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滨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9510
  • 国内刊号:37-1184/R
  • 影响因子:0.54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等医药学院学报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89)
  • 医药卫生综合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2018年3期文献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中MBP、NSE、VEGF的影响

    目的 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并设立健康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mNGF,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的NIHSS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检测患者发病第3、14天血中MBP、NSE、VEGF浓度.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减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脑梗死组血清中的MBP、NSE、VEGF均较健康组高,治疗14 d后血清中的MBP、NSE的表达均下降,VEGF表达上升,但观察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mNGF能有效减低血清中MBP、NSE的表达,增加VEGF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在脑梗死的治疗中效果理想.

    作者:徐静;葛汝丽;侯一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F-κB、TNF-α、IL-1及IL-6的表达与干预研究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NF-κB、TNF-α、IL-1及IL-6的表达水平,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2)和观察组(n=170).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行基础治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NF-α、IL-1及IL-6水平与NF-κB活性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UAP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显著改善患者血脂、降低TNF-α、IL-1及IL-6水平与下调NF-κB活性.

    作者:张成杰;安庆华;郑玉明;陈贵言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啶联合布托啡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考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注射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无创通气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衰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60例,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接受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镇静镇痛;对照组60例,无创通气过程中接受咪达唑仑镇静.观察两组患者在无创通气过程中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呼吸频率(R)等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及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谵妄、气管插管发生率及住ICU时间等差别.结果 人机无创面罩正压通气6 h后,实验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和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谵妄例数、镇静过深例数和气管插管例数均小于对照组,但每日平均达镇静目标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能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过程中同步性及依从性,提高无创通气效率,安全有效.

    作者:尹睿;田东惠;吴萌萌;李春晓;郑文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究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及合理选择内支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共43个动脉瘤)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经CTA或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并均行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3个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支架全部成功释放.术后即刻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完全栓塞者27个(67.5%),近全栓塞者11个(27.5%),部分栓塞者5例(12.5%),栓塞有效率为87.5%.其中1例术中破裂,1例术后全脑梗死,死亡.术后6个月随访,mRS评分:0分者32例,1分者3例,2分者3例,3分者1例,良好率为95%.复查脑血管造影检查,完全栓塞87.5%,复发率10%.结论 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但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及长期随访结果进一步验证.

    作者:刘永;李建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hs-CRP、TNF-α、cTnT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灌注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肌钙蛋白T(cTnT)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于某院确诊为ACS并行介入PCI术的8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n=40)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替罗非班组(n=4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治疗24 h后,患者hs-CRP、cTnT及TNF-α升高,但替罗非班组水平更低,P<0.05;两组术后20 min时心肌灌注血流分级及24 h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介入术后血栓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对于ACS患者介入术患者而言应用替罗非班效果显著,可改善炎症反应,降低血栓形成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陈景生;李波;龙伟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聚酰胺胺对钛的表面改性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目的 用聚酰胺胺对钛表面改性,构建抗菌涂层并初步评估其性能.方法 通过聚酰胺胺在钛表面构建抗菌涂层,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接触角分析仪等分析表征,模拟体液浸泡检测体外生物活性,观察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早期和长期抗菌性能.结果 聚酰胺胺成功对钛表面改性且改性钛片有良好的体外生物活性,改性钛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良好的早期和长期抗菌性能.结论 聚酰胺胺可以在钛表面构建良好的抗菌涂层.

    作者:宋宇;于秋华;张宇;杨忠学;侯玉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黄斑色素密度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功能改变的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及药物干预后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改变、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变化,从而探讨黄斑色素对视功能的影响,进而为黄斑变性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后的监控及随访提供新的临床指标.方法 收集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确诊为AMD的患者48例52眼,其中干性AMD患者24例24眼,视为A组;湿性AMD患者24例28眼,视为B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0例.视力0.1~0.5.根据是否口服叶黄素,随机分为A1(补充叶黄素)、A2、B1(补充叶黄素)、B2组,A1、B1为口服叶黄素组.所有患者补充叶黄素3个月.通过ZEISS Visucam 500免散瞳眼底照相机MPD模式测量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平均色素密度.同时,mf-ERG采用德国罗兰公司的视网膜电生理仪P1波1环振幅.评估黄斑色素对AMD患者视功能的影响.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治疗前A1、A2组的MPOD分别为(0.223±0.135)du、(0.213±0.142)d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A2组的MPOD分别为(0.266±0.189)du、(0.204±0.127)du,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的MPOD分别为(0.169±0.103)du、(0.157±0.137)du,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的MPOD分别为(0.201±0.122)du、(0.132±0.097)du,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1、A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60.42±18.545)、(58.45±20.1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1、A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75.53±19.86)、(62.72±20.31),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B1、B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47.44±16.58)、(47.26±16.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1、B2组的P1波1环振幅分别为(58.11±16.22)、(50.49±14.41),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D随病变程度加重,黄斑色素密度降低,mf-ERG振幅降低;应用叶黄素,可有效改善黄斑色素密度,保护AMD患者视觉功能.

