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国生理学会;北京大学
  • 国际刊号:0559-7765
  • 国内刊号:11-2270/R
  • 影响因子:0.63
  • 创刊:1957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2-567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2000年中国科协择优支持高科技基础性期刊资助
  • 基础医学
生理科学进展杂志   2010年3期文献
  • 瘦素对骨重建的神经调节

    骨重建是骨骼保持自我更新的过程,以往认为骨重建的调节仅涉及骨骼局部的自分泌、旁分泌等方式.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重建的维持发挥关键作用,瘦素是其中重要的调控因子.本文简要综述瘦素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神经肽(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肽,CART),以及神经介素U对骨重建的调节作用及其分子基础.

    作者:王寅;马丽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程序性死亡-1蛋白及其配体与移植免疫耐受相关性研究进展

    通过对B7超家族分子中新热点:程序性死亡-1蛋白(PD-1)及其配体(PD-L1和PD-L2)的相关信息及其在免疫应答调控中的作用,以及其在心脏移植、肝脏移植、异体角膜移植、肾移植等领域的移植免疫耐受研究的结果认为,PD-1信号通路的增强已经成为各移植领域寻求增强免疫耐受的重要新途径,对其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将在临床器官移植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钮柏琳;陈勇;龚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Toll样受体在创伤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创伤后发生炎症反应以促进损伤恢复,反映了天然免疫的活化.Toll样受体家族(TLRs)不仅能识别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近来发现其某些成员,尤其是TLR4对于无菌性损伤后释放的众多内源性分子即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也有反应.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敲除动物证实,在局部损伤、失血性休克、股骨骨折等模型中,TLRs在局部炎症反应、远隔器官损害、全身炎症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通过研究TLRs,对于深入理解创伤后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发生、发展动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阐释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的机制,甚至可能寻找到调节创伤早期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

    作者:杜权;王正国;葛衡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胆碱能抗炎通路是调节免疫系统的一种神经生理机制,其在脾脏、肝脏和胃肠道等网状内皮系统通过释放乙酰胆碱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控制炎症反应.乙酰胆碱与巨噬细胞和其他分泌细胞因子细胞表面的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相互作用,抑制致炎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防止组织损伤.本文着重综述胆碱能抗炎通路调节炎症反应的神经生理机制及其在炎症性疾病中的干预价值.

    作者:王大伟;周荣斌;姚咏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鸣禽前脑基底神经节X区与语言学习

    成年鸣禽鸣唱语句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听觉反馈.X区是鸣禽前脑回路的一个重要核团,对鸣禽的发声学习和语言结构的稳定有重要作用.X区在解剖结构、电生理学以及神经化学等方面的特性与哺乳类基底神经节极为相似.对鸣禽前脑X区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语言学习的中枢机制.本文对近年来鸣禽X区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鸣禽X区的结构特征、电生理特性及神经化学特征予以阐述.

    作者:张颖;孙颖郁;左明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PELP1/MNAR:一种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

    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富集蛋白1/雌激素受体非基因组活性辅助调节因子(proline-, glutamic acid-,leucine-rich protein 1/ modulator of nongenomic activity of estrogen receptor, PELP1/MNAR)是一种新近发现的核受体辅助活化因子,具有较为复杂的分子结构,在多种组织中广泛表达.与先前发现的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不同的是:作为一种支架蛋白,PELP1/MNAR既参与核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基因组作用,又参与了核受体激活激酶信号系统的非基因组作用,并且可能在核受体信号与生长因子信号串话(cross talk)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PELP1/MNAR在乳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激素依赖性肿瘤中均有异常表达和分布,在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耐药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可望成为内分泌依赖性肿瘤治疗的一个新的靶点.

    作者:王麟;赵琳;孙宏丽;金万宝;魏敏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系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已被公认是导致临床上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的重要原因,然而这一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个体间某些P450酶亚型的基因型和表型不一致的现象.表观遗传学调控因素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的调节等表观遗传机制对P450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将为揭示个体间P450酶差异性表达的实质提供新的视角,并有望为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作者:张磊;章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红蛋白对活性氧的清除作用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意义

    脑红蛋白(NGB)是神经系统特异性携氧珠蛋白,可作为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性损伤.活性氧(ROS)是机体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生理状态下体内ROS处于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中.机体内过多的ROS是产生氧化应激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清除体内过多的ROS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已发现NGB在清除过多ROS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这对调节ROS的内稳态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NGB对ROS的清除作用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功能意义进行综述.

