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滨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1-9510
  • 国内刊号:37-1184/R
  • 影响因子:0.54
  • 创刊:1978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35.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全国高等医药学院学报质量评比优秀编辑奖(89)
  • 医药卫生综合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2019年1期文献
  •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比较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与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以内侧间室病变为主的膝骨关节炎( KOA)的临床效果.方法 KOA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采用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和对照组(22例,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股骨胫骨角,并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各观察指标上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减低,术后各时间点治疗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前及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股骨胫骨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及6个月治疗组股骨胫骨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结论 腓骨近端截骨联合钻孔减压术能明显减轻KOA患者的静息痛,提高单纯的腓骨近端截骨术的治疗效果,更好地改善膝关节功能.

    作者:李林;邱凤艳;徐林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年龄与饮酒对电动车事故的损伤模式和严重程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年龄及饮酒因素对电动车事故创伤患者损伤模式和严重程度的影响,以期优化其外科诊治.方法 选取因电动车事故而就诊的620例成人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根据患者血液酒精浓度分为饮酒组和清醒组,分别对其受伤模式及严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较青年组更容易受到四肢损伤及多发伤.饮酒组较清醒组更易发生头面部损伤,损伤程度更重,同时饮酒组年龄更轻.结论 电动车事故中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伤害模式不同,四肢伤与多发伤在老年组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且四肢伤更严重.此外,饮酒还会影响电动车事故的伤害模式,增加头面部损伤的风险.

    作者:李民涛;孙胜房;贾竹亭;窦连峰;马会力;陈曦;李建军;崔守永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微小RNA-132对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RNA-132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K56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后miRNA-132的表达. CCK-8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RIT1及P53的表达量变化.结果 miRNA-132在正常细胞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在K562细胞株中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组miRNA-132的表达量明显升高.转染miRNA-132 mim-ics后,K562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和miRNA-132-NC组相比,miRNA-132高表达后,转染组的SIRT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53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结论 高表达的miRNA-132对白血病K562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SIRT1、P53的活性有关.

    作者:樊云秀;李建厂;孙维梅;陈博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早期、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提供可靠的依据,避免多重耐药的发生.方法 分析临床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1例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112株.采用法国梅立埃鉴定和药敏测定系统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112株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5. 89% ,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氏阳性菌占16%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1%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大于50% ,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为100% .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多重耐药或泛耐药比例较高,临床应根据耐药性监测数据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倩倩;黄先忠;马兰;周秀芝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236例住院药疹患者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因出现药疹住院的患者临床用药情况、用药合理性及住院费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预防药疹以及建立药害赔偿制度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因药疹住院的236例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信息、药疹类型、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明确致敏药物的患者192例,主要给药途径为口服给药97例,静脉给药63例.在致敏药物中前四位分别为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癫痫药和中成药.非重症药疹患者221例,重症药疹患者15例. 236例患者人均住院时间为(10. 75 ± 9. 56)d,人均总费用为(8 356. 50 ± 2 198. 45)元.结论 合理用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建立药害赔偿制度,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丁长玲;马珍珍;高菲;成文娜;张军华;丁召兴;田月洁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型糖尿病儿童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1型糖尿病(T1DM)儿童血糖控制与生活质量的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98例1型糖尿病患儿展开调查,采集患儿血液标本,并使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儿血糖控制情况与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98例患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 63 ± 1. 97)% ;T1DM儿童血糖控制情况与年龄、病程、糖尿病饮食、血糖自我监测、糖尿病教育、居住地、经济水平有关;低龄、病程较短、饮食管理、频繁监测血糖水平、接受糖尿病教育均为T1DM儿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的保护因素;血糖控制良好组生活质量量表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评分与总分显著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结论 T1DM儿童血糖控制水平与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可通过加强饮食管理、血糖监测与疾病教育等途径提高血糖控制水平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芳;张英娴;卫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循环肿瘤细胞及肿瘤相关炎性细胞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发病率排名第5位,死亡率排名第2 位.其在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2 位,死亡率排名第3 位[1] .目前胃癌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胃癌发病的隐匿性,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即已处于进展期,从而大大影响了胃癌的治疗效果.术后复发转移和肿瘤细胞耐药是导致治疗效果差,预后差的主要原因[2] .因此,寻找简便而又能精准预测肿瘤复发转移或者耐药的检测方法以便对胃癌的复发、转移及耐药进行有效的早期预测及疗效评估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 cir-culating tumor cell, CTC ) 和肿瘤相关炎性细胞( tumor-associated inflammatory cells)作为肿瘤复发转移中的重要参与因素在评估胃癌治疗疗效及判断预后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目前,CTC与肿瘤相关炎性细胞的关系及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将综合阐述胃癌CTC 与肿瘤相关炎症细胞及二者的关系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吴光磊;冯崇民;胡宝光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MicroRNA与脑缺血后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研究进展

