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 国际刊号:1002-1078
  • 国内刊号:41-1110/R
  • 影响因子:0.36
  • 创刊:1986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63.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已连续5届荣获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期刊奖
  • 中医学
国医论坛杂志   2017年5期文献
  • 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4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片治疗,研究组采用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9d后对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等进行差异性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分别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为87.5%和9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脱膜汤加减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吴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IBS-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调肝健脾止泻方治疗IBS-D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进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伴肥胖42例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伴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7月收治的更年期综合征伴肥胖患者中的脾肾阳虚型患者42例,均采用针刺配合艾灸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肥胖指标及更年期综合征指标变化水平.结果:治疗后肥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更年期综合征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更年期综合征伴肥胖患者采取针刺配合艾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肥胖症状以及更年期综合征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耿丽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5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11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试验组服用补阳还五汤预防,比较两组患者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大腿、小腿周径差和通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8%,低于试验组的8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降低并发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在预防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方面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张作峰;王献印;程平平;韩文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药辨治月经不调1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治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5年10月-2017年5月收治的256例月经不调患者,依照患者本人的治疗意愿分为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每组各12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服药后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3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月经不调患者应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冯桂玲;刘玉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经治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郭素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解郁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6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解郁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更年期抑郁症患者每次给予解郁丸8 g,每日3次,连服4周;继之减量为每次4 g,连服4周,然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4例中治愈38例,好转22例,未愈4例,治愈率为59.38%,总有效率为93.75%.结论:解郁丸治疗更年期抑郁症效果显著.

    作者:钱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43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平均止血时间、显效时间以及输血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好,创口愈合快,疗效肯定.

    作者:吴喜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对乳腺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CEF方案化疗,观察组实施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9周的机体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gG、IgM、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M、Ig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桃红汤联合CEF方案化疗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张俊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2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面膜结合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0例采用中药面膜结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中药内服加大椎穴挑刺放血治疗,2组均治疗1月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痤疮炎症性红丘疹、粉刺、痘印消退情况并作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面膜结合星状神经阻滞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作者:丁新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分期辨治联合外治法佐治小儿肺炎4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分期辨治联合外治法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90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分期辨证联合外治疗法,用药10d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治联合外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疗效可靠.

    作者:张素霞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温胆汤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索温胆汤的组方机理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查阅文献,总结临床医家经验,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对温胆汤的扩大应用进行探索.结果:温胆汤及其加减方针对的病机是“痰湿”“郁热”,凡由“痰”所引起疾病,均可用温胆汤化裁,其治疗范围广泛.结论:“百病皆为痰作祟”,温胆汤可广泛应用于痰证的治疗,临床灵活辨证加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忠才;夏春阳;郑雅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医宗必读》治泻九法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李中梓《医宗必读》治泻九法,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医宗必读》相关文献,结合《内经》相关理论,收集临床运用治泻九法治疗泄泻的相关病例,进行阐述.结果:淡渗法、升提法、清凉法、疏利法、甘温法、酸收法、燥脾法、温肾法、固涩法均以相应的《内经》理论为指导,运用此九法辨证治疗泄泻病疗效肯定.结论:《医宗必读》治泻九法及《内经》相关理论,对辨治泄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孙蓓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口涩之辨证论治刍议

    目的:探析口涩的辨治方法.方法:通过临床实践,探索口涩之证治规律.结果:临床可将口涩分实火(胃火、心火)、湿阻、阴虚(胃阴、脾阴、肝肾之阴)三大病机进行分型治疗,依证选方,辨证论治.结论:谨守病机辨治口涩可获良效.

    作者:王姝瑞;张欣;林雪娇;李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工具查阅相关文献,对近10年有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病名、病机、诊治进行总结.结果:GERC目前无统一中医病名,病机为肝肺失调,肺胃气机上逆,治法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中成药、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结论:中医药治疗GERC有优势,但临床研究仍有不足,应予以改进.

    作者:郭凯;郑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感音神经性耳聋中医药治疗近况

    目的:总结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中医药治疗近况.方法:查找近年相关文献,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其他疗法几方面对该病治疗近况进行总结.结果:基于中医的辨证论治,对于患者个体的治疗比西医西药更有针对性,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并且疗效明显.结论:感音神经性耳聋是一个与多因素相关的复杂性疾病,在临床研究和运用中应该多尝试应用中医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朱慧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周亚滨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经验撷菁并验案3则

    目的:总结周亚滨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临床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收集周师门诊及住院病例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分析.结果:周师认为内伤诸病多在气在血,多由气机不调而致,故治法上主张采用消补兼施法,常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随证化裁而收佳效.结论:周亚滨教授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心血管病及内伤杂病的经验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代永兴;焦扬;周亚滨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孔窍病从少阳论治验案2则

    目的:探讨孔窍类疾病从少阳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所提出的孔窍病多从少阳论治的观点,收集李春红教授从少阳论治孔窍类疾病的典型案例,总结分析从少阳论治孔窍病这一思路的正确性.结果:通过2则验案的举例分析,证明孔窍病从少阳论治的确疗效显著.结论:胡希恕先生所提出的孔窍病多从少阳论治的观点是正确的,我们于临证之时凡遇孔窍类疾病首当从这一观点出发去进行思考和处理.

