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研究杂志

中医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1-6910
  • 国内刊号:41-1124/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20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获1991年度河南省科技期刊质量考核单项优秀奖
  • 中医学
中医研究杂志   2011年6期文献
  • 麝香保心丸二级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60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单次用药缓解急性发作时的症状已经不能达到满意效果,之后仍会因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反复发作而入院.积极采取二级预防措施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Ⅱ度或Ⅲ度心力衰竭、心室颤动、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虽取得了一定的共识,但阿司匹林部分患者不耐受,而他汀类药物有肝损害作用[1].因此,探讨安全有效绿色的预防措施尤显重要.2005年1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麝香保心丸二级防治老年冠心病心绞痛6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新强;高会峰;张建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30例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的常见病,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暴力及犯罪均与此有关.酒精中毒后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进而使呼吸、循环系统受影响;重度酒精中毒者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或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1].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有洗胃、纳洛酮及葡萄糖-胰岛素促醒,以及并发症的治疗,但洗胃、纳洛酮治疗均有其相对禁忌症.2007年8月-2010年2月,笔者对葛根素注射液和纳洛酮治疗重度急性酒精中毒作了对比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毛英群;刘高仁;李颖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癌症的规律分析及其Logistic回归模型

    进入21世纪,癌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一杀手,并成为全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WHO报告[1],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人达1 010万,死亡620万.过去的10年间,全球癌症的发病及死亡增长了约22%.这已经引起全球医学界及我国医务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重视.

    作者:田茸;陈丽;祁芳;杨延婷;刘倍吟;魏文婷;王玮;李桂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肛周尖锐湿疣48例

    尖锐湿疣又名尖圭湿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疣状赘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而发生肛门生殖器疣,是性传播疾病之一.该病毒与基因突发癌变有一定关系.由于肛周尖锐湿疣部位特殊,治疗较为困难,容易复发,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48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玉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2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因病毒直接侵犯心肌而引起的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近几年来发病率较高,已成为我国当前常见的疾病[1].2000年12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52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贺建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加味孔圣枕中丹治疗儿童多动综合征56例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儿童多动症)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一种行为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以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记忆力差、学习困难为主要表现,而临床肝肾阴虚较为常见.2006年2月-2009年3月,笔者采用加味孔圣枕中丹治疗儿童多动症56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邹文庆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邵氏无痛手法配合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因其创伤大、远期疗效差、后遗症多等原因,多数患者不宜接受;保守治疗如牵引、推拿、理疗等法,因其疗程长、易复发,在临床上亦受到很大限制.

    作者:张宝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冠心病中医研究的思考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包括急性、短暂性和慢性发病,常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本文通过与现代医学的对比,思考中医学在冠心病的概念、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价及客观化研究方面的问题.

    作者:王侃;阮新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科建设的目的在于发展学术,本文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科建设实践,提出了凝练学科方向、汇聚人才队伍、多渠道争取经费、搭建实验和交流平台、开展科学研究的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建设思路,以促进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发展.

    作者:司富春;许前磊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从肝脾论治糖尿病性便秘

    糖尿病性便秘常见于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的患者,约占20%,是一种难治性肠道疾病.西药治疗该病效果欠佳,而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学认为,糖尿病性便秘的病机主要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由于消渴日久,导致肝郁气滞、气阴两伤、瘀血阻络,津液不能内渗大肠致津亏肠燥.笔者试从该病与肝脾的关系及其中医药治疗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促进中医药对糖尿病性便秘治疗的研究.

    作者:何建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理论体系的差异化思考

    中医学或中西医结合无论是在防疫(如非典、甲流、乙脑等)还是常见病的防治方面均有独特优势.本文从中西医的起源、发展入手,探讨其哲学理论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根源,比较各自优劣,指出中医学是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

    作者:王逢春;张桂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38例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指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颈内动脉系统或者椎-基底动脉系统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失常,其特点为发病突然,持续时间较短,常为数分钟到数小时,24 h内完全恢复,可反复发作,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TIA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1次TIA发作后1个月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是4%~8%,1年内约是12%~13%,5年内高达24%~29%.TIA患者在第一年内的脑卒中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内仍高7倍多.因此,对TIA发作的及早诊断及积极干预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的关键之一.2004年5月-2010年10月,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加脉络宁注射液治疗TIA患者38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焦庆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中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78例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逐年增加,骨折带来的疼痛和活动障碍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生活不便.常规手术花费多、创伤大,影响了患者的就治率,而单纯药物保守治疗,周期长、起效慢、疗效欠佳.2007年2月-2010年2月,笔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配合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78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伟;郭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21例

    黄斑囊样水肿是白内障术后不具有预测性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将明显影响视力恢复[1].2006年12月-2010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21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孝埔;齐巧云;马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因急性或慢性输卵管炎、盆腔炎或输卵管结核、盆腔手术后附件粘连、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引起.2009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60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年龄小21岁,大40岁;结婚2~5年不孕者20例,5年以上不孕者40例;输卵管阻塞确诊短1个月,长8年;有流产史者42例;双侧附件条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压痛者10例,一侧者30例.

