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医药杂志

实用医药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济南军区联勤部
  • 主办单位:济南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国际刊号:1671-4008
  • 国内刊号:37-1383/R
  • 影响因子:0.51
  • 创刊:1984
  • 周期:月刊
  • 发行:山东
  • 语言:中文
  • 邮发:24-182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Sexte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的护理配合

    脊柱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5%~6%,其中以胸腰椎骨折多见,约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1]。无神经症状的不稳定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 Medtronic CD HORIZONTM SEXTENTTM (简称Sextent 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进行治疗。笔者所在医院对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实施Sexte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陈娅;罗晓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护理

    目前,国际上多数学者认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是一种病因十分复杂而又尚未完全阐明的病理状态,属睡眠中呼吸调节紊乱。 OSAHS的定义:睡眠时口鼻气流停止≥10 s,每小时呼吸暂停加低通气5次以上,即睡眠呼吸紊乱指数>5,或每晚7 h呼吸暂停加呼吸低通气达30次以上者。 OSAHS在老年人中患病率高,常合并心脑血管病、慢性支气管炎及其他重要生命器官并发症[1]。2013-06-10笔者所在科收治老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管静;杨会;张福敏;周旭;王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

    疼痛是癌症患者晚期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在精神上产生巨大压力,从而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国外报道,50%~77%的危重患者存在着中重度疼痛[1]。在新近诊断的癌症患者中,约25%~30%有不同程度的疼痛[2]。除了给予其止痛药,重要的是护士的精心护理,癌症患者的护理以疼痛护理为主[3],护士根据不同的情况,收集相关护理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对策,通过与医师、家属和患者的共同努力,使患者的疼痛大大减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为此,笔者讨论晚期癌症患者疼痛护理,以期为癌症患者减轻痛苦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参考。

    作者:李敏;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1992年Brugada 描述了一组无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依据而反复发生室颤的患者,其窦性心律心电图表现为右束支阻滞(RBBB)伴胸前导联ST段抬高,目前称之为Brugada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有其多变性,可间断出现,也可显示正常,亦有仅出现在个别导联,极易被漏诊或误诊。而患者又常以恶性心律失常致反复晕厥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临床表现,由此可见其预后凶险,护理难度高。笔者所在科于2014年7月收治1例Brugada综合征患者并为其成功实施了ICD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作者:张晶;王黎;刘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褥疮及其综合性预防护理

    褥(压)疮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并发症之一,并不是单独的一种原发病,50%压疮是可以通过预防来避免的,各国卫生部门每年用于压疮的预防和治疗的费用,在各种疾病中名列第三,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压疮发生率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老年压疮的综合预防,包括压疮定义的更新、老年压疮发生率的认识、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预防及护理研究进展等几个方面。健全压疮患者的管理制度,正确评估患者是预防压疮的关键,有效的预防方法可降低老年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及护理质量。

    作者:王辉;李秀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急诊科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急诊科是一个高风险的医疗环境,危急重症患者较为集中,护士工作负担繁重。随着卫生事业改革的深入,患者就医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压力累积使急诊科护士长期处在高应激状态下,机体易出现器官功能障碍,产生工作倦怠感,严重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制约护理职业的发展。

    作者:姜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4年7月共完成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8~45岁。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其他基础疾病。所选病例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在Ⅰ~Ⅱ级之间。术后随访24~48 h。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4μg/kg、丙泊酚1.5 mg/kg,顺式阿曲库铵0.3 mg/kg,待肌松完善达到 TOF 计数为0时行气管插管。使用Datex-Ohmeda麻醉机,PHILIPS多功能监护仪和Narcotrend (NT)麻醉深度肌松监测仪。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BP)、呼气末CO2分压(PetCO2)、麻醉前用药为地西泮10 mg与东莨菪碱0.3 mg肌肉注入管插管后麻醉维持:瑞芬太尼0.01~0.03 mg/kg·h、丙泊酚3~5 mg/kg·h,吸入七氟烷V%为1,在首次剂量顺式阿曲库铵产生的肌松作用自然恢复至T1=25%时,开始以顺式阿曲库铵进行持续静脉输注。潮气量6~7 ml/kg,呼吸频率12~14次/min,根据术中动脉血气调节呼吸参数,维持 PetCO2在35~40 mmHg (1 mmHg=0.133 kPa)。根据肌松监测结果调整输注速率,使TOF计数稳定于2。待达·芬奇机械臂撤离后,停止输注肌松药和吸入七氟醚,但仍然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维持麻醉直至手术缝皮结束。麻醉深度监测>96,肌松监测TOFR>0.9,拔管后送回病房。除ECG、BP、SpO2、PetCO2等监测外,术中持续监测麻醉深度和肌松的变化。分别于切皮前,手术开始70 min,撤离机械臂时,缝皮结束后观察麻醉深度Narcotrend指数分别为:40±2,45±5,65±5,98±2。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肌松镇静阵痛结果良好,手术平均时间(120±30) min,麻醉时间(150±35) min,气胸(气腹)时间(90±33) min,在整个麻醉过程及苏醒过程中,患者安全平稳,无体动表现,苏醒迅速。无一例苏醒延迟、术后躁动、术中知晓,患者术者满意度100%。