    作者:马良;李春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桂枝茯苓丸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43例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连治2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4%和76.7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确切.

    作者:李福俐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脾胃论治痛风探讨

    目的:探讨脾胃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为痛风的治疗提供辨治思路.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探析痛风与脾胃之间的关系.结果:脾胃虚弱、正气不足是痛风发病之本;脾胃湿盛、浊毒壅滞是痛风之核心病机;顾护脾胃、利湿泄浊是治疗痛风之关键.结论:脾胃与痛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痛风可以从脾胃论治.

    作者:周游;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培土生金法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探析

    目的:从“培土生金”入手探讨治疗艾滋病(AIDS)肺部感染的新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论述“培土生金”法对艾滋病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培土生金”法在艾滋病肺部感染中的运用机制.结果: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可极大改善相关临床证型的症状,延缓疾病的发展进程.结论:运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艾滋病肺部感染的相关证型,可促进肺组织的修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固护肺的呼吸功能,本研究可为艾滋病肺部感染的辨证和临床处方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韩迎东;徐立然;马秀霞;李亮平;杨超华;邱荃;王豪杰;赵正阳;李春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从《易经》探析“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目的:从《易经》理出发阐释“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的深层内涵.方法:立足于《内经》原文,从《易经》中乾、坤二卦中蕴含的阴阳之理出发,阐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中阴阳生、长、杀、藏四种状态中所蕴含的阴随阳动、阴顺承于阳的核心内涵,并以消瘦症和消渴病中的中消为例,阐明这一思想对临证思维的指导意义.结果:从易理以观医理,可开阔思维,对“理法方药”有更为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更容易地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结论:从易理认识医理十分必要,对临床实践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作者:覃晋;常德贵;俞旭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伤寒论》辨量思维探析

    目的:探讨《伤寒论》辨量思维的学术思想.方法:从症候的量、治法的量、煎药调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引发对模糊思维、精准医学的思考.结果:仲景对临床症状审查细致,注重量级表达,症候描述精准,根据正邪力量强弱的不同做到扶正祛邪各有分度,根据体质强弱、证情轻重缓急的不同明确规定每日用量,在煎服调护、药后调摄方面也有非常详细的说明.结论:当今科研者从数据管理、数字模型等多视角对《伤寒论》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可为伤寒的量化研究开辟新的途径.中医思维并非只有模糊思维,《伤寒论》为中医瑰宝,其辨量思维贯穿始终,仲景在中医辨治中灵活运用模糊思维与辨量思维的思想为后人学习中医经典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谢帆;许陵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伤寒论》炙甘草气味配伍规律探析

    目的:从五味角度探讨炙甘草在《伤寒论》中的配伍规律.方法:从《伤寒论》方证出发,参考历代医家论述及《伤寒论》注本,加以探析总结.结果:炙甘草甘味之作用不局限于能和能缓,还兼有佐制辛味、苦味、酸味、咸味之功.结论:炙甘草之甘与辛配伍以辛甘化阳,炙甘草之甘与酸配伍以酸甘化阴,炙甘草之甘与苦咸甘配伍以缓下和胃,炙甘草之甘与辛苦配伍以斡旋中焦.

    作者:罗伟康;胡渊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就“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一文与郝万山教授商榷

    目的:探讨仲景所用大柴胡汤和现代临床所用大柴胡汤的脱节,以及仲景所论大柴胡汤证和现代临床所讲大柴胡汤证的掣肘.方法:针对郝万山教授“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一文中四个方面的观点,充分利用仲景原文及释义,以实证、逻辑推理的方法,剖析其论点一的论据有误,其论点二的论述失实,其论点三、论点四说理粗浅、推断欠妥.结果:大柴胡汤并无通里攻下之用,大柴胡汤亦无阳明腑实,大柴胡汤更不含“半个大承气汤”.郝教授“论少阳腑实证和仲景用大柴胡汤”一文中的四个论点均属不当.结论:当代医家临床应用的大柴胡汤和仲景所用的经典意义上的大柴胡汤相“脱节”,现在临床所用的大柴胡汤治疗“少阳腑实证”已经不是仲景所论的经典意义上的大柴胡汤证.

    作者:李登岭;赵红霞;李乔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刘佃温教授从五脏论治脱肛经验

    目的:总结刘佃温教授从五脏论治脱肛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及查阅文献,收集相关病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脱肛的发生,临床应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方一法,刘师通过五脏辨治并结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收效迅速.结论:刘师从五脏论治脱肛的经验可资借鉴.

