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滨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9510
  • 国内刊号:37-1184/R
  • 影响因子:0.54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等医药学院学报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89)
  • 医药卫生综合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2012年6期文献
  •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8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研究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8基因转录调控机制,并对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BLAST比对获得claudin-8基因5′调控区序列;利用模序识别分析TATA-box、GC-box 和CAAT-box ;利用在线分析软件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和PROMOTER 2.0 分析claudin-8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启动子;利用在线分析软件EMBOSS 和CpG Island Searcher 分析claudin-8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CpG岛位置;利用在线分析软件TFSEARCH 分析claudin-8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 claudin-8 基因5′调控区序列中存在2个CAAT-box,无TATA -box和GC-box;claudin-8基因可能存在6个启动子位点;CpG岛为148 bp(379 bp-526 bp)、64 bp(1662 bp-1725 bp)、319 bp(296 bp-614 bp).结果 显示评分在8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85.0)时,该区域具有49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0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0.0)时,该区域具有221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95分以上(Score Threshold:95.0)时,该区域具有98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评分在100分(Score Threshold:99.0)时,该区域具有37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对于claudin-8基因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区域和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预测,对于科研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周雯;蔡望伟;周代锋;王青松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早期综合干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评估

    目的 观察早期综合干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 对2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早期给予水疗法、推拿疗法、高压氧疗法、运动疗法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后6个月应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和粗大运动评估量表评估其疗效.结果 早期综合干预治愈2例,显效15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96.43%;治疗后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功能性步行分别优于治疗前(P<0.05;P<0.01).结论 早期综合干预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晓丽;董荣芝;王娜娜;邴伟伟;杜永青;王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喉罩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通气(LMA)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单纯腹腔镜阑尾炎手术患儿,随机分成喉罩组(LMA组)2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20例.采用相同诱导与维持药物,根据患儿年龄、体重选择合适型号的喉罩/气管导管置入.记录麻醉诱导前(A0)、麻醉诱导后(A1)、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即刻(A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10 min(A3)、拔管后即刻(A4)、拔管后10 min(A5)各时点的SBP、DBP、HR、SpO2,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后监测PETCO2、Ppeak,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拔管时间、复苏时间,并观察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苏醒期患儿躁动、呛咳、拔喉罩/气管导管后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的例数及程度.记录术后3 d咽喉不适、声嘶出现的例数.结果 两种方法 都能满意地完成手术,在拔喉罩/气管导管时间、复苏时间、苏醒期躁动、咽喉不适并发症方面LMA组优于TT组.结论 LMA用于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对呼吸循环影响小、对气道损伤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莉;唐晓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临床比较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比较右半结肠癌与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临床差异,探讨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9年12月间我院诊治的111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右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49例,左半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62例,癌肿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30%,33/11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6%(24/111),死亡率5.4%(6/111).右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贫血较为多见(P=0.001),肿瘤多能一期切除(P=0.023),而左半结肠癌肠梗阻患者造口率明显高于右半结肠(P<0.001).左半结直肠癌肠梗阻行术中结肠灌洗一期肿瘤切除吻合术23例,与右半结肠癌肠梗阻相比,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高龄(>60岁)、ASA评分3-4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对于其中高危患者应谨慎选择恰当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虽然左半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造口率高于右半结肠癌,但对于恰当选择的病人,一期肠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和西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锻炼疗效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功能锻炼,实验组再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前及治疗后21天用毕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水平视力对照法(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分别评估患者关节功能状态、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记录出院及出院3个月、6个月时患者坚持功能锻炼情况.结果 实验组BASFI分、疼痛评分、PSQI总分均小于对照组,功能锻炼累计坚持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和睡眠质量有显著作用,提高了功能锻炼疗效和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李杨;孙红霞;马咏梅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芬太尼混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对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芬太尼混合甲磺酸罗哌卡因对下腹部手术病人硬膜外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病人120例,ASAⅠ级,年龄20~53岁,随机分为4组:甲磺酸罗哌卡因组(R组)、芬太尼10、20、30 μg分别混和甲磺酸罗哌卡因(Fl、F2、F3)组,每组30例.R组硬膜外注人0.75%甲磺酸罗哌卡因15 ml,Fl、F2、F3组0.75%甲磺酸罗哌卡因15 ml分别混合芬太尼10、20、30 μg硬膜外注入.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高平面及达高平面的时间、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及持续时间;评价腹部运动阻滞、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R组比较,F1、F2、F3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及达高平面的时间缩短,持续时间延长,高平面升高,腹肌运动阻滞和麻醉效果改善(P<0.05);以F2,F3 组麻醉的效果较好,但与其他各组相比,F3组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高(P<0.05);各组间下肢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混合20、30 μg芬太尼均可增强0.75%甲磺酸罗哌卡因对下腹部手术病人的硬膜外麻醉效果,但以混合20 μg芬太尼为适宜.