    作者:巩晶;高成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檗碱抗结直肠癌机制研究

    小檗碱是传统中药黄连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其抗结直肠癌作用日益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体内体外实验结果,发现小檗碱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形成、诱导凋亡、抑制增殖、影响扩散等抑制结直肠癌,有望成为高效低毒的新型抗癌药物。

    作者:赵雨佳;龚丹;程亚龄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2型糖尿病临床为缓慢进展性疾病,患者临床高血糖状态多由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者胰岛素作用的缺陷引起,长时间高血糖可诱发血管、神经系统的病变,并易造成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且多有并发症,使临床疗程较长且效果不理想。笔者所在医院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刺治疗颈椎病的即时疗效*

    目的:观察浅刺对颈椎病的即时疗效。方法将7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行透皮浅刺治疗,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每组35例。两组均选取天柱、肩井、至阳、后溪、束骨五穴。通过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及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积分(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ASCS)在治疗前、治疗后30 min、治疗后24 h三个时点的评估,对比两组的针刺即时疗效。结果①在治疗后30 min,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在治疗后24 h,对照组疗效优于观察组(P<0.01)。②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值和CASCS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浅刺治疗颈椎病的即时疗效确切。在治疗后30 min,浅刺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在治疗后24 h,常规针刺的即时疗效优于浅刺。②治疗后,两组VAS值和CASCS积分均有显著改善,且改善程度相当。

    作者:梁琪;杜广中;朱伟良;尹建伟;吴淑梅;吕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鼻唇沟瓣修复鼻部缺损7例

    由于鼻部突出于面部中央,周围有眼睛口腔等重要器官,当肿瘤或外伤造成鼻部缺损时修复较为困难,主要难点在于鼻部周围可以利用的组织较少,而利用植皮修复效果较差,笔者所在科自2011年以来采用鼻唇沟瓣修复鼻部缺损,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志江;李斌峰;张旭阳;藏云彩;扬梦云;常加锋;张学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磺胺嘧啶锌软膏用于Ⅱ度烧伤治疗的疗效观察

    烧伤后的愈合,是指机体为达到维持内环境稳定、恢复表面的连续性及完整性,利用自身的再生能力所产生一系列修复活动[1]。Ⅱ度烧伤创面处理情况对患者的病程长短、治愈率、功能和外观关系密切,因此,临床医师一直把如何处理Ⅱ度烧伤创面作为关注的重点。笔者所在医院将磺胺嘧啶锌软膏用于Ⅱ度烧伤患者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加伟;李文献;刘冰;李参军;康兴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屏前入路行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出血原因与对策

    髁突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40%,对于骨折段移位明显的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能有效地改善此类骨折的预后[1,2]。手术入路是外科医师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由于耳屏前切口接近髁突,位置隐蔽,暴露直观,且可以同时检査或治疗关节盘,是暴露颞下颌关节的主要途径,也是髁突颈部高位或中位骨折采用的常见手术方式[3,4],但该入路经过的解剖区域解剖关系复杂,血运丰富,存在易于出血影响术野的缺点。如何避免术中大量出血是手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对48例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出血情况进行分析,以提出对策提高手术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伟;刘颖;杨璐;黄迪炎;王昭领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布托啡诺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效果

