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河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
  • 国际刊号:1672-7606
  • 国内刊号:41-1361/R
  • 影响因子:0.49
  • 创刊:193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14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1995年获河南省高校研究会优秀学报二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16年3期文献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①采用荧光法对1 264例行PCI患者进行CYP2C 19基因型检测;②从1 264例患者中随机选择资料完整的132例患者,并按照基因型进行分组,比较平均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情况、氯吡格雷抵抗和随访12 mon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再发生情况.[结果]①入选检测患者的各基因型分布为快代谢基因型(* 1/*1)占总例数41.85%、中间代谢基因型(* 1/*2、*1/*3)占总例数46.60%、慢代谢基因型(* 2/*2、*2/*3、*3/*3)占总例数11.55%;②经氯吡格雷治疗后,正常代谢组(快代谢基因型)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率14.04%,明显低于弱代谢组(中间代谢基因型和慢代谢基因型)的52.00%,P< 0.05;正常代谢组平均血小板聚集降低率(17.65±9.29)%,明显高于弱代谢组(14.16±12.75)%,P<0.05;正常代谢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28%,明显少于弱代谢组的45.33%,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治疗PCI术后患者疗效具有直接影响,应根据患者基因型指导PCI术后治疗.

    作者:朱中梁;汪宏良;李振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贲门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确诊的贲门癌患者14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给予观察组根治性全胃切除切除手术,给予对照组则进行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QLQC-30、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d胃管引流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3d白蛋白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短期内生活质量评分中QLQC-30问卷的各个项目以及术后1a、3 a生存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根治性近端胃切除术相比,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闫立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额与经颞入路微创治疗基底节脑出血

    [目的]探讨在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治疗中,经额与经颞入路微创穿刺抽吸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入住我院的95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经额入路组)50例,对照组(经颞入路组)45例,分别对治疗中原发部位再出血、住院时间及近期疗效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经额入路组)原发部位再出血少于对照组(经颞入路组),NIHSS改善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在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经额入路微创治疗方式再出血风险小,住院时间短,神经功能恢复更佳,该方式治疗效果优于经颞入路.

    作者:刘俊超;王成光;张海军;闫妍;郑光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小鼠视网膜剥离及铺片改良应用于电生理学的研究

    [目的]改良小鼠视网膜剥离及铺片方法,优化组织学观察及电生理学研究.[方法]选用C57BL/6J小鼠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视网膜剥离铺片,然后用免疫荧光和Dil散射标记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改良后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进行视网膜剥离铺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Dil散射标记后,包括血管和神经细胞在内的许多组织学结构都能非常形象地观察到.[结论]经过改良的视网膜铺片技术能够应用于组织学观察或电生理学研究.

    作者:李瑞萍;孙仪征;范文娟;邓锦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化栓通脉丸联合荷丹片治疗高血脂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化栓通脉丸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血脂异常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化栓通脉丸治疗组(86例)及对照组(86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测定血脂并观察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G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在12个月观察期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P< 0.05).[结论]化栓通脉丸及荷丹片治疗能够干预并降低血脂水平,降低心脑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作者:刘志刚;刘蔚;徐欣;宋卫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含量及其动态变化,并探讨溶血磷脂酸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健康体检人员和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都符合入组标准,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无明显差异,用比色法进行血浆LPA水平的检测,同时进行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检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进行NIHSS评分,将病例组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12例)和完全性脑梗死组(38例);分析进展性脑梗死和完全性脑梗死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和相关生化指标,选取5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和10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在入院24 h、48 h、3d、7d、14 d进行血浆LPA水平的动态观察.[结果]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水平为(4.439 9±1.27 072) 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049 39±0.526 3)μmol/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为(92.9±16.1)%,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8.7±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组的血浆LPA水平为(6.267 1±1.284 8)μmol/L,血小板聚集率为(99.1±18.3)%;完全性脑梗死组的血浆LPA水平为(3.862 9±0.472 2)μmol/L,血小板聚集率为(82.3±12.6)%.进展性脑梗死组的LPA和PAgT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在入院后24 h、48 h、3d、7d、14d进行血浆LPA水平的检测,结果提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值在48 h高,以后逐渐降低,14 d血浆LPA值降至正常;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LPA水平在任何时间点均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LPA值.[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是动态变化的,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LPA水平逐渐降低直至恢复正常.

