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从可口革囊星虫中分离纯化纤溶酶,并初步研究其酶学性质.方法 实验以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纤溶活性,采用匀浆、抽提离心、G-25脱盐、DEAE梯度洗脱等方法从可口革囊星虫中分离纯化出纤溶酶PFE,并进一步研究pH、温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剂对该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分离纯化得到纤溶酶PFE,SDSPAGE法测得相对分子质量为35 kDa左右.此外,其酶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PFE的适反应pH为7.4,酶活力在pH6.6~9.0时相对稳定;PFE在20~40℃条件下,酶活力保持相对稳定.Fe3+对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Ca2+、Mg2+、Fe2+、K+、EDTA和β-巯基乙醇对酶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可口革囊星虫中存在纤溶酶PFE,此酶可直接降解纤维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开发价值.
作者:牛荣丽;熊亚楠;吕佳美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从裂壶藻(Schizochytrium limacinum)中提取分离多糖并对其进行结构特性分析.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并结合Q-Sepharose Fast Flow强阴离子交换柱分离,从中获得2种多糖组分(SLW1和SLW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甲基化和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法分别对其单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2种多糖均以Gal为主(>75%),且含有少量的Glc、Man和GlcN;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9.8 kD和103.8 kD;FTIR显示它们均属于硫酸多糖,其硫酸酯基主要位于半乳糖残基的C6位.结论 结构分析表明:SLW2中含有→6)Galf(1→、→5)Galf(1→、→3,4)Galp(1→、→3)Galp(1→以及→4,6)Galp(1→等多种连接方式.
作者:曹欢;王培培;吴建东;李苗苗;刘鑫;曾洋洋;赵峡;于广利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制备获得的11-脱氧河豚毒素(11- deoxyTTX)纯品进行结构确证与毒性测定.方法 采用HRMS、1H NMR和13C NMR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同时进行11-deoxyTTX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样品的HRMS图谱信息与11-deoxyTTX相对分子质量吻合;1H NMR和13C NMR谱揭示了两组数据,该数据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测得11-deoxyTTX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28.82士2.09)μh·kg-1.结论 11- deoxyTTX是以半缩醛型—内酯型的互变异构体存在,与河豚毒素(TTX)的结构差别在于TTX中C- 11上的羟基被氢取代.11- deoxyTTX的毒性很强,但明显低于TTX的毒性,表明TTX中C-11上的羟基对阻滞钠离子进入钠通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谢全灵;易瑞灶;洪专;陈伟珠;方华;张怡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文昌鱼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Branchiostoma belcheri,PBB)对荷S180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Horn法检测PBB在小鼠体内应用的安全性(LD50);建立S180荷瘤鼠模型,随机分组,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25、50、100 mg·kg-1 PBB,每日一次,持续2w.测定PBB对荷瘤鼠的抑瘤率、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 PBB小鼠体内给予未见明显的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其LD50>3160 mg·kg-1;给予上述PBB剂量2w后,抑瘤率分别达到39.1%、47.5%和53.4%;实验组IgA、IgG、和IgM含量、TNF-α和IL-6水平以及胸腺和脾指数均较模型组明显提高.结论 文昌鱼多糖毒性低,使用安全,可明显抑制S180肉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BB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梁惠;刘颖;张士璀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以四角蛤蜊贝壳为钙源,制备高附加值柠檬酸钙.方法 在单因素的基础上结合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设计分析方法,建立制备柠檬酸钙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得到柠檬酸钙佳制备工艺.结果与结论 酸钙比2.78、液固比6.11、反应时间1.9h,在此条件下,柠檬酸钙的得率为91.93%,纯度为99.03%.制备出的柠檬酸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并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对其进行定性表征及定量分析,表明用四角蛤蜊贝壳制备柠檬酸钙是可行的.
作者:陈士勇;王令充;刘睿;嵇晶;吴皓;吴秋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海洋微藻提取物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6种海洋微藻的12种提取物对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培养液诱导的内皮细胞的增殖影响;采用创伤愈合法测定了肿瘤细胞培养液诱导的内皮细胞迁移影响.结果 亚心形扁藻、新月菱形藻、小球藻、米氏凯伦藻的70%乙醇提取物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培养液诱导的ECV304细胞的增殖;小球藻、米氏凯伦藻的水提取物、70%乙醇提取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诱导液对ECV304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 一些海洋微藻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活性.