    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可以消除患者疼痛和紧张情绪,使患者舒适地度过术后恢复期,还可以降低围手术期各种并发症,如降低术后肺不张和肺感染的发生,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目前随着患者保健意识的增强,术后止痛泵的使用日益广泛。临床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虽然镇痛作用较好,但存在着恶心、呕吐、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本课题旨在讨论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布托啡诺在术后静脉镇痛中的效果,探讨替代阿片类药物的可行性。

    作者:赵煜毅;邱建磊;吕明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种植牙失败原因分析

    笔者所在科自2006年开展种植牙技术以来,受到广大患者欢迎,至2008年共种植牙689颗,回顾随访观察5年以上,其中失败72颗,现将失败原因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才顺;徐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输尿管软镜配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34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配合钬激光在肾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软镜配合钬激光治疗肾结石34例,其中单侧肾结33例,双侧肾结石1例;肾上盏结石11例,中盏结石9例,下盏结石3例,肾盂结石12例;结石大小为1.2~2.0 cm,平均1.65 cm。逆行输尿管软镜下经输尿管硬镜扩张输尿管后,留置输尿管鞘,使用200μm光纤。设置大功率25 W(1.5 J×10 Hz)行钬激光碎石,或先期留置双J管扩张输尿管,2周后再逆行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结果24例一期置双J管2周,二期均进镜成功,置镜成功率为100%。10例一期一次进镜,成功6例,置镜成功率为60%。34例中除3例肾下盏结石未处理外,均顺利进行碎石治疗,碎石治疗率为91.1%。手术时间为40~100 min,平均为60 min。住院时间5~8 d,平均6 d。发生感染性休克1例。出现发热、腰部疼痛1例。术后4周复查B超结石清除率为93.5%。结论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微创、安全、疗效好,并发症少,是肾结石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作者:明爱民;张新际;郭君毅;马昌盛;张正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

    目的:探讨微波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方法步骤、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50例2173枚甲状腺良性结节,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后行微波消融治疗,并就适应证、术前准备、穿刺路径、麻醉方法(尤其“低浓度低容量麻醉法”的选择)、“液体隔离带”法的应用,以及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微波消融治疗后1、3、6、12、18、24个月,甲状腺结节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体积缩小率分别为11.4%、28.6%、50.3%、79.1%、83.2%、94.2%;“低浓度低容量”麻醉法及“液体隔离带”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声音嘶哑等并发症的发生,初期发生率为0.48%(6/1250)。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永久性声音改变,无食管烧伤、气管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无甲状腺功能损害及甲状旁腺功能损害。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安全性高,创伤小,可控性强,疗效确切。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曲明;尹惠生;杨强;沈英俊;齐秀艳;崔蓬;史彦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两种伽玛刀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放疗疗效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合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应用2种伽玛刀治疗后的效果及在放射性食管炎及肺炎等并发症方面的差别。方法按照条件相似的患者各选择100例做对照研究,应用各自方法,常用放疗剂量,自放疗后3~6个月做治疗后随访,评价近期放疗效果,放射性食管炎及肺炎的情况。结果在短期的疗效上两者之间有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放射性食管炎上,食管炎的发病率伽玛刀多于陀螺刀治疗(P<0.01),放射性肺炎两组之间没有差别(P>0.05)。结论对小细胞肺癌2种类型的伽玛刀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保护食管方面,陀螺刀治疗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郭化东;陈亮;曲卫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康艾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气道、肺泡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改变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笔者所在科室是收治驻烟台市军队离退休老干部的专业科室,患者皆为高龄老人。除心、脑血管疾病外,COPD 是本科患者中发病率高的疾病,也是死亡率高的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对家庭、医院及社会也是一个很大的负担。如何延缓COPD的进展,如何尽快控制COPD 的急性加重,是医师需要面临的一大课题。本文就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康艾注射液治疗COPD 急性加重做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迟少杰;贺仙光;倪小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调强适形放疗对宫颈癌术后转移性淋巴结根治的效果

    对于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术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补充放疗,常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术中发现无法切除的转移淋巴结或术后盆腔或腹主动脉旁出现复发转移淋巴结,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放疗,由于危及器官对放疗剂量的限制,使普通放疗很难达到根治效果,更多时候是姑息放疗。随着适形调强放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笔者所在医院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宫颈癌术后复发转移淋巴结的根治性放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囊虫肺炎1例