    作者:刘怡;胡晞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大学生脂肪肝患者血脂与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大学生脂肪肝患者肝功能酶学指标与血脂的变化.[方法]收集经超声诊断为脂肪肝的大学生患者44例,作为脂肪肝组;将42例无指标异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把两组人员肝功能酶学指标和血脂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脂肪肝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4,P<0.05);甘油三酯(T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P<0.05),TC、HDL-C、LDL-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学生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肝功能异常,血脂主要表现为甘油三酯(TG)异常.

    作者:赫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癌术后乳糜胸防治策略

    [目的]探讨肺癌术后乳糜胸的防治策略.[方法]从2012年4月至2016年3月,我科行各种肺癌肺切除术2 126例,术后发生乳糜胸6例,发生率0.28%.其中,右侧5例,左侧1例.我们回顾性分析此6例乳糜胸的诊断治疗经验,并对其发生和预防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5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右侧开胸手术者,因引流量大,经短期保守治疗无效,原切口开胸行胸导管结扎术治愈.[结论]癌术后乳糜胸多可保守治愈,引流量大短期保守治疗无效需行胸导管结扎术或经VATS行胸导管夹闭术.可疑有胸导管或其分支损伤时,应行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以防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作者:周美宏;吕宏伟;王浩然;梁光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运动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AMPK信号分子和自噬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AMPK信号分子和自噬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运动对照组、AD模型对照组、AD模型训练组.在立体定位仪下向大鼠两侧海马注射Aβ25-35制造AD模型.实验结束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Niss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状态;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磷酸化AMPK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MPK、LC3I、LC3II及Beclin-1的表达.[结果]与AD模型对照组相比较,AD模型训练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减少,穿越平台区域次数明显增加(P<0.01);AD模型训练组大鼠的CAI区海马神经元形态较AD模型对照组改善明显,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P<0.05);P-AMPK在AD模型训练组大鼠的表达明显增强,且主要在胞浆表达;与AD模型对照组相比,AD模型训练组大鼠的P-AMPK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都明显增强(P<0.01),LC3II/LC3I比值明显增加(P<0.01).[结论]8周的跑台运动可明显改善AD模型大鼠的记忆能力、减少AD模型大鼠海马CAI区神经元损伤数量.其机制可能是8周运动训练激活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AMPK通路和自噬,进而保护神经元.

    作者:郭春阳;刘涛;李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临床探析

    [目的]考察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阴亏虚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分别为86.0%和66.0%,有效率分别为98.0%和8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FBG、2Hpg、HbA1C、FINS、HOMA-IR、WBISI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2hPG、HbA1C、FINS、HOMA-IR、WBIS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辅助治疗可明显减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肾阴亏虚型)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赵小菊;姚沛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212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A组,n=110),给予常规营养神经、气压泵和其他康复治疗措施;护理干预组(B组,n=102),除常规治疗外,进行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B组(x2=4.456,P=0.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脑出血偏瘫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

    作者:李俊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杜仲保健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研究杜仲保健酒的质量标准.[方法]对杜仲保健酒的含醇量、总固体量、有毒物质进行了检测;采用TLC法对杜仲酒中西洋参和枸杞进行了定性分析;采用HPLC法对杜仲皮主要成分松脂醇二葡萄糖苷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1∶79),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检测温度为25℃,进样量为50 μL.[结果]TLC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在0.053 4~0.534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6.756%,RSD为2.3%(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作为该杜仲保健酒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寇威;王景春;王伟;徐燕茹;王凌云;李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若羌灰枣多糖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新疆若羌灰枣多糖的提取进行优化,考察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试验因素与水平,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确定其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68 h,提取温度78.27℃,液料比27.36∶1.[结果]在此佳工艺条件下,枣多糖的提取率可达71.19%.[结论]在此基础上采用Sevage法除去枣多糖溶液中蛋白质,在样品、Sevage为1∶1,氯仿、正丁醇为4∶1的条件下,研究萃取次数对蛋白质和多糖的影响,得出佳萃取次数为6次.

