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溴芬酸钠滴眼液对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192只,任意取172只大鼠通过碱烧伤法建立右眼CNV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NV组、模型对照组、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每组43只大鼠43只眼,其余20只大鼠40只眼为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于造模后第1天分别给予PBS、溴芬酸钠滴眼液及0.1%氟米龙滴眼液连续点眼21d.造模后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前房及CNV生长情况,并于造模后1、3、7、14、21、28 d行裂隙灯显微镜照相,计算CNV面积比率;于造模后7、14、28 d每组制作眼球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角膜中CD45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的表达;取实验眼角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环氧合酶(COX)-2及VEGF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角膜组织中COX-2及VEGF蛋白含量. 结果 造模后1d,各模型组角膜水肿、混浊;造模后7d,角膜水肿持续加重;造模后14d,角膜混浊、水肿程度逐渐减轻;造模后28 d,CNV组、模型对照组有白斑形成,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有角膜云翳.造模后7、14、21、28 d,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CNV面积比率均较CNV组和模型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溴芬酸钠组与氟米龙组CNV面积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病理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造模后7d,各模型组角膜上皮变薄,基质层水肿增厚,胶原纤维排列紊乱,VEGF-A阳性表达;仅CNV组及模型对照组存在少量CD45阳性炎性细胞浸润.造模后14d、28 d,各组角膜上皮角化,基质水肿逐渐减轻,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NV组、模型对照组角膜中央可见CNV.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造模后7d,CNV组、模型对照组角膜COX-2及VE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溴芬酸钠组和氟米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7d、14 d,溴芬酸钠组COX-2及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CNV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对照组和溴芬酸钠组角膜穿孔发生率均为10%(1/10),氟米龙组角膜穿孔发生率达30% (3/10),各造模组前房积血发生率为10% ~ 30%. 结论 溴芬酸钠滴眼液可抑制大鼠碱烧伤后CNV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OX-2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抑制VEGF产生介导的.
作者:高奕晨;路晓晓;张彩杰;牟芃玥;吕瑛;褚晨晨;赵少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Sema3A对小鼠原代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轴突生长的作用. 方法 生后24 h内的C57BL/6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后取出眼球,剥离出视网膜组织原代培养RGCs,采用Brn3a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RGCs.将培养7d的RGCs分为对照组、0.05 μg/ml Sema3A组、0.10 μg/ml Sema3A组和0.50 μg/ml Sema3A组,分别加入相应质量浓度Sema3A处理2h,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3-tubulin、树突标志物MAP2的表达,β3-tubulin+/MAP2-鉴定为轴突,采用Image J软件测量轴突长度;选取0.1μg/ml Sema3A处理组和对照组细胞,分别于处理后0.5、1和2h测量轴突长度.根据不同药物处理方式将细胞分为对照组、Sema3A处理组、Y27632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观察并比较各组轴突长度变化.结果 原代培养的细胞Brn3a呈阳性表达,鉴定为RGCs.培养后7d,RGCs趋于成熟,有完整、细长的神经元突起,可见分支.0.05 μg/ml Sema3A、0.10 μg/ml Sema3A、0.50 μg/ml Sema3A组轴突长度分别为(69.35±1.49)、(60.45±1.42)和(93.65±1.86) μm,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9.80±2.29)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0.1μg/ml Sema3A组1h和2h后细胞轴突长度分别为(165.00±4.39)μm和(97.63±2.79) μm,明显短于相应时间对照组的(210.40±4.44) μm和(199.00±4.36)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Sema3A处理组、混合处理组和Y27632处理组轴突长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50,P<0.01),其中Sema3A处理组RGCs轴突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和混合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Sema3A对小鼠原代RGCs轴突生长具有抑制作用,ROCK信号通路抑制剂可减轻Sema3A对轴突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洁琼;严军;叶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不同质量分数京尼平交联活体正常兔角膜的有效性及对角膜基质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新西兰白兔的右眼为实验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0.20%京尼平组、0.25%京尼平组、核黄素组和正常对照组.交联前、交联后7d及14d时,活体测量实验眼的平均角膜曲率(Km)和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交联后7d和14d,各组分别取5只实验眼角膜进行单轴拉伸法测量应变为10%的角膜弹性模量和应力;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观察角膜基质细胞结构. 结果 各组交联前、交联后7d和14 d Km均数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287,P=0.284;F组别=0.301,P=0.825).各组交联前、交联后7d和14 d CCT均数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786,P=0.029),与交联前相比,各组交联后7 d CCT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C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 =0.557,P=0.646).交联后7d,0.20%京尼平组、0.25%京尼平组、核黄素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角膜弹性模量依次为(11.96±5.74)、(21.24±6.77)、(18.76±3.34)和(11.56±4.37) MPa,应力依次为(0.68±0.24)、(1.20±0.25)、(1.01±0.30)和(0.69±0.26) MPa;其中0.25%京尼平组弹性模量和应力高于0.20%京尼平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核黄素组与0.25%京尼平组弹性模量和应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交联后14 d,0.20%京尼平组、0.25%京尼平组、核黄素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弹性模量依次为(16.65±3.19)、(19.12±2.39)、(22.83±4.38)和(12.70±2.72) MPa,应力依次为(0.83±0.12)、(0.97±0.04)、(1.23±0.30)和(0.65±0.20) MPa;其中核黄素组弹性模量和应力高于0.20%京尼平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核黄素组与0.25%京尼平组弹性模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核黄素组应力高于0.25%京尼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光学显微镜下0.20%和0.25%京尼平组浅层角膜基质细胞密度降低,核黄素组浅层至中层角膜基质细胞消失.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0.20%和0.25%京尼平组少量基质细胞内出现空泡,形态大致正常;核黄素组大量细胞凋亡,仅深层基质细胞形态正常.结论 0.25%京尼平可加强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达到与紫外线-核黄素交联相似的强度;0.20%及0.25%京尼平交联对角膜基质细胞的安全性优于紫外线-核黄素交联.
