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606
  • 国内刊号:41-1361/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3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1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1995年获河南省高校研究会优秀学报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7年4期文献
  • 儿童特发性腰骶管内脂肪增多症及其MRI诊断

    目的:探讨特发性儿童腰骶管内硬膜外脂肪增多症(Spinal Epidural Lipomatosis,SEL)的MRI与临床表现.方法:收集儿童SEL 40例,分析临床表现和MRI表现.结果:①儿童特发性椎管内脂肪增多症特发性显著多于继发于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Cushing综合征.②儿童特发性椎管内脂肪增多症多发生于L4以下的腰骶管内,以S1水平多.③儿童特发性SEL多伴发椎板未融合或隐性脊柱裂.④L4、L5、S1腹侧脂肪厚度与年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L4、S1水平硬膜外腹侧脂肪厚度与椎管前后径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MRI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可以确诊儿童特发性SEL,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恩锋;张小安;赵鑫;程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70例铜绿假单胞菌产酶与耐药性的检测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金属酶与其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分离7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AmpC酶、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酶,并选用7种广谱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结果: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分别为35.7%和7.14%.AmpC酶阳性菌株对头孢他啶(CAZ),头孢他啶/棒酸(CD02),头孢噻肟(CTX),头孢噻肟/棒酸(CD03),氧氟沙星(OFX),阿米卡星(AK)表现高度耐药,对亚胺培南(IPM),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敏感;金属酶阳性菌株仅对阿米卡星(AK)敏感,对其余抗生素表现高度耐药.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金属酶阳性率较高,两种酶与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相关.

    作者:杨军杰;王亚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部分IgA肾病临床、病理不一致性分析

    目的:分析部分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的不一致性.方法:依据本研究制定的入选标准,选择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的临床表现较轻的34名IgA肾病患者,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HB、ALB、SCr、CCr、肾脏长径)及肾活检结果几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4名患者均为临床表现很轻微的患者,但肾脏病理结果中确有很大部分属于较严重的类型.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半数以上球性硬化、存在纤维性新月体及细胞纤维性新月体、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小动脉壁增厚都占有较高的百分比.提示预后不良的Ⅳ级、Ⅴ级IgA肾病比例达37%.结论:临床中部分IgA肾病存在着临床表现与病理表现的不一致性,一些患者尽管没有严重的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却是一些较为严重、预后不良的类型.

    作者:任东升;任哲;陶雅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联合用药治疗生殖道支原体反复感染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自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不孕症科常规检查支原体感染,治疗后复发或未转阴患者,平均年龄28岁±4.5岁,排除肝、肾、胃疾病及其它生殖道炎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作者:张丽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颗粒型饮片的制备

    中药颗粒饮片系将中药材炮制后,根据各类药材的特点制成不同规格的颗粒型饮片,供汤剂调配使用.其大优越性是保持了传统中药汤剂的特点,且有效成分易溶出,使用时煎、泡均可,方便快速.

    作者:李明俊;周生文;揣莘桂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内固定物选择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与Gamma髓内针内固定的10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临床比较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12 mon~36 mon,平均24 mon,优良率为A组92.1%;B组100%;C组100%.结论:根据kyle与Evams联合分型法Ⅰ~Ⅲ型宜选用动力髋内固定术,Ⅲ、Ⅴ型使用动力髁螺钉效果良好,Ⅰ-Ⅴ型都可以使用Gamma固定.

    作者:刘冰山;王晓;张永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

    我院内科1996年至2006年共收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57例,60岁以上有152例,占同期的39%,病死率17%,就老年人SAH的特点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张富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esinogen,PG)PG Ⅰ、PGⅡ含量变化与不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197例正常人、273例各种胃病患者的血清PG Ⅰ、PGⅡ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 Ⅰ水平有所下降(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G Ⅰ明显升高(P<0.01);胃溃疡患者PG Ⅰ略有升高而PGⅡ明显升高(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PG Ⅰ、PGⅡ变化不明显;胃癌患者PG Ⅰ、PG Ⅰ/PGⅡ明显下降(P<0.01).以PG Ⅰ<35 μg/L或PG Ⅰ/PGⅡ<1.5为临界值,联合诊断胃癌,其灵敏度为72.4%,特异性为84.0%.结论:血清PG Ⅰ、PGⅡ含量的变化与胃黏膜病变密切相关,对癌前病变及胃癌的早期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谷敬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香草醛缩氨基均三唑席夫碱对肝癌细胞分化相关酶和蛋白的影响

