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偃师市2013-2014年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我市中小学生健康体检资料,分析2013-2014年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的特点及发展情况.结果 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9.66%、51.03%,各学段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结论 2013-2014年偃师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有关部门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控制和降低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靳鹏琳;杨惠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的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河南2012-2013年全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中进行HIV抗体检测的结核病患者资料.结果 初筛阳性检出率、确认阳性检出率、初筛假阳性率重点县较非重点县明显偏低(x2=13.24,P=0.0002;x2=4.65,P=0.031;x2=8.13,P=0.004).结论 应广泛开展非重点县结核病人中HIV抗体检测工作,重视非重点县综合性医院在结核病人HIV抗体检测中的作用,重视免疫印迹法在结核病人中HIV确证试验.
作者:杨萍;肖亚利;周艳;甄新安;闫国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现状,为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洛阳市某高校2015年新生共计852人进行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并用问卷对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干预前总知晓率为55.57%,干预后总知晓率为79.30%,有了显著提高,干预前后所有知晓率中除了对待结核病患者的态度无统计学差异外,其它各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大学生对于结核病防控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专业性问题存在很大的欠缺,相应的健康教育手段,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水平,有利于学校结核病预防控制.
作者:贺箫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我院检验科近2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3-2014年各科室病人痰液、血液、尿液、粪便、脓性分泌液等体液标本,分析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结果 2013-2014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占首位的均为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感染比例呈逐年增多趋势,而且耐药率不断增高.
作者:王书冉;高艳芳;张良;刘洋;万青;吕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疥疮的临床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为我校疥疮的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校3例疥疮患者用10%硫磺软膏五日外擦药疗法治疗,判断疗效,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 3例经全部治愈,研究发现疥疮发生与环境卫生状况、密切接触病人等有关.结论 疥疮可防易治,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学校要加强卫生宣教,减少疥疮的爆发流行.
作者:杜学利;王维亚;孙建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清丰县城乡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信念及健康行为,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2013年清丰县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数据,对3 272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3 400人,居民知晓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18.06%的居民知道高血压是可以预防的,8.25%的居民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结论 根据社区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居民从知识信念向健康行为转变,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目的.
作者:姚粉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新标准实施过渡期(2012-2014年)居民食用盐碘含量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 按碘盐监测方案抽取居民食用盐,实验室定量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结果 2012-2014年共检测居民家中食用盐900份,其中合格碘盐874份,不合格碘盐3份,非碘盐23份.三年中碘盐合格率、碘盐覆盖率、合格碘盐食用率均高于95.00%.非碘盐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4年高为4.33%.结论 长期食用非碘盐会导致碘元素的摄入不足,影响身体健康.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
作者:陆逊;陈祝军;蒋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企业工人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进行调查,为企业工人的高血压预防控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在安阳某企业工人中,通过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采用调查问卷和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对高血压相关KAP进行评分;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该企业工人高血压KAP总分及格率54.60%,相关知识及格率56.00%,态度及格率52.90%,行为及格率53.6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知识得分与调查对象年龄、文化程度和是否患高血压有关;态度得分与年龄有关;行为得分与性别和是否患高血压有关;KAP总分与年龄和文化程度有关.结论 本次基线显示企业工人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且知、信、行不一致,揭示有必要针对工人群体开展以高血压综合防制为主的健康促进活动.干预重点可以放在年轻人群和低文化人群.
作者:吴群煌;贺超才;李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黄冈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评价实施效果.方法 收集11家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填报的秋季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汇总表,将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覆盖率均为100.00%;全市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补证率、补种率、免疫规划疫苗补种率均达到95.00%以上.结论 黄冈市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效果较好,教育和卫生部门协调配合需加强,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证查验及漏种疫苗补种工作.
作者:骆金俊;李婷婷;方利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时遇到的问题.方法 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结果 在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时,应该在了解传染源和传染媒介后,对其直接控制,对已患传染病的人口进行严密的检测与治疗,同时对社区居民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常识和鉴别传染病患者病症等,从而真正保障社区群众的身体健康.结论 掌握传染病的特点和疾病蔓延区域,制定严密的监控方案,并将既定方案和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防控传染病的水平.
作者:王华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5株大肠埃希菌O157分析株的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K-B纸片法测定了15株大肠杆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利用PCR方法扩增了大肠杆菌O157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糖肽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基因.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5株分离株对氟哌酸、左氟沙星、丙氟哌酸、庆大霉素敏感性高,达到100%,其次是呋喃妥因、磷霉素、链霉素、多粘霉素B、先锋霉素V、头孢氨噻肟,分别达到了93.3%;而对替考拉宁、青霉素耐药性高,耐药率达到了93.3%.15株分离株的5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的检测率100.0%,替考拉宁耐药基因VatD/E的检出率为46.7%,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检出率26.7%,红霉素ermB耐药基因检出率40.0%,氨基糖苷类3种耐药基因均未检出.结论 本次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对临床上常用的抗G-细菌抗生素或广谱抗生素均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性,而对抗G+细菌抗生素均有较高的耐药性.