    作者:高荣玉;张杰;孙先勇;黄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组织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研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在浅表组织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例浅表组织肿块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为100例,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超声检查和全景超声成像技术检查,观察比较其检查方法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的符合率.结果两组结果相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99.0%(99/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86.0%(86/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浅表组织病变进行诊断时,全景超声成像技术的分辨率比较高,能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芳;杨智;董景云;唐丽玮;刘晓娜;许永波;李高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4例脑梗死患者,设106例对照组,测定血清LP-PLA2和CRP水平,分别比较两组间二者水平的差异;脑梗死组完成颈动脉彩超和头颅MRI检查,依据颈动脉彩超结果 ,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依据头颅MRI结果,分为小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大面积梗死组,比较不同性质斑块组间、不同面积梗死组间LP-PLA2和CRP水平的差异;后研究脑梗死组LP-PLA2水平和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LP-PLA2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血清LP-PLA2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脑梗死患者面积越大,LP-PLA2和CRP水平越高(P<0.01),且脑梗死患者LP-PLA2和CRP水平呈正相关(r=0.334,P=0.001).结论 联合检测LP-PLA2和CRP水平有助于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和梗死面积的判断.

    作者:桂千;冯红选;吴冠会;程庆璋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睑板腺囊肿刮除术联合睑板腺挤压预防儿童睑板腺囊肿再发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睑板腺囊肿刮除联合睑板腺挤压预防儿童睑板腺囊肿再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178例儿童睑板腺囊肿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睑板腺囊肿刮除术组83例和睑板腺囊肿刮除术联合睑板腺挤压组95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手术部位仍有肿块未消退或消退后于原部位再次出现,或者眼睑其它位置出现新发的睑板腺囊肿均计为睑板腺囊肿再发.比较两组患儿睑板腺囊肿再发情况.结果 睑板腺囊肿刮除联合睑板腺挤压治疗组患儿再发率明显低于睑板腺囊肿刮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童睑板腺囊肿,睑板腺囊肿刮除联合睑板腺挤压治疗可明显降低睑板腺囊肿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宫月荣;李卫国;郑华宾;王琳;曹晓宁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股骨颈骨折空间移位的三维重建研究及改良Garden分型的提出

    目的 通过测量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探讨Garden分型的不足,提出改良的Garden分型.方法 选取股骨颈骨折患者160例,其中包括GardenⅠ、Ⅱ、Ⅲ、Ⅳ型各40例,GardenⅠ型组包括不完全骨折者6例和嵌插型骨折者34例.利用患者双髋CT数据行三维重建,将健侧三维模型与骨折侧相配准,在两个模型上测量股骨头中心移位距离、股骨头凹深点移位距离及股骨头空间移位角度;对四组患者股骨头空间移位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平均股骨头相对移位角度为(18.06±10.77)°,30%(10/34),嵌插型骨折移位角度>20°;6例不完全股骨颈骨折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仅3例为不完全骨折.GardenⅡ型组股骨头空间移位角度为(16.79±9.98)°,25%(10/40)患者股骨头移位角度>20°.GardenⅢ、Ⅳ型组股骨头中心空间移位距离分别为(14.36±5.61)、(18.77±5.45)mm.其中Ⅱ型组与Ⅰ型中嵌插型骨折组之间移位参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rdenⅣ型组股骨头的空间移位参数与其他三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嵌插型股骨颈骨折定义为无移位型骨折具有较大偏差,嵌插型与GardenⅡ型空间移位无明显差别,Gar-den分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改良Garden分型更适用于临床.