    目的:研究香草醛缩氨基均三唑席夫碱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诱导分化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3-吡啶-3-基-4-[(4-羟基-3-甲氧基-苯亚甲基)氨基]-5-甲硫基-1,2,4-三唑(LH-37)与SMMC-7721细胞共同培养,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和LH-37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甲胎蛋白含量,金氏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LH-37在1×10-5~1×10-3mol/L的浓度范围均能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率随浓度的的增加而增高(P<0.05或P<0.01),细胞形态和结构向正常肝细胞方向逆转,1×10-5 mol/L和1×10-6 mol/L的LH-37均可使细胞甲胎蛋白含量明显下降,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升高.结论:香草醛缩氨基均三唑席夫碱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具有抗增殖、促分化作用.

    作者:张维娟;王红钢;马永超;皇甫超申;胡国强;刘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剑麻皂素的硫酸酯化的研究

    目的:将分离出的剑麻皂素进行硫酸酯化,以期合成得到具有抗癌活性的剑麻皂素衍生物.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剑麻皂素硫酸酯.结果: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35 ℃,反应时间为24 h,原料(质量g)与吡啶(体积ml)的配比为1:20,原料(质量g)与氯磺酸(体积ml)的配比为1:5.同时对产品进行熔点、Rf值、红外光谱、质谱表征,并作了生理活性的测定.结论:表明具有较高的抗肝癌活性.

    作者:韩耀玲;张东娣;林翠梧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赤芍提取条件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赤芍的佳提取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考察提取次数,溶剂用量,浸泡时间和提取时间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佳提取工艺为A2B1C3D3,即用15倍量的水,浸泡12 h,破碎提取2次,提取9 min.结论:破碎提取法简单、高效,可节约大量能源.

    作者:刘路;张昀;李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宫颈糜烂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及中药栓剂治疗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患者解脲支原体感染及中药栓剂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24例宫颈糜烂患者和132例宫颈光滑者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将113例解脲支原体阳性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罗红霉素和中药栓剂联合治疗,对照组用罗红霉素治疗.结果:治疗组宫颈糜烂治愈率为94.7%,对照组治愈率为82.1%,二者有显著差异.结论: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中药栓剂联合西药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以明显改善宫颈糜烂症状.

    作者:裴景堂;韩素萍;李秀敏;徐志喜;许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含量的检测

    目的:建立甘草酸二铵脂质体含量检测方法.方法:RP-HPLC法来进行甘草酸脂质体含量的测定.结果:药物浓度与吸收峰面积的相关性好(r=0.999 9,n=5),回收率在99.4%~100.7%之间,RSD=1.89%.结论:所用法准确,可用于甘草酸单铵脂质体的含量测定.

    作者:梁振福;王培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包合物的制备及其显微验证

    目的:制备银杏叶提取物β-环糊精包合物,以增加银杏叶提取物的水溶性,便于制剂应用.方法: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银杏叶提取物包合物,并尝试采用显微镜下观察所用物料显微性状变化的方法对制备的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制备了浅棕色粉末状银杏叶提取物包合物,通过显微镜观察,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结论:β-环糊精能很好的包合黄酮类有效成分;显微镜法为一方便、直观的包合物验证方法,能够对包合物的形成进行验证.