    患者,女,37岁。2012年3月因“肾炎”在北大医院行肾移植手术,术后长期口服抗排异药物。自肾移植后一直贫血。此次因“胸闷、气短近1个月,发热10 d”于2013-04-17入笔者所在医院呼吸科。患者于2013-03-21感胸闷、气短,以活动后为著,自觉症状不重,未引起重视,未做特殊处理。于10 d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7.9℃,伴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伴全身疼痛,无咳嗽、咳痰,曾在院外门诊给予静脉滴注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利巴韦林等药物治疗,效果差。入院时查体:体温38.5℃,一般情况较差,气喘貌,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辅助检查:血液分析:WBC 10.93×109/L,N 82.1%,RBC 3.07×1012/L,Hb 83 g/L,PLT 235×109/L。胸部CT:双肺内弥散斑片状、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边欠清,与局部胸膜相连。意见:提示双肺炎症。诊断:肺部感染,肾移植术后,贫血。入科后给予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氟康唑等药物治疗8d后,于2014-04-25复查胸部CT:两肺示弥散性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欠清,较前有进展。患者遂转入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一步诊治,经检查后确诊为卡氏肺囊虫肺炎,并按卡肺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肺内斑片状、片状影明显吸收好转。

    作者:毕经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合并肝肾功能不全1例

    患者,男,41岁。因“突发心慌、胸闷3 h”于2014-08-13入院。平素体健,无吸烟及长期酗酒史,否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肾炎”病史,近期未口服致肝肾功能损害药物。入院查体:T 36.4℃,P 234次/min,BP 88/55 mmHg (1 mmHg=0.133 kPa),R 20次/min,意识清,精神差,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湿冷,口唇苍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23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余未查及异常。入院心电图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约245次/min),肌钙蛋白T 213 ng/L,血生化示:总胆红素27.0μmol/L,间接胆红素22.0μmol/L,白蛋白47.9 g/L,谷丙转氨酶1233.3 U/L,谷草转氨酶1066.4 U/L,谷氨酰胺转移酶63.0 U/L,葡萄糖10.85 mmol/L,尿素11.9 mmol/L,肌酐308.5μmol/L,尿酸872.5μmol/L,总胆固醇6.29 mmol/L。入院诊断:①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②肝肾功能不全。立即给予心电监护、持续吸氧、绝对卧床休息,给予5%葡萄糖20 ml+胺碘酮注射液150 mg静脉注射后恢复窦性心律,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0 ml+还原型谷胱甘肽针1.8 g静脉滴注1次/d,5%葡萄糖250 ml+舒肝宁注射液4 ml静脉滴注1次/d,双环醇片50 mg口服3次/d、金水宝胶囊0.99 g口服3次/d;次日查乙肝六项、丙肝抗体及甲肝抗体均阴性,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未见明显异常,继续上述方案治疗,复查血生化提示各项异常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15 d后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病情好转后出院。

    作者:王永兵;高曙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后组脑神经旁入路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阵发性不自主抽搐。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局部封闭治疗、肌肉注射肉毒素等治疗易复发,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9月—2013年3月共收治面肌痉挛患者568例,均采用后组脑神经旁入路暴露脑干区面神经起始部查找责任血管方法,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胜利;孙有树;魏振宇;杨继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器串联灌流器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

    目的:探讨高通量透析器(HFHD)串联灌流器(HP)透析对尿毒症皮肤瘙痒的影响。方法将36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HFHD+HP)、B组(HFHD),在试验前及试验3个月后分别对2组患者瘙痒症状进行评分,同时检测透前血肌酐(Cr)、尿素氮(BUN)、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浆白蛋白水平(AL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A、B组在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分布范围、对睡眠干扰均有改善(P<0.05),A组皮肤瘙痒程度、对睡眠干扰较B组减轻更为明显(P<0.05);A、B组在治疗3个月后血磷、iPTH、hs-CRP均明显下降(P<0.01),A组与B组相比血磷、iP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D+HP能减轻患者的皮肤瘙痒,降低炎症指标,改善营养不良,进而可能会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分类、致病因素及其治疗*