    作者:冯艳奇;朱彦玲;朱修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李振华心脾同治法治疗功能性室性早搏经验

    室性早搏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人群相当广泛,包括正常健康人群和各种心脏病患者.室性早搏的临床表现有很大的差异,从无症状、轻微心慌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矇,以至猝死,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正常健康人群以及各种不同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其临床预后各不相同.

    作者:韩景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尹伯约教授治痔经验

    尹伯约教授是全国著名肛肠科专家,从事肛肠专业工作已有五十多年,虽已年近耄耋,但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痔是肛肠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45~65岁是痔病出现的高峰.通过自身多年的临床实践与经验总结,尹伯约教授认为痔的发病,除了与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等有关外,且与生活习惯、肛门括约肌痉挛有极大的关系;在治疗上提倡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相兼,综合调理.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耳穴刺血治疗面部皮炎1例

    激素性皮炎是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简称,又称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即激素)制剂,导致皮肤形成非化脓性炎症,并使患处皮肤对该类药产生依赖性,可归属于中医学面部皮炎.

    作者:李艳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关于健康人群经络腧穴产生红外辐射特性原因的解释

    经络腧穴的红外辐射特性主要是指经络腧穴存在异常高温带.笔者认为,经络腧穴红外辐射特性产生的原因为经络(穴位)是微循环的富集带(区).根据这一观点,健康人群经络腧穴的红外辐射特性基本上可以得到解释.

    作者:华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火针治疗风湿痹证50例

    风湿痹证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尤以气候潮湿阴冷地区多发.新疆裕民县位于新疆西部边境,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山区农牧民风湿痹证者较多.2010年9月-2011年3月,笔者在裕民县援医工作期间,采用火针治疗风湿痹证5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黄丽;孟凡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

    多年来,我们采用针刺、按摩、电疗、热疗、穴位注射、静脉或口服用药等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多而杂乱,疗效及疗程长短不一,很难找出治疗本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此,我们对疗程短、症状消失彻底、疗效相对稳定的治疗方案进行梳理,结果发现治疗周围性面瘫早期静脉用药后疗效虽然较好,但经针刺联合治疗后的疗效更为突出.

    作者:张天政;霍迪;雷玫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安胃丸对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安胃丸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阿托品造成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障碍,利用新斯的明造成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亢进,观察安胃丸对正常及模型动物胃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安胃丸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均无显著影响,但对胃肠运动紊乱模型动物的胃肠运动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拮抗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障碍,又可对抗新斯的明所致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亢进.结论:安胃丸对胃肠运动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任守忠;李鑫;郭建生;何书华;师振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通心脉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AKt及p38α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通心脉方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AKt及p38αMAPK(p38 a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通心脉方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光光度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caspase-8及caspase-3含量的变化,酶联免疫(ELISA)法观察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p-p38α MAPK(phosphorylated p38α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α MAPK、p-AKt(phosphorylated AKt)及AKt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对比,正常灌流组、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MDA 、TNF-α、caspase-8及caspase-3含量显著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SOD 及CAT 含量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38αMAPK及AKt在各组表达相对恒定,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p-p38αMAPK在与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激活,在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表达明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p-AKt在与缺血再灌注组激活,而在通心脉方大、中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结论:通心脉方能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p-p38αMAPK表达,减少TNF-α的形成,进而抑制caspase-8及caspase-3活性以及激活细胞增殖信号AKt有关.

