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9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5期文献
  • rtPA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目的 分析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支架取栓及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文18例患者随机从2015-09—2017-09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筛选,所有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联合支架取栓及rtPA动脉溶栓治疗,通过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TICI)评价取栓效果,采用t检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NIHSS评分,术后90 d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结果 18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部分或完全再通;术前与术后的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疗效评估,其中15例患者(83%)mRS评分其预后良好,其中0分10例,1分2例,2分3例.另3例患者(17%)预后较差,其mRS评分为3分.结论 rtPA静脉溶栓后联合支架取栓及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管再通,安全性较高,但要严格把控适应证.

    作者:郝云飞;陈合成;李小丽;柴尔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脊液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对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测脑脊液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安阳市人民医院2014-05-2016-05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一时间内进行体检的正常人4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脑脊液PCT、CRP的变化水平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脑脊液PCT及CRP的水平变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为依据,加以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观察组发病程度进行分级,可见,脑脊液PCT、CRP水平越高,颅脑损伤程度愈重,即患者脑脊液PCT、CRP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呈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脑脊液PCT及CRP水平随之升高,由此可知,脑脊液PCT及CRP水平变化程度对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红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进展性脑梗死预测因素与预后分析

    目的 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因素与预后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既往史、病情进展情况、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入院时血压等因素对治疗与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发病24 h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基线水平GCS和NIHSS与患者临床结局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基线收缩压、CRP、Fib等指标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评估情况有密切关联.

    作者:张玉蛟;刘新胜;白冰;李江涛;聂菲菲;李玉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面神经炎的瞬目反射评价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面神经炎中患者瞬目反射的变化.方法 选择80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 L加入5%葡萄糖250 m L中静滴,1次/d,总疗程21 d.对照组口服泼尼松30mg,1次/d,疗程7d.基础治疗包括多种维生素(早期治疗),阿昔洛韦片400mg口服,3次/d;地巴唑10mg,3次/d;发病7 d后给予针灸、理疗等.对比2组临床表现及顺目反射R1、R2波潜伏期的变化.结果 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瞬目反射R1、R2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1例.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急性面神经炎有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光斌;翟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4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SIS的8个维度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治疗前分别比较,除交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有助颈动脉狭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杨加青;魏丽红;郑献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纳洛酮联合脑活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目的 探讨脑活素与纳洛酮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08-2013-08商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脑活素+纳洛酮)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及不同时间段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54/55)、87.3%(4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意识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14 d,2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脑活素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王剑;徐发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冷冻保存的自体颅骨在颅骨缺损修补术中的价值.方法 65例患者去骨瓣获得颅骨置于无菌塑料袋保存-10℃冰箱,术后3~6个月患者适合做颅骨修补时,取出冻存的颅骨,在常温解冻后高压蒸汽灭菌,术中原位回置,术后定期随诊.结果 全部一期愈合,1例出现血肿后,再次钛网修补;1例松动吸收;半年后感染2例,出现皮下积液,均吸收恢复;癫痫1例,经药物治疗获得控制.结论 冷冻保存的自体颅骨安全、可靠用于颅骨修补,外观上更接近解剖学特点,更能接近容貌,且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杨纪明;王杰;张波;充龙毅;李小波;郭电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管石复位后发生残余头晕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28例,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评估眩晕障碍量表(D H I)评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及前庭症状指数(VSI).结果 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组DHI总分及各子项评分、HADS评分及VSI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可以通过抗焦虑、抗抑郁作用,改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成功复位后的残余头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聂海岭;李朝武;黎逢光;方煌;严钢莉;毛高峰;成勇;魏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术中超声辅助手术治疗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辅助显微手术治疗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13-10—2017-01收治的12例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超声确定病变位置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对超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辅助定位病变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 12例病变均定位准确并完全切除,并大限度减少了对脑组织损伤,术后病理证实术前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对于皮层下小型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术中超声辅助定位病变精确,操作简便,能够有效辅助选择佳手术路径,减少脑组织损伤.

    作者:张庆露;刘元钦;米加;张荣伟;孙虎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坦度螺酮与帕罗西汀治疗癫痫并发焦虑抑郁对比研究

    目的 分析坦度螺酮和帕罗西汀治疗癫痫并发焦虑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70例并发抑郁焦虑的癫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帕罗西汀)和观察组(坦度螺酮).随访12周,记录治疗前后2组用药不良反应、癫痫发生次数、总有效率、HAMA评分、HAMD评分、BI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BI评分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7.54%)高于对照组(51.43%),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对照组(3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坦度螺酮用于癫痫并发焦虑抑郁患者中,能显著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用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整体疗效优于帕罗西汀.