    作者:金邻豫;蔡源源;王博;唐滋贵;邱瑞宝;李建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连翘中叶、茎、果实等不同部位芦丁的含量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连翘果实、7月叶、7月茎和老叶中芦丁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Purospher star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2.0%乙酸水溶液(42:58),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359 nm,柱温为25 ℃.结果:芦丁在0.68 μg~6.8 μg之间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1,平均回收率为98.0%,RSD为2.0%(n=6).结论:连翘果实、7月叶、7月茎和老叶所含芦丁的量为:7月叶(0.91%)>老叶(0.35%)>果实(0.27%)>7月茎(0.12%).

    作者:王金梅;高健;郅妙利;许启泰;康文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粉防己碱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目的:建立Tet脂质体药物含量测定及包封率测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水-0.8%冰醋酸(30:15:55);进样量:20 μl;流速: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80 nm.采用葡聚糖凝胶G-50柱色谱法分离Tet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Tet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Tet在2.0 mg/L~1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3),平均回收率在100.0%~101.0%之间.日内精密度RSD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2%(n=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Tet脂质体药物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作者:陈洪轩;王艳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绵毛酸模叶蓼的生药学研究

    目的:对药用植物绵毛酸模叶蓼的组织形态进行鉴别.方法:采集原植物,对该植物进行植物学及生药学的鉴定.结果:绵毛酸模叶蓼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其叶横切面具草酸钙簇晶层,主脉维管束分为四束,粉末中有众多的草酸钙簇晶、非腺毛等特征.结论:上述特征可作为绵毛酸模叶蓼的质量标准制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李昌勤;袁王俊;吴宏欣;李勉;康文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护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女性患者89例,年龄小30岁,大70岁,平均50±3.12岁.均为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中出现皮肤反应:Ⅰ度42例,Ⅱ度23例,Ⅲ度2例,22例无皮肤反应.

    作者:李霞;陶志敏;高长庆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影响

    目的: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率.方法: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的家庭护理,资料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的并发症和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住院率.

    作者:靳永萍;刘社娟;莫熄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糖尿病发生低血糖症的院外急救及宣教

    1 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常见原因1.1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用量过大,尤其是老年人服用优降糖等强力降糖药.1.2 脆性糖尿病患者,病情不稳定者,容易出现低血糖.1.3 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后未按时进餐、或进食量减少.1.4 饮食量减少或口服降糖药物剂量增加时,运动量保持不变,或活动量增大而没有及时加餐.

    作者:赵彦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健康教育在外伤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外伤性骨折患者大多既往体健,突如其来的伤害改变了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状况,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易影响诊疗、护理、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健康教育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在整体护理实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我们对我科186例外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霞;董云虹;江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藜芦(Veratrum nigrum L.)生品与炮制品中藜芦新碱(veratrosine)含量和毒性差异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藜芦(Veratrum nigrum L.)的炮制机理研究.方法:利用HPLC-UV方法测定生物碱藜芦新碱(veratrosine)在生品和炮制品中的含量差异以及利用急性毒性实验,考察生品和炮制品毒性差异.结果:藜芦新碱(veratrosine)质量浓度在0 mg/L~2 000 mg/L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7);平均回收率为98.6%,RSD为3.17%(n=5).藜芦水提物灌胃给小鼠的LD50为4.2 g/kg,95%可信限为3.4 g/kg~5.4 g/kg;米泔制藜芦水提物灌胃给小鼠的LD50为5.3 g/kg,95%可信限为4.8 g/kg~6.1 g/kg.醋制藜芦水提物灌胃给小鼠的LD50为3.2 g/kg,95%可信限为2.5 g/kg~3.9 g/kg.结论:藜芦醋制后会使生物碱藜芦新碱(veratrosine)溶出率增高,毒性增强;藜芦米泔制后会使生物碱藜芦新碱(veratrosine)溶出率降低,毒性减弱.