    作者:郑晓丹;严世芸;秦仲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热补针法对关节炎兔的镇痛后效应及其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热补针法的镇痛后效应,以探讨其镇痛的中枢机制.方法:将60只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6)、捻转组(n=24)和热补组(n=24),后2组又随机分为针后即时(0 h),针后0.5 h、1 h、2 h亚组,每组各6只.以卵蛋白诱导建立关节炎疼痛模型.针刺双侧合谷和足三里1次,留针30 min,捻转组用捻转针法,热补组用热补针法.以K+导入法引起家兔腿收缩的小电流强度作为痛阈;抽取脑脊液1 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β-内啡肽(β-EP)及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含量.结果:模型组痛阈和CCK-8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对比,捻转组和热补组针后各时刻痛阈和CCK-8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热补组即时痛阈和即时、0.5 h时CCK-8含量与捻转组同一时刻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热补组针后0.5 h、1 h、2 h的痛阈显著高于捻转组(P<0.01或P<0.05).模型组β-EP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与模型组对比,捻针组和热补组各时刻β-E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热补组即时β-EP含量与捻转组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β-EP含量热补组均明显高于捻转组(P<0.05或P<0.01).结论:热补针法镇痛后效应优于捻转针法,脑脊液中β-EP和CCK-8含量变化与两种针法后效应不同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杜小正;方晓丽;东贵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敦煌前列宝对慢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IL-8、TNF-α含量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敦煌前列宝对慢性前列腺炎局部细胞因子及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消痣灵注射液法复制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不加处理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前列泰胶囊组及敦煌前列宝高、中、低剂量组.造模各组分别予蒸馏水、前列泰胶囊和敦煌前列宝高、中、低剂量煎剂进行干预.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改变,以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前列腺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前列腺湿重及腺体指数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显著增高(P<0.05);病理观察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及结构明显受损,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中细胞因子IL-8和TNF-α高表达(P<0.05).治疗后,敦煌前列宝高、中、低剂量组动物腺体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病理变化有不同程度减轻(低剂量组减轻为明显);局部前列腺组织细胞因子IL-8和TNF-α表达显著减轻(P<0.05).结论:敦煌前列宝能有效地改善并调节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免疫功能,调节局部细胞因子IL-8和TNF-α的表达,抑制和改善前列腺组织形态结构的损伤,减轻炎细胞浸润、抑制纤维组织增生.

    作者:安耀荣;朱向东;丁文君;程畅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石藤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病变的影响

    目的:观察石藤胶囊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关节病变及关节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激活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AA模型.选取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石藤胶囊大、中、小剂量组,雷公藤组,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各组大鼠的足爪肿胀抑制率、关节炎指数积分、关节病理积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关节中OPG、RANKL的表达.结果:石藤胶囊可以明显降低AA大鼠的足爪肿胀度,降低关节炎指数,减轻滑膜的病理改变,明显降低AA大鼠关节中的RANKL水平,提高关节中的OPG水平.结论:石藤胶囊能够减轻AA的关节病变,通过抑制破骨细胞通道对AA发挥防治作用.

    作者:王振亮;姚乃礼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从桂枝汤对汗液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论治杂症体会

    桂枝汤是张仲景的著名方剂之一,出自<伤寒论>第12条.该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5味药组成,具有祛风解肌、调和营卫的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笔者通过对<伤寒论>用桂枝汤的诸多条文和桂枝汤组方药理分析的研究发现,桂枝汤对汗液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发汗解肌,又可止汗固表;其双向调节作用是通过调和营卫来实现的.笔者在临证时常从桂枝汤对汗液分泌的双向调节作用论治杂症,现将证治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注射栀子苷后栀子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尾静脉注射给药,颈静脉插管采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血药浓度,所得数据用3P87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分析.结果:大鼠血浆中栀子苷在0.1~2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大于92%(n=5),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均小于15%(n=5),注射栀子苷后,大鼠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结论:明确了注射栀子苷后栀子苷在体内的变化规律,为栀子苷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又红;郭琳琳;刘卫红;李;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妇康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确定妇康丸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3因素3水平(L9)正交设计法,以组方中的正丁醇提取物作为考察指标,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对正丁醇提取物的影响.结果:影响正丁醇提取物的主次因素为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结论:确定佳工艺为6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

    作者:裴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武威汉代医简校注拾遗

    以原简照片为底本,结合文理和医理知识参考<武威汉代医简>[1]和<武威汉代医简注解>[2]等诸家观点对当前有关武威汉代医简校注中所存在的文字识录、句读和注释方面的问题谨陈管见,并与相关同仁共商.

    作者:袁仁智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用字考

    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部分卷文因残损模糊不清,或因抄手书写潦草和用字的随意性,某些字形考辨争议颇多.比较张仲景<五脏论>的五种写本,参照各类字书,兼及文义及医理,考辨其用字,以此观照隋唐五代时期的具体用字状况,为字书编纂等提供字例及书证等.

    作者:王亚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赵献可对易水学派的贡献

    易水学派以金代张元素为始祖,因张元素家居易水(今河北省易县)故名.易水学派有突出的创新思想特点,其注重致病的内因,创立了脏腑辨证及其遣药制方的体系,强调因病、因时、因境施治,重视扶正祛邪.自金至明清,易水学派师承授意,代有薪传.自张元素后,李杲、王好古、罗天益、赵献可、张介宾等继往开来,其中明代赵献可对易水之学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安艳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民国广东针灸医籍考

    民国时期的广东针灸医学在摸索中前行.本期广东针灸医家医籍有周仲房的<针灸学讲义>、梁湘岩的<针灸科讲义>、曾天治的<科学针灸治疗学>等等,对这部分内容的挖掘整理,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研究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的发展,并为现代针灸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刘芳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