作者:方根成;郝雪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饮食干预实施的效果,为制定下一步干预措施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选取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已确诊并建档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149例.干预期间患者常规用药方案不变,采取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调查及有关生化指标检测,以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虽比干预前降低,但变化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社区开展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满意,值得在社区慢病管理工作中推广.
作者:闫晓军;赵新涛;吴秋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周口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乙脑病例292例,死亡5例,年均发病率0.35/10万,年均病死率1.71%,乙脑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流行季节为5月~10月,高峰在7、8月;10个县(市、区)均有发病,15岁以下病例占97.95%,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67.47%.结论 周口市乙脑发病主要表现为散发,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低年龄组为主.近年来乙脑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监测和防控依然不能放松.
作者:李彦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许昌市2009-2014年6~14岁学龄儿童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 6年间,许昌市累计报告6~14岁学龄儿童25种法定传染病4 336例,年均发病率为161.38/10万.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多(占72.09%),依次为肠道传染病(占21.8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5.40%)、虫媒及自然疫原性疾病(0.35%).主要病种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乙肝、甲肝、风疹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位次后移,其它感染性腹泻和肺结核发病位次前移,至2014年,报告病例数居前7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乙肝.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急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乙肝、丙肝等慢性传染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以学生(占87.94%)和幼托儿童(占8.67%)为主.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出现在4~7月份和11~12月份,肠道传染病发病高峰期为4~7月份,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高峰期为8~9月份,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无明显发病高峰.结论 许昌市6~14岁学龄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高,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张巧红;俎炳灿;徐向华;尧怀志;马莹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洛阳市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防治项目干预效果,为制定地方病控制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健康教育开展效果;了解改炉改灶工程运行状况;测定玉米、辣椒氟含量.结果 儿童氟斑牙患病人数1 758人,氟斑牙患病率为36.36%.项目实施后,病区改炉(灶)率为100.00%,炉(灶)合格率达到86.25%,对改炉(灶)满意率为86.25%.通过健康教育,小学生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49.27%升高到90.83%(x2=42.000,P<0.001);家庭户主燃煤型地氟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由53%升高到87.3 %(x2=27.524,P<0.001);自然晾晒辣椒行为形成率由60.53%提高到96.79%(x2=39.060,P<0.001);密闭保存粮食行为形成率由44.96%提高到90.24 %(x2=46.154,P<0.001);烟囱出屋率由0%提高到88.69%(x2=160.360,P<0.001).项目实施后,病区玉米氟含量和辣椒氟含量均下降(t'=2.1998~32.8250,P=0.001~0.05).结论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效果良好,提高了居民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促进了目标人群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形成,降低了居民氟暴露水平.
作者:闫幸茹;康建山;王彩霞;姚巧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收集2004年5月~2015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数据库资料,调查核实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波及人口数.结果 共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217起,其中Ⅲ级占1.38%,Ⅳ级占48.85%,Ⅳ级以下占49.77%,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和波及人数均明显高于职业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中毒罹患率和死亡率则明显高于传染病、食物中毒和环境因素事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4月份及11~12月份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居多,分别占26.73%,30.41%,发生在学校占63.59%(138/217),农村占63.59%.结论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间、人群和城乡分布差异显著,加强对农村学校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监测和有效处理是预防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策略.
作者:林燕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无锡市南长区居民健康素养现状,为确定健康教育重点,制定合理的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KISH表法随机抽取480名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调查,通过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评价体系进行评分,得出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问卷480份,具备健康素养的占7.5%,标化率为7.9%;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技能3个维度健康素养分别为14.4%、6.7%和24.6%,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和信息获取6类健康问题具备比例分别是29.7%、13.2%、14.8%、25.0%、37.2%和2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文化程度、居民心理因素.结论 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影响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文化程度和居民心理因素.建议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居民健康素养.