作者:汤韵;宋文静;乔静;荣蓓;李海丽;杨松霖;晏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SD-OCT)探讨光学放大效应对不同程度近视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测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择2017年9-1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行近视矫正术的近视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85例,每个受试者任意选择其中一眼进行分析.所有受试者按屈光度分为正视组20例、低度近视组21例、中度近视组20例和高度近视组24例.所有受试者均行视力、佳矫正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检眼镜检查、眼压及眼轴测量、SD-OCT检查和视野检查.在矫正光学放大效应前后分别观察各组平均RNFL及各象限的RNFL厚度差异以及与眼轴长度、屈光度的相关性. 结果 矫正前平均、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r=-0.595、-0.493、-0.639、-0.500,均P=0.000),均与屈光度呈正相关(r=0.005、0.565、0.600、0.464,均P=0.000),颞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683,P=0.000),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730,P<0.05).矫正后平均、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屈光度均无相关性(均P>0.05),颞侧象限RNFL厚度与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0.840,P=0.000),与屈光度呈负相关(r=-0.855,P=0.000).矫正前正视组的平均、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RNFL厚度明显厚于其余3组,颞侧象限RNFL厚度明显薄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度近视组的平均、上方、下方和鼻侧象限RNFL的厚度较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明显变薄,颞侧象限RNFL厚度明显厚于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各象限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矫正后4个组的平均、上方、下方、鼻侧象限RNFL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颞侧象限RNFL厚度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313,P=0.000).结论 SD-OCT测量近视眼RNFL厚度时,眼轴越长,光学放大效应越明显.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颞侧象限RNFL厚度逐渐增加,当近视患者颞侧象限RNFL厚度下降时应警惕青光眼.
作者:徐利辉;秦萍;许耀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单纯强脉冲光(IPL)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观察研究设计.纳入并随诊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MGD患者30例60眼.在基线、基线后1周和3周分别进行1次IPL治疗.分别在第1、2、3次治疗前及末次治疗后3个月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问卷、标准干眼评估(SPEED)问卷)]、睑缘评分、LipiView眼表干涉仪测量脂质层厚度(LLT)、瞬目次数及不完全瞬目比例、Keratograph 5M眼表分析仪测量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红外线睑板腺拍摄检测并评定IPL治疗效果,观察视力、眼压以监测IPL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第1次治疗前患者OSDI评分、SPEED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时间点;TMH明显低于其余3个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各治疗时间点患者第1次NIBUT (NIBUTf)、瞬目次数及不完全瞬目比例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患者睑板腺分泌状态持续改善.治疗及随访全程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矫正视力无变化,眼压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结论 单纯IPL治疗可减轻MGD患者症状及改善干眼相关指标,且疗效至少可持续3个月,是治疗MGD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畅;张琛;黄悦;杨瑞波;赵少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了解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情况.方法 检索1990-2016年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Web of Science收录的有关中国地区翼状胬肉患病率研究的文献,采用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G)推荐的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患病率合并,并对年龄、性别及区域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纳入相关文献36篇,其中8篇英文,28篇中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36项研究数据,分析得出1990-2016年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为13.4%[95%置信区间(CI):10.6%~16.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随年龄增加翼状胬肉患病率升高;农村翼状胬肉患病率为15.3%(95%CI:12.1%~18.8%),高于城市的4.0%(95%CI:2.4%~6.1%).调查对象为≥40岁农村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12.1%(95%CI:8.6%~16.2%),调查对象为≥50岁农村人群翼状胬肉的患病率为14.7%(95%CI:10.5%~19.5%).不同年龄和性别亚组各地区间翼状胬肉患病率均为西部高,其次是东部,中部低.结论 翼状胬肉在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较高,且翼状胬肉患病率在不同年龄及地区等因素间存在差异.
