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2005年,笔者在运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风阳上扰型眩晕及肝阳上亢型头痛时,伴随的失眠多梦症状取效往往快于眩晕、头痛.受此启发,我们以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138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巨三;宫乐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自2004年以来,采用自拟消疣丸及茶治疗扁平疣30例,并设对照组30例对比观察,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积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皮肤病血毒丸联合TCF2000-ⅢA型紫外光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以口服皮肤病血毒丸与紫外光照射作为治疗组 ,维生素C静脉注射及外用达力士软膏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0.0%,对照组为54.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皮肤病血毒丸联合紫外光照射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一种高效及起效较快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洁莹;冯彩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肝硬化腹水是一种难治性疾病,常是肝功能衰竭的表现,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笔者从1990年开始对肝硬化腹水进行临床研究,在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总结出消臌 4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邵丽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自2004年3月~2004年12月,应用自拟方银花栀黄汤治疗痤疮160例,同时与米诺环素治疗的70例进行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朋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1月~2003年1月采用围刺加艾灸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同时设对照组对比观察 ,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军;郭青;郭新月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s AS)是原因不明的中轴关节慢性炎症,又称变形性脊柱炎.笔者自2003年10月~2006年3月,应用益气补肾通督汤治疗本病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军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跟骨下脂肪垫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足跟底部持续性胀痛,站立和行走时加重 .近年来,笔者运用手法推拿、点穴及中药外敷治疗该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暑热证又名夏季热,为3岁以内婴幼儿童特有的发热疾病,以夏季长期发热(1个月~3个月之久), 伴口渴多饮、尿多、无汗或少汗为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的是发热燎燎难退.笔者临床研究治肺上下调控法,探讨发热等多脏器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疗效及其与生理、病理改变的关系,并设对照组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樊明法;何枚娒;樊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自1998年以来,笔者以自拟平肝熄风化瘀汤治愈偏头痛6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作者:杨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解剖变异或外伤、劳损等原因引起梨状肌水肿、肥厚、变性及挛缩,压迫梨状肌和坐骨神经及营养血管,致使局部循环障碍及瘀血、水肿等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手法推拿治疗该病62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郜中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儿童保健事业的不断发展,由于饮食调剂不合理,喂养方法不当造成的儿童厌食症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所谓厌食症是指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直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近5年来,笔者运用自拟健脾消积散治疗该症50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闫莉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胃肠道疑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目前尚未有特效疗法和特效药物.笔者采用穴位植线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该病8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延广;高攀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们近3年来运用蛸石贝金散配合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50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窦乃建;马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主要位于胸骨背后,可以向颈部、咽部、下颌部、左肩、左臂或上腹部放射,常发生于运动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盐制剂30秒或数分钟可缓解.笔者自2005年3月~2006年3月运用正心泰颗粒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该病35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祖利;何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为常见的疾病,往往继发于急性盆腔炎之后,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近5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206例,同时设西医对照组10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粘连性肠梗阻是各种类型肠梗阻中发病率高的一种,其治疗多缠绵难愈、易复发、不易根治.我科自1993年7月~2005年7月收治各种肠梗阻病人390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70例,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种免疫性疾病,多发于青壮年,病程迁延,常超过1年甚至长达10年以上.临床上以尿异常改变(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和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为其特征.疾病晚期,因肾小球大部分被损坏导致肾功能衰竭,多数预后较差.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增高,致使大量血浆蛋白漏出, 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而排出体外,长期蛋白尿可加重肾小球的损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蛋白尿4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整理报道如下.
作者:方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笔者自2000年4月~2005年10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剑钢;侯向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用于终止早孕已广泛用于临床,疗效肯定.但仍存在着流产不全、出血时间长等不足.为了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出血时间,我们在药物流产时加用生化汤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瑞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高血压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自2001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120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0例相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因长期炎症刺激,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病情迁延不愈.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该病8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瑞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药的真伪优劣不仅关系到临床疗效的高低,而且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用药安全息息相关. 目前中药在质量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归纳之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作者:蒋立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许多地方用药习惯和多种中医药书籍常把广防己、木防己和粉防己混用,尤其把广防己、木防己认为是一种药.其实它们的功能主治是有区别的.广防己祛风止痛、清热利水,主治湿热身痛、风湿痹痛、下肢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木防己祛风除湿、通经活络、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痛、闭经、跌打损伤、咽喉肿痛、湿疹、毒蛇咬伤 ;粉防己利水消肿、祛风止痛,主治水肿、小便不利,风湿痹痛、脚气肿痛、疥癣疮肿、高血压病.既然不同防己的功能主治不同,临床上就应区别应用.2005版国家《药典》只收载了粉防己,笔者查阅书籍,收集了相关资料,现将其鉴别比较如下.
作者:何爱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从病因病机和治疗两方面对小儿哮喘进行了文献综述,对今后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在发作期应寻找和挖掘有确切平喘疗效的中药或复方,积极开展对活血化瘀药物的研究;在缓解期应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特色,借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 ,开发出能抑制气道高反应性、消除非特异性气道炎症的中药制剂.
作者:张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假性近视在青少年中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现象,而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假性近视取得了一些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俊;司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科疑难病之一,其病情顽固,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笔者自2000年 1月~2005年3月采用桃花汤加味并配合灌肠治疗本病6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对比观察, 获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芳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整个结肠.
作者:郭长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擅用温经止痛法治疗痛证,其理论及经验长期运用于临床,成效卓著.其辨证论治及组方用药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恪守病机,辨痛性质,据证而治;善察病位及痛势程度,用药有所侧重;注重药物功用,药随证情而择;重视配伍,协同取效,制药毒性.
作者:吴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制方300多首,不仅组方严谨,用药精当,方证对应,而且对药物剂型的运用及给药途径也形式多样,独具匠心,现浅析如下.
作者:张须学;程晓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温病条辨》是一部辉煌的温病学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并将三焦辨证和卫气营血辨证一炉而冶,相辅而行,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的证治内容,详备了温病病证的理、法、方、药,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1].且抛开《 温病条辨》的学术价值不论,该书所体现的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早已突破了传统中医类比思维的局限,体现了先进的逻辑思维特色.系统论逻辑思维便是其中一种,吴氏灵活运用该思维方法构筑了其温病思想的整体框架,同时向人们传达了其著《温病条辨》的思想主线.
作者:罗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疏脉益脑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以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疗效、所检测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疏脉益脑胶囊能降低机体高凝状态,降低血脂,增加脑血流量,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中药制剂.
作者:高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丁香挥发油是由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经水蒸汽蒸馏而得.以前的实验发现丁香挥发油是丁香抗金葡球菌的强活性成分[1].本文对丁香挥发油体内外抗菌作用进一步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秀云;蒋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杨之藻主任医师,河北成安人,豫北地区著名的儿科专家,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儿科学科带头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儿科临床4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杨老师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孟牛安;杜海华;赵丹;王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内经》作为中医四大医典之一,不仅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同时,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现将《内经》中的养生之术,加以归纳,浅述如下.
作者:杨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