    目的 从海南产大尉芋螺毒液中分离克隆新型O-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为大尉芋螺毒素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源头化合物.方法 采用快速扩增cDNA3'-末端(3'-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的方法,对我国海南产大尉芋螺(Conus capitaneus Linnaeus)的毒素cDNA进行分析,克隆测序所得基因片段,再进行序列比较,以及O-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发现了1种新的O-超家族芋螺毒素cDNA序列CaHr91N,编码长度为77个氨基酸(aa)的前体蛋白CaHr91P,具有典型的芋螺毒素前体结构特征,即由21aa的信号肽、22aa的前肽与34aa的成熟肽三部分组成.毒素区的成熟肽CaHr91M序列为ECREQSQGCTNTSPPCCSGLRCSGQSQGGVCISN,具有O-超家族芋螺毒素保守的半胱氨酸框架C-C-CC-C-C.同时比较分析了CaHr91P与其它同源性的O-超家族芋螺毒素的相似性,以及大尉芋螺毒素的研究状况.结论 CaHr91P新芋螺毒素基因的发现,及其序列的阐明,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活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为更多大尉芋螺毒素的发现和研究利用积累了经验.

    作者:长孙东亭;罗素兰;吴勇;朱晓鹏;冯建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鱿鱼墨黑色素的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

    目的 比较鱿鱼墨黑色素和黑色素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方法 采用高速离心法从北太平洋鱿鱼(Ommastrephes bartrami)墨中提取黑色素,并通过黑色素与FeCl3螯合制备了Fe(Ⅲ)含量为5.6%(W/W)的黑色素铁.采用鲁米诺发光系统测定了黑色素和黑色素铁对羟自由基(·OH)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清除活性.结果 鱿鱼墨黑色素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2 mg·mL-1和0.015mg·mL-1,远低于肌肽的0.53 mg·mL-1和0.1 mg·mL-1,而黑色素铁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58 mg·mL-1和0.83 mg·mL-1.结论 鱿鱼墨黑色素是一种活性较高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而黑色素铁的自由基清除活性较黑色素低.

    作者:陈士国;薛长湖;薛勇;李兆杰;高昕;马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三角帆蚌软体组织干燥工艺的考察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温度,干燥时间和摊层密度等与干燥工艺直接相关的因素,以三角帆蚌中多糖的含量为指标,得出规范的操作性较强的工艺参数.方法 蒽酮-硫酸比色法.结果与结论 佳干燥工艺为摊层密度为2.5 kg/m2,温度为90℃,连续干燥2h后的三角帆蚌,测得三角帆蚌中总多糖含量为21%.

    作者:张志澄;吴皓;吕爱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赤魟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

    我国海域分布有相当丰富的赤魟资源,赤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本文概述赤魟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研究现状,并展望其开发利用前景.

    作者:罗红宇;余新威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