    脑缺血是由于大脑内血管形成血栓或栓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坏死、凋亡和神经损伤.在治疗脑缺血时,恢复脑部血流供应则会引起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及其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线粒体通过产生能量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脑缺血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后线粒体凋亡途径中,MicroRNA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做一综述,为相关机制研究和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何婵;李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缩宫素配合卡孕栓预防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产后出血的效果与安全性探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大于500 mL[1] ,一般发生于产后2 h内.它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产妇的生命安全[2] .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而子宫收缩乏力是其主要原因之一[3]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上升,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及提倡自然分娩,越来越多的瘢痕子宫孕妇选择阴道分娩,由于子宫瘢痕加剧子宫收缩乏力,因此瘢痕子宫产妇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4] .

    作者:韦彩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ion,CD)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CD,脑栓塞等,约占脑卒中的70% [1] . CD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发生局限性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使脑组织正常的生理活动无法进行,导致其失去活性甚至死亡的一种疾病[2] . CD患者发病率较高,易致残,给CD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居于第一位[3-4] ,因此, CD患者常需要长期且规律的治疗与护理.然而常规护理只限于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随患者出院而终止,由于老年患者在出院后因其对疾病的认知度较低,其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从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本研究对老年CD患者100例实施院外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作者:吴妍平;王立新;孟莉;王云文;徐仁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血脂及甲状腺功能水平与子痫前期-子痫的相关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及高龄妊娠的增加,先兆子痫的发病率升高,是导致母婴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因先兆子痫的发病呈现多通路性,无法通过单一的方式进行预测及预防[1] .先兆子痫孕妇更容易出现脂代谢和甲状腺功能异常[2-3] .因此,联合检测血脂及甲状腺功能水平对先兆子痫可能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本研究通过对先兆子痫孕妇孕晚期血脂、甲状腺激素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两者与先兆子痫的相关性,为进行合理、有效的妊娠管理提供依据,防治先兆子痫,维护母婴健康.

    作者:李瑞;李霞;梁葵香;马龙月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较为有效的方法[1] ,虽有疗效显著、创伤小等优点,但患者术后仍面临着焦虑、疼痛等问题[2] .如何改善PCI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至关重要.加速康复外科(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由 Kehlet[3]于1997 年早提出,是指在围术期使用各种已被证明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的应激,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其核心目的是减少手术不良应激对患者带来的损伤. ERAS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骨科等科室临床护理实践中 ,但尚未见其应用于PCI患者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将ERAS应用于PCI患者围术期护理中,旨在探讨ERAS在PCI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应用效果,为制定PCI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王西秀;徐仁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药薰蒸联合电针治疗颈肩肌肉劳损的疗效观察

