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作为新近发现的内源性调节物质代谢因子,可由人体两大内分泌器官肝脏及骨骼肌分泌,其在调节代谢性疾病方面的生理作用近年来被医学界密切关注.大量研究发现FGF21可增加能量消耗、降低血浆与肝脏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调节葡萄糖代谢,发挥增强脂肪细胞摄取葡萄糖能力、降低血糖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在临床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中FGF21水平与对照组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控制其它因素后,其与病情的预后显著相关.而对于心血管病患者,FGF21可能通过其各项生理作用,拮抗心肌细胞凋亡及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一定程度上延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但FGF21上述调节代谢相关性疾病的生理作用机制及途径目前尚不完全明确.本文简述FGF21的生物学特性及在代谢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昀;柳景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雄激素可以广泛地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除了传统公认的促进蛋白质合成外,也可以促进脂质代谢、降低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雄激素缺乏与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关系被逐渐重视,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以及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目前的观点认为,睾酮水平较低的人群更易发生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和/或心血管疾病.而临床数据也表明,前列腺癌患者接受雄激素剥夺治疗后更容易患上述疾病.雄激素替代治疗则能够不同程度缓解上述疾病的状况.对炎性因子、脂质合成、血管重构以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有可能是雄激素参与机体代谢的途径.本文将对雄激素和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李松珊;李晶;徐涛;王晓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ANG) 是一种分泌性的单链碱性蛋白质,由123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4.4kD,广泛分布在人体中.ANG属于核糖核酸酶超家族中的一员,具有低核糖核酸酶活性.研究证实,ANG是一种有效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血管生成的各个阶段,是其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新血管生成的枢纽,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能.本文对ANG在治疗性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春花;郭淮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是一种由催化亚基C、结构亚基A和多种功能特异的调节亚基B组成的全酶复合物,其在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和信号转导等方面有重要调控作用.各种不同亚基组成功能各异的PP2A全酶,调控不同的细胞功能.各亚基在PP2A功能调控中均起关键作用.本文重点介绍PP2A各个亚基在PP2A生物学功能实现中的作用.
作者:秦建全;沈晓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Sprouty是一类在全身组织广泛表达的软脂酰化磷蛋白,在机体的信号转导,尤其是受体酪氨酸激酶途径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Sprouty的异常表达与许多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疾病有重要关系.本文总结了sprouty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其与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重点阐述其对心脏、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和新生血管的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林绪涛;黄应雄;向秋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胞红蛋白是珠蛋白家族中的新成员,在组织中有广泛表达,但这种表达只限于成纤维细胞及其衍生细胞中,且定位在细胞质中.初认为胞红蛋白与其它珠蛋白在功能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如携带氧至线粒体、作为氧的感受器等.但胞红蛋白的特殊结构及主要定位与上述功能并不完全相符.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胞红蛋白参与纤维化形成,并且其过表达可以对抗损伤导致的氧化应激,从而抑制自由基介导的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及组织的纤维化.
作者:李亚丽;张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VGSC)是可兴奋组织中动作电位的关键离子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VGSC在转移的前列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等细胞中表达,其增加了癌细胞的运动和侵袭,促使了癌症的转移,其还将被作为治疗靶点而进行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
作者:潘惠艳;黄秉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淋巴管收缩是淋巴循环的动力学基础,对于维持循环系统稳态发挥重要作用.生物活性分子一氧化氮(NO)的周期性变化参与了淋巴管生理状态下的收缩、舒张以及张力调节.NO通过提高cAMP、cGMP水平激活PKA和PKG,既可引起淋巴管平滑肌细胞(LSMC)膜超极化、降低肌浆网IP3活性,从而降低LSMC细胞内Ca2+浓度;亦可通过活化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降低LSMC的钙敏感性,终降低淋巴管收缩性.通过调控淋巴管收缩过程中NO的生成与释放,有可能成为治疗或干预淋巴障碍性疾病的新靶点之一.
