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多由腰背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等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所引起[1].该病病因不明,治疗困难,且复发率高,因而成为难治之症.由于该病疼痛范围广泛,国内外主张以保守治疗为主[2];现代医学多采用口服药物治疗,其药物以非甾体类药物与肌肉松弛剂为常用[3],虽然症状缓解快,但远期效果不甚理想,且易复发.2007年6月-2010年7月,笔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所致疼痛32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宋永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口服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4.12%,对照组有效率占75.0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作者:李成栋;陈治林;黄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带状疱疹患者在皮疹愈合后皮损区出现的疼痛时间超过1个月以上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综合征.该病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临床治疗颇为棘手.2005年6月-2010年6月,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6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东;杨卫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保心抗衰方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88.70%,对照组有效率占73.58%,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中医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治愈的临床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2008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20~70岁;病程6个月~25年.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18~67岁;病程5个月~26年.所有病例均以反复发作腹泻、腹痛、脓血黏液便为主要临床症状;经电子结肠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重者黏膜糜烂.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冠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三大病死原因之一,其中尤以急性脑梗死占多数.该病幸存者往往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8年1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董家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由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故常见的是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该病多发生于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病程长,缠绵难愈.2006年9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2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白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由于骨折本身创伤及手术创伤可引起肢体水肿而损伤或压迫静脉,加上术后卧床及患肢制动造成静脉内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内膜和内皮广泛损伤、凝血系统激活,且创伤后的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释放也可以引起血液的高凝状态,此外髋关节周围骨折往往失血量较多,应急状态下外周动、静脉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使血小板聚集、附壁,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诱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配合西医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22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马拥军;蔡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复方四黄液湿敷治疗开放性骨折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开放性骨折创面感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采用常规方法清洗创面后湿敷复方四黄液,对照组采用呋喃西林湿敷,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100.00%,对照组有效率占88.46 %,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四黄液湿敷能够促进开放性骨折患者感染创面的愈合.
作者:吴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骨伤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而骨折又是骨伤中较多见的一种损伤疾病.特别是当今,由于建筑、工业、交通等各种原因造成的损伤中骨折呈上升趋势.因此,寻找一种针对骨折治疗效果确切而又经济方便的药物或方法,无疑会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2010年3月-2010年9月,笔者采用自制伤科外敷药分期治疗骨折4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李杰;周跟云;张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外感热病主要是指感受外邪引起的疾病,其中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现代医学的大多数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等均属于温病范畴.随着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广泛使用,人类对外感热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抗生素的耐药性、菌群失调、双重感染和毒副作用,以及病毒、细菌的变异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而中医药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温病学理论在诊断防治外感热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疗效确切.如在治疗某些急性外感热病,包括多种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方面,显示了中医温病学在抗病毒、抗菌、免疫调节、胃肠调节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它不仅克服了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且无菌群失调、双重感染和产生耐药菌之虑.
作者:韩雪梅;麻春杰;莫日根;钱占红;任存霞;谭亚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从五脏相关理论出发探析白芍的临床应用.根本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中药药性理论,从整体观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白芍之功全在平肝,可助肝主疏泄、藏血之功能,通过恰当的配伍,发挥白芍的功效,从而扩大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气机郁滞、胃失所养,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常兼有泛恶、脘闷、嗳气、大便不调等症状[1].该病发病率较高,近年更呈上升趋势.许德甫主任医师是湖北省鄂州市名老中医,鄂州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鄂州市职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临床擅长治疗胃病、病毒性肝炎、肾病等.许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胃气以和降为顺,自拟胃痛方重在通调气血,并在临证时多次应用颇具良效.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采用许德甫主任医师之胃痛方治疗胃脘痛100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韩又云;彭胜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艾滋病病毒感染机体后是一个缓慢的发病过程,不同的个体和不同的阶段其病机表现不一,临床症状变化多样,中医界通过二十多年来的探索,对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有了一定的认识.本院于2007年5月开始参与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至今收治患者达四百余例,现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持续3年以上、临床资料完整的34例艾滋病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叶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PBSCT)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2010年在包头市第四医院住院确诊、经药物治疗无效的3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采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制成干细胞悬液,按3 cm×3 cm间距沿缺血肢体动脉走向进行多点局部肌肉注射,足部按1 cm×1 cm的间距进行注射,每点注射0.5~1 mL.手术当天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药.结果:痊愈13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3.7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联合中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行.
作者:段莉;李鹏;杨世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崩漏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在未行经期间出现经血不能约制,导致经血非时而下,阴道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少女崩漏一般发生在月经初潮几个月或1~2年间.2009年12月-2010年12月,笔者采用补肾止血调经汤治疗少女崩漏35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红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方显明教授为全国第4批名老中医,从医多年,临床经验丰富.他广阅中西医典籍,并结合现代西医的一些基础研究和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治疗高脂血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以治痰为主、疏肝健脾补肾为辅的治疗原则,并在临证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同时避免了西药带来的副作用.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方显明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韩景波;张以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朱良春教授为孟河医派传人,是2009年卫生部评选的30位国医大师之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朱老治疗心悸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玲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李振华(1924-),河南洛宁人,出身中医世家,曾任河南中医学院院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终身理事,中国中医理论整理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中医学会副会长、名誉会长,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编审委员,第一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享受国务院批准的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医教研六十余年,擅长温病、内科杂病的治疗,晚年专攻于脾胃病的研究,曾主持多项省及国家重点科技课题,获奖颇多,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论文近一百篇.
