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国际刊号:1002-1078
  • 国内刊号:41-1110/R
  • 影响因子:0.36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已连续5届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国医论坛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临床观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笔者于2002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系统地学习了孙氏定位旋转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受益匪浅.近5年来笔者运用该法,配合颈椎牵引、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等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肢伤活血消肿汤治疗四肢骨折肿胀312例疗效观察

    四肢骨折无论手术或非手术治疗,肢体肿胀是其常见的症状,此不仅影响肢体血液循环,甚至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或出现感染等.自2004年6月~2007年7月,我们应用自拟肢伤活血消肿汤治疗四肢骨折肿胀效果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312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彭宏;王化京;冯居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拟金甲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6例临床观察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我们采用补肾化瘀溶石法,用自拟金甲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桂青;王桂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拟痛泻安舒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自2005年12 月~2006年12月,笔者运用疏肝健脾、理气止痛、渗湿止泻之自拟痛泻安舒汤治疗该病腹痛伴腹泻型48例,并与西药治疗的20例对比观察,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针刺配合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偏瘫60例

    脑卒中西医称之为脑血管意外, 是由于脑血管系统病变而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闭塞、破裂,致脑局部循环损害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我科采用针刺配合按摩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60例,并与单用针刺治疗的60例相对比,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丁志进;邱豫东;涂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笔者近5年来运用麝香保心丸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9例,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亚平;李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润降益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1例临床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除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还累及腺体,使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肌增厚[1].润降益胃汤是吾师沈舒文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的有效方,为进一步考察其临床疗效,从2006年10月~2007年8月于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观察41例病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胡海军;赵运;刘争辉;刘怀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辨证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疗效观察

    1989年以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加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许强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自制秋冬止咳定喘丸临床应用体会

    咳喘多发于秋冬、冬春气候转变之时,每因寒邪触动内饮而发.自1995年以来,笔者应用自制秋冬止咳定喘丸治疗咳喘多例,每收良效,现介绍于下.

    作者:刘世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血府逐瘀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0例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过渡时期.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变化,严重影响了妇女的身心健康.笔者经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本病多以肝郁血瘀为主,故试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120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37例临床观察

    肠梗阻是一种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从而引起肠道解剖与功能的改变, 继而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的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肠梗阻的确切病因诊断、治疗方法选择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我们自2004年10月~2006年8月收集陕西省兴平市408医院及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肠梗阻患者共37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争辉;肖海娟;胡海军;刘怀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笔者自2000~2004年单用自拟溃结散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并与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35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朱建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疗效观察

    笔者近6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2例对比观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钢花;张昌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51例HIV/AIDS中医症候群的动态观察分析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2004年10月~2005年12月,我们通过参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 对151例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临床表现症候特点进行观察,以探求HIV/AIDS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药治疗方法.

    作者:忽中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药在维护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中的地位

    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这些治疗方法都有其两重性,既能够使瘤体缩小或消失,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也会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反应,极大地威胁着肿瘤患者的身体机能,影响着生活质量.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方案设计中日益受到重视的问题.中医药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减轻手术、放疗、化疗后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大的优势.

    作者:李亚军;赵春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岭南中医药地域文化特色浅谈

    中医药地域文化是当地人们在长期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一笔巨大财富,它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且都利用自然优势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是地方人民中医药卫生保健的重要载体 .由于中医药地域文化有着自身传统文化的丰厚底蕴和深刻的精神内涵,因此它对人们中医药卫生保键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而又至深至远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区间的差异相当悬殊 ,因此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中医药地域文化.如绵延千余年至今而不衰的新安医学、上古名医岐伯故里的庆阳医学、在中医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孟河医学、具有南国特色的岭南医学等等.

    作者:高日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方剂配伍研究中的数据挖掘方法应用现状

    中医讲求辨证论治,多病因分析、多药物组方、多靶点论治是基本特点.其中,多维度的思维是其精髓.中药方剂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维特征.方剂配伍具体表现为方-方、方-药、药-药、药-量,以及方药、方证、药症(证)与证症的多维关联,其本质就是一种数据关系,具有复杂性和非线性动态变化的特性,符合数据处理的要求和特征.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根据待分析数据的特征,选择有效的数据挖掘算法,可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关联规则、聚类分析、频繁集、空间矢量分析、决策树等多种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试验和改造,使之适应方剂配伍研究的特点和目标.

    作者:夏丽娜;陈云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耐量异常的中医药诊治概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耐量异常(IGT)的患者不断增多.19 79~1980年我国第1次调查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1%,1994~1995年第2次调查糖尿病成人患病率为2.5%,另外还有糖耐量异常患者2.5%[1].

    作者:吕雄;卢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2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2001年9月~2007年5月采用麦门冬汤加减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2例,并与西药治疗的16例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瓮恒;曲中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金匮要略》与《难经》关于积聚病的辨治思路

    <金匮要略>的学术观点与<难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中关于积聚病的论述可谓直接源于<难经>,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完善.笔者针对二书对该病的辨治思路进行比较,以期体现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并对临床给予某些指导与启发.