    作者:王金辉;丛悦;曹颖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功劳木组分F6逆转白血病MDR的作用和机制

    目的:背景与目的从中药功劳木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异喹啉类生物碱组分(Fraction 6,F6),具有抗病毒、抗炎、降血压等生理活性.近年有文献报道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一定的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作用.本文以白血病多药耐药细胞(K562/ADM)为对象来研究F6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效果及作用机制,以寻找具有多药耐药逆转活性的新型中药.方法:采用MTF法检测F6及阿霉素(Adriamycin,ADM)对K562/S和K562/AD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F6对耐药肿瘤细胞MDR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内罗丹明123(Rhodamine123,Rh123)浓度,以检测F6对肿瘤细胞膜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泵功能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6对肿瘤细胞膜P-gp表达水平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F6对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10 mg/L为F6的无毒剂量;ADM对K562/S和K562/ADM细胞的IC50分别为(1.68±0.08)mg/L和(80.25±1.06)mg/L;无毒剂量F6与ADM联合应用后对K562/S和K562/ADM细胞的IC50分别为(1.09±0.07)mg/L和(16.68±0.72)mg/L,此剂量F6使K562/ADM细胞的IC50下降4.81倍;无毒剂量的F6应用前后,K562/ADM细胞MDR1基因表达水平和细胞膜P-g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Rh123蓄积试验中无毒剂量的F6应用后使K562/ADM细胞内Rh123浓度由F6应用前的29.21%升高到85.35%,Rh123外排试验中无毒剂量的F6应用后使K562/ADM细胞内Rh123浓度由F6应用前的27.19%升高到59.22%;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无毒剂量的F6使K562/ADM细胞凋亡率升高3.82倍.结论:F6能有效逆转白血病细胞的MDR;F6逆转白血病MDR的机制为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膜上P-gp的药泵功能,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逆转耐药性,而不是抑制MDR1基因和P-gp表达.

    作者:王天晓;李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HIV-1免疫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C,dendritic cell)因其细胞膜向外伸出并形成与神经细胞轴突相似的膜性树状突起而得名.1973年,Steinman等首先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树突状细胞并在以后的研究中证明其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刘红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EGF纳米粒的制备及药剂学性质研究

    目的:将VEGF制备为纳米粒,以提高VEGF在体内的稳定性,解决VECF半衰期短等问题,并对所制备的VEGF纳米粒进行药剂学性质研究.方法:以无毒、可生物降解的聚氰基丙烯酸酯为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EGF纳米粒,对其外观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和载药量以及体外释放进行考察.结果:制备了纳米粒胶体溶液及其冻干品:电子透射显微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外形为粒径比较均匀的球状或近球状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90 nm,粒径范围为50~150 nm;包封率大于85%,载药量约为42%,冻干品的再分散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VEGF纳米粒,包封率和载药量相对较高,质量稳定,重现性好.

    作者:王玮;陈玉成;张丹;刘慧娜;宁二娟;张海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人单核源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人单核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uclear cells,PBMC),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和重组人白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的Cellgro培养,使其分化为DC.以PBS组作阴性对照,LPS组作阳性对照,将DC与Dil染料标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共同孵育48 h及DC与100 μmol/L辛伐他汀和50 mg/L DiI染料标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y-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共同孵育48 h作实验组,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检测DC表型(CDla、CD80、CD86、HLA-DR)的表达,同时镜下观察DC吞噬0x-LDL的形态变化.结果:经辛伐他汀处理的DC可下调CDla、HLA-DR的表达,抑制DC对Ox-LDL的吞噬作用.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DC的免疫活性,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免疫调节的新机制.

    作者:尹学亮;惠学志;刘建尧;梁添书;张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自制双向双腔硬膜外穿刺针及其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样针制作取两根16号硬膜外穿刺针,将其中一根自针体根部截断,取针体与另一完整穿刺针两勺状面背面磨平,以不磨穿管壁为宜.两针的截面均成3/4圆形.将两针背向组合,以银焊焊成一体,形成截面长径约2.3 mm,短径0.9 mm椭圆形针体.在组合针两个头部勺状面之间焊成锐角以利穿刺.

    作者:姚继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去离子器的制作

    去离子器(滤芯)是西门子电子直线加速器的重要耗材之一,它是保证准确打靶,保护磁控管正常工作和延长其寿命的一个重要元件[1],正常使用时其寿命仅有半年,而且价格较贵.

    作者:唐文春;徐晓波;段永建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