作者:秦立鹏;牛春雨;赵自刚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前扣带回(ACC)是端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参与包括情感性痛觉在内的多种生理功能的调制.ACC与前额叶皮质、顶叶皮质、丘脑、杏仁体、伏隔核、下丘脑和脑岛前区等痛觉处理相关结构具有密集而复杂的纤维联系.阿片类神经肽及其μ、δ、κ受体、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及其NMDA、AMPA、KA等受体在情感性痛觉处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学斌;李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Skp2蛋白属于F盒蛋白家族的成员,在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通路中起到特异性识别底物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Skp2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具有原癌基因功能.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中Skp2的活性,启动衰老信号通路而抑制肿瘤的生长,Skp2有望成为抗肿瘤的新靶标.
作者:陈阳;何琪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限制热量摄取(caloric restriction,CR) 能够延长寿命,这个75 年前的发现己得到广泛的证明.其作用主要是由去乙酰化酶 (Sir2/SIRT1)所介导.近年又发现,植物中的多酚化物--白藜芦醇,是SIRT1 的激活剂,它能够模拟 CR 的抗衰老作用,并能防治多种疾病.因此它有可能成为人类防病和抗衰老的有用工具.
作者:郭燕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多聚磷酸盐(polyP)是由几个到几百个无机磷酸盐单体通过高能磷酸键聚合而成的线性多聚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生物体.本文总结了polyP在生物体中的重要功能,包括基因表达和调控、DNA的摄取、微生物的运动性、对胁迫和饥饿的应答、病原菌的毒性以及对细胞凋亡、血液凝固、细胞钙化、线粒体功能的调节,需要polyP的酶有内切酶、葡萄糖激酶、NAD激酶和AMP磷酸转移酶等.本文对调控polyP的多聚磷酸盐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和外切聚磷酸酶(exopolyphosphatase,PPX )的生化性质和结构也进行了总结.同时,结合我们的研究工作,重点分析了结核分枝杆菌中PPX的同源蛋白和可能的生物化学活性.
作者:石廷玉;王怀林;谢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心肌等作用.脂联素的生物学效应需通过脂联素受体1/2的介导来完成.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脂联素对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生物学效应的发挥.对调节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因素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调控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分子机制,而且也为防治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崔晓兵;韩意;李丽;吴立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hrophic factor,BDNF)在中枢和外周均广泛存在,基于对其神经再生和修复功能的普遍认识,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BDNF在抑郁发生过程中对神经可塑性的影响以及BDNF在抗抑郁药物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本文综述了BDNF与抑郁症关系的基础性研究成果,以及近两年的相关研究趋势,更多的关于BDNF与其前体(precursor of brain derived neurothrophic factor,proBDNF)以及BDNF与其它神经递质在神经网络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需要被深入开展.
作者:乔卉;安书成;徐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病因尚不明确,且缺乏针对其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由于B淋巴细胞在RA致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不断有针对B淋巴细胞上不同靶点的治疗药物推出.这些B淋巴细胞靶向生物制剂包括针对CD20分子的抗CD20单克隆抗体,如rituximab、ocrelizumab和ofatumumab等;针对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及其受体的belimumab和atacicept等以及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的抗CD22单克隆抗体和B、T淋巴细胞之间CD40/CD40L共刺激反应阻断剂等.上述靶向制剂的疗效在对RA及其动物模型的治疗中得到了证实,提示将B淋巴细胞作为RA治疗靶点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作者:王迪;常艳;吴育晶;魏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侵袭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之一,并影响肿瘤的疗效及预后.其主要通过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以及细胞基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穿透血管内皮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从而向局部及远处转移.多种信号转导分子参与了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PTEN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蛋白磷酸酶及脂质磷酸酶双重活性,其作为抑癌基因通过对细胞内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参与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负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浸润及转移.本文就PTEN如何参与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做一综述.
作者:梁文同;成志勇;贾志强;王宝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脂质代谢产物,在受到生理或病理的各种刺激,尤其是有害刺激时被释放,在发热、炎症和血压调节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PGE2通过4种功能相互拮抗的的受体(E-prostanoid receptors,EP1、EP2、EP3和EP4)而广泛参与机体及细胞代谢过程.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前列腺素在免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相当有限,部分原因是因为抑制类前列腺素合成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机体免疫过程中没有发挥明显作用.但近来的研究表明,PGE2很可能在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前列腺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重点讨论相关研究的新近进展.
作者:薛瑞;苗一非;杨吉春;管又飞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