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在我国是指年龄6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笔者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肾虚密切相关,故从肾论治获效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34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晓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发病过程中主要并发症之一,占糖尿病的35%~40%,占糖尿病死亡率的17%,其比例之大,危害之重,不可忽视.近年来,我们用益气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3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兹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延宾;刘新军;张振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颈椎病是在颈椎小关节紊乱、椎间盘退行变、骨质增生基础上,因劳累、受寒、睡卧姿势不当等引起的疾病.其发病与其整体健康好坏关系密切.近年来我们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92例,取得较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永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笔者自2003年5月~2006年5月,采用自拟海贝牡蛎散治疗消化性溃疡6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60例相对照,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振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极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我们对122例经超声诊断为输尿管小结石的患者应用自拟方排石合剂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培燕;盛仲楠;张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阳和三乌汤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付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黄褐斑发病与女性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性激素6项.结果:102例女性黄褐斑患者与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雌二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雌二醇水平与黄褐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但并非是引起黄褐斑发病的为重要因素,是否存在性激素水平失衡的亚临床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国平;徐志愿;赵孝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症状群.自2000年以来,我们对5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奚道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月经不调是指妇女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出现异常一类病证的总称,其临床证候类型较多,治疗遣方用药也较复杂.笔者自1996年以来根据该病多有血热这一病机,应用二至保阴煎(即《景岳全书·妇人规》保阴煎合《医方集解》二至丸)辨证加减治疗,共治月经先期、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和经间期出血等月经不调19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仕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几年来,我们运用自拟金钱排石汤配合针灸治疗胆结石1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艳峰;李佰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予疏肝和胃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4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1).结论: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孟凡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骨性关节炎(osteroarthitis OA)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慢性退行性骨软骨疾病,多发于45岁以上人群,女性居多.我们自2001~2006年,以补肝健肾法,应用中药内服、熏洗为主,配合关节腔内药物注射等综合疗法治疗中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万骥;刘志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习惯性流产是妇产科的疑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多以激素类为主,但副作用较大,而传统中药对保胎、养胎有西药难以替代的效果[1].我们于2001~2006年用自拟补肾安胎方治疗习惯性流产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华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笔者从2006年7月~2007年3月,采用中药醋拌热敷加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贺金龙;蒋小建;刘建红;刘德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降糖舒胶囊对Ⅱ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受试者采用治疗前后对照的方法,治疗前和治疗末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均有显著好转(P<0.01~0.05),同时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治疗前对照也有一定改善.结论:降糖舒胶囊对Ⅱ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脂代谢的作用.
作者:江培春;朱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来临,骨性关节炎病人将日益增多.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加熏洗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顺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自2002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硬肿症33例,并与常规治疗的30例对比观察,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邢惠芝;段竹梅;杨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老年性黄斑变性(SMD)亦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现代医学通常的扩管、神经营养、抗氧化剂、补充微量元素等治疗方法,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笔者在上述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宏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血尿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各年龄段均可以发生,成人发病率为4%.临床上病因多种多样.5a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泌尿系疾病66例,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输尿管、膀胱、尿道疾病等,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50例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刚;郑大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科技查新是通过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等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对科研成果、科研课题的先进性、实用性及新颖性方面提供文献依据的一种新生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信息咨询服务.作为科技活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鉴定、评估、验收和技术转移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
作者:严令耕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华文明已经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传统医药学伴随着中华文明而萌芽、成长、成熟,形成了独特的医药学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医药学一直是社会的主流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近代西方医药学的大规模传入和不断发展,特别是现代西方医药学的突飞猛进,西方医药学已经成为主流医学和事实上的医学标准.
