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606
  • 国内刊号:41-1361/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3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1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1995年获河南省高校研究会优秀学报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怀山药与淮南山药、铁杆山药的生药学鉴别

    目的: 为扩大正品山药的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材性状、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对三种山药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怀山药、淮南山药、铁杆山药三个品种有一定差异,但它们的主要成分相同.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认为,淮南山药、铁杆山药在怀山药供不应求的时候可作为它的替代品应用.

    作者:邱金东;刘广河;吴宏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苦杏仁不同炮制品苦杏仁苷含量测定

    目的: 比较苦杏仁不同炮制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滴定法对苦杏仁生品、3种不同炮制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苦杏仁苷含量顺序为生品>火单品>炒品>火单炒品.结论: 不同炮制方法均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杀酶效果,火单法杀酶效果好、苦杏仁苷含量较高.

    作者:李勉;高昕;李昌勤;邱冬兵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妇康炎片中芍药苷的含量

    目的: 研究妇康炎片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4%冰醋酸(12∶ 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在0.478 μg~2.390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8, 回收率为97.89%,RSD为1.35%.结论: 本法灵敏、简便、准确,可用于本制剂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作者:刘蔚;宋卫中;宋景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均匀设计法优化穿心莲的提取工艺

    目的: 优化穿心莲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优选穿心莲提取工艺;以穿心莲内酯和脱水穿心莲内酯的含量为指标,考察药材的提取时间、温度、溶媒量、醇浓度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穿心莲佳提取工艺为3倍量75%乙醇, 40 ℃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结论: 优选的穿心莲提取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蕾;许笑笑;韩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丹参组织破碎提取条件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丹参组织破碎提取的佳提取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丹酚酸B含量的影响.结果: 佳提取工艺为A2B1C3D3,即用8倍量的水,浸泡12 h,破碎提取2次,提取9 min.结论: 破碎提取法简单、高效,可节约大量能源.

    作者:张昀;刘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他啶的含量

    目的: 在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碱性缓冲溶液介质中,过硫酸钾存在下,头孢他啶能够增强荧光桃红的荧光强度,从而建立了荧光法测定头孢他啶含量的新方法.方法: 头孢他啶的质量浓度与荧光强度的变化在5 μg/L~5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2%,其检出限为2.17 μg/L.结果: 该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结论: 能应用于药物制剂中头孢他啶含量的测定.

    作者:王崇妍;李永强;张远馥;王金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草果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目的: 确定草果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粉碎粒度、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影响草果挥发油得率的主要因素是加水量,其次为蒸馏时间.结论: 正交试验法优选得草果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为A1B2C2D2.

    作者:丁艳霞;郭中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初均速法预测莪术粉的贮存期

    目的: 预测莪术粉的贮存期,为含挥发油中药贮存期限的确定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采用化学动力学初均速法,以吸光度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对莪术粉进行恒温加速实验.结果: 建立了吸光度变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方程InVoi=34.2751-13004.3462/T,r=0.9992,求得莪术粉贮存期计算公式t=(A0-0.45)/V0i.结论: 初均速法很好地预测了莪术粉的贮存期,也为含挥发油中药贮存期的确定提供了方法依据.

    作者:方明月;张启明;杨珂;王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鸡胚法及感染小鼠保护试验法观察板蓝根含片的抗病毒作用.结果: 板蓝根含片浓度在50 g/L时能完全抑制5种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作用,对鸡胚内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结论: 板蓝根含片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

    作者:陈百泉;李百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尼莫地平缓释片释放度的灰色数学模型

    目的: 用灰色理论研究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过程.方法: 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尼莫地平缓释片的释放度,根据灰色数学模型,预测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过程.结果: 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E为0.4386,平均相对误差为0.64%.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的半衰期为2.269 h,尼莫地平缓释片的累积释放量的预测模型的后验概率 P=1》0.95, 后验差比 C=0.038《0.35,精度等级为一级.结论: 灰色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尼莫地平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

    作者:杨保华;王小平;陈勇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的试制

    目的: 研制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 方法: 以崩解时间和口感为主要指标,优化处方和工艺,采用全粉末直接压片法制备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 结果: 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盐酸格拉司琼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在35 s以内,口感良好,其他指标均符合有关规定. 结论: 所筛选的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适宜于大生产,质量可控.

    作者:陈洪轩;王艳丽;李治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醋柳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鉴别与测定

    目的: 制备醋柳黄酮β-环糊精包合物,以增加醋柳黄酮的水溶性,改善其制剂制备性能. 方法: 用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薄层色谱法对黄酮类有效成分进行鉴别并对形成的包合物进行验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料药及包合物中药物的含量. 结果: 制备成淡黄色粉末状醋柳黄酮包合物,包合物的收得率为62.17%,平均包合率为9.49%. 结论: 醋柳黄酮中的黄酮类有效成分能被β-环糊精包合,具有较高的包合率.

