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6910
  • 国内刊号:41-1124/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
  • 中医学
中医研究杂志   2009年11期文献
  • 艾滋病生存质量量表(HIV/AIDSQOL-46)的测评研究

    1993年在日内瓦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讨会上将生存质量的定义界定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此定义强调生存质量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个人的主观体验.

    作者:张明利;魏俊英;吴毓敏;郭选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59例糖尿病患者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

    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并发的心血管疾病是其致残、致死和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的首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1种或多种疾病,包括脂代谢紊乱、冠心病、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更是在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

    作者:彭欣;银浩强;徐蓉娟;肖沪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减补肺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35例

    目的:观察加减补肺汤结合西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IL-2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肾阴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减补肺汤治疗.结果:①治疗组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后两组患者IL-2浓度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TNF-α浓度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IL-2、TNF-α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减补肺汤能明显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疗效,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调节血清炎性介质TNF-α和IL-2.

    作者:胡超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附益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2008-03-2009-04,笔者采用参附益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赵宗磊;任红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不同阶段中医证型特点的研究

    目的:探求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NS)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同阶段的中医证候特点,为确定中医治疗方案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人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结合的方法对1984-01-2007-12国内期刊中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共检出符合要求的文献35篇,涉及NS激素治疗不同阶段证候患者1 466例.主要证型分布分别为:在激素首始阶段,阴虚火旺型占59.84%,肝肾阴虚型占18.28%,湿热内蕴型占9.60%,脾肾阳虚型占5.22%,脾虚湿困型占3.11%,肝阳上亢型占2.82%,瘀血内阻型占1.13%;在激素减量阶段,气阴两虚型占46.41%,脾肾阳虚型占28.52%,阴阳两虚型占11.90%,湿热内蕴型占4.64%,瘀血内阻型占4.34%,脾虚湿困型占3.29%,阴虚火旺型占0.90%;在激素维持阶段,脾肾阳虚型占82.65%,肝肾阴虚型占6.62%,肾精不足型占6.29%,瘀血内阻型占2.93%,气阴两虚型占1.52%.结论:在NS使用激素首始阶段,以阴虚火旺、肝肾阴虚型为主要证型;撤减阶段,以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型为主要证型;维持阶段,以脾肾阳虚为主要证型.瘀血内阻贯穿整个疾病病程.

    作者:鲍海军;温成平;谢志军;范永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发声训练法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发音障碍30例

    2007-04-2009-04,笔者运用发声训练法治疗慢性单纯性喉炎发音障碍3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梅祥胜;赵开田;李莹;任为;张治成;席玉兰;郭向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健康人舌诊及面部望诊的可视光组织氧监测研究

    目的:采用日本新研制的可视光分光光度计,借助特殊探头进行舌分光定量,对舌诊客观量化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健康人81例,按年龄段分为,20~29岁组13例,30~39岁组14例,40~49岁组18例,50~59岁组20例,59岁以上组16例.采用可视分光组织氧监测仪(由日本滨松photonics制造)及舌诊用特殊探针1根(非接触性),测量舌、颜面皮肤各部位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女性与男性对比,其SpO2均有偏高倾向.健康人面部皮肤年龄组之间的SpO2对比,女性50~59岁组较20~29岁组有明显的增高 (P<0.05);舌中部SpO2各年龄组之间对比,女性59岁以上组较20~29岁组有明显的降低(P<0.01);舌边SpO2各年龄组之间对比,女性40~59岁2组较20~29岁组有明显的降低(P<0.01或P<0.05);舌底SpO2各年龄组之间对比,女性30~59岁3组较20~29岁组有明显的降低 (P<0.01);口唇SpO2各年龄组之间对比,除了女性50~59岁组明显的降低以外,各年龄组之间没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该方法突破了传统舌诊方法的主观局限性,为中医提供了一种无创伤、定量及客观的舌诊分析方法,对中医的教学、临床诊断、科研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西原辰一;史载祥;酒谷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黄及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疾病,病情严重,易反复多次发作.1995-2008年,笔者采用黄及止血汤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9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吴秀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七味温肾胶囊治疗脾肾两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5例

    七味温肾胶囊为全国名老中医宋光瑞的治疗经验方,已在本院临床应用多年,组方经过多次优化、筛选,具有温肾健脾、涩肠止泻之功效,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确切疗效.2008-06-2008-12,笔者采用七味温肾胶囊治疗脾肾两虚型溃疡性结肠炎45例,疗效显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巩跃生;刘英娜;郑南方;李在华;宋太平;张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肝郁与抑郁症关系探讨

    抑郁症作为常见精神疾病,病因病机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治疗自然也是在假说的基础上应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由于不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依然是复发问题,因此抗抑郁药物的应用相对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作者:金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论中医治则中的免疫调节思想

    由于古代医学受条件的限制,人们虽然不能采用实验手段和微观方法研究中医药,对免疫的认识也没有现在这样具体、深刻,但古代医学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方法.