    作者:崔华庆;贾树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缓激肽对β-淀粉样蛋白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脑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缓激肽(BK)对β-淀粉样蛋白(Aβ)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动物模型脑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只健康Wister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后分为4组,在大鼠双侧海马背侧细胞带分别注入蒸馏水5 μl(DW组),BK2.5 μl、DW2.5 μl(BK组),Aβ2.5 μl、DW2.5 μl(Aβ组),Aβ2.5 μl、BK2.5 μl(Aβ+BK组).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皮层区的磷酸化Tau阳性细胞数.结果 Aβ+BK组海马CA1、CA4区及皮层区磷酸化Tau蛋白免疫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Aβ与BK同时注入大鼠海马可产生协同作用,引起Tau蛋白更明显的磷酸化,提示可以用此方法 建立AD动物模型.

    作者:张文珺;彭方南;商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 探讨阑尾炎的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280例急性阑尾炎的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总结其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280例病例中,单纯阑尾炎89例,表现为右下腹形态固定的盲管样结构,管壁层次清楚,周围肠管可轻度扩张,周围无明显积液征象,管壁见血流信号;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37例,表现为形态固定的盲管样结构,管壁轻度水肿增厚,层次清晰,粘膜、浆膜层水肿增厚明显,毛糙.盲管周围少量积液,周围肠管明显扩张,可见有大网膜包绕,管壁血流信号较丰富;坏疽及穿孔者54例,表现为仅显示小的不规则盲管样结构,周围为不规则低回声,周边肠管明显扩张、包绕,大网膜包绕,管壁无血流信号.合并右下腹淋巴结肿大者270例.合并回盲部肿瘤2例.合并回盲部慢性炎症5例.合并腹腔结核4例.结论 高频、低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并准确判断其病理类型,指导临床及时恰当的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周桂花;刘灿;王聪聪;王磊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44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为探讨临床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我院儿科1983年10月-1993年6月收治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44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 按照结核性脑膜炎合并低钠血症的诊断标准收集到44例患者,年龄在6个月~12岁.其中,男24例,女20例;结核性脑膜炎18例,结核性脑膜脑炎26例.采用限水、补钠及利尿等疗法.治疗效果为治愈32例(72.7%),好转10例(22.7%),死亡2例(4.5%).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合并SIADH引起的稀释性低钠血症临床上较常见,应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诊治.

    作者:郑丽丽;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发病48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视病情轻重及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 d时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血清CRP浓度.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第7、14天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14天CRP水平与对照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塞通注射液有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浓度、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

    作者:侯殿龙;巩同玉;王保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对支气管肺隔离症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支气管肺隔离症患者的多层螺旋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及后处理技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支气管肺隔离症分为叶内型和叶外型,显示异常的供血动脉是本病诊断的关键.结论 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的重建后处理图像可以清楚显示病变异常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全貌,是本病诊断的佳方法.