    作者:杜长岭;石辉;王建明;孟涛;任强;徐闯;刘明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甲状腺疾病应用现状与进展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甲状腺癌症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1] . 人们通常采用血清学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及 CT检查评估甲状腺疾病.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常用技术,然而,采用这种技术,病人有受辐射损伤的危险. 在 CT 上甲状腺疾病有多种多样的表现,良恶性病变也有较多重叠,因此 CT 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能提供的信息有限. 超声检查是甲状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可以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恶性风险,但受检查医师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疾病的应用逐渐增多,常规 T1WI 和 T2WI 可以提供甲状腺病变部位和大小的信息,但常规的磁共振成像技术仍然不能准确区分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2] .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2-3] 弥散加权成像(DWI)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连城锦;姜兴岳;王文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Fascin-2基因与增龄性聋的研究进展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 失 ( Age-related Hearing Loss,AHL)即增龄性聋又称老年性聋(Presbycusis).AHL 病因复杂,除受到生活环境与社会因素的影响外,遗传因素中尤其是基因缺陷在 AHL 发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约 50% ~60%的患者有遗传缺陷,而且有增加的趋势[1] . 在研发有效治疗方法 时,主要困难是缺少有关引起这类疾病的分子和细胞学行为的知识[2] . 因此,研究基因变异在AHL 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对这类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体外诱导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的研究进展

    牙髓干细胞在体内牙髓组织特殊的微环境中,能保持干细胞未分化状态,有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的功能特性. 在某些条件下,牙髓干细胞可以向成牙本质样细胞方向分化. 目前众多研究表明,在体外培养下不同的诱导因子,可以作为调控器通过相关的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调控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向分化和定向诱导. 本文对近年来诱导因子与牙髓干细胞成牙本质分化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刘俸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大动脉炎致脑动脉盗血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TA)是一种累及大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肉芽肿型炎症性疾病,又称高安病、无脉症. 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及肾动脉,肺动脉与冠状动脉亦可受累. 受累的血管可表现为全层动脉炎,出现狭窄、闭塞,少数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及平滑肌纤维因炎症破坏而出现扩张、动脉瘤或夹层.根据损伤血管的范围、程度及侧支血管的代偿不同,临床表现不同. 现报道大动脉炎致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 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参考.

    作者:刘燕;陈金波;董晓梦;苏毅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熏蒸配合电针在踝关节骨折手术后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治疗过程中,无论是手法整复还是手术治疗,均对局部再次产生损伤[1] ,导致踝关节周围的筋膜、肌肉、韧带过度扭曲或者牵拉,甚至引起断裂韧带的损伤和炎症,表现为骨折踝部的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 对此我院采取中药熏蒸配合电针,能够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增强全身机体功能,促进患肢康复,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佳丽;蒋培洲;樊城;司博;王佳伟;杨儒;刘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联合INFα-2b治疗有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疗效分析

    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子宫颈外口处经细颗粒状的红色区域覆盖后表现的糜烂样改变. 当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血性或脓性白带等症状时,提示存在宫颈感染,应及时给予治疗. 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微创、精确等优势在该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 随着研究的深入,部分学者发现重组人干扰素α-2b(INFα-2b)在抗病毒、抗肿瘤、增强免疫等方面效果显著[1] . 对此,本研究观察 LEEP 联合 INFα-2b在有症状的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中的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巧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人性化管理在牙周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牙周病是口腔两大类疾病之一,是不分地域、民族和年龄,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较高的疾病[1] . 在我国,牙周病患病率居于龋病之上,且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 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移位等,从而导致牙齿缺失、咀嚼功能降低,进一步导致口颌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消化系统功能出现紊乱,是目前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牙周炎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研究发现,传统的护理模式对牙周炎患者不易取得良好的效果[2-4] ,患者的依从性在牙周病维护治疗与支持治疗阶段具有重要作用,是保证远期疗效的关键,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对牙周病患者加强人性化管理服务,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本研究对口腔门诊的牙周病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以观察、对比并分析患者依从性、治疗效果及满意程度.