    颈肩肌肉劳损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颈肩肌肉劳损常见于颈肌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的早期.其主要发病于颈肩部的肌肉和肌群.颈肩肌肉劳损相对于其他症型来说,症状相对轻微.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反复发作,终恶化为其他类型颈椎病[2]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熏蒸疗法又叫蒸汽疗法、汽浴疗法,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而作用于机体的一种治疗方法[3] .中药熏蒸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依据疾病治疗的需要,选配一定的中药组成熏蒸方剂,将中药煎液趁热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熏洗,而达到治疗效果,是祖国医学常用的传统外治方法之一[4] .本研究旨在对比观察中药薰蒸联合电针综合治疗颈肩肌肉劳损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慧凯;姜学连;魏铭;王斌胜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新型生物标志物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静脉感染模型制作与治疗监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革兰氏染色阳性致病菌,其临床检出率逐年上升,居医院感染病原菌首位[1] .由 MRSA 引起的感染与乙型肝炎、艾滋病并列为世界范围内3 大难解决的感染性疾病[2] . MRSA的多重耐药性使得针对其治疗困难,且费用昂贵[3] .因此,采用新型生物标志物早期监测感染,并及时予以治疗,将能够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提高对 MRSA 感染早期检测的灵敏度,对于MRSA 感染现状的缓解具有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抗MRSA药物主要有糖肽类及恶唑烷酮类,前者是治疗 MRSA 感染的经典药物,临床上常用的是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因为替考拉宁临床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4] ,所以本研究选用替考拉宁作为抗菌药物监测治疗效果.

    作者:李静静;时凯悦;徐丛慧;位晓丹;米佳;姜文国;杨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外伤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DHI评估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因头部位置变化而诱发的短暂性眩晕,症状一般持续小于1 min[1] ,患病率约为2. 4% [2] .虽然其病理生理机制未完全明了,但有研究证实外伤作为确定的发病因素可以引起BPPV发作[3] .与特发性BPPV患者相比,外伤性 BPPV ( post-traumatic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T-BPPV)患者要经受更大的生理和心理创击,眩晕发作的主观感受更强烈.本研究借助眩晕残障量表( 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 DHI)从躯体、情感和功能方面对T-BPPV患者的生活质量做系统性评估,以对T-BPPV患者的情感心理感受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其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陈元华;张国胜;陈金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认知行为干预对中年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影响

    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受损的临床事件,根据病理性质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脑卒中作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或致残的第一位原因[1-2] .部分患者不能接受残疾的现实,特别是一些中年患者,甚至有耻辱感.病耻感是指因疾病遭受社会加在个体身上羞辱的标志,是一种内心耻辱经历[3] ,可表现为因患病而感到被标签化、被歧视和贬低、被疏远和回避、不被理解和接纳等[4] ,病耻感的存在降低了患者自我认同及对自身伤残的接受水平[5] .认知行为治疗( cognitive-behavior therapy,CBT)是通过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知、直接干预和引导患者行为的治疗措施[6] .中年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患病后,功能障碍除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社交功能及家庭关系、加重经济负担外[7-8] ,还会使患者心理压力增大,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增加复发率.良好的心态、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能够弱化残疾的不良影响.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9] .本研究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旨在通过纠正患者认知偏差和强化遵医行为,达到降低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病耻感,促进患者肌力恢复的目的,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立霞;王庆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的病理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乳腺微浸润癌( microinvasive carcinoma,MIC)是指乳腺间质中有单个、多个独立浸润灶,病灶直径小于1 mm.临床上,广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对乳腺MIC进行检查,且检出率和准确率高.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异质性肿瘤,早期治疗存活率高,10 年以上存活期超过92% .因此,及时发现、诊断、治疗显得尤为关键[1-3] .本文就对乳腺DCIS伴微浸润患者、DCI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影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比较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 .常见病因包括:血栓形成、心脏病、肿瘤、妊娠和分娩等,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腹痛、惊恐、咳嗽等症状.其检查技术包括心电图、动脉血气、.胸部X线平片、D-二聚体( D-dimer,D-D)检测、超声心动图、深静脉血栓( DVT)检查、磁共振成像( MRI) 、肺动脉造影( PA)等,虽然其诊断技术较多,但其临床价值并不显著,对部分患者依然存在漏诊或误诊现象,耽误其早治疗,从而使病情加重,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2] .已有研究表明64 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DSA 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价值[3] .因而笔者进一步研究64 排螺旋CT增强扫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价值比较,特选取2013 年1 月—2018 年1 月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对象,进行临床对照实验,研究结果如下.

