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行64排冠脉CT(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的患者110例,分为对照纽和冠心病组,并对冠心病组的冠脉狭窄进行分级、计算冠状动脉斑块积分.应用超声对双侧颈动脉进行检查,测量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厚度.结果 冠心病组74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67例,占91%,对照组36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9例,占2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冠状动脉斑块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颈动脉斑块厚度积分呈正相关(r=0.902,P<0.05).结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贾臣英;陈东风;王少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对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影响.方法 将46例DN患者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EDN组)20例、临床糖尿病肾病组(CDN组)26例,另有32例为正常对照组(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和尿中的AGT水平.结果 1)EDN组、CDN组较NC组血清AGT水平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F值:54.327,P<0.05),而EDN组、CDN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EDN组比较.CDN组尿AGT水平高,NC组低,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F值:207.113,P<0.05).2)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清AGT水平与尿AG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尿血管紧张素原可能是反映2型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
作者:赵谭;孙树印;吴玉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黏附分子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60例卵巢异位内膜、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子宫内膜和4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分别行VEGF、CD44v6和MMP-9的检测,并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VEGF、CD44v6、MMP-9在卵巢异位内膜中的表达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比较,有明显增强(P<0.01);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相比,VEGF在位内膜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4v6及MMP-9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略高于正常内膜中的表达,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D44v6、MMP-9在卵巢异位内膜中呈高表达状态,异位内膜组VEGF和CD44v6之间呈正相关(r1 =0.462,x2=42.038,P=0.000);MMP-9与CD44v6之间呈正相关(r2=0.558,x2=70.534,P=0.000);MMP-9与VEGF呈正相关(r3=0.397,x2=29.187,P=0.000),表明与异位内膜的高侵袭性和高血管新生能力有关,可能在EM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姚红梅;郭静;石秀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我科60例选患者在无麻醉情况下,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10点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出前列腺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60例患者中,前列腺癌检出率为53.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的不同,前列腺结节超声显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6),前列腺结节显示率随PSA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014);不同PSA水平组的病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穿刺阳性率随PSA水平升高而逐渐上升.结论 超声结节检出率会随着PSA水平升高而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均与PSA水平呈正相关.经直肠引导前列腺穿刺法阳性率较高,安全性好,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敬海;高阳;王少春;韩友东;李开龙;陈永坤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显微超声技术处理塑化根管的临床疗效,以期为塑化根管再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选取因塑化治疗失败或塑化治疗未失败但因修复需要而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80例,年龄36~70岁,共176个塑化根管.在口腔手术显微镜下使用超声器械进行根管再疏通治疗,去除髓腔内及根管内酚醛树脂聚合物,并比较各牙位塑化根管的疏通率.结果 138个塑化根管成功再疏通,疏通率为78.4%,前磨牙及磨牙组疏通率分别为80%(40/50)、76.7%(92/1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5,P>0.05);上、下颌塑化根管疏通率分别为78% (64/82)、78.7%(74/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2,P>0.05).结论 口腔手术显微镜和超声器械的使用有助于提高患者塑化阻塞根管的疏通率,并有效提高根管再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徐保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增加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中图像刺激信号,找出患者敏感空间进行针对训练,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时间.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进行PVEP检测,找出敏感空间频率刺激源进行弱视训练,视力提高两行或以上时再次用VEP检测出新的敏感空间作为刺激源进行训练;对照组:从低频率到高频率依次进行弱视训练.结果 实验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7~9岁组,10~12岁组的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弱视组、中度弱视组、重度弱视组,每两组之间的有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不同空间频率视觉诱发电位的检查对弱视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的疗效显著,可用于弱视的临床治疗和推广,且年龄越小、弱视程度轻者疗效越好.
作者:叶青;王志安;吕学森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中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0例6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0例,30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20例35眼)接受联合改良的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月,观察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dA组眼压较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内B组眼压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早期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改良可拆除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比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预防青光眼术后早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Micro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大家族,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中、长约21~25个碱基的单链小分子RNA.1993年在线虫中发现第一个miRNA(lin-4),2001年 《Science》 报道了分别从线虫、果蝇和人体内找到的几十个类似lin-4的小RNA,并命名为miRNA[1],此后对miRNA的研究才取得了飞速发展.miRBase(http://www.mirbase,org/)的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8226种miRNA被发现,其中人类有1527种miRNA被鉴定出来.miRNA开辟了生物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目前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相关文献也有不少,但大多仅对某一侧面展开,鉴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将miRNA的研究概况作一相对简单而完整的阐述,希望对初涉入该领域的同道有所帮助.
