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山东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007-659X
  • 国内刊号:37-1279/R
  • 影响因子:0.52
  • 创刊:197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0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统计源期刊
  • 中医学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2005年1期文献
  • 试论肝脾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近年来,代谢综合征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其高发病率及多种并发症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代谢综合征大体可归于中医肥满、眩晕、湿阻等范畴.本病发病与肝脾有密切联系,以下试就此论述之.

    作者:张晓燕;宋鲁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中西医综合治疗思路探讨

    祖国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类涉及全身的疾病,其发生发展关系到两个方面,一是体内正气虚弱,二是邪气对人体的侵袭;其治疗肿瘤的理论基础和药物的应用,与西医有着极大的不同,而且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在某些方面弥补现代医学的不足.因此,用中医邪正关系理论作指导,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是一条较好的肿瘤治疗途径.所谓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是指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治疗措施有机结合,有计划、合理地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针对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和现代医学祛瘤抑瘤优势,以提高手术的根治率及放化疗的敏感性,大限度地降低其不良反应,减少肿瘤复发和转移,使获得根治性治疗的患者完全治愈,使晚期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改善,从而延长带瘤生存期.本文试从中医邪正辨证关系入手谈谈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综合治疗思路.

    作者:侯仰韶;陈泽涛;邱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证治探讨

    通过对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及中医药治疗现状的总结分析,认为中医药防治脑卒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应处理好中西医优势互补、重医和重药的关系,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参考卫气营血辨证方法,分第一次打击、SIRS、脏腑功能衰竭三期论治;关键环节在于始终贯彻解毒通络法,并适时通腑排毒,使邪有去路;同时注意维护机体阴液,保护胃肠功能,扶正以祛邪.

    作者:韩宁;张永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紧张性头痛病因病机探讨

    紧张性头痛又称肌收缩性头痛,是慢性头痛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头痛病人的40%.本病多在20岁左右起病,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胀痛、头部压迫感或紧箍感等,疼痛位于双侧枕颈部、额颞部或全头部,呈轻中度发作性或持续性,病程持续数日至数年不等,易于反复发作.疼痛部位肌肉可有触痛或压痛,有时出现头发牵拉性疼痛,头颈、肩背部肌肉有僵硬感.多数病人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多因精神紧张、工作疲劳等诱发,月经来潮或更年期亦可加重.

    作者:黄粤;丁元庆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研究分析

    近年来,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水平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中医眼科领域已经开始进入理论提炼、升华和创新阶段.现将近年来中医眼科基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如下.

    作者:刘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罗勒胶囊对肿瘤转移过程中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小鼠肝癌H22细胞悬液分别于足垫和尾静脉移植后,每隔4 d和3 d各处死10只动物,取血进行血液流变学观察,同时计数肺转移结节数.结果:罗勒胶囊可延迟血小板聚集率、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的升高时间,还可降低其升高的幅度,尤其是对淋巴道转移,血小板聚集率未出现过度升高,且均低于正常值;同时减少了肺转移结节数.结论:罗勒胶囊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抑制肿瘤转移.

    作者:张丹;张静;郑广娟;夏丽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针刺对MCAO大鼠海马CA3区微血管数目及神经元死亡率的影响

    目的:研究针刺对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所致局限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3区微血管数目及神经元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采用穿线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复制大鼠脑缺血模型,研究针刺人中、内关以及曲池、足三里对大鼠海马CA3区微血管数目及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的影响,并与针刺地机、经渠和假手术组对照.结果:针刺可以显著减低MCAO大鼠缺血后海马CA3区的神经元死亡率,并可显著增加缺血区的微血管数目.结论:针刺可促进血管形成,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

    作者:王世军;崔可密;卢岩;郭继龙;韩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前列舒通胶囊对琼脂所致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效的前列舒通胶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方法:采用手术方法从前列腺左叶、右叶各注射灭菌的2%琼脂溶液0.1ml造成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分别通过前列舒通胶囊高、中、低剂量观察其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症模型的影响.结果:前列舒通胶囊高、中、低3种剂量(4.8、3.2、1.6 g/kg体重)灌胃给药对琼脂(非细菌性)所致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病理变化具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性治疗作用.结论:前列舒通胶囊具有较好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

