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与癌症相互纠葛如今,糖尿病已家喻户晓,人们对于糖尿病的危害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癌症的高发也令人触目惊心,更是成为慢性病致死的头号杀手.新的研究发现,这看似不相干的两种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苏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终身性内分泌障碍性疾病.患者体内的高血糖含量则是由于其胰岛素分泌缺陷和 /或其生物功能缺损所引起.这种长期的高血糖将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其中眼部并发症较为常见.据统计,糖尿病是20~74岁失明患者致盲的主因.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包括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靳晓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糖尿病是由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引起的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并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模式的改变及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达9.7%,患病人数居世界各国首位.
作者:任惠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前一段时间,一位患者感觉乳腺微痛,去医院就诊时,医生给她拍了乳腺 X线片,看到一些微小钙化点,建议做X线下穿刺活检. 她还不到35岁,自觉不可能是癌,就没做.尽管如此,但她还是被吓得够呛.于是来电咨询,微小钙化点有必要做X线下穿刺活检吗?能否2个月或3个月后再拍X线片观察进展?如果真是乳腺癌,那么X线片上看到的微小钙化点属于哪一期? 是乳腺癌前期吗?
作者:王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西医临床控制方法虽然很多,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哮喘容易反复发作,难以长期控制;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多,患者的依从性差;部分患者存在激素抵抗;等.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哮喘,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张钟爱;李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便秘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如果幼儿因大便干燥而3~4天都排不出,家长在家里常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如用幼儿开塞露塞入肛门,或挤入少量甘油后停留几分钟,待幼儿有便意时再排便.下面笔者就婴幼儿大便干燥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与大家进行分享和探讨.
作者:曾红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在婴幼儿认知能力中,先发育而且发育快的是感知觉,婴幼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围环境.视觉是个体重要的感知觉之一,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大多数感知信息都由视觉提供.婴幼儿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期是生后6个月,眼球运动的自由控制能力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完成.视觉功能首先发育,大约于1岁左右接近成人,进而引导了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并使其更加精细准确、更为协调迅速.
作者:颜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高血压是常见的老年病,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表明,血压从 115/75毫米汞柱开始,随着血压的增高,心血管病的风险随之增加.收缩压每升高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每升高10毫米汞柱,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病率会增加一倍以上.如何对高血压进行有效的防治,成为保障老年人健康的关键课题.
作者:刘承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面对市场上名目繁多、概念热闹的乳制品货架,你有没有感觉困惑?为什么有些酸奶产品不用冷藏,而且保质期长达几个月?有些酸奶号称加了有益菌,但这些有益菌究竟有何益处?酸奶功能五花八门,那么想补钙该喝哪一种?想畅通肠道该喝哪一种?想补蛋白质要喝哪一种?想延缓血糖上升该喝哪一种?想控制热量、避免增肥又该喝哪一种?这里为大家展示酸奶的真相,希望能帮助你解除疑惑.
作者:范志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子宫是女性的重要生殖器官,担负着孕育生命的使命.但是,一些女性由于先天发育畸形,导致子宫缺失或发育不良;还有些女性因子宫肌瘤等原因导致子宫病变,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子宫性不孕.据公开资料显示,这类患者约占不孕不育患者总数的8%.
作者:黎淑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参类自古就是帝王和百姓的滋补圣品,但是很多人可能搞不清楚参类到底怎么服用,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西洋参、红参、党参、花旗参……哪一种才适合自己?当然,不是所有参都有补精、益气、养血功用,当心别买到清热活血的参.下面列举市面上常见的参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不同效用吧.
作者:吕传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典型案例1师范毕业一年多的小丽是某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 忽一日,学校通知她改任五年级的语文教学,并担任班主任. 这可把小丽吓坏了,对于教五年级,她一点信心也没有, 前后的知识跨度太大,况且她刚刚适应了一年级的教学风格,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去教五年级学生.对于班主任的工作更是一知半解,当天晚上,她甚至梦到和学生打起来了.
作者:章剑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逆反心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尤其在夫妻关系中更为普遍,表现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从当事者的心理基础来看,可以区分为同向逆反和异向逆反.如一个人原来就存在着一些缺点和错误,但由于别人批评不当,愈加破罐子破摔,这就是同向逆反;有的人原来不存在某方面的缺点,由于别人误解、无端指责,反而真的那样做了,这叫做异向逆反.从引起逆反心理的原因来分析,又区分为主动性逆反和被动性逆反.
