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性、进行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预后凶险,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2004~2007年采用自拟鹿马益肾正脊胶囊治疗该病45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夜;马艳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肱骨髁上骨折多见于儿童,由于小儿骨骺的发育特点,手术治疗对骨骺将有一定的损伤.我院自1999~2006年对12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并配合中药外敷及熏洗等保守方法治疗,效果优良,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楷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2006年1月~2008年6月,我们运用八珍汤合六味地黄汤内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36例,并设西药组32例进行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超;刘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治疗方法很多,包括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和各种物理因子的治疗等,经治后大多数患者可以缓解症状或治愈.我科采用穴位注射配合牵引、推拿的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并与单纯牵引、推拿方法治疗的45例相对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志进;汤亚东;邱豫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设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阿奇霉素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使用对照组常规口服阿奇霉素和对症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治,观察临床疗效,比较主要症状、体征、理化检查指标和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症状、体征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毒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中医辨证施治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和减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作者:胥丹桂;郑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DeQaervain甲状腺炎.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症状轻微者不经治疗亦能自愈,但对全身症状重、伴高热、甲状腺肿大、压痛明显者,应采用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目前西医治疗以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治疗有效,但治疗时间长,且因激素的副作用,部分患者不愿接受而寻求中药治疗.笔者运用中药分期治疗该病1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滕青玫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肛周脓肿,采用不同方式的一次性根治术,共治疗肛周脓肿320例,获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魏富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自2003年以来,我们采用空心加压螺钉复位内固定配合中药分期辨证内服的方法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4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杜文生;韩付伟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笔者自2001年8月~2008年10月,共收治慢性肺心病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组)78例和对照组(单纯西药组)78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欣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上消化道出血(UGH)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器官出血,主要由消化性溃疡、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慢性胃炎、急性黏膜损伤以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引起,是内科常见急症.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47例,并设西药对照组对比观察,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克卉;宋云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口服中西药配合局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0例用甲状腺片、瘿核消丸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B组50例用甲状腺片、瘿核消丸治疗,C组只用甲状腺片治疗,疗程60 d.结果:A组总有效率92%,B组总有效率60%,C组总有效率35%,A组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高桂英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引起的关节囊滑膜的无菌性炎症,临床上有急性与慢性之分,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旦关节滑膜受损,则必然引起滑膜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关节功能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笔者自2001年3月~2009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80例,获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苗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冠心病心绞痛属内科常见急重病症,有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危险.笔者自2004年1月~2006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病人31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31例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石云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医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它的人文特征要求中医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方能彻底了悟中医理论的真谛并进行中医实践活动.中医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注重专业业务、轻视人文素质的状况,从而导致中医人才人文素质的弱化,这不利于中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孙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黄帝内经>简称为<内经>,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其内容基本上概括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药院校的必修课程,是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基础.但因其篇幅浩大,内容繁多,且文字古朴,义理深奥,更因其去世久远,辗转传抄,以致讹误脱简,文注纷错,因此,给<内经>的教与学带来了一定困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内经>教学课时的不断减少,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内经>中宝贵的医学理论传授给学生,使<内经>理论得到继承和发展,是目前<内经>教学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笔者在近年的<内经>教学中总结出如下一些方法,现公诸于刊,敬祈同道批评指正.
作者:马月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使门客共同编撰而成,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书中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名、法、墨、农、医和阴阳诸家之说,<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虽然该书的思想较为杂乱,精华与糟粕互现,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医养生理念颇有独到之处,有诸多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探讨.
作者:李宗坡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通过对甘遂半夏汤组方思路的剖析,从医理、现代研究、炮制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多角度地印证和分析了甘遂半夏汤中甘遂与甘草配伍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对临床广泛应用本方提供了依据.
作者:高永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月水来腹痛候>概述了痛经的主要症状,即行经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常痛引腰骶,严重者可致昏厥,故而对痛经的诊治不可轻视.
作者:孙辉琳;马胜利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患,是指多种原因所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以上腹部饱胀、疼痛、呕吐、嗳气、上腹轻压痛、纳呆、苔腻、脉滑等为主症.根据其症状的主次轻重分别属于祖国医学的胃痞、胃痛、呕吐、呃逆等范畴.临床尚需借助现代电子胃镜、B超等检查以确诊.多年来,笔者遵从师训,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积累了一些从湿论治慢性胃炎的经验,临床应用每每获效,现浅谈如下.
作者:周祥凤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湿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正常情况下,湿作为六气之一,与燥相对,但在异常情况下,湿则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现就湿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作一肤浅探讨,以期弘扬岐黄之道.
作者:徐重明;汪自源;白迎堂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病理改变是非特异性的,以溃疡糜烂为主,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也可向上扩展及降结肠、横结肠,甚至整个结肠.临床特征为腹泻、便血及黏液,病情轻重悬殊,多数病情缓慢,有反复发作的趋势.本病的病因未完全明了,且治愈难度大,愈后易复发,是现代难治病之一.
作者:张丽芬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症,是指由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不可逆地损伤所导致的症候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阿魏酸钠静滴的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GFR>15 mL/min)的非透析患者32例,并设西药对照组32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国强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表现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是目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根据全球1998年的疾病负担研究,抑郁症已成为我国第二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抑郁症患者的就诊率、治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运用疏肝理气、解郁除烦的治疗原则,用疏肝解郁汤治疗抑郁症45例,并设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运用量表学工具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常蔚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芩连术苓散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方法:芩连术苓散中主要中药成分的定性鉴定用显微鉴定法,主要有效成分的鉴定用薄层层析法和化学鉴定法.结果:芩连术苓散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可控.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袁国卿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李莹教授毕业于长春中医学院,从事中医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是吉林省首批名中医.她笔耕不辍,讲学传道,精通典籍,厚德载物,度人济世,尤其擅长治疗肾病,是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肾病内科的创始人,并于1998年开始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跟随李老师学习,成为第四批学术经验继承人之一.在长期的跟师学习、临床实践中,笔者聆听教诲,悉心揣摩,获益匪浅.现把李老师治疗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田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先天性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多不理想.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佳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在CT引导下行穿刺硬化剂治疗.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月对85例(107个囊肿)行穿刺硬化治疗,并配以切合病情的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赵世丽;王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S麻痹,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每个季节交换之时是本病的多发时节.到目前为止,本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处理的正确与否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共治护面神经麻痹67例,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延玲;任行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中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上溯<神农本草经>总结汉以前用药365种,下迄历代总结性本草,如<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对药物品种屡见补增,直至当今中药巨著<中药大辞典>问世,收载药物已达5767种之多.
作者:史东恒;郝满霞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