    作者:夏俊博;吴玉彬;吴瑾;冯玉龙;范军朝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86例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并与传统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评价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4—2016-10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病例,与采用传统翼点入路手术病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显露情况,以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结果 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0~55 m 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200~400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显露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近期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振义;孙来广;郑杰;张红赟;王磊;范超勇;董剑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强化降脂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强化降脂在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146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与常规降脂组,每组73例.强化降脂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常规降脂组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2组血脂水平、炎症因子与不良反应.结果 强化降脂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低于常规降脂组(P<0.05).结论 强化降脂治疗冠心病合并脑梗死可以降低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朝华;刘旭帮;赵友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

    目的 监测癫痫儿童血浆丙戊酸钠浓度,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法测定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413例癫痫儿童丙戊酸钠血浆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浓度(<50 m g/L)组125例(30.3%),达到有效浓度(50~100 m g/L)组268例(64.9%),高于有效浓度(>100 m g/L)组20例(4.8%),<3岁年龄组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2.16±22.35)m g/L较3~6岁年龄组(61.45±22.11)m g/L、>6岁年龄组(63.40±23.83)m g/L血药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检测结果具有个体差异性,不同年龄组用药剂量应适当调整.检测丙戊酸血药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用药,指导增加疗效、控制不良反应.

    作者:孙立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 观察颈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血清D-二聚体的变化,探讨其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30例,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血管病变,根据DSA结果 将颈动脉狭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轻度狭窄组(n=21)、中度狭窄组(n=83)、重度狭窄组(包括闭塞,n=26),同期选取造影结果正常患者(n=59)为对照组.分析NLR及D-二聚体与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颈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NLR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组平均NLR和血清D-二聚体与中、轻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LR和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可评估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

    作者:杨波;徐建银;杨利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6—2016-06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经超声筛查怀疑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孕妇110例为研究对象,行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以胎儿出生后检查或胎儿尸检结果 为评定金标准,观察联合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联合磁共振检查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9例86处,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与单纯磁共振检查结果相近,除特异度外,其余各指标检测值均高于单纯超声检查结果.结论 超声联合磁共振可获得佳影像优势,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磁共振作为补充手段,可弥补单纯应用超声带来的不确定性,减少漏诊率.

    作者:王续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新生儿颅脑损伤的头颅B超诊断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头颅B超检查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4-10—2016-08收治的105例新生儿进行头颅B超及M RI检查,对比分析头颅B超和M RI检查新生儿颅脑损伤情况.结果 头颅B超诊断脑室出血Ⅰ~Ⅳ级优于头颅MRI(P<0.05),两者对脑白质损伤和脑水肿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颅MRI诊断小脑出血、硬膜下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优于头颅B超(P<0.05);B超诊断颅内病变的敏感性、准确性为83.1%和89.5%,低于MRI的96.9%和98.1%(P<0.05),两者特异性均为100.0%.结论 头颅B超在诊断脑室出血方面明显优于MRI,其与MRI检查新生儿颅脑损伤具有互补性,更适用于疾病的初诊和病情随访追踪.

    作者:李丹娜;栗河舟;李洁;王慧珠;岳丽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 A M-1)、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09—2017-10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癫痫患者114例,以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取左乙拉西坦与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均治疗4周.统计2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认知功能评分(MoCA)、脑电图情况(尖波时程、尖波数量)以及血清ICAM-1、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MoC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4周后MoCA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脑电图尖波时程及尖波数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4周后血清ICAM-1、TNF-α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者:赵红艳;郑文权;马建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CHA2DS2-VASc评分联合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预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脑梗死风险的研究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联合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Lp-PLA2)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惠州医院住院的242例NVAF患者,记录入院时血浆Lp-PLA2水平,计算CHA2DS2-VASc评分.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随访满1 a随访结束,根据随访结果 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脑梗死组.结果脑梗死组CHA2DS2-VASc评分、Lp-PLA2水平比非脑梗死组偏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高CHA2DS2-VASc评分、高Lp-PLA2水平为NVAF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危险因素.CHA2DS2-VASc评分、Lp-PLA2水平、CHA2DS2-VASc评分联合Lp-PLA2水平预测NVAF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5、0.796、0.879.结论 CHA2DS2-VASc评分联合Lp-PLA2水平可提高对NVAF患者发生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作者:常保强;马令秋;黄志勇;李乐;张伟;王科;邵升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侧支与临床结局的CTA评价