    作者:王春燕;王丽;王爱芹;张玉静;张园园;徐凌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晚期卵巢癌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及分析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卵巢癌已成为威胁妇女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继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之后,其发病率位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第三位,死亡率更位居第一位[1]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卵巢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70% ~80%的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2] ,且五年的生存率仅为 10% ~20%,这也是卵巢癌成为妇科恶性疾病中预后较差的原因之一. 之前,治疗晚期卵巢癌主要采用肿瘤减灭术结合术后化疗,以期提高疗效[3] . 但研究表明,卵巢癌患者治疗后复发率很高,并不能有效延缓病程进展[4] .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可在术前缩小肿瘤负荷,并能提高手术治疗肿瘤的疗效[5] ,但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尚有争议.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威海市立医院住院治疗的晚期卵巢癌患者,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联合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测定患者化疗前、术前及术后血清 CA125 和 HE4 的水平为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郝晶;李云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1例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血管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卒中样发作、偏头痛发作、认知功能障碍、 精神或情绪异常以及过早死亡等[1] . 其作为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小血管病变,其致病基因为位于 19P13 的 Notch3 基因,目前位于18 个外显子的超过 170 种的不同基因突变均有报道[2] ,目前该病的确诊有赖于基因检测及皮肤活检.

    作者:张青青;赵斌;马文彬;王美玲;贾瑞;郑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浆膜病变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治1例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是一种少见的胃肠道疾病,该病缺少特异性,临床中容易误诊误治,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 1 例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刘君;吴广利;肖欣;李静;刘会娜;蔡译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胎妊娠延迟分娩1例

    多胎妊娠通常会并发自发性早产,因此新生儿具有住院时间延长、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通常情况下,多胎妊娠的所有胎儿会在很短的间隔内全部分娩,但在特定情况下,多胎妊娠中的一胎早产时可能并不需要娩出其余胎儿.对于处于关键孕龄的胎儿,延长同胞之间的分娩间隔时间或有可能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并降低早产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病率.如果处理得当,延迟分娩的新生儿将获得良好的结果.

    作者:宋君红;于晓艳;崔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度和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认识度和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取社区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法,由本科以上学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注册护士承担,定期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培训以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知识的认知度和知晓率,包括高血压知识的宣教、高血压饮食、适量运动、合理用药、血压自测.综合护理干预12个月后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高血压的认知度和知晓率比较.结果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明显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整个干预期积极配合社区护理工作,高血压健康知识的认知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认知度和知晓率,改善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步凤;宋琼;任瑞;孙长华;刘志婷;苏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作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康提供有效新途径.方法 采用列表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小于6月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感染发病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χ2=11.48,P<0.05)、药占比(χ2=9.52,P<0.05)、住院天数(Z=6.58,P<0.05)、住院费用(Z=5.96,P<0.05)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层流无菌床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院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牛晓桂;高贵霞;李化娉;郭玲玲;高盼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发酵槐米液中有效成分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槐米发酵液中芦丁和槲皮素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发酵法提高槐米中的芦丁和槲皮素含量.采用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5μC18110A(250 mm×4.6 mm I.D.,5μm);流动相为甲醇(B)-水(A)(0.05%甲酸)的溶剂系统线性梯度洗脱[0 min→15 min→20 min→25 min→26 min→36 min,甲醇-水(0.05%甲酸)比例为35:65→50:50→55:45→60:40→35:65→35:65];流速1.0 mL/min,槲皮素的检测波长254 nm,芦丁的检测波长为257 nm,柱温25℃.结果 芦丁和槲皮素在0.031~1 mg/mL质量浓度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12=0.9997,R22=0.9991);精密度RSD分别为芦丁0.997%,槲皮素0.392%;稳定性RSD分别为芦丁0%,槲皮素0.05%;重复性RSD分别为芦丁1.405%,槲皮素1.64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芦丁93.90%,RSD 1.55%,槲皮素为98.55%,RSD 1.65%.3批槐米供试品溶液中芦丁的含量为(19.9199±0.1436)mg/g,槲皮素的含量为(0.6501±0.0089)mg/g.结论 检测方法准确可靠、简便,适用于槐米发酵液中芦丁和槲皮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彩云;尹淑英;林莺;任燕;李高天;曹森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螺内酯凝胶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螺内酯凝胶,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凝胶基质,以螺内酯和红霉素为主要药物制备凝胶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螺内酯和红霉素的含量.结果 所制凝胶质地细腻,无色透明,粘度适中,pH值为7.0~7.5;螺内酯和红霉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6~5.032μg·mL-1,0.5772~11.54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80%(RSD=0.74%,n=9)、96.7%(RSD=2.60%,n=9).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性质稳定,质量可控.

    作者:李新新;薄明香;王真真;胡丽敏;王玉;樊其忠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