    现代社会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越来越多,从事高压力工作的人群患病率更高。笔者详细介绍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分类、致病因素、中西医治疗、心理治疗以及高压力人群患病情况等有关问题,以期更好地为开展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君;尹春波;薛长立;李军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治疗浅部真菌病的疗效观察*

    浅部真菌感染是临床多发病及常见病,尽管临床使用的药物不少,但效果多不理想,容易复发。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复方麝香草酚醇溶液是以麝香草酚、水杨酸、丁香油为主药,樟脑、乳酸、甘油为辅药配伍而成。2011—2012年,笔者所在科应用此药治疗102例浅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刘晓红;焦敬;宋来涛;杨惠;张倩倩;任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咽后间隙巨大脂肪瘤1例

    患者,男,45岁。主因“咽部不适2年睡眠憋气1年”入院。本次就诊前,患者2年间咽部不适于当地诊所、区级医院及耳鼻喉专科医院反复就诊,经行鼻咽镜、电子喉镜检查,诊断“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对症治疗效果欠佳,建议行UPPP手术,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来诊。患者入院后再次行电子喉镜示:咽喉壁广泛饱满,双侧咽侧索肥厚。颈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上颈部饱满,未触及明显结节及肿物。追问病史:患者站立无明显呼吸受阻,平卧时轻度呼吸受阻,夜间睡眠时有憋醒。继而行咽部CT检查,发现咽后间隙约10 cm×8 cm巨大脂肪密度肿物,边缘光滑,无明显周围组织破坏,向前压迫咽腔。

    作者:张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儿咳喘灵颗粒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占住院患者的第一位,病原复杂,仍然是引起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机体抗病力差,故小儿容易患下呼吸道感染,随着祖国医学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医药制剂应用到儿科疾病中,利用中西结合互补使许多儿科病取得满意效果。笔者采用小儿咳喘灵颗粒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平;黄建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颧骨复合体骨折前庭沟小切口复位内固定54例

    颧骨、颧弓突起于颜面部,易受到损伤发生骨折,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及工伤事故的大幅增多,颧骨复合体骨折(zygomatic complex fracture,ZCF)也相应增加,约占颌面部骨折的18%~40%[1]。ZCF常造成面部塌陷畸形、张口受限、眼球运动障碍及复视、眶下区麻木等并发症。目前认为,手术是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首选方法,切口入路有多种选择[2]。如何利用尽可能小且隐蔽的手术切口进行解剖复位内固定,成为目前口腔颌面外科医师研究热点。笔者所在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口腔前庭沟切口配合颜面部小切口治疗ZCF 54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盛艳娇;贾保军;敖建华;屈丹阳;徐良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热射病7例临床救治体会

    热射病(heatstroke,HS)为中暑的严重类型,临床以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大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出现横纹肌溶解、心律失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不全表现。病死率高,因此加强对热射病的认识,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及病程演变对及时有效的救治是重要的。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夏天收治了7例确诊热射病患者,现将其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顾颖;李慧丽;李伟伟;田昭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是患者在原有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异常的基础上,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的疾病,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也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1]。选择恰当时机实施手术,清除血肿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但是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再出血的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进行的相关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森;崔佳嵩;石传江;刘滨;刘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降温方法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高热补液量及预后的影响

    大面积烧伤(>50%)患者休克期由于脱水、电解质紊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原因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少数可引起高热(39.1~41℃),体温越高导致机体水分蒸发量越大,直接影响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补液量多少又直接影响其预后如休克期平稳度过、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怎样才能及时、有效地降低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高热患者的体温,减少补液量,提高其预后,是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于2010年6月—2014年6月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高热者不同降温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焦秋云;胡玉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飞行员气压损伤性鼻窦炎37例临床分析

    气压损伤性鼻窦炎是指快速高空飞行中,由于外界气压升降变化剧烈,鼻窦内气压不能随之变化,窦内外气压差悬殊所导致的鼻窦病变,是飞行员影响飞行的特发性疾病。现对近10年经笔者所在院疗养康复的37例气压损伤性鼻窦炎飞行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飞行员气压损伤性鼻窦炎的医疗保健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作者:宋丹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舌根部异位甲状腺2例