    作者:王玉民;罗明星;韩洪民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基于国人标本断面数据的肾管道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的研究

    目的 建立基于国人标本断面数据的肾管道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方法 选用胸腹部无病变的男性青壮年尸体1具,以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0.1 mm层厚的腹部连续横断面数据集.采用SGI工作站和体绘制方法,经图像分割和三维建模,建立能体现国人体质特征的肾管道系统的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 应用3 D 软件成功地重建出了肾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对肾管道系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和任意放大缩小的观察.结论 肾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多方位立体显示肾特别是肾动脉、肾静脉和肾输尿管道的微细解剖结构,实现了国人肾脏的虚拟解剖学,能帮助外科医师从任意方位动态和立体地观察肾脏的解剖结构,为肾脏的外科学提供了形态学参考.

    作者:孔凡镇;王晓静;李振平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灯盏花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灯盏花素保护组3组,每组12只.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胰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胰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胰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I/R组比较,灯盏花素保护组胰腺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值在再灌注3 h明显增加(P<0.05),胰腺组织中SOD 活性增高(P<0.01),MDA 含量降低(P<0.05).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灯盏花素保护组胰腺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减轻胰腺I/R损伤,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微循环.

    作者:刘巍;刘秀华;李玉珍;崔勇;王蔚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联合检测EMs患者腹腔液中瘦素及IL-8的临床意义

    目的 通过联合检测EMs患者腹腔液中瘦素及IL-8的表达水平,分析二者与EMs疾病分期、分型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6例EMs患者及31例非内异症对照病例的腹腔液,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两组患者腹腔液中瘦素及IL-8的含量,分析瘦素、IL-8与EMs疾病分期、分型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瘦素、IL-8与EMs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体重指数及孕次均无相关性.EMs患者腹腔液中瘦素、IL-8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瘦素在早期EMs患者腹腔液中的表达水平与晚期E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L-8在晚期EMs患者腹腔液中的表达水平与早期EM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与rFAS分期负相关,IL-8与rFAS正相关;晚期EMs患者IL-8表达水平与痛经/慢性盆腔疼痛评分正相关;腹膜内异灶组的瘦素表达高于卵巢异位囊肿组.结论 EMs组患者腹腔液中瘦素及IL-8异常增高,与炎症和免疫调节异常有关.瘦素与EMs的早期发病相关;IL-8可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了EMs的进展.

    作者:刘志能;叶丽华;王华;郑秀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依达拉奉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小鼠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 昆明小鼠9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急性百草枯中毒组(P组)、单独依达拉奉治疗组(E组)、单独谷胱甘肽治疗组(G组)、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组(L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组均以百草枯(80 mg/kg)灌胃染毒,灌胃后实验组分别用依达拉奉(3 mg/kg),或(和)谷胱甘肽(300 mg/kg),尾静脉注射.各组分别于中毒后第1、7、14天取其肺脏.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MMP-2和MMP-9的表达,利用羟脯氨酸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内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E、G和L组与P组相比,肺纤维化进展相对缓慢,程度均减轻,L组改善效果明显.E、G和L组与P组相比,肺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均降低,以L组差异显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应用可明显减轻肺水肿、肺充血和肺出血等肺泡炎的病理过程,终抑制并延缓肺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胡业佳;姜海明;徐芳;崔勇;石磊;刘巍;王蔚琛;蔡虹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PICC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持续静脉化疗中的应用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临床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反复输入血制品、血标本采集、静脉高营养,肿瘤病人的周期性化疗以及老年病人与新生儿患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和刺激性,而且患者需要多次化疗.

    作者:董建丽;周希环;吕小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NSCLC脑转移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颅脑是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很多周围型肺癌局部症状隐匿,往往以颅内转移所致神经症状为首发;在肺癌的整个病程中,有30%~50%的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其中位生存期3~7个月[1].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根据肿瘤预后因素不同,制定不同的治疗计划,可改善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我们统计了2002年3月-2008年4月收治的42 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资料,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国林;李坤海;朱炳涛;徐振刚;孙以民;王克海;闫廷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疗效观察

    研究发现,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与心脑血管事件清晨高发密切相关[1],如何选择有效的降压药物来控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程度,对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来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MBPS的疗效.