作者:高迪;陆文娟;金一;陈鑫;江月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婴儿洗浴场所卫生现状,找出管理重点,确保婴儿身体健康.方法 对辉县市28家婴儿洗浴场所的卫生管理现状和320份公共用品用具的微生物指标进行卫生监督检测.结果 28家婴儿洗浴场所保洁、消毒设施符合卫生要求分别占88.46%、76%,洗浴、消毒用品索证齐全占53.57%;抽查从业人员84人,健康合格证持证率为59.52%,培训合格证持证率为38.10%.抽检320份样品中,毛巾(垫巾)、玩具、浴池(缸)的细菌总数合格率和大肠菌群合格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总数合格率0.01 <P<0.05;大肠菌群合格率P<0.01);医疗机构婴儿洗浴、母婴用品兼营婴儿洗浴店、儿童摄影兼营婴儿洗浴店样品微生物检测总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将监督重点放在从业人员卫生管理和消毒管理等主要环节上.
作者:郭云梅;屈艳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宁夏地区无证行医结案案件查处基本现状,分析卫生监督机构对无证行医案件查处情况,行政处罚程序及行政处罚结果,为打击非法行医卫生监督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及治理对策.方法 统计汇总2012-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信息报告系统网报的全区无证行医结案案件查处信息.结果 全区无证行医案件查处地区间存在不平衡;2014年无证行医案件查处简易程序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两年(P<0.05),平均罚款金额明显减少(P<0.05).结论 打击非法行医工作须各地市平衡打击,不断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还需在政府主导下,多部门联动,从源头治理,加以科学的宣传和评价.
作者:陈苗水;路惠琴;夏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爆发流行情况,为预防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与分析一起手足口病家庭间爆发情况.结果 2014年5月20日~27日我区家庭间发生5例手足口病爆发,其中3例为重症,2例为轻症,.结论 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作者:韩颖俊;沈福杰;王曙;郦佳莹;宋黎黎;夏青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洛阳市城区布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疫情报告和现场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2-2014年,6个区共报告布病69例,疫情持续上升;除1月份外,全年均有发病;城市6区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以农民为主,占57.97%,传播途径以养羊等接触传播为主,占59.40%;但城市居民食源性传播所占比例较农民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高度重视城市地区布病防控工作,采取广泛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措施予以控制.
作者:杨晓华;朱鑫;郭正印;闫素婷;李铁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港南区2004-201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本地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港南区2004-2013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等信息,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及卫生部AFP病例监测指标评价港南区监测系统运转状况.结果 2004-2013年共报告AFP病例42例,其中非脊灰AFP病例42例,无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3.82/10万;48 h内调查率100.00%,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7.62%,标本7d内送达率100.00%.分离结果28 d内反馈率100.00%,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100.00%.结论 港南区2004-201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可为本地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可靠数据.
作者:莫桂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驻马店市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甲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监测数据,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累计报告发病738例,平均发病率为2.09/10万,发病率平均增长速度为56.04%;两个县区发病441例和100例,占59.76%和13.55%;7、8月份发病108例和77例,占10.43%和10.16%;10岁~、15岁~组发病124例和93例,占16.80%和12.61%;学生、农民发病322例和247例,占43.63%和33.47%.暴发疫情1起,发病16例.结论 2010-2014年驻马店市甲肝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两个县区高发,夏秋季多发,高发年龄为10岁~、15岁~组,职业主要为学生和农民.加强学校卫生管理和防病知识宣传,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控制甲肝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扶风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切实、可行的疫情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扶风县2008-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予以分析.结果 2008-2014年间全县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2 228例,男性1 496例,女性732例;发病高峰为每年的4~7月,发病重点人群是0~3岁散居儿童,发病数占83.66%.结论 防治的重点在每年4~7月份,加强0~3岁散居儿童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陈淑侠;韩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一起甲型副伤寒爆发疫情,探讨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原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对策.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分析爆发疫情的流行原因、特征、控制措施等.结果 本次疫情确诊13例甲型副伤寒病例,集中分布在某一社区范围内;其中男8例,女5例;20~30岁年龄组多发;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畏寒、头痛等;菌株PFGE图谱完全一致.结论 高度重视、及时处置;加强肠道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早期发现;引导流动摊贩规范经营;广泛宣传、提高民众的卫生保健意识;加强传染病防控措施督导及应急队伍的人员建设.
作者:舒进安;王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唐河县居民死亡情况,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2014年唐河县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唐河县共报告死亡9496例,粗死亡率为740.62/10万.其中男性死亡6 064例,粗死亡率为919.23/10万;女性死亡3 432例,粗死亡率为551.33/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70,P<0.01).居民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唐河县居民的主要死因,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因素.
作者:李士正;楚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论述免费抗结核药品应用前后我国结核病疫情的显著变化:肺结核发病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和结核病病死率分别从2000年的109/10万、169/10万、8.7/10万下降至2010年的78/10万、66/10万、3.5/10万.探讨实行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在推广应用免费抗结核药品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作者:段海霞;靳晓伟;靳鸿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