作者:谭成玉;赵莹;吴迪;李倩;李敏晶;李伟;佟长青;倪春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海地瓜酶解物类蛋白反应修饰及其对ACE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合酶酶解海地瓜体壁蛋白,得到具有降血压活性的酶解物,利用类蛋白反应进行修饰,考察酶的种类、底物浓度、温度、酶添加量对类蛋白反应的影响,得到不同修饰程度的产物,测定其ACE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经过类蛋白反应修饰后,显著提高了酶解液的ACE抑制活性.体系中游离氨基的减少量呈不规则变化,修饰产物的IC50值也呈不规则下降,其中反应1h和4h的修饰产物IC50值低,分别是0.62 mg· mL-1和0.75 mg· mL-1.分析体系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发现脯氨酸的结合能显著提高海地瓜体壁蛋白酶解物的ACE抑制活性.
作者:朱晓杰;曾名湧;马桂兰;赵元晖;刘尊英;董士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壳寡糖S-COS(平均相对分子质量800),壳寡糖B-COS(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700),硫酸岩藻糖(Fucoidan)120 mg· kg-1,每日1次,连续14 d,第10天注射5%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 200 μL/只进行免疫.于第15天检测脾指数,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TNF-α、IFN-γ)含量,脾中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脾中CD4+T细胞增殖.结果 S-COS和B-COS都能够促进CD4+T细胞增殖,另外,B-COS还能增加脾指数,促进细胞因子IL-10和TNF-a分泌,以及脾中淋巴细胞增殖,而S-COS和硫酸岩藻糖则不能.结论 B-CO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S-COS.
作者:党一兵;邹明明;王文霞;汪淑晶;杜昱光;张嘉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迄今为止,已从微生物中分离得到了163个具有细胞毒、抗细菌、抗真菌等生物活性的卤代天然产物.本文综述了这些卤代化合物的微生物来源、结构及其生物活性.海洋微生物是卤代天然产物的主要生产者(占49%),而真菌更能利用培养基中的卤离子合成卤代化合物(占61%);氯代化合物和含氮卤代化合物是活性卤代天然产物的主要类型,分别占92%和47%,印证了氮是一种主要的生命元素;微生物卤代天然产物主要表现为细胞毒和抗菌等抗生活性(占69%),表明微生物为了适应或抵御极端环境(高盐、寡营养)而产生的卤代化合物往往具有细胞毒和抗菌作用.
作者:王心;王佩;朱统汉;朱伟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对蓝指海星Linckia laevigata中次级代谢产物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蓝指海星富含甾体皂苷和神经鞘糖脂类化合物,已从中分离鉴定了50余个化合物,其中甾体皂苷为主要化合物.药理活性研究表明,这类甾体皂苷能单独或协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的生长,其活性与皂苷上连有的糖基密切相关,尤其是支链上单糖单元的存在提高了其活性.神经鞘糖脂类化合物的糖单元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限制了其分离与结构鉴定等研究工作.该类化合物能协同NGF诱导PC12细胞神经突的生长.本文对海星皂苷及鞘糖脂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刘洋;赵杰;邵长伦;王长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通过对我国药用藻类资源研究并实地进行海藻采集工作经验,选取辽宁沿海、秦皇岛、烟台、南麂岛、硇洲岛及海南鹿回头等6处海域的药用海藻资源种类进行整理,为进一步研究开发海洋藻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潘敏翔;吴久鸿;郭丽;陈乾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柽柳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方法 应用野外样地调查的方法,对东营市河口区的柽柳林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查,共调查了16个样地,65个样方.调查范围涉及柽柳物种、分布、群落结构和蕴藏量等.结果 本区含盐量15‰以上的区域,柽柳以优势植物出现,主要植物群落为柽柳—盐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在含盐量15‰以下的区域,植物物种与群落类型相对丰富,以柽柳为优势植物或伴生植物出现;植物群落主要有:柽柳—芦苇群落、柽柳—补血草群落、盐地碱蓬群落、芦苇群落、芦苇—盐地碱蓬群落等.柽柳的蕴藏量为1.44×108 kg.结论 提出了柽柳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
作者:郭庆梅;孙稚颖;韩琳娜;李佳;周凤琴;李国强;刘玉新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