    例1女,32岁。患者于2012年3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咽部异物感,进食或饮水吞咽时明显,伴有睡眠时打鼾。无咽痛、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声音嘶哑、咳嗽咳痰,无耳闷耳鸣、听力下降。饮食睡眠良好,大小便均未见异常。育1子,现处哺乳期。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腹未见异常。咽部舌根中线部位舌盲孔与会厌之间可见一半圆形隆起新生物,直径约2 cm,与会厌无粘连,基地广,表面覆有正常红色黏膜,质实,触之有弹性,无压痛,不褪色,与舌组织界限明显。颈部MRI提示为舌根部肿瘤。针刺细胞学检查为甲状腺组织。未给予进一步处理,嘱患者门诊定期随访观察。

    作者:刘守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伤病员信息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伤病员信息是卫勤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伤病员救治工作的基础,是实施卫勤组织指挥的依据。研究师旅级救护所伤病员信息管理,既是提高伤病员救治质量的需要,也是提高卫勤指挥水平的需要。针对我军既往作战中伤病员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作战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供参考。

    作者:孙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军分区卫生所医疗卫生服务的现状与对策

    军分区卫生所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本单位的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心理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医疗保障任务,在部队卫生工作中发挥着维护官兵健康的前哨作用。本文从军分区卫生所医疗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出发,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军分区卫生所的卫生能力建设,更好满足官兵卫生保健需求。

    作者:肖箫;李申龙;王洪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激发军队干休所文职护士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随着军队干休所卫生所编制体制的调整,文职护士逐渐充实到干休所医疗保健队伍,并成为军队干休所医疗保健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充分调动和激发文职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适应军队干休所老干部“两高期”保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单位自2008年招聘文职护士以来,注重发挥其作用,既有效缓解了干休所医务人员短缺与“两高期”老干部保健需求越来越高的矛盾,又使文职护士思想素质与技术水平得到全面较快提升,促进了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

    作者:尹晓红;赵艳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区驻南苏丹维和二级医院在难民潮期间实施人道主义救援的做法*

    2012年11月,济南军区抽组第十批维和医疗队赴南苏丹瓦乌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组建二级医院。2012年12月,任务区驻地瓦乌市突发部族武装冲突,致大量人员伤亡,短时间内5000余名难民涌入UN城避难。临时难民安置点紧邻二级医院,卫生条件差,防疫形势严峻,难民中出现大批伤病员。二级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国际人道主义援助,开设临时难民医疗救助点,对难民聚集区进行防疫消杀,加强卫生防疫。难民潮期间,救治难民各类伤病员137例次,收治6例,无一例差错,成功为1例临产孕妇进行了接生,受到当地政府和联南苏团总部的高度好评。

    作者:张立新;李金起;郭春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军队医院推行DRGs预付费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DRGs是美国1983年为了有效控制医疗费的过度增长实施一种方法。利用DRGs和预付费制度,降低医药费用和医疗资源的消耗,迫使医疗单位提高医疗质量来取得自身的经济效益。DRGs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核算方式,将是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改革的目标。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即根据年龄、性别、住院天数、疾病诊断、并发症、手术、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相关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其定义包含:①DRGs是一种患者分类的方案。作为一种病例组合方法,DRGs的核心思想是将具有某一方面相同特征的病例归入一组,以方便管理。②DRGs分类的基础是依据对患者的诊断,在此基础上考虑患者的年龄、手术与否、并发症等情况的影响。③DRGs把医院对患者的治疗和发生的费用联系起来,从而为付费标准的制定,尤其是预付费的实施打下了基础[1]。

    作者:栾玉红;王鲁卿;刘丰杰;梁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疗养员安全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疗养员是疗养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疗养员多为离退休老干部,常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慢支等,且行动不便[1]。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疗养护理环境,防止意外发生,确保疗养员安全,是目前疗养护理安全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采取措施。

    作者:张传俊;曲玉洁;张绍丽;刘家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学术论文奖励激励机制对基金课题申报的影响

    当前,医学类基金课题申报,学术论文作为研究者工作体现的一种载体,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人员及评审专家的重视。笔者所在医院,基金课题方面长期处于课题种类较少、层次不高的局面,医院于2010年对内部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改革,提出抓基础、促提高的科研管理思路,并对学术论文奖励激励机制进行了调整,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作者:张新国;戴鲁男;步晓冬;薛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飞行员疗养期间的膳食指导和营养教育方法