    作者:钱新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浅探《金匮要略》关于咳嗽上气病的用药规律

    张仲景对咳嗽上气之疾辨证施治详尽,且理法方药完备,对后世治疗肺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查阅相关资料,结合个人体会,现将<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治疗咳嗽上气病所用7方的用药规律浅探如下.

    作者:雷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体虚感冒的辨证论治

    感冒乃临床常见之病,也是许多人眼中的小病、简单病,但素体虚弱之人,常动辄感冒,或感冒反复,用常法及西药治疗往往疗效不佳.笔者多年来以中医体质学说为指导,辨证论治体虚感冒,取得了显著效果.现略述体会,以就正于同道.

    作者:刘海慧;尚学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主疏泄理论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主疏泄是肝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肝主疏泄意味着肝气既通畅又协调.肝失疏泄包括肝气失调与失畅两方面,结合肝气主升主动的生理特点,疏泄太过以肝气失常基础上的上升太过为主;疏泄不及以肝气失畅为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的方向性表现不明显,调理肝失疏泄有疏肝和舒肝之分.疏泄太过,治以疏肝;疏泄不及,治以舒肝.兹探讨如下.

    作者:魏凤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75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疏肝健脾化痰中药口服,对照组予护肝片合熊去氧胆酸口服,均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症状、ALT、AST、TC、TG和B 超的变化.结果:在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和B超、降低转氨酶和血脂方面,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用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邓达荣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丹参、心得安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胃肠激素影响的比较

    目的:观察丹参、心得安对门静脉高压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加酒精饮料制作大鼠门脉高压模型,造模4周后分别给大鼠服用丹参、心得安,造模结束后处死大鼠,颈动脉取血,用放免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心得安治疗组、丹参治疗组大鼠血浆胃肠激素的含量.结果:心得安组胃动素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胃泌素、胰高血糖素明显下降(P<0.05).丹参治疗组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0.05),与心得安组比较胃动素、胃泌素、胰高血糖素下降明显(P<0.05).结论:丹参能有效降低胃泌素、胃动素、胰高血糖素含量,疗效优于心得安治疗组.

    作者:葛春霞;李民;顾尔莉;章幼奕;窦志华;罗琳;徐济良;陈淑范;陈鸣鸣;顾美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补肾调冲方对卵巢早衰大鼠性激素水平和卵巢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用雷公藤多甙片灌胃法制造大鼠卵巢早衰动物模型,在造模结束后用补肾调冲方不同剂量进行治疗;在造模的同时用补肾调冲方不同剂量进行预防;并用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进行比较;以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组织形态学检测作为观测指标;观察补肾调冲方的药效学作用和预防作用,并探讨作用机制.实验研究表明,补肾调冲方对实验性卵巢早衰大鼠模型有性激素调节作用,可使雌二醇升高,对早衰的卵巢组织有恢复作用;可增加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的数量,并使优势卵泡成熟化而促排卵;可增加黄体数量,使早衰的卵巢恢复正常.通过对补肾调冲方高、中、低3 个剂量组的药效学观察,发现低剂量组疗效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有差别趋势.通过对补肾调冲方预防组高、中2个剂量组的药效学观察,提示在临床预防性腺损伤时,治疗用药和中药补肾调冲方同时应用可能防止性腺损伤.

    作者:高慧;杨涓;夏天;韩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消渴通痹颗粒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早期病变神经功能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糖尿病(DM)大鼠模型.分别用不同剂量的消渴通痹颗粒灌胃,并与弥可保相对照,2个月后对照观察各组大鼠红细胞山梨醇(RBCS)、神经热痛阈值、运动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结果:消渴通痹颗粒降低糖尿病大鼠红细胞山梨醇的含量、增加坐骨神经的热痛阈值、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的综合疗效优于弥可保. 结论:消渴通痹颗粒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多元醇代谢亢进途径等有关.

    作者:孟凡冰;张效科;魏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体会

    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下肢悬吊皮牵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欠佳,所以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自1999年以来,我院采用本法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58例,无1例出现并发症.本文试就小儿股骨干骨折的护理问题谈几点体会.

    作者:赵红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试论中医医患两个文本世界的通约性

    Wim Dekkers在<诠释学与身体经验·腰痛案例>[1]一文中谈到A先生慢性腰痛的案例:A先生认为身体出问题是医生技术上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他不接受心理医生判定他的腰痛跟他在保险业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抗压力不足有关.几经波折,后,骨科门诊医生判断出他长期腰痛与生理上的椎间盘突出有关,他立刻释怀,长期的腰痛似乎逐渐消失.但作者提醒我们,A先生的腰痛有没有可能再出现呢?当然很有可能.他在情绪上完全排斥心理医生对于他本身可能有缺点的论述,虽然主治医生不得不牺牲心理医生的诠释,以纯粹生理的诠释来保全A先生在心理方面的平衡,但A先生在心理方面是否有足够的自我觉察和反省力 ,仍旧不容乐观.

    作者:夏永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国医论坛》稿约与投稿须知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