作者:杨梅;管宇;康丽华;秦柏;张俊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分析羊膜遮盖时机对不同程度眼表烧伤患者视功能转归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眼表烧伤患者76例92眼,按照Dua方法对眼表烧伤程度进行分级,按照羊膜遮盖时机将患者分为伤后1d内组、伤后2~6d组和伤后6d以上组,记录随访1年后患者佳矫正视力及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程度评分,分析影响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及视力转归的危险因素. 结果 纳入的92眼中,热烧伤22眼,占23.9%,酸烧伤29眼,占31.5%,碱烧伤41眼,占44.6%.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评分O、1、2分患者平均烧伤程度评分分别为1.86 ±0.54、3.60±0.94和5.35±0.6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532,P<0.01).轻中度眼表烧伤患者中伤后6d以上组患者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评分明显高于伤后1d内组和伤后2~6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1,P=0.03;Z=-2.33,P=0.02);重度眼表烧伤患者中,各组患者角膜缘干细胞缺乏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末次随访时所有术眼平均视力为3.19±1.47.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程度分级和手术时机是视力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OR=4.925、1.368,均P<0.01).预后视力与羊膜遮盖时机及烧伤程度均呈线性相关(R2=0.078、0.685,均P<0.01).在超过Ⅳ级的眼表烧伤患者中,羊膜移植时机不能改善预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程度.结论 Dua眼表烧伤分级方法对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轻至中度眼表化学烧伤,早期羊膜遮盖可明显改善视力预后,且羊膜遮盖时机越早越好.然而对于重度眼表烧伤患者,羊膜遮盖时机对于视力预后无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王璐璐;张月琴;祝磊;栗占荣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非侵入式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伴长时间视频终端干眼儿童的睑板腺及泪膜脂质层特点.方法 采用横断面病例对照观察,连续纳入2017年1-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6~14岁长时间视频终端干眼儿童患者与短时间视频终端干眼儿童患者共84例149眼,分为长时间视频终端组患者29例56眼,短时间视频终端组患者55例93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后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非侵入式眼表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采用角膜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检查干眼的体征.长时间视频终端组与短时间视频终端组组内OSDI与各监测指标分别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 与短时间视频终端组相比,长时间视频终端组OSDI值较高,平均非侵入性BUT(NIBUTav)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2,P=0.009;Z=2.315,P=0.021);2个组不同睑板腺缺失评分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79,P=0.008).长时间视频终端组OSDI值与SIt呈负相关(rs=-0.598,P=0.050),与NIBUTav和睑板腺缺失指数均呈正相关(rs=0.597,P=0.011;rs=0.522,P=0.022);短时间视频终端组OSDI值与第1次非侵入性BUT(NIBUTf)、NIBUTav和不完全瞬目频率均呈正相关(rs=0.372,P=0.030;rs=0.408,P=0.008;rs=0.426,P=0.050). 结论 长时间视频终端暴露儿童干眼的OSDI值更高,睑板腺缺失更严重;短时间视频终端暴露儿童的干眼严重程度与NIBUTf及不完全瞬目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宁玉贤;赵少贞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螨虫性睑缘炎是由螨虫感染引起的特殊形式的睑缘炎.感染眼睑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腺螨分别寄生于睫毛毛囊和皮脂腺内,当其感染数量较多或受局部各种因素的影响时就会导致睫毛毛囊和睑板腺病变,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临床表现和螨虫检测是诊断螨虫性睑缘炎的主要依据.对于有明显症状和体征的螨虫性睑缘炎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治疗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本文从蠕虫性睑缘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螨虫性睑缘炎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欧阳维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趋化因子是一类在炎症与免疫反应中诱导白细胞募集的细胞因子家族.体外及动物实验证实,趋化因子参与视网膜病理损害过程.趋化因子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具有一定相关性,如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在RVO患眼中存在高表达现象,MCP-1、IL-8加重RVO继发黄斑水肿和视网膜缺血.针对RVO的治疗,曲安奈德(TA)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眼内应用亦被证实可抑制眼内部分趋化因子表达,且治疗效果与初始趋化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将从上述几方面对趋化因子与RVO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作者:刘明月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是由多种因素损伤角膜感觉神经,导致角膜知觉减退,进而引起角膜营养障碍和炎症性改变,其常表现为复发性或持续性的角膜上皮缺损、角膜创伤愈合的延迟,产生角膜溃疡,甚至穿孔.目前临床靶向性治疗神经修复仍有一定难度.P物质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眼部神经、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基质细胞及多种免疫细胞中广泛表达,通过启动胞内信号通路产生相应生物学功能.近年来,随着P物质相关研究增多,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的治疗方式逐渐发生改变.本文回顾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从感染、手术及全身性疾病导致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方面,总结神经肽P物质与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关系及其应用前景.