    作者:李伟光;任长虹;张成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脑内阿片受体PET成像及其在痛与镇痛研究中的应用

    脑内阿片受体在痛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目前在体定量检测脑内相关分子参与神经信号转导的唯一途径.本文在简要回顾阿片受体和内源性阿片肽的发现、生理功能及其脑内分布的基础上,对已应用或有望应用于人体的阿片受体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示踪剂及其在PET成像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并对阿片成像结果所反映的神经机制进行解读.鉴于脑内阿片受体在介导痛与镇痛中的重要作用,文中着重就近年来有关痛与镇痛的脑内阿片受体PET成像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向晓辉;韩济生;崔彩莲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Nurr1及其在帕金森病诊断与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Nurr1是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的一种转录因子,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存活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本文将从Nurr1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Nurr1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Nurr1与帕金森病发病的关系及其在帕金森病的诊断与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爽;鲁玲玲;杨慧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对呼吸活动的调节

    半个世纪前,就有报道提示来自下丘脑外侧区的电脉冲可刺激呼吸.近年研究显示,下丘脑对呼吸的调节可能起源于下丘脑的Orexin神经元,其神经纤维投射到有Orexin受体分布的脑干呼吸中枢,微量注射Orexin于脑干呼吸中枢可刺激呼吸.在Orexin基因敲除的小鼠上,CO2引起呼吸增加的反应变弱,且使自发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的频率增加.更有意义的发现是,下丘脑Orexin神经元能感受细胞外H+和CO2的变化,起到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而调节呼吸活动.本文简述Orexin的生物学特点,着重对呼吸活动的调节,以及参与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作一综述.

    作者:刘自兵;沈霖霖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血管外膜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受损的内皮细胞释放粘附因子,吸引单核细胞粘附浸润到内膜下吞噬脂质,同时平滑肌细胞进行增殖迁移并形成新生内膜的过程,但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血管外膜作为反应的先导者从外向内参与了这一过程.在诸多血管疾病模型中,均能检测到外膜的早期激活.成纤维细胞作为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分,在血管损伤早期会进行增殖迁移至中膜和内膜,还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各种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等来影响炎症反应,导致内膜增生,终促进了血管重塑及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外膜成纤维细胞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腹主动脉瘤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对该领域新近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子懿;孔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线粒体功能的调节

    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近年来研究提示,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与线粒体有着密切联系.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主要来源,对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存活与死亡调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雌激素可多方面调节线粒体功能,包括影响ATP与ROS的生成、稳定线粒体膜电位、维护细胞内钙稳态,以及调节线粒体基因和蛋白表达等.本文主要从线粒体角度综述了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郭家彬;铁璐;Diana N Krause;Sue P Duckles;李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胞外ATP在呼吸道中的作用

    ATP不但是各种细胞的能量来源,而且更是一种自分泌或旁分泌的胞外信使,参与细胞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ATP从呼吸道上皮细胞中释放,在调节呼吸道表面液体量的平衡、黏膜纤毛清除能力和呼吸道防御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并参与呼吸道疾病及炎症的发生.本文对ATP从呼吸道上皮释放的途径,ATP调节呼吸道上皮离子转运的机制,ATP对呼吸道平滑肌的双重调节作用,以及ATP参与呼吸道疾病和炎症的发生机制等方面予以综述.

    作者:郭红梅;罗宇立;周文良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与钙离子信号的关系

    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融合和分裂两个相反的过程来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在哺乳动物中,多种因素影响线粒体的融合-分裂的平衡,但现已明确,线粒体融合的主要调节因子为Mfn1/2、OPA1,介导线粒体分裂的主要调节因子为Drp1、Fis1.新近研究发现,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的紊乱将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在细胞内分布的异常,进而影响细胞和线粒体对钙离子信号的反应;同时,钙离子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与分布.

    作者:赵光举;卢中秋;姚咏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铁和铁调素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多种慢性肝纤维化疾病均伴有肝脏过多的铁沉积,铁在肝纤维化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包括:铁通过催化自由基生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细胞生物大分子,引起细胞凋亡和坏死,激活肝星状细胞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等.近来研究证实,由肝脏产生的铁调素(Hepc)表达的降低在慢性肝纤维化疾病肝脏铁沉积中起重要作用,补充外源性Hepc可以降低肝纤维化患者肝脏铁含量.因此,铁调素用于治疗铁过载疾病及肝纤维化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晋英;李艳伟;李琳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献身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

    编者按张才丽教授献身于祖国医学教育事业,数十年如一日,在药理学教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她的英语教学经验尤值得重视.此外,张教授还在临床药理学和新药评价方面多有建树.她的完美主义和永不言弃的精神,值得赞誉.

    作者:张才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