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9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4期文献
  • 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的成人癫痫5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目的 总结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癫痫的临床特点及诊断体会.方法 分析5例以发作性眩晕为表现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过程、随访与文献复习.结果 男3例,女2例,年龄46~76岁;病程3个月~4 a.除表现眩晕外其他症状非特异性,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多见,多见颞区、额区,卡马西平或戊酸钠治疗效果好.结论 熟悉及掌握眩晕疾病鉴别谱,详细的询问病史及脑电图检查对于诊断癫痫尤为必要.

    作者:张晓俊;王炎强;耿建红;李雪梅;张学敏;徐小莲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诊抢救脑桥外髓鞘溶解症1例

    目的 强调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早期识别的重要性,了解EPM的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急诊EP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疗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因长期营养不良致严重低钠血症,补钠过程中出现EPM.头颅MRI检查示:两侧尾状核头及两侧壳核呈对称性等T1稍长T2信号,DWI呈稍高信号.两侧尾状核头部及两侧壳核对称性稍高信号,结合临床考虑脑桥外髓鞘溶解症.结论 对于电解质紊乱,尤其低钠血症的患者补钠过程中需注意补钠速度,M RI对于EPM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李丹;焦清海;苏伟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丙戊酸钠脑病2例报告

    丙戊酸钠脑病(VHE)为丙戊酸(VPA)严重但极为罕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服用VPA数天至数周后,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意识障碍,大多数患者血氨升高,但肝功能正常,主要的治疗方式为停用V PA.现报道2例武汉市第一医院服用VPA数天及1 a后出现VHE的病例,均以间断发作性意识障碍及行为异常为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周莲芝;笱玉兰;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管性痴呆的研究进展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痴呆的第二大病因,具有病因复杂、异质性强等特点,其在神经精神特征上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存在很大重叠,但执行功能受损更突出,常规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VaD的筛查不敏感.目前V aD尚缺乏有效治疗,因此早期诊断与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对V aD的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关联基因等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廖张元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脑供血动脉闭塞的研究进展

    脑供血动脉闭塞是一种重要且常见的血管病变类型,可以导致脑供血障碍,引起以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本文对脑供血动脉闭塞的病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侯典宾;梅雨;吴洪亮;张惠龙;刘传玉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c-TCD联合c-TTE在卵圆孔未闭右向左分流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对诊断卵圆孔未闭(PFO)相关的右向左分流(RLS)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6-01—2018-10,至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隐源性脑卒中患者及偏头痛患者413例,同时行c-T CD联合c-T T E检查,对两者方法的检出差异和分流等级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选取两种检查方法均阳性且c-TCD分级为2~3级,并拟进一步治疗的40例患者行TEE检查.结果 413例入组者中c-TCD和c-TTE检查RLS阳性率分别为44.07% 、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CD和c-TTE方法检查RLS分级结果有统计学差异(Bowker值14.106,P=0.028),c-TCD检出级别高.40例行TEE检查的患者,均发现存在卵圆孔未闭.结论 c-TCD方法检查RLS敏感性高.c-TCD和c-TTE联合检查方法可提高PFO-RLS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段智慧;杨致远;宋彬彬;王裕鹏;商丹丹;杜艳姣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06-2017-06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诊治的脑室出血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内镜组和钻孔组,观察对比2组术后8 h CT的Graeb评分、注射尿激酶次数、拔管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术后脑积水率、术后6个月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的状况(mRS),分析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血肿及三脑室底造瘘在脑室出血中的治疗效果.结果 内镜组术后8 h Graeb评分(4.0606±1.3906)分,钻孔组(9.5±1.63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注药次数(1.39±1.029)次,钻孔组(6.43±1.8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拔管时间(2.52±0.795)d,钻孔组(5.5±1.1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镜组发生颅内感染1例(3.03%),钻孔组5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出现脑积水1例(3.03%),钻孔组6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mRS评分优于钻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室血肿+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脑室出血能够快速清除脑室血肿,减少尿激酶脑室内注射次数、缩短拔管时间、减少术后颅内感染及脑积水的发生,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重庆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偏瘫患者周围神经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方法 选择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180例,3~7 d、6个月进行肢体神经传导、针极肌电图、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测定.结果 180例患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1例检测出双侧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针极肌电图正常;病程6个月时,56例出现NCV异常,运动神经总异常率为3.6%,感觉神经总异常率6.4%,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肌电图:①患侧:21例出现插入电位延长,18例有自发电位;②健侧:4例出现插入电位及自发电位.SSR: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病程6个月时,健侧、患侧SSR潜伏期、波幅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侧潜伏期、波幅及患侧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与急性期对比,患侧及健侧下肢、健侧上肢潜伏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上肢潜伏期及所有肢体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病程6个月出现周围神经损害,SCV异常率高于MCV异常率,而在急性期出现SSR抑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作者:陈小红;周凤;樊海风;杨得奖;李新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血清miR-155及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miR-155及其靶基因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A)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相关性,探寻与ACI诊断及治疗有关的潜在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法检测ACI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miR-23b、miR-106b、miR-130a、miR-155和miR-425的表达水平,使用miR-Base和TargetScan数据库推测靶基因,并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和蛋白质印迹分析的办法验证,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CI患者血清miR-155水平显著上调(P<0.05);经验证HIF1A是miR-155的靶基因;ACI患者血清HIF1A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与miR-155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单独或联合存在的miR-155高表达和HIF1A mRNA低表达均与ACI患者的高总胆固醇(P<0.05)、高LDL(P<0.05)和低HDL(P<0.05)有显著相关性;此外,高表达的miR-155(P<0.05)、低表达的HIF1A mRNA(P<0.05),或者高miR-155和低HIF1A mRNA的联合表达都可能是检测ACI的指标.结论 血清miR-155上调及其靶基因HIF1A的下调与ACI具有相关性,可能对开发针对ACI的miRNA定向诊断有参考意义.