    作者:关洪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健脾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机理探讨

    采用健脾补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通过中医理论对糖尿病肾病和脾肾功能之间关系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和脾肾关系的研究,对糖尿病肾病临证时须注重脾肾两脏的功能进行了探讨.

    作者:焦卫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化瘀通管方灌肠加微波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10例

    不孕症指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1年及以上而未妊娠者.输卵管阻塞是不孕症的主要原因,双侧输卵管阻塞或通而不畅约占女性不孕因素的1/2[1].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宫内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患者的增多,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作者:王芝敏;季清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三黄二甲一草汤治疗痤疮96例

    痤疮是一种与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以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或结节、囊肿为特征,好发于青少年颜面部位,且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创伤.

    作者:赵斌;张香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参蔻倍苓汤治疗脾气阳虚型泄泻100例

    脾气阳虚型泄泻是临床上较难治愈的一种常见病,病程较长,经久难愈.2005-01-2007-06,笔者采用自拟参蔻倍苓汤治疗脾气阳虚型泄泻100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敏;张倩怡;孟军礼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神农护肝镇痛膏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区疼痛64例

    肝区疼痛可由多种原因引起,而由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区疼痛,在临床上较常见.2007-01-2008-12,笔者采用神农护肝镇痛膏肝区贴敷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区疼痛64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智海;向淑珍;雷陵;黄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解毒消疣汤治疗扁平疣60例

    扁平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好发于颜面、手背和前臂部,颜面以额、两颊为主,大多为骤然出现,为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扁平隆起性丘疹,多数散在分布.2006-10-2008-10,笔者采用解毒消疣汤治疗扁平疣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康文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毓麟珠加减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9例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 PCOS)是一种多起因、临床表现多态性及异质性的综合征,以长期无排卵和持续高雄激素血症为主要特征.据报道,多囊卵巢综合征在育龄期妇女中的发病率为5%~10%,占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的30%~6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

    作者:高翠霞;杨世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王宝亮教授从肝论治脑病经验

    王宝亮教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中医脑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会诊中心首席专家,临床工作26年来,一直从事中医脑病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验俱丰.

    作者:张志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李修五教授治疗脑瘤经验

    已故李修五教授为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出身于中医世家,行医50余年,对恶性肿瘤的诊治颇具心得.笔者随师侍诊多年,受益匪浅,现将李老治疗脑瘤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蒋士卿;孙宏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40例

    目的:观察针刺、电针、中药及抗抑郁西药综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肝气郁结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电针、中药合并抗抑郁西药盐酸氟西汀综合疗法,对照组仅予以口服盐酸氟西汀,两组均连续观察6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00%、67.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对比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电针及中药配合抗抑郁西药盐酸氟西汀综合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西药盐酸氟西汀治疗,并可减轻西药的副作用.

    作者:程坤;颜红;沈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刺络拔罐放血为主治疗带状疱疹50例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 疼痛较为剧烈.现代医学治疗带状疱疹主要以消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为主,难以收到理想的疗效[1].

    作者:王乐荣;李其友;梁廷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刺对2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2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针刺前后血糖的变化.方法:2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在基本穴的基础上辨证加减取穴,施以不同的补泻手法,留针25 min,并在针刺前后即刻测量血糖.结果:针刺后较治疗前血糖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减肥与血糖不是一种简单的上调或下调关系,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

    作者:Hamid Reza Bahrami-Taghanaki;Hoda Azizi;朴联友;章正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面包发霉对湿热炎症治疗的启发

    通过面包发霉的现象解释炎症与湿热的关系,提出要重视通阳化气在清热解毒化湿法中的灵活运用,指出祛湿犹在清热之上;通阳祛湿,通阳更为祛湿之要;并指出取类比象思维方法在现代中医的治疗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郑岩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反流性食管炎少见证型的辨治体会

    反流性食管炎的证候分型目前多分为肝胃郁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胃热气逆、痰气郁阻、脾胃湿热、胃阴不足7类,尚有一些相对少见的证型.本文就诊治这些少见证型的体会和对该病证候学方面的思考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李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证经验

    在艾滋病的多种临床表现中,发热是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常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外感发热证有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作者:于晓敏;蒋自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典型反流症状为烧心和反酸,并可有非心源性胸痛、咳嗽、慢性咽喉炎、支气管哮喘、睡眠障碍等食管外表现(extra-esophageal disorders)[1].

    作者:赵静;杨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