    飞行员是我军及未来高科技战争的主要战斗力群体,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的工作与生活,其身体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未来战斗力的发展。合理膳食营养是维护飞行人员身体健康、增强体质、防治疾病、提高工作耐力的基本保障。因此,飞行人员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作者:赵威丽;胡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综合干预提高护士手卫生规范行为

    手卫生规范的执行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1],以手为媒介传播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约占医院感染30%,医护人员坚持高质量的洗手,可使手部的细菌减少60%~90%,并可使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25%~50%。目前,我国多数护士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仅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内化成自我信念贯穿于工作实践中[2]。

    作者:王秀娟;蒋萍萍;崔东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我区驻南苏丹维和部队医院应用超声检测非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病情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系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地凝结,好发于下肢,因临床症状不明显而易被忽视,常以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为首发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对其预后有重要意义[1]。在战乱区域较为常见的下肢损伤是DVT的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尚无针对非洲本土人群发生DVT相关研究资料,笔者所在团队于2013年7月—2014年3月于南苏丹驻军维和期间接诊非洲下肢骨折患者34例,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李亚帅;景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与矽肺患者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HO-1在矽肺患者肺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Elisa实验法统一检测60例不同期别矽肺患者及6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HO-1的水平。结果 HO-1在矽肺Ⅰ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随着矽肺期别增加,其表达水平下降,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HO-1在矽肺患者肺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侠;曹殿凤;朱华;陈晓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海军某驻岛部队官兵血尿酸检测结果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患病率越来越高。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重要生化基础,高尿酸血症可能进展为痛风,引起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结石、尿酸性肾病等[1]。目前,在我国尤其沿海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尤为严重,已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部队战斗力。海军驻岛部队地处沿海地区,其高尿酸血症防治工作逐渐受到部队各级领导重视,但高尿酸血症在驻岛部队的发病情况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调查了高尿酸血症在海军驻岛部队官兵中的分布状况,并对高尿酸血症提出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孙晨阳;周玉水;王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家庭病床服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心理状况的改善作用

    脑卒中患者多数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失眠、情绪低落、乏力、兴趣缺乏、悲观、缺乏主动性、懒言等。研究表明在我国20%~79%的脑卒中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1],已成为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和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的以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2]。

    作者:周玉水;孙晨阳;费笑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分类及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重症肌无力抗体用于诊断的价值决定于对该抗体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方面多年来已有不断发展和改进。笔者主要阐述了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分类及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作者:李翠兰;石其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醋瑞因对大白兔肥厚黄韧带作用机制的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对黄韧带肥厚的作用机制,探讨应用双醋瑞因预防和治疗黄韧带肥厚的效果。方法对黄韧带肥厚的大白兔分别应用双醋瑞因作药物组(45只),与生理盐水灌胃做模型组(45只),正常大白兔4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于第4、8和12周,随机处死各组动物至少15只,取黄韧带,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三组免疫组化切片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药物组中黄韧带细胞质或细胞核中IL-1、IL-6、TNF-α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药物组的IL-1、IL-6、TNF-α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双醋瑞因对局部组织的炎症因子起到了改善作用;通过双醋瑞因的药物干预,肥厚黄韧带中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受到抑制,从而改善了肥厚黄韧带中的组织结构,可使之恢复至正常状态或接近正常状态。

    作者:吴方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血管活性药物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影响的比较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是一种分布性休克。若早期不能逆转休克,可致组织缺氧、代谢紊乱、细胞损坏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患者虽经过积极的液体复苏,血压仍难以维持,需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以维持适当的动脉血压输送,保证内脏灌注和组织氧代谢。临床上以多巴胺(dopamine,DA)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的应用为广泛,但当前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临床选择和疗效评价仍然存在争议[1]。本研究通过比较DA、NE及NE联合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DT)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组织氧代谢的变化,探讨3种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宇;黄有胜;沈其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脂肪乳剂中药物含量