作者:万珊珊 刊期: 2019年第03期
患儿,男,5.5岁,因2个月前家长无意中发现患儿右眼颞侧充血,局部稍似有隆起,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近来发现右眼颞侧上方肿物逐渐增大,再次于当地医院就诊,因诊治效果不佳,故建议转诊至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专科就治.患儿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眼痛、溢泪、畏光等症状;近期无感冒发热史,无外伤及手术史;足月顺产,生后无吸氧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患儿全身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心脏、肺脏、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王蕾;马建民 刊期: 2019年第03期
角膜内皮移植(EK)由于其手术时间短、术后愈合快及视觉质量佳,近年来逐步取代穿透角膜移植术成为治疗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首选术式.近有学者报道了利用人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并进行前房注射成功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研究结果,开启了EK的新纪元.该方法简化了手术流程,避免了角膜内皮移植植片脱位相关并发症,并显著提高了供体角膜材料的利用率.尽管如此,在临床推广该治疗前,应明确患者接受前房注射异体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预后与转归.
作者:徐建江;洪佳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江苏省阜宁县农村地区5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苏省阜宁县(30个调查点)50岁及以上人群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视力检测,眼表、眼前节及眼底检查;应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对翼状胬肉进行诊断和分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翼状胬肉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调查点居民户口本获得所有50岁及以上人群人员名单并进行检录,结合调查对象纳入标准,应调查6 145人,实际调查5 947人,受检率为96.8%.翼状胬肉患者1 950例,患病率为32.79% [95%可信区间(CI):31.60%~33.98%];其中双眼翼状胬肉1 228例,患病率为20.65% (95% CI:19.62% ~21.68%);其中男性受检者2 467人,男性患者838例,患病率为33.97% (95%CI:32.10% ~ 35.84%);女性受检者3 480人,女性患者1 112例,患病率为31.95% (95%CI:30.40% ~33.51%),不同性别受检者翼状胬肉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50~<60岁:比值比(OR)=1.00;60~<70岁:OR=1.54,P<O.001;70 ~ <80岁:OR=1.83,P<0.001;≥80岁:OR=1.99,P<0.001]、低教育程度(文盲:OR=1.00;小学:OR=0.87,P=0.031;初中:OR=0.72,P=0.002;高中及以上:OR=0.63,P=0.002)、农民职业(OR=1.34,P=0.020)及长户外工作时间(OR=1.13,P=0.026)为翼状胬肉危险因素,性别、婚姻状态、收入、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未发现与翼状胬肉患病相关(均P>0.05).结论 江苏省阜宁县50岁及以上人群翼状胬肉患病率较高,高龄、低教育程度、较长户外工作时间是翼状胬肉患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俊芳;杨梅;朱蓉嵘;秦柏;石海红;康丽华;施健;胡楠;管怀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干眼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眼表疾病,其特征是泪膜稳态失衡,眼表微环境改变,进而导致眼表的不适症状,其发病机制包括泪膜不稳定、泪液高渗透压、眼表炎症与损伤以及角膜神经感觉异常.干眼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干眼的治疗方法不断更新,轻中度干眼和重度干眼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干眼治疗方法的选择因患者病情和治疗机构的条件而异,系统性、规范化、综合性的治疗可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本文系统性总结了传统的与新兴的干眼治疗方法,这些方法操作简单,临床上切实可行,可为不同类型的干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晋秀明;章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2017年国际泪膜与眼表协会(Tear Film&Ocular Surface Society,TFOS)发表了新版干眼专家共识(Dry Eye WorkshopⅡ,DEWSⅡ),其中,有关于眼流行病学的内容对近十年来干眼的患病率、发病率、危险因素、自然病程、致残率和调查问卷进行了全面综述[1].相比较2007年的DEWS Ⅰ,该共识中干眼流行病学的研究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有许多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对干眼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2013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制定了我国干眼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但该共识中有关我国在干眼流行病学方面的内容较少.与2017年的DEWSⅡ相比,我国在此领域的研究尚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本文针对干眼在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与2007年DEWSⅠ的差异对DEWSⅡ进行解读,以期指导我国的干眼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晏晓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