    目的 评估首次发生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侧支循环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大脑中动脉为首发病变责任血管脑梗死的39例患者,应用C T A评估侧支循环,根据侧支循环评分,分为Pc0组、Pc1组、Pc2组,详细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评分,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组一般资料及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数据进行分析.各侧支循环级别组间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Pc0组患者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评分高于Pc1组及Pc2组.结论 病变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利用CTA影像可有效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孙九艳;李菁;李娜;杨清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TC TG LDL-C及HDL-C水平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连续服用6个月.统计对比2组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血清TG、TC、HDL-C、LDL-C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7]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对比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2组TG、TC、HDL-C、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IL-6、IL-10、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64%)与对照组(14.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李浩飞;习予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合并自限性抗CASPR2脑炎的Morvan综合征1例报告

    莫旺综合征(Morvan syndrome)是一种罕见的免疫介导性神经系统疾病 ,其机制是自身免疫反应所形成的以抗接触蛋白关联蛋白2(CASPR2)抗体为主的抗神经元表面抗原抗体所导致的病变[1] .Morvan综合征可累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自主神经系统 ,尤其可合并自身抗CASPR2免疫性脑炎[2] .本文报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例合并自限性抗CASPR2脑炎的Morvan综合征患者,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李陶乐;许虹;张林明;姚发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1例报告

    原发性进行性冻结步态(primary progressive freezing gait ,PPFG )多发生于老年人 ,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神经系统疾病 ,以步态冻结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不同程度的姿势不稳 ,一般在5a内进展为无法独立行走 ,常需轮椅协助[1] .近年来随着对PPFG认识的加深 ,临床病例报告数量逐渐增多.本文报告1例拟诊为PPFG 的病例并复习文献,回顾 PPFG 的主要临床特点及简单鉴别.

    作者:付敏郡;刘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良性复发性眩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良性复发性眩晕(benign recurrent vertigo,BRV)是对一组临床症状的描述,指反复发作性眩晕,不伴神经系统及耳蜗异常,眩晕发作期间可检测到眼震,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不等,发作频率每天1次至数年1次不等,女性多见,不符合其他前庭疾病的诊断标准.可能与偏头痛或前庭性偏头痛或梅尼埃病相关.目前关于良性复发性眩晕的报道较少,人们对其认识仍有不足.2017年《眩晕诊治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将其归为病因诊断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作者:王雪;李聪颖;杨伟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是一种多发病,累及各年龄段人群,是一种世界顽症.目前该类疾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是从银杏中提取出的物质,具有多种临床功效.本文将对银杏叶提取物对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治疗功效进行综述.

    作者:梁子红;谢鹏;朱润秀;袁军;李自如;白顺杰;胡晴川;沈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对缺糖缺氧小鼠伏隔核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在缺糖缺氧复灌条件下对小鼠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 18只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Ac脑片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缺糖缺氧复灌组(NAc脑片EBSS培养基培养15 min后复灌1 h)、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NAc脑片EBSS培养基中加入BDNF培养15 min后复灌1 h).给予相应的处理后,对GFAP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 正常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544±0.053,缺糖缺氧复灌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439±0.325,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739±0.121.与正常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组GFA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糖缺氧复灌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GFAP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c脑区中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在缺糖缺氧条件下明显升高,BDNF对星形胶质细胞起抑制作用.

    作者:喻晓路;林奇泗;傅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二聚体对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收集2000-01—2015-07发表的有关D-二聚体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文献.采用QUADAS量表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运用Meta-Disc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异质性分析和定量合成,计算合并灵敏度和特异度,绘制SROC曲线.结果 共8篇文献1006例研究对象纳入Meta分析,D-二聚体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的合并灵敏度为0.71(0.64,0.76),合并特异度0.96(0.95,0.97),合并诊断比值比85.85(435.9,205.27).SROC曲线图中AUC(area under curve,AUC)值为0.9415,标准误为0.0494.结论 D-二聚体在颅内静脉窦血栓诊断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颅内静脉窦血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任红瑞;郭栋;闫磊;水少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利用微信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提供出院后延续护理的体会

    目的 观察利用微信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提供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03—2016-06在我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A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利用微信为其提供为期12个月的出院后延续护理,以微信互动形式为主,定期发布疾病相关知识,进行个体化的随访及分组讨论.结果 出院前,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日常生活行为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微信为AD患者提供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疾病治疗依从率,从而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晶晶;翟清华;王永瑞;闫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2例老年痴呆患者,依据建档顺序分为2组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88.46%(23/26)高于对照组61.54%(16/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者:袁爱枝;耿海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栓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纳入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2015-12—2017-01治疗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方案,早期康复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效果,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BI(Barthel index)、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等生存状况,以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早期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康复效果较对照组高(P<0.05).早期康复组护理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BI、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等优于对照组(P<0.05).早期康复组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确切,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提升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吴仪;徐丹;程红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