    作者:信纪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王新志教授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郁证经验

    目的:总结王新志教授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郁证的经验.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跟师学习、分析临床病例,总结王师运用温阳解郁方治疗郁证的经验.结果:王新志教授独辟蹊径,摒弃“抑郁多从肝论治”的固定思维模式,运用温阳解郁法治疗中重度郁证,从郁证患者“喜静踡卧”“精神不振”等一系列阳虚症状出发,温补肾阳、微微生火,使机体阳气充盛,气盛则神旺,诸症消除.结论:王新志教授的经验值得借鉴,为温阳法在治疗郁证方面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作者:汪道静;杨帅;王小燕;王新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李鲜“开路三法”辨治胃痛经验

    目的:总结李鲜教授治疗胃痛经验,以期裨益临床.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分析临床案例,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导师临证经验.结果:导师治疗上着重以“通”为用,主导思想为“治胃病当先开其路,若非此,则不治也”,善用理气、消食、祛湿开路三法,临床效果显著.结论:李鲜教授“开路三法”治疗胃痛的经验值得总结应用.

    作者:张欣;李鲜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侯江红教授论小儿四诊之望诊

    目的:总结侯江红教授关于小儿四诊之望诊经验,为临床提供新的诊断思路.方法:跟师学习,综合侯师临床诊病特点,结合相关理论,梳理侯师临床望诊思路.结果:侯师从望神、望头面、审苗窍、望咽腔、望舌、望五脏之余、望皮肤、望指纹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小儿望诊,察之外应,以测脏腑.结论:侯师望诊方法及经验值得推广与学习.

    作者:王权;王纳;肖海飞;王利朋;侯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车志英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目的:总结车志英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方法:跟师学习,总结医案,结合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结果:车师治疗乳腺增生病,以虚实辨证为纲,认为其实责之于肝气郁结、痰瘀互结,其虚责之于脾肾两虚、冲任失调;治以疏肝解郁、化痰祛瘀,调补脾肾、冲任之法,疗效显著.结论:车师经验对乳腺增生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

    作者:张海霞;车志英;刘冰;李可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芪葛蛭丹通络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芪葛蛭丹通络汤对糖尿病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脑梗死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葛蛭丹通络汤治疗糖尿病脑梗死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

    作者:樊遂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益阳汤合益生菌、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肠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益阳汤合益生菌、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肠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因溃疡性肠炎来我院就诊的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沙拉嗪与益生菌联合用药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益阳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且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及用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阳汤合益生菌及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肠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黄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岷当归有效成分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兔SOD、MDA及iNOS的影响

    目的:探讨岷当归有效成分(当归挥发油、当归多糖、阿魏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兔SOD、MDA及iNOS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挥发油组、当归多糖组、阿魏酸组和叶酸维生素组,每组8只.采用DL-蛋氨酸皮下注射法建立HHcy家兔模型.造模8周后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2周后检测各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果:模型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HHcy模型形成;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挥发油组、阿魏酸组血清Hcy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归多糖组、阿魏酸组血清SOD水平升高、MDA与iNOS水平下降(P<0.05).结论: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可能是岷当归及其有效成分防治HHcy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晓萍;周明旺;东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自拟解郁方对CUMS致抑郁症大鼠HPT轴的影响

    目的:研究自拟解郁方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致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解郁方组.采用CUMS构建抑郁模型,同时每日分别用生理盐水、氟西汀、自拟解郁方灌胃,持续21d.用药结束后,检测大鼠的体重增加、糖水偏好,评估大鼠的抑郁情况,测定血清中的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结果:氟西汀和解郁方能明显改善抑郁症状,血清T3含量升高、T4、TSH含量降低(P<0.01).结论:自拟解郁方可以通过调节HPT轴产生抗抑郁作用.

    作者:李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危重症患者家属焦虑情绪调查及干预措施

    目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危重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分析,为危重症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阳医专一附院ICU入住的危重症患者的直系亲属,采取问卷调查法进行.结果:研究发现危重患者家属焦虑情绪与性别、职业及费用类别等因素高度相关(P<0.05).结论:通过建立沟通病情信息、弹性探视制度、术前术后访视制度,对患者家属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者:李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健康信念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健康信念模式在脑瘫患儿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以家庭为基础的对照试验研究,将140例脑瘫患儿按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信念模式为指导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随访,分别在入组时、入组6个月后和入组1年后运用运动发展指数(PDL)和BI指数评定患儿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运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应用健康信念模式进行家庭随访干预有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

    作者:雷雨颖;贾松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李守先针灸著述及对针灸学的贡献

    目的:介绍李守先的针灸著作及对针灸学的贡献.方法:阅读李守先相关著作,总结其学术成就.结果:李守先是清代著名针灸学家,著述以《针灸易学》为代表,该书前论古人针法,后述切身心得,内容言简意赅,图文并茂,重视针刺手法的掌握和针灸学知识的普及.结论:李氏以《针灸易学》为代表的著作,为后学者开启了学习之门.

    作者:贾瑞芝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