作者:李合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慢性咳喘病常见于肺胀、哮证、喘证、肺痨、肺痿等诸多疾患,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早晚咳嗽较甚,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喘促、气紧等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傅灿鋆老中医是重庆名老中医和国家第4批师带徒老师,也是成都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从事临床工作50载,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伤杂病,尤其对于慢性咳喘病的治疗具有独到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傅老治疗慢性咳喘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周德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生物力学失衡等各种原因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致使脑干和迷路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据统计,CSA约占颈椎病的40%~50%,近年来,其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而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1].CS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治疗方法较多,但临床疗效却不理想.笔者有幸师从孙其斌老师,其擅长颈腰椎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简单、独到,每收奇效,特别是其颈八针旋指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笔者运用之,屡验屡效.2005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收集孙老师在此期间采用颈八针旋指法治疗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4例,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孙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占91.11%,对照组有效率占80.00%,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痤疮有显著疗效.
作者:宣守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肾通脉法配合足部按摩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控制饮食的基础上,给予内服当归四逆汤和右归丸加减,同时配合足部按摩,根据糖尿病足高危症状程度计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以温肾通脉法配合足部按摩治疗2个月后,各项糖尿病足高危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温肾通脉法配合足部按摩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房莉萍;王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冬凌草醇提物单次腹腔注射给药的急性毒性.方法:按Bliss法设计试验,对小鼠进行单次腹腔注射,观察14 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定冬凌草醇提物对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 )和LD50的95%的可信限.结果:冬凌草醇提物单次腹腔注射给药的LD50为148.71 μg/g,LD50的95%的可信限为130.56~169.47 μg/g;死亡小鼠心、肝、肾、肺、脑、脾、胸腺等重要器官无明显异常发现,部分动物十二指肠充血.结论:冬凌草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作者:蒋征奎;杨正武;王随华;李寅超;刘宏民;郭琰;吴翠萍;刘学武;赵宜红;高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一贯煎为清代魏之琇所创,由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阴虚气郁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等症.笔者在临床中常采用一贯煎加减治疗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之证,现取验案4则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高血压病[1]是指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 Hg,或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虽然血压低于140/90 mm Hg者.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慢性病,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2],在我国尤为突出.近十年来,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提高[3],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18.8%,全国高血压患者达1.6亿.临床上将患病年龄在19~60岁的高血压患者称为中青年高血压,其患病率为14.55%[4],初步估算全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二千多万人.中青年人群多从事紧张度较高的工作,身体负荷重,精神压力大,睡眠不足,社会应酬多,饮食无规律,乙醇摄入量大,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其特点是以原发性高血压为主,多数为舒张压升高,达100~110 mm Hg;收缩压正常或略高于正常,一般在140~150 mm Hg[5].
作者:范军铭;刘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近年来中药免煎颗粒剂的提取、制粒工艺不断创新,使成品质量得以保证;中药免煎颗粒剂用量小,携带、服药方便,便于贮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配的特点,使中药免煎颗粒剂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作者:裴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药新药的研制与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前期研制是以技术和政策层面的工作为主,产品上市后需要进行新产品的应用和市场推广,在新的形势下进行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仍然是中药企业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中药研究首要的问题是立题,在当前的政策和技术层面向下,笔者仅从企业的角度来再谈中药新药研究立题问题.
作者:胡颖军;张进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强肾片中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以Lichrospher C18柱(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42:5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结果:补骨脂素对照品在6.44~322 n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5,平均回收率为101.1%,RSD=2.8%(n=6);异补骨脂素对照品在10.42~521 n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2.2%(n=6).结论:该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强肾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郭强;宋汉敏;李振国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常用代表方剂,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组成.该方剂适应症多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苦满、舌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1].笔者在临证时常采用小柴胡汤治疗多种疾病,兹举验案4则,介绍如下.
作者:杨勤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出自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柴胡、桂枝、干姜、天花粉、黄芩、牡蛎、炙甘草7味药组成,具有和解少阳、温阳生津、祛寒化饮之效,主治半表半里虚寒证而见四肢厥冷、口干或口苦、心下微结者等.笔者在临证时常采用此方加减辨证治疗多种内科病症,兹举验案3则介绍如下.
作者:刘丙林;吴英举 刊期: 2011年第07期
吴茱萸汤出自于<伤寒论>,方由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组成,笔者根据本方温中补虚、降逆止呕的基本功效,和相应的经方组合加减运用,灵活变通,治疗汗出、高血压、头痛等病症,兹举验案3则,以求正于同道.1 汗症患者,男,52岁,2006年7月12日初诊.主诉:夜眠腋窝及会阴部汗出5年.现病史:患者近五年来夜晚入眠后二腋窝、胁下及会阴部汗出,醒后可见床上被褥和衣物相应处湿透,因此于每晚睡觉时以干毛巾置于腋下和会阴,醒后毛巾湿透,以会阴部为甚,家人始以为是遗尿.病之初,患者怕入睡,病久则因此而失眠.患病以来,患者求诊于各家医院,查无器质性病变,怀疑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口服
作者:陈楠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