    作者:王兴萍;王鹏;程度;何远宏;王建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感染对抗氧化能力与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感染患者抗氧化能力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6-01—2017-12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感染患者67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治疗的脑梗死未合并感染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抗氧化能力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分析急性脑梗死感染对抗氧化能力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另将研究组按照不同感染程度分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抗氧化能力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抗氧化能力(T A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等抗氧化能力指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及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等血小板参数均明显差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重度感染患者抗氧化能力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均明显差于轻度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合并感染患者抗氧化能力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明显较无感染患者较差,且随着感染程度的加重越来越差,治疗过程中应给予充分重视.

    作者:刘云红;孙明洁;张佑健;马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 C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选取2017-01—2018-11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76例,健康对照组采用年龄、性别1:1匹配的方式纳入76例健康人群.分别检测2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白介素1β(IL-1β)、干扰素γ(INF-γ)及C反应蛋白(CRP)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对氧磷脂酶1(PON1)和循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GP),分析血清胱抑素C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帕金森病组血清Cys C、IL-1β、TNF-α、IL-6、CRP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帕金森病组患者血清NOS、SOD、PON1、CGP浓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MDA的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和对照组血清INF-γ浓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帕金森病患者血清Cys C浓度与IL-1β、TNF-α、IL-6、CRP和MDA的浓度呈正相关,但与NOS、SOD、PON1、CGP呈负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血清胱抑素C、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可能共同参与了帕金森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王倩;秦伟伟;龙治华;张杰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术前分流术治疗脑肿瘤合并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脑部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实验组(42例),对照组应用反复腰椎穿刺放液,实验组根据病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2组颅内压、脑脊液S P100蛋白浓度、疗效、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流术后7 d、14 d颅内压、脑脊液S P100蛋白浓度较术前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分流术可提高脑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耐受性,缓解颅内高压,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永生;申明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H IC H)的疗效.方法 将黄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和重症医学科2014-01—2016-12收治的124例老年H IC H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硬通道微创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软通道微创术介入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QOL)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通道微创与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老年H IC H的效果相当,但软通道微创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减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更具优势.

    作者:崔琳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与FⅫ基因46C/T多态性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应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的临床效果及FXII基因46C/T多态性与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05—2018-01入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低分子肝素钠、拜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直接采用测序法检测观察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FXII基因启动区46位碱基多态性;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XII活性(FXII:C);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神经缺损进行评估;采用Barthel指数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采用日常活动能力缺损评分(ADL)对2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与FXII基因46C/T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FXII基因46C/T、C/C型分布频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46 T/T多态性、T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46T/T、46C/T、46C/C级总体水平,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4 d Barthel指数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FXII基因46C/T多态性能引起FXII血浆水平降低,且46 T/T或T等位基因为易感因素,加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有助于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常升;刘少华;李艳敏;阮丽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基于神经电生理技术探讨脑卒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的影响

    目的 通过神经传导及F波检测探讨脑卒中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 选择12例偏瘫的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Brunnstrom分期为Ⅳ ~ Ⅴ期,用肌电/诱发电位仪采集患者双侧上肢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神经传导及正中神经F波相关参数,并对采集的健患侧参数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采用Fugl-M eyer量表评价患侧上肢功能,并分析患侧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神经传导相关参数与患侧上肢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1)运动神经传导:①与健侧相比,刺激腕部时患侧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P<0.05).②与健侧相比,刺激肘部时患侧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潜伏期延长(P<0.05).③与健侧相比,患侧肌皮神经CMAP波幅减低(P<0.05).(2)感觉神经传导:刺激双侧正中神经腕部、肘部时,健患侧正中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波幅、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偏瘫上肢Fugl-Meyer量表评分与患侧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传导相关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相关性(P>0.05).(4)脑卒中患者患侧正中神经F波出现率较对侧增加(P<0.05).结论 脑卒中不仅会导致患侧上肢运动神经轴索变性及脱髓鞘改变,同时还会影响运动单位中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故在脑卒中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加强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治疗.