作者:张韶辉;魏广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又称做体外生命支持系统(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其基本工作原理是将患者的静脉血引流至体外,经氧气氧合后,再回输到患者的动脉或者静脉,替代或部分替代心脏、肺脏功能,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维持患者基本生命体征,以争取心、肺病变得到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ECMO是抢救垂危患者生命的一项新型技术.1972年Hill等人报道用ECMO成功的治疗一名22岁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患者.1976年Bartlett等人成功地把ECMO用于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1980年美国密执根医学中心Bartlett医师领导并建立了第一个ECMO治疗中心,随后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多个ECMO治疗中心.近10年来,随着新的医疗方法的出现,ECMO有了较大的技术改进,应用范围较以前也明显扩大.ECMO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危重患者的预后.研究表明,经ECMO支持治疗存活的绝大多数患者在治疗的48~72h病情稳定好转.随着人们对ECMO认识的提高及新的治疗方法的产生,ECMO将更合理地发挥其心肺功能支持作用.ECMO已经成为代表一个国家地区医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的发展此项技术已经在我国逐步推广.
作者:杨宁;刘宏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形成性评价体系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评价,其评价结果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状况.本文阐述了形成性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学中优化形成性评价体系的途径.
作者:朱敏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饮料中10种防腐剂同时快速测定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方法 样品经乙酸乙酯萃取,FFAP毛细管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结果 方法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86~1.000,回收率为84.5%~113%,相对标准偏差为1.59%~10.32%,方法检出限为o.26~3.2mg/L.结论 该法简便、高效、经济、环境友好,适于饮料中10种防腐剂同时快速测定.
作者:杨金玲;江阳;薛勇;孙成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剖宫产术后大出血逐步成为晚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晚期产后出血通常发生在分娩24h后,反复出现阴道流血,出血量可多可少,持续或间断;亦可表现为急骤大量流血,同时有凝血块排出,且常因失血过多导致严重贫血或失血性休克.若经保守治疗后无效,应诊断为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依据其出血原因不同,其治疗方案也不完全相同,现就剖宫产术后难治性产后出血1例分析难治性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检查及治疗,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出血作用.
作者:田丽娟;王福玲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近年随着剖宫产手术及会阴侧切手术的增加,腹壁切口处及会阴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症也在不断增加.本文对我院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49例产后切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超声表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自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产后手术刀口处子宫内膜异位结节49例,共52个结节,其中剖宫产48例,51个结节,足月顺产1例,发病年龄24~42岁,发病时间为术后3个月~5a,临床表现为术后切口处皮下触及质韧结节,部分有压痛,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变化,逐渐增大.
作者:周亚丽;范东晨;陈东风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子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17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前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后做好各种护理:包括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可能并发症的预防、患者饮食,术后语言康复训练等方面进行心理护理.结果 17例患儿术后创口均愈合好,患儿心理状态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做好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患儿的在院日期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与抑郁症及其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68例抑郁症患者及71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ELASA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PCR-RFLP技术检测BDNF rs6265多态位点基因多态性,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评估执行功能.结果 抑郁症组与WCST有关的执行功能明显差于对照组(t=2.02~4.82,P均<0.05);抑郁症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对照组(t=3.62,P<0.001),其蛋氨酸携带率(89.7%)高于对照组(79.4%)(P<0.05);抑郁症血清BDNF水平与分类数明显相关(r=0.27,P<0.05),携带蛋氨酸组非持续错误数低于非携带蛋氨酸组(z=0.20,P<0.05).结论 血清BDNF水平及其rs6265多态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执行功能有关.
作者:吉峰;戴媛媛;冯玉;杨志寅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精神应激后部分脑区内BDNF、CREB蛋白表达的时序性变化,进一步探讨BDNF对精神应激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作为精神应激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精神应激后海马CA1区、前额叶皮质、杏仁核中央核、伏隔核(壳区)、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侧背盖区等脑区内BDNF、CREB蛋白不同时点的表达.结果 1)精神应激后即刻各脑区BDNF表达明显下调,灰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精神应激后0.5h、1h BDNF表达开始恢复,但仍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精神应激后2h BDNF表达除VTA区外,其余各脑区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精神应激后6h BDNF表达继续增高,明显高于对照组(VTA区除外),差异有显著性;精神应激后24h BDNF mRNA表达达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VTA区除外,VTA区表达仍低于对照组).2)应激后即刻,精神应激组P-CRE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随后二者表达逐渐增多,精神应激后24h时,精神应激组P-CREB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精神应激后即刻、精神应激后24h各对应脑区BDNF蛋白与P-CREB灰度值明显相关(P均<0.05),二者存在明显时空相关性.结论 旁观电击大鼠应激模型能产生明显的精神应激;BDNF参与了机体精神应激状态下的“异稳态平衡”,对精神应激有明显保护作用;BDNF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CREB路径实现的.
作者:李功迎;马洪霞 刊期: 2013年第02期
转化医学是指以解决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为目的开展相关研究的一门学科.这一概念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1-2].现在,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加入到了转化医学的研究邻域中.本文着重针对转化医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1转化医学与转化医学研究的由来转化医学是一种基于实证医学的医学研究,旨在将基础医学研究、生物学研究和社会心理学研究应用于医疗保健领域[2-3],将各种生物学上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医疗技术来治疗患者.
作者:汪佳祺;刘善荣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