作者:肖惠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研究称,即使你身体其他部位都很瘦,过多的腹部脂肪仍可能比肥胖或超重带来更大的风险.一般人都知道肥胖会升高心脏病、中风、糖尿病或癌症的罹患几率,却不知啤酒肚的风险更大.
作者:大河健康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为了获得更多的营养,很多人选择吃葡萄不吐皮,吃苹果不削皮,番茄、冬瓜带皮炒.其实,火龙果皮也不该被丢弃,因为其中含有非常珍贵的营养物质——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强于胡萝卜素10倍以上,且能在人体血液中保存活性75小时.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有害物质自由基的损伤,有助预防多种与自由基有关的疾病.花青素能够增强血管弹性,保护动脉血管内壁,降低血压,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促进视网膜细胞中的视紫质再生,改善视力,还具有抗辐射的作用.总之,花青素从许多方面维护人体的健康,为我们带来多种益处.
作者:生命时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失眠时有发生.专家表示,心血管患者吃对了就有助安神.根据体质不同,可选用下面几个不同的药膳方.心脾两虚症状 疲劳乏力、心悸心慌、失眠.药膳方 莲子15克,麦冬10克,酸枣仁10克,加瘦肉或鹌鹑或猪骨或鸡肉适量,炖40分钟,肉烂加调味后食用.阴虚内热症状 耳鸣目眩、心悸烦躁、失眠.药膳方 浮小麦30克,百合30克,北沙参10克,加瘦肉或鹌鹑或猪骨或鸡肉适量炖40分钟,肉烂加调味后食用.
作者:老人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现代生活中,牛仔裤和运动鞋可谓青年人的佳拍档.在大街上放眼望去,无论春夏秋冬,很多青少年都是运动鞋加牛仔裤,认为那样显得青春、帅气.看看学校里的孩子们,脚下大多是一双时髦漂亮的运动鞋.其实,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不宜长期穿运动鞋,因为这有可能会招致孩子扁平足.
作者:董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春天气候多变,忽冷忽热,孩子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很多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就认为孩子是感冒发烧了,赶快退热止咳.其实,儿童发热、咳嗽是很多疾病都可出现的常见症状,不仅可能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而且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甚至是很严重的疾病表现.家长和接诊医生要多长个心眼,以免误诊而耽搁有效治疗时间.
作者:魏开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艾滋病(AIDS)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致,是世界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对 AIDS的防治是目前全球严峻的社会问题和重大科研课题.目前有近30种抗HIV化学实体药物被美国FDA批准上市,但是由于 HIV遗传异质性和基因组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病毒对这些药物极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因腰椎间盘突出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或脊髓而引起腰臀腿痛麻、困胀等症状的疾病,即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门诊腰腿痛的15%,易发于20~40岁,其中下腰段突出常见,约占98%.临床常把腰椎间盘突出分为腰椎间盘膨出(bulging disc)、腰椎间盘突出(protruded disc)、腰椎间盘脱出(pro-lapsed disc).椎间盘膨出指突出物常有薄的外层纤维环包裹,后纵韧带通常未穿破,膨入椎管内大距离不超过3毫米;椎间盘突出指突出物从纤维管裂口突入椎管;椎间盘脱出指突出物穿破纤维环外层,脱离椎间盘本体.椎间盘突出不一定都产生症状,而椎间盘膨出不一定都不引起症状.当椎管处于狭窄的临界状态时,膨出的椎间盘也可引起症状.
作者:毕桂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2015年11月份的一天, 门诊上接诊了两个孩子,来自商丘的龙龙和来自信阳的文文. 他们有很多巧合之处,所以引起了作者的关注.首先是他们年龄相仿,都是 1岁 1个月左右,龙龙较文文大10天. 那天这两个孩子都是来复诊的,门诊病历本上显示他们第一次就诊是在7个月前的4月份,那时两个孩子都是5个多月. 其次,两个孩子第一次就诊时症状相仿,都还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双手不知道抓玩具,大拇指总是攥在掌心里伸不出来''头竖不稳,经常后仰,趴床上只能短暂抬头一会,扶他们站立时脚尖一直点地,脚后跟不能放平''胳膊和腿有点硬,活动时有些困难.当时医生的诊断都是脑损伤,建议住院康复治疗,否则会发展成脑瘫.
作者:朱登纳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