    作者:魏金凤;贾玉华;闫静;曹鹏然;雷璐倩;胡志宇;康文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分散片的质量检查及溶出度对比研究

    [目的]制备恩替卡韦分散片,对自制分散片进行质量检查,并与市售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体外溶出曲线比较研究.[方法]以微晶纤维素为稀释剂、60 g/L PVPK30水溶液为黏合剂、PVPP为崩解剂、欧伦包衣预混液为包衣材料,制成恩替卡韦分散片,并对自制分散片进行一系列质量检查.以0.05 mol/L的磷酸二氢钠为溶出介质,用小杯法测定了自制分散片与市售分散片在介质中的溶出曲线.[结果]自制恩替卡韦分散片的质量符合要求,其体外溶出度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规定.[结论]制备的恩替卡韦分散片外观良好、质量符合标准,比市售分散片的体外溶出略快,且制备工艺简单.

    作者:袁慧;徐小明;张欣欣;史琼;程铁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开封菊花总黄酮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开封菊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开封菊花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总黄酮含量在0.02~0.10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95%,RSD为1.02%.黄飞舞和白线菊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87%和10.3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菊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作者:王桥;金月珍;朱凌佳;潘新迪;陈芳芳;王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长链非编码RNA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长度在200~ 10 000 nt之间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具有保守性低、组织特异性表达的特点.它参与细胞内多种过程的调控,对于哺乳动物的基因组和转录组以及转录和转录后基因表达的调控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lncRNA在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中表达异常,探讨lncRNA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可以使lncRNA成为肿瘤诊断的新的生物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主要对lncRNA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高荧苒;王大勇;李涛;姬新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红蛋白对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一种六配位血红素单体球蛋白,被发现在机体的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与组织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体外培养的神经细胞中以及实验动物的神经系统内,脑红蛋白的升高可以减少神经元受到的损伤.研究表明,脑红蛋白是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分子,脑红蛋白的超表达在清除活性氧物质、减轻一氧化氮引起的损伤、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创伤性脑损伤的保护等中的作用更为显著.然而,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对脑红蛋白的结构、分布、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做一简单介绍.

    作者:李直;李依芃;邓锦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预后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满意率为98.5%,对照组总满意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切实改善预后效果,有利于原发病的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云霞;吕雪梅;盛兆福;陈文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脑出血与癫痫

    脑出血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脑出血后继发癫痫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加重脑出血病情,延长治疗周期.因此,脑出血后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对脑出血后继发癫痫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方圆;陈文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危险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患者的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外伤史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影响早发性癫痫发作的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NIHSS评分、高血压病史、吸烟史与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密切相关(P<0.05).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既往外伤史与其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高龄、男性、NIHSS评分较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是再次脑出血早发癫痫的主要危险因素.出血部位、出血量、电解质情况、外科治疗、既往外伤史为不肯定因素.

    作者:李延红;李雪芬;李香;陈文武;盛兆福;孙永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一种以持续的癫痫发作为特征的病理状态,为神经科常见的危急重症.SE分类多样,根据发作形式可分为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全面性及局灶性)、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失神性及精神运动性)和睡眠期电持续状态(清醒一睡眠期电持续状态及睡眠期电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在临床中表现多样,且症状、体征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易与其他疾病(如抑郁症、精神病、癔症、脑炎、代谢性脑病、癫痫后状态等)混淆.近年来,随着脑电图的广泛应用,出现了不少关于非惊厥性癫痫病的报道.为增强临床医师对NCSE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结合我院的诊断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NCSE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松林;方健;陈文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