    作者:王临海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氯气中毒10例救治体会

    随着含氯化学物质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 氯气中毒已成为常见的毒气中毒之一, 国内外已有多起氯气中毒事件报道.正常人群接触大量氯气后可导致急性肺损伤(ALI), 病情进展迅速, 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如不及时治疗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2011年8月我市某县化工厂氯气泄露导致102人不同程度的氯气中毒,其中10人病情重转入我院急诊科, 经积极抢救后, 全部治愈出院.

    作者:夏向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医学院校基础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探讨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1].随着现代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技素质过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作者:于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跟腱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后踝骨折

    后踝骨折在踝部创伤中较为常见,它多合并有外踝和内踝骨折,也有单独发生的.如果后踝骨折块累及25%~30%的负重面,应该行解剖复位及内固定[1].手术治疗后踝骨折切口入路根据骨折具体情况可有多种选择,我们于2006 年1 月- 2012年1月采用跟腱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切开复位空芯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共治疗19例后踝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涛;刘明廷;蔺超;任强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中毒致急性胰腺损伤30例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中毒是临床上常见的中毒性疾病,它在早期以胆碱能危象为主要表现,常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如心脏损害、肝损害、胃肠损害、神经肌肉损害等,病程中可出现中间综合征,病程后期可出现迟发性神经病[1].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胰腺损伤临床报道较少.现将我院30例有机磷中毒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吴立强;赵同贞;周国军;姜海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经支气管镜注药辅助治疗青年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的临床观察

    目前结核病仍是严重危及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且其发病率近年来呈回升趋势.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空洞病灶内的结核分枝杆菌生长繁殖活跃,而其内药物浓度很难达到低抑菌浓度,故口服或化疗效果常不理想[1],为此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纤支镜治疗的探讨[2-4].我院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青年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采取化疗+经支气管镜灌洗注药(灌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树宪;贾书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从医方的角度探讨医患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纠纷日益增加,医患关系日趋紧张,这不仅严重影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还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一方面患者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工作人员的事件时有发生,如2012年3月23日哈尔滨发生恶性伤害事件,导致医务人员一死三伤,死者为年仅28岁的在读医科硕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医生们工作压力大,患者期望值高,医疗风险加大.

    作者:张加胜;李海涛;赵拥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优质护理病房的应用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化,护理信息化建设得到了有效发展.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是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在床旁工作的一个手持终端执行系统,它以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支撑平台,以手持设备-个人数位助理器(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为硬件平台,以无线局域网为网络平台,充分利用HIS的数据资源,实现了HIS向病房的扩展和延伸[1].

    作者:陈立娥;冯桂玲;贾素敏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少见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2例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

    微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0),是指分化程度很差的急性骨髓系白血病,大部分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病势凶险.可表现为贫血、发热、出血及相应的浸润症状,临床非常少见.通常无典型的髓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特征,而髓系抗原呈阳性;形态学极易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混淆,造成误诊;使临床在AML-M0的诊治上具有一定难度.我院自2009年来发现AML-M0两例,现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韩爱兰;郑妮 刊期: 2012年第06期

  • 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防治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跗骨骨折, 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1],90%因从高处坠落、足跟部着地遭受撞击所致.根据其损伤机制,受伤时其内外侧软组织多伴有损伤.根据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Essex-Lopresti[2]及Sanders[3]分型,对于Sanders分类Ⅱ型和Ⅲ型的跟骨骨折现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此类手术在各级医院普遍开展,多数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但术后出现术区皮肤坏死发生率仍较高,有统计发生率8%~20%[4,5]不等,对严重的术区皮肤坏死保守治疗往往迁延不愈,甚至继发感染发生骨髓炎导致手术失败.本文将对这一严重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做一探讨.

    作者:郑兆云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