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7-659X
  • 国内刊号:37-1279/R
  • 影响因子:0.52
  • 创刊:197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0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统计源期刊
  • 中医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2年2期文献
  • 论肺主宣降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是以肺主宣发与肺主肃降为基础的,肺通过布津液、呼浊气、泄汗液与散水精、肃痰浊、通水道的作用,将津液输布全身,并将多余的水液变为汗、尿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临床上运用宣肺散郁调水道与降肺化痰通水道的方法治疗津液病变的疗效明显.

    作者:张庆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交泰丸组方配伍对后世的影响

    交泰丸一方,出自<韩氏医通>一书,由黄连、肉桂两味药组成,药味虽简,但配伍独特,二药寒热相伍,体现清温并用之法,且以清为主,功能清心除烦,引火归元,交通心肾,对心肾不交之失眠有显著疗效.因其组方新颖,疗效显著,为后世广泛推崇,且临床应用四百余年而不衰.

    作者:季旭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痰湿体质形成的影响因素

    以中医古籍文献为基础,总结归纳影响痰湿体质形成的因素,指出先天禀赋是痰湿体质形成的物质基础,饮食起居失常是痰湿体质形成的主要原因,久病误治亦影响痰湿体质的形成,同时痰湿体质还与衰老有关.

    作者:宋咏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古代膏摩应用述要

    在古代,推拿治病时常以手法配合药物作用于体表,中医称为膏摩.本文将古代各时期对膏摩疗法的文献记载总结如下,以供研究者参考.

    作者:王绍辉;胡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通脑灵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脑灵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神经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检测bcl-2mRNA和bax mRNA.结果:通脑灵组bcl-2的表达在复氧后6h出现,24h及48h阳性信号逐渐增强,而对照组在复氧6h出现bcl-2阳性信号,但随复氧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通脑灵组和对照组bax的表达均于复氧后6h出现阳性信号,24h达高峰,48h逐渐下降.结论:通脑灵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地与调控缺氧损伤神经细胞内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刘卫红;邵念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柘木根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的影响及其抑瘤作用

    从柘木根中提取一种多糖(cudrapolysaccharide,CPS),并对CPS激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Φ)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CPS对小鼠PMΦ过氧化酶活性(peroxidase activity)、细胞毒活性(Cytotoxicity assay)及吞噬功能均有所提高.提示CPS参与了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起到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一种间接调节作用.

    作者:宫丽华;汪海霞;王先磊;徐誉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丸中黄芩苷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采用Spherigel C18高效液相色谱柱,甲醇-水-冰醋酸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6nm.结果:黄芩苷在25~20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其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76%,RSD为1.22%(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梅海;成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山东地产药材北沙参多糖含量测定

    应用比色法[1]对19种不同来源、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北沙参药材进行了多糖类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北沙参药材的总糖含量达70%以上,去皮与不去皮、去芦头与不去芦头药材的多糖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石俊英;李宝国;牟彩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药丸剂现代研究概况

    从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等方面对丸剂中的主要剂型即水丸、蜜丸、浓缩丸、滴丸的现代研究作了概述,分析认为丸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这一古老剂型进行不断改革是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础之一.

    作者:孙秀梅;王英姿;张兆旺;陈志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从血瘀证现代实验指标变化和活血化瘀药现代病理改善作用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血瘀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作者:马民;张桂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法研究进展

    抗肝纤维化研究已成为肝病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尤以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治疗所显示出的多靶点作用更为引人注目.肝纤维化为一病理组织学概念,在中医理论中尚属空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见于胁痛、症瘕、积聚、鼓胀等多种病证,多数医家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湿、热、毒、瘀、痰、郁、虚作用于肝经,使络脉瘀阻,病变常涉及肝脾肾三脏.近年来,中医抗肝纤维化的研究除中药复方及单味药研究较为集中外,治法研究也十分活跃,现就国内近年来中医抗肝纤维化治法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作者:贾爱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肥胖与血瘀证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首次提出胖人多瘀、肥胖与血瘀相关的认识.根据我国活血化瘀委员会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和WHO西太平洋地区工作组制定的肥胖诊断标准,以糖尿病、高血压病病人为对象,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内皮素、瘦素、胰岛素等指标,探讨肥胖、瘦素与血瘀证形成相关的机制.结果表明:血瘀证与血清瘦素、内皮素、体重指数、脂肪百分比呈正相关,与胰岛素呈负相关.说明肥胖与血瘀相关.

    作者:陈贵海;陈利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医体征研究的设想

    针对中医体征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任务及范围,确立研究内容及重点.设想通过对中医体征的文献研究、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实现中医体征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化,创建中医体征诊断学科,构筑体征诊疗新体系、新模式.

    作者:张洪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难经》非解《内经》之作

    针对历代学者多认为《难经》为解《内经》之作的观点,文章从《难经》的著录入手,抓住其引文及学术思想,分析了《难经》的学术渊源,论证了其所解之经并非是《内经》,而为扁鹊学派之医经.

    作者:阎珂;孙鲁;李静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