    作者:卫培峰;张法荣;焦晨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益肝化毒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以移植性S180荷瘤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具有健脾益气、解毒化瘀、软坚散结功效的中药复方益肝化毒胶囊对S180荷瘤小鼠病理形态学的影响.方法:用S180腹水型肉瘤小鼠的腹水肿瘤细胞悬液接种小鼠左腋皮下复制肿瘤模型.造模后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空白组(模空组)、肝复乐片组、益肝化毒胶囊小、中、大剂量组、正常对照组.模空组和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每只0.2ml/10g体重;肝复乐片组以肝复乐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每只0.2 ml/10 g体重;益肝化毒胶囊小、中、大剂量组分别以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每只0.2ml/10 g体重.连续用药10 d.至第11天取材制备组织病理学切片.结果:各用药组被溶区体密度均极显著增高(P<0.05);肿瘤组织周围炎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模空组.结论:益肝化毒胶囊大、中、小剂量皆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蒋时红;李建国;王雪萍;张桂兰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电针针刺足三里对大鼠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的电针对大鼠脑内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位后,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脑内下丘脑室旁核、下丘脑室周核和视上核c-fos的表达.结果:电针组上述部位的c-fos表达明显增强.结论:电针可引起大鼠脑内上述部位c-fos表达增强,表明电针引起了这些部位神经元活性的变化.

    作者:展淑琴;赵晏;郭新奎;王会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西黄软胶囊中乳香、没药的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西黄软胶囊的原料药乳香、没药的质量标准.方法:应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光谱法与红外光谱法对乳香、没药进行测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对乳香、没药的水分和灰分进行测定.结果:在水分测定中,测得乳香的含水量为4.82%;没药的含水量为5.05%.在灰分测定中,测得乳香的总灰分为1.842%,酸不溶性灰分为0.282%;没药的总灰分为12.67%,酸不溶性灰分为9.54%.在紫外光谱中,样品与药材对照品的图谱基本一致,说明其紫外吸收相同.在红外光谱中,样品与药材对照品的图谱基本一致.结论:对乳香、没药药材质量鉴别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几种试验方法简便易行,可快速、准确地对乳香、没药进行鉴别,为乳香、没药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作者:李峰;刘杨;马书泰;郑永宏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加味保安方对C57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灶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保安方对C57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及肺转移灶的影响.方法:建立Lewis肺癌带瘤小鼠模型,检测移植瘤生长状况及肺重量、肺部转移灶数量.结果:加味保安方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P<0.01);肺部转移灶数目少于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肺重量轻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加味保安方可抑制C57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减少肺转移灶数量,有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作用.

    作者:李晓丽;姚成芳;王丽;周宪宾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燮痹方对佐剂大鼠Th1/Th2型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燮痹方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作用.方法:采用具有平调寒热、燮理阴阳、通经除痹作用的燮痹方,以火把花根为阳性对照组;建立A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燮痹方高剂量组、燮痹方低剂量组、芬必得组、火把花根片组、模型组、正常组6组,观察各组对大鼠关节肿胀度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及IL-1β、IL-2、TNF-α的影响.结果:燮痹方各组与模型组、火把花根片组、芬必得组相比,能显著减轻关节肿胀度,明显降低IL-1β、TNF-α,尤其能明显降低IFN-γ/与IL-4比值.结论:燮痹方能提高抗炎作用,并与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有关.

    作者:王霞;秦林;吕丽丽;孙蓉;孙虎;李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ELISA法检测复方黄芪颗粒体外抗人巨细胞病毒作用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十分普遍.在妇产科,妊娠妇女孕早期原发HCMV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畸形、宫内生长迟缓、智力低下及听力损害等.目前,尚无对妊娠期HCMV活动性感染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中药复方黄芪颗粒在细胞培养中干预HCMV感染细胞,观察了其对细胞病变的抑制情况,并探讨了其对HCMV的抑制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张强;李凤琴;周玲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人群的血脂水平呈逐年增高趋势.现代医学认为,高脂血症是指人体内的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中一种或几种脂质高于正常范围,可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或二者兼有.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故而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因此,如何寻找有效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成为当今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课题.现将近10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作者:张小艺;张敏;孔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及中医研究近况

    持续性高血压常并发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有20%~40%的高血压病患者存在LVH[1].LVH是人类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子之一,其机制逐渐被揭示[2],现就其相关因素及中医药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杨传华;赵晓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络病理论有重大创新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提高肾移植远期存活率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痹证治文献研究

    就历代关于胸痹病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等内容进行系统的文献整理研究,明确胸痹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内经>认为胸痹的关键病机应是寒凝、痰饮、瘀血痹阻心脉.<金匮要略>明确了阳虚阴盛、本虚标实为胸痹的关键病机,确立了辛温通阳、温化痰饮为本病的治疗大法.历代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唐代增用辛香通散、清心化痰之品治疗本病,清代开始广泛使用活血化瘀疗法.认为对胸痹进行系统文献研究对现代临床治疗本病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胡冬裴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宋金元经方医案研究

    运用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宋代经方医案的学术背景、应用概况,同时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医家运用经方的特色进行重点阐发,以期为经方医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和依据,并为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张蕾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