    作者:赵亚萍;高晓平;宋娟;李键;徐茂婷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短期加用利奈唑胺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短期加用利奈唑胺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9-2018-09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结核科收治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63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加脑脊液置换联合鞘内注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LZD,linezolid),治疗4周后分析比较2组总有效率、脑脊液指标(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细胞数、脑脊液蛋白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颅内压数值、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脊液蛋白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抗结核治疗中短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促进难治性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病情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陈永芳;陈裕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3D-TOF-MRA多模式成像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价值.方法 49例面肌痉挛病人用1.5T磁共振机行3D-T O F序列轴位扫描,实验组为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分别用多平面重建、大信号强度投影、透明化彩色容积再现等成像模式及合适的成像参数,进行多层面多角度观察,诊断神经血管压迫点及责任血管.对照组为在PACS工作站的诊断结果.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计算2组诊断符合率.结果 49例均在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及明确压迫点,实验组压迫点诊断符合率83.7%,对照组5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责任血管诊断符合率81.6%,对照组6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医师在影像工作站行3D-TOF-MRA多模式成像,对面肌痉挛病人神经血管压迫点和责任血管的诊断符合率优于在PACS工作站诊断.

    作者:张长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ASPECT及NIHSS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ASPECT(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及NIH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2016-02—2017-04收治的接受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通过ASPECT及NIHSS评分评价患者的疾病发生情况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的CT检查并作出判断.对比2组评估准确率、不同时间疾病复发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评估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SPECT及NIHSS评分对接受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疾病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能够明显优化治疗效果,提高治疗的满意度,降低复发率,患者的预后较好,可行性程度较高.

    作者:冀战一;杨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MELAS综合征的多模态MRI表现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综合征的多模态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肌肉病理活检和基因证实的10例MELAS综合征患者的MRI平扫和增强、MRA、DWI、MRS和ASL表现.结果 8例累及2个及2个以上脑叶,多见于顶叶、枕叶、颞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1例仅累及颞叶海马,1例位于小脑半球.病灶在T1 WI呈低信号,T2 WI和FLAIR呈高信号.DWI呈稍高或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或呈脑回样、线样强化和条片状强化.ASL病变区呈高灌注,6例于MRS可见Lac双峰.结论 多模态MRI表现对MELAS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冀鹏;李红;张岚;邢威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不宁腿综合征与皮层下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与皮层下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12-2018-10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首次确诊为脑梗死病人407例.按脑梗死前有无RLS分为脑梗前RLS组及脑梗前无RLS组,按脑梗死位置分为皮层下梗死组及非皮层下梗死组.分别比较危险因素、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单因素比较分析提示,发病前有RLS组皮层下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前无RLS组(80.49%vs 32.24%,P<0.001),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皮层下梗死组与非皮层下梗死组相比,在梗死前出现RLS、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吸烟史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前出现RLS与皮层下梗死密切相关(OR=2.122,P=0.045).结论 脑梗死前出现不宁腿综合征的患者皮层下梗死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李弥弥;林化松;陈雅芳;叶励超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动机性访谈健康教育方式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住院的12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采用以动机性访谈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健康教育,采用脑卒中功能锻炼依从性问卷调查、MBI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后1个月,康复锻炼依从性和M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实验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BM I评分均髙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动机性访谈式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魏志华;任秀云;宋堃;杜淑娜;刘爱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奥拉西坦对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Caspase-3 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奥拉西坦对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及对大鼠Caspase-3、同型半胖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对其中30只建立癫痫模型,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奥拉西坦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奥拉西坦.使用Morris水迷宫对4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并对大鼠海马区结构形态进行观察,观察记录大鼠癫痫持续时间、发作频率以及惊厥潜伏期时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Hcy水平.结果 癫痫发作期间表现为阵发性肢体震颤、呼吸深且快,出现湿狗状抖动,站立不稳,并伴随阵发性抽搐、口吐白沫,兴奋性极高.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明显长于其他3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长短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少于其他3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多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2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惊厥潜伏期明显长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模型组模型大鼠癫痫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奥拉西坦高剂量组大鼠癫痫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均低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正常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Hcy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组,模型组Caspase-3、Hcy水平显著高于奥拉西坦2组(P<0.05);奥拉西坦高剂量组Caspase-3、Hcy水平低于奥拉西坦低剂量组(P<0.05).结论 奥拉西坦对癫痫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显著,对大鼠Caspase-3、Hcy水平有改善作用,为奥拉西坦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于海燕;闵连秋;王东玉;包翠芳 刊期: 201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