    布洛芬为芳基烷酸类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腈、丙酮等有机溶剂。布洛芬能通过抑制环氧化物酶(COX-2),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1-3]。目前临床现有制剂多为口服制剂,但是布洛芬及其他非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常常会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炎症、出血溃疡等胃肠道反应[4]。同时对一些不方便口服给药的患者,如手术患者和儿童而言注射剂型也是不可或缺的。2009年6月坎伯兰公司(Cumberland)研制的布洛芬注射液在美国获FDA批准上市,这是首个由美国FDA批准的布洛芬注射药物。布洛芬注射液目前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术后疼痛,可减少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量[5]。该布洛芬注射液由摩尔比为0.92∶1的精氨酸和布洛芬以及适量的pH调节剂氢氧化钠组成,临床上使用的规格为4 ml/400 mg或8 ml/800 mg。临床使用时使用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药物浓度不高于4 mg/ml[6]。但是该布洛芬注射液使用精氨酸作为增溶剂,临床用药时使用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布洛芬容易析出,且该布洛芬注射液体内代谢迅速,血浆药物清除速度快,药物半衰期短,需要大量给药,为此研制新型布洛芬注射制剂十分必要。脂肪乳剂具有明显的淋巴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靶向性[7],对炎症治疗具有被动靶向性。同时脂肪乳剂具有安全性好,生产工艺简单,完全能够工业化生产的特点,为此本研究制备了布洛芬脂肪乳剂(简称为IBU-LE),本文主要对自制IBU-LE中的药物含量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进行研究。

    作者:刘振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人抗凝血酶Ⅲ磷酸三丁酯残留量

    人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Ⅲ,AT-Ⅲ)是血液中重要的抗凝血因子,可抑制血液中75%的凝血酶活力,使激活的FⅨ、FⅩ、FⅪ和FⅫ失去活性。 AT-Ⅲ水平降低时,血浆抗凝血活性降低,易形成血栓。自1974年AT-Ⅲ试用于临床以来,其疗效及适应证也日益增多[1-3]。冻干AT-Ⅲ为人血液制品,其病毒灭活工艺采用S/D法,此工艺中加入的磷酸三丁醋(tri(n-butyl)phosphate,TBP)对包膜病毒有显著的灭活效果,但是对小鼠的LD50为602 mg/kg,对人体有害[4-6],2010年版药典规定TBP的残留量应不高于10μg/ml[7]。本文利用气相色谱内标法对冻干AT-Ⅲ制品中TBP的残留量进行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为该制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晓杰;郑霞;李荣贞;韩兵;王霞;公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某军队中心医院门急诊处方中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药品说明书是药品生产企业提供的,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等重要科学数据、结论和信息,用以指导安全、合理使用药的技术性资料,是判断用药行为是否得当的法律依据[1]。与药品说明书规定不符的临床用药,均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近年来,因超说明书用药引发的医患纠纷时有发生。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度门急诊处方中出现的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以期规范临床合理用药、规避职业风险及保障患者合法权利。

    作者:吴思思;许文年;徐月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情景模拟及其在野战医疗队专业训练中应用的要点*

    将情景模拟培训方式应用于野战医疗队专业训练,旨在提升急危重症伤病员救治水平和突发情况处置能力。实践证明,通过贴合实战化、伤员逼真化的情景模拟训练,野战医疗队队员在战伤救治能力尤其是提高急危重症伤病员的救治能力方面得到明显的提高,促进了专业训练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作者:杨腾;董兴宝;郭栋;何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编制野战医疗队通信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新旧对比,说明了新编制野战医疗队在通信保障方面的进步,同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通信保障在人员、技术、装备方面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符峰钊;余涛;何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军队中小型医院战备物资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战备物资是卫勤保障的物质基础,是卫生战备的主要内容,其中战备物资优质管理和“三分四定”制度充分落实是保证卫勤力量快速、有效展开的基础。本文对军队医院战备物资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处理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作者:董兴宝;李勇;卢建峰;何伟华;郭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新型野战医疗队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型野战医疗队人员、装备、职能任务均发生了变化,对野战医疗队建设提出了新的问题。通过严格抽组标准、规范组织流程、强化业务训练、注重创造革新、加强信息化建设、落实联合组训等方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升野战医疗队卫勤保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卫勤持续保障能力和自身保障能力,进一步推动野战医疗队整体建设。

    作者:李勇;何伟华;董兴宝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