    作者:王建利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1例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 ,又被称为Schwartz—Bartter综合征,于1957 年被首次报道[1] .其致病机理是患者体内抗利尿激素(ADH)或氨基酸加压素( HVP)出现异常性分泌导致尿钠、水潴留、稀释性低钠血症等一系列综合征.在人体生理系统中,ADH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水分子的重吸收,但对溶质的排出不会造成影响,并且与位于肾集合管和远曲小管内皮细胞结合,帮助人体保持体液容量以及渗透压的恒定,这对于人体生理健康尤为重要[2] .

    作者:齐玉英;陈盼盼;黎敏;王雪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男性甲基苯丙胺成瘾戒断者认知损伤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男性甲基苯丙胺(MA)成瘾戒断者认知损伤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421名男性MA成瘾戒断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调查MA成瘾戒断者焦虑、抑郁、认知情况.结果 249名MA成瘾戒断者存在认知损伤.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抑郁是影响MA成瘾戒断者认知损伤的因素.结论 年龄大、低学历及抑郁的男性MA成瘾戒断者易发生认知损伤,应针对不同年龄、学历的男性MA成瘾戒断者实施干预,以缓解抑郁症状,减轻认知损伤.

    作者:王燕;程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现状调查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肾病综合征(NS)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现状的调查,了解NS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水平.方法 选取200例NS患儿的父母,使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亲职压力量表简表对其亲职压力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NS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平均得分为(93. 41 ± 11. 09)分,明显高于正常压力水平.在其3个维度中,得分高的是亲职愁苦,得分低的是亲子互动失调.结论 多数NS患儿父母的亲职压力较高,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帮助其缓解由患儿疾病带来的心理、精神上的压力.

    作者:王进荣;张敏;高俊芳;李明娥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有效性.方法 对120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第1、7、14、21天凝血指标(D-二聚体)监测,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的比较,观察并比较两组的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7、14、21天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0例患者共有10例发生了下肢DVT,其中实验组2例,对照组8例.结论 护理干预作为预防DVT形成的一种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下肢DVT的发生率.

    作者:牛艳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不同量表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 研究Padua量表,Autar量表和Caprini量表在脑卒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评估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62例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adua量表, Autar量表和Caprini量表评估DVT发生风险,比较两组各量表评估结果,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量表对脑卒中患者DVT形成风险预测价值.结果 162 例脑卒中患者出现37 例 DVT,发生率为22. 84% .DVT组Padua量表评分及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Autar量表评分及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Caprini量表评分及极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adua量表AUC大于Autar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adua量表AUC大于Ca-prini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utar量表AUC大于Caprini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dua量表,Autar量表和Capri-ni量表用于脑卒中患者DVT发生风险评估均具有较高准确性,有助于识别DVT高危因素和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作者:杨如;徐仁华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HPLC法测定柴香疏肝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香疏肝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InertSus-tain C18柱(4. 6mm×150 mm,5 μm),以乙腈-0. 1%磷酸溶液(14: 86)为流动相,流速为1. 0 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结果 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0. 1172~2. 344 μg(r=0. 9999),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 05% ,RSD为2. 08% .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用于柴香疏肝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肖露;李淑翠;栾海云;张树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野菊花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分析

    目的 测定野菊花提取液经聚酰胺色谱柱分离后不同洗脱层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60%浓度乙醇水加热回流提取野菊花供试品,经聚酰胺色谱柱分离纯化得到不同浓度乙醇洗脱层.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洗脱层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野菊花提取液50%乙醇洗脱液干膏得率为0. 975 3% ,干膏得率高. 70%乙醇洗脱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46. 51% ,含量高.结论 聚酰胺色谱柱分离纯化法准确、灵敏、简便、重复性好,为野菊花黄酮类化合物富集纯化提供了科学基础.

    作者:宋德海;徐倩倩;孙迎东;李保院;郭时金;张金杰 刊期: 201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