作者:贺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症,古人认为,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咳嗽谓有声有痰,因肺气伤,复动脾湿也.盖肺为华盖以覆诸脏,其二十四空窍,虚如蜂窝,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喜清凉,不耐烦热;只受得脏腑中固有元气,受不得一分邪气,故邪侵于肺即可发生咳嗽.外感之咳,多先由肺涉及他脏,故肺为本而他脏为标;内伤之咳,多先由他脏而后涉及于肺,所以他脏为本而肺为标.明确标本缓急,对治疗咳嗽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刘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部位在结肠黏膜,以局部黏膜溃疡为主.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及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
作者:魏妮;孟凡冰;王宗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笔者自2003年3月~2005年10月用四逆散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65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户稼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半夏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本方为开结散痞、和胃降逆、扶正祛邪之剂.临床多用于治疗胃气不和之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等病证.脾与胃居中焦以膜相连,为水谷之海,气血之源,脏腑之本,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皆易损之.中焦为病,初多为实,久则虚实寒热错杂.故用药既不可纯寒,纯寒太过则易损伤中阳,克伐生发之气;亦不可纯热,温热太过则易灼血耗阴.半夏泻心汤中用干姜、半夏辛温开结,散寒降逆;芩、连苦降清热;人参、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虚.
作者:高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笔者自2003~2005年,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原发性低血压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40例;年龄10~19岁3例,20~29岁18例,30~39岁26例,40~49岁7例,50岁以上8例;病程6个月~1a14例,1a以上~5a38例,5a以上10例.46例血压为86/60mmHg(1mmHg=0.133kPa),16例血压为70~86/50~60mmHg.
作者:索林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几年来,为了使中医走向现代化,很多人都把中医客观化作为主攻方向,而且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有些在对客观指标量化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其模糊性[1].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是经验直观和抽象思辨的整体把握,属于非定量模糊综合性的研究,因此,在中医学的研究中,中医学者当然不能无视其所具有的模糊性.
作者:梁学敏;李冰洁;郑燕霞;叶子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金匮要略》以脏腑经络为辨证核心,在病因、发病机理、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为后世辨治内伤杂病树立了楷模,兹浅析如下.
作者:崔艳东;周新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近几年来,笔者根据中医经气流注及运气学理论辨治数例疑难病证,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以求正于同道.
作者:谢轶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朱丹溪对痛风颇有研究,在他的多本著作中均详细论述了痛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则治法,并由此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朱丹溪痛风学说,对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具有十分宝贵的借鉴价值.
作者:孙益;许淑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脉通汤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作用.方法:对90例血脂异常患者在其他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及治疗药物保持相对稳定基础上服脉通汤,治疗前测定其基础值,治疗后每周复查各项指标1次,测定指标包括TC、TG、HDL-C.结果:治疗前后比较,脉通汤1个月后,TC、TG、HDL-C均有明显改变(P<0.05).结论:脉通汤具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作者:冯红岩;刘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消栓通络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三七参中人参皂苷Rg1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人参皂苷Rg1在0.69~5.52μg间线性关系良好,r=1.0000,平均回收率为99.95%.结论:所建方法简便准确可行,重现性好,适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焕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因迄今尚未明确,所以治疗起来非常棘手.近年来,笔者试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护理本症65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伯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老年性痴呆是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又一危害老年人群生命健康的杀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近几年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当今时代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如何降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率,是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作者:刘琰;李守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医治疗淋证,历来以清热利湿通淋为大法,医家见仁见智多有发挥,临床几成定论.笔者通过对中医传统理论的复习与思考,认为从肺论治淋证有其新意.
作者:李彦生;李守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抑郁症是当前全球性的主要精神疾病之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情感冲击的加大,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生率约为3.1%,在发达国家接近6%,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1].
作者:虎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药汤剂是把中药饮片通过加水浸泡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一种我国应用早广泛的传统剂型.由于其能随临床需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发挥疗效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故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作者:陈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中药古代谓药或药物,自西方医药进入我国后,为了区别祖国医药和西方医药,祖国医药称中药,西方医药称西药.几千年来,中药已成为我国劳动人民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对保障国人健康和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作者:冼寒梅;秦海洸;黄开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凡是到过陕西铜川的医道同仁,大概都听说过一位远近闻名、医术超群的中医名家,他就是出身于祖传四代之家的陕西省著名中医内、妇科专家陈恩主任医师.
作者:郭教礼;曹利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