    作者:蔡源源;宁二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开封市场芦荟药材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含量考察

    目的: 考察开封市场芦荟药材中芦荟苷和芦荟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药店芦荟药材中芦荟苷、芦荟多糖的含量.结果: 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市场上部分芦荟药材中芦荟苷的含量不符合药典标准,芦荟多糖含量也存在差异.结论: 市场芦荟药材的质量存在差异,应该加强和统一芦荟药材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翠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ELSD法测定不同时期玉米须中β-谷甾醇的含量

    目的: 测定不同时期玉米须中β-谷甾醇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玉米须中β-谷甾醇的含量.色谱条件为:VP-ODS柱(150mm×4.6mm),甲醇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参数为漂移管温度37 ℃,载气(N2)流速2.51 L/min.结果: 发现了β-谷甾醇在玉米须生长过程中的含量变化规律,即在7月中旬达到浓度大值(2.3256 mg/g)后,就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本方法可作为玉米须中β-谷甾醇质量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海波;李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榛蘑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榛蘑脂溶性部分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溶剂提取法从食用菌榛蘑中提取脂溶性成分,用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DPPH法测定榛蘑脂溶性部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 鉴定出35个成分,占脂溶性部分的90.83%以上.结论: 榛蘑脂溶性成分主要为酯类和饱和烷烃类物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随着浓度的加大而不再加大.

    作者:臧鑫炎;李彩芳;王金梅;郅妙利;康文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首乌降脂胶囊中SG的含量

    目的: 建立首乌降脂胶囊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SG)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HPLC法,C18柱, 乙腈-水(22∶ 7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线性范围为0.1085 μg~0.5425 μg(r=0.9992,n=5);平均回收率为101.00%(RSD为2.83%,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首乌降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韩紫岩;陈寅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P-HPLC法测定蒲公英叶及根中咖啡酸的含量

    目的: 采用RP--HPLC对蒲公英叶及根中咖啡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 选用Hyper O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甲醇-磷酸盐缓冲液 (23∶ 77)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40 ℃条件下对咖啡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咖啡酸的含量在0.145 μg~0.726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98.3%,RSD=1.80%.结论: 此方法能准确、快速地进行定量检测,可作为蒲公英叶及根中咖啡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程铁峰;朱新科;许启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青龙汤药效研究与应用

    目的: 探讨大青龙汤目前药效学研究及其现代临床应用的概况.方法: 检索查阅近年来大青龙汤药效学和现代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献,分析整理.结果: 大青龙汤具有解热、抑菌,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的功能.结论: 临床用于感冒、高热、哮喘、无汗症、急性肾炎、过敏性鼻炎等多科疾病,且取得了良好地治疗效果.

    作者:刘庆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苷精制纯化的研究

    目的: 建立栀子苷佳的精制纯化方法.方法: 用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栀子苷静态吸附量、动态解吸比较.结果: 静态吸附容量HPD-100》HPD-450》D-101A》D-101》HP-20,栀子苷洗脱率:HP-20》HPD-100》D-101A》HPD-450》D-101.结论: HPD-100、HP-20对栀子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极好的解吸率,其纯化产物栀子苷含量高,是精制栀子苷的良好吸附剂.

    作者:董磊;刘帅英;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蔓荆子挥发性化学成分

    目的: 对蔓荆子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方法: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结果: 分离出81个组分,确认了其中64种组分,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其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峰面积的96.85%.结论: 主要成分为:α-蒎烯(4.26%)、1,8-桉树脑5.90(%)、芳樟醇(3.59 %)、莰烯(4.89%)、丁子香酚(2.18%)、β-石竹烯 (14.72%)、β-古芸烯 (2.56%)、双环吉马烯 (4.35%)、α-雪松醇 (11.29%).

    作者:杨再波;赵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VEGF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质研究

    目的: 制备VEGF脂质体,以提高VEGF在体内的稳定性,增加VEGF的治疗作用,并对所制备的VEGF脂质体进行药剂学性质研究.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了VEGF脂质体,研究其形态学、载药量、包封率以及粒径分布等性质.结果: 本研究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大于70%,载药量约为1.7%,平均粒径为480 nm,粒径范围为330 nm~780 nm,电子透射显微镜下观察脂质体形态,为粒径比较均匀的球状或近球状小囊泡.结论: VEGF脂质体属于大单室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相对较高,质量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王玮;金邻豫;刘慧娜;刘俊波;张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物转运研究中的应用

    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样品采技术,在生命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技术是将灌流取样和透析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技术,适用于组织及深部脏器的生化和代谢研究,可以组织损伤极小的情况下准确、动态地观察活体组织间待测物质的变化,因此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中[1,2].

    作者:姬汴生;敬永升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