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 主管单位: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668/R
  • 国内刊号:11-5668/R
  • 影响因子:0.41
  • 创刊:199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6-190
  • 全年订价:1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生物医学工程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不同浓度七氟醚吸入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

    目的 研究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全麻诱导对患者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6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研究比较3组患者吸入七氟醚4%(A组)、6%(B组)和8%(C组)浓度的诱导时间、诱导质量、镇静程度和麻醉深度的差异.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患者入睡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记录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警觉与镇静评分(OAA/S评分).结果 C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5.5±4.4) s要明显短于A组(78.1±8.3) s和B组(55.2±6.9) s(P<0.05),患者入睡时间C组(93.0±10.7) s也明显快于A组(148.4±13.8) s和B组(102.0±8.9) s(P<0.05).OAA/S评分为3分时,C组的BIS值为 (74.1 ±3.8),AAI值为(37.2±4.2) ; C组诱导前后MAP下降和HR增快,且部分患者波动较大(P<0.05).C组呼吸暂停发生率(30%)要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单纯吸入七氟醚诱导患者入睡快,临床推荐吸入浓度为6%,其可提供良好的麻醉质量,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小.

    作者:程傲冰;佘守章;王淼;许立新;刘继云;闫焱;索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麻醉深度的影响及相应EC50和脑BIS50的测定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测定意识丧失及体动反应消失时相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EC50)和BIS50的值.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女性45例(ASA Ⅰ~Ⅱ级),病例来自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以舒芬太尼0、0.12、0.24 μg/L作持续靶控输注,6 min后3组皆以0.6 mg/L启动丙泊酚靶控,并按0.3 mg/L递增丙泊酚.记录BIS基础值、舒芬太尼达效应室浓度后的BIS值、丙泊酚递增后的BIS和警觉镇静评估法(OAA/S)评分及挤压三角肌反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0.9、1.5、2.1 mg/L时,挤压三角肌后BIS的增加量;丙泊酚注射痛情况;测定意识丧失及体动反应消失时相应的EC50、EC95、BIS50、BIS95. 结果 B、C组BIS值在舒芬太尼输注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丧失时A、B、C组的丙泊酚EC50/EC95分别为1.9/2.4、1.6/2.1、1.4/1.9 mg/L;BIS50/BIS95分别为64/55、69/61、72/59.体动反应消失时A、B、C组的丙泊酚EC50/EC95分别为3.0/3.7、1.4/2.0、0.9/1.4 mg/L;BIS50/BIS95分别为49/40、74/62、84/75.丙泊酚EC为0.9、1.5、2.1 mg/L时,三角肌挤压刺激的BIS增加量,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舒芬太尼0.12 μg/L、0.24 μg/L靶控不会引起BIS值显著变化,而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时可降低意识丧失、体动反应消失时的丙泊酚EC50,同时相应BIS50有所上升;且舒芬太尼可以明显降低刺激所导致的BIS增加量,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现象.

    作者:韩光炜;佘守章;邬子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调控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抗氧化基因--大鼠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基因的功能区及其调控表达.方法 克隆1.76 kb大鼠γ-GCS基因的重链亚单位--GCLC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并构建含荧光素酶基因的报道载体GCLC-Luc (GCLC/pGL-3).利用嵌顿缺失方法构建GCLC基因的缺失体,并将其表达载体转染大鼠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中分析该基因的调控区域.通过该方法初步发现GCLC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的-745~-705 bp属负性调控区域.利用EMSA和supershift证实大鼠肺泡上皮细胞GCLC基因负调控区域的E-box元件能与转录因子USF1/USF2特异性的结合.将USF的真核表达载体和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分别导入肺泡上皮细胞,观察GCLC基因的转录活性和GCL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CLC基因的-403~-111 bp和-705~-613 bp区段属正调控区域;-745~-705 bp属负调控区域.EMS和supershift证实上游刺激因子(USF)能与该负调控区域的E-box元件结合抑制GCLC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论 发现GCLC基因其中2个正调控区域(-403~-111 bp与-705~-613 bp)和1个负调控区域(-745~-705 bp), 其中负调控区域-745~-705 bp上的 E-box元件通过与USF结合介导GCLC基因的负性表达调控.

    作者:程璘令;李冰;涂洪斌;刘启才;冉丕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细胞接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得心肌分化表型的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条件下,细胞接触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心肌细胞(CM)的诱导作用.方法 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转基因大鼠的BMSCs与CM以不同比例(1:1、1:10、1:20、1:40)共培养1周,分别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计数分析检测肌钙蛋白Ⅰ(cTnI)、α-sarcomeric actinin和MEF-2C等心肌特异性蛋白,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分化细胞的电生理功能.结果 在共培养条件下,部分GFP-BMSCs可表达一系列心肌表面标记物,如心肌特异性cTnI蛋白等,且获得心肌分化表型的数量随着CM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部分GFP-BMSCs与CM一起同步搏动,并可获得与CM相似的膜电位.结论 细胞接触可诱导BMSCs获得有功能的心肌分化表型,其数量与心肌的数量不同浓度有相对的依赖性,随着心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作者:何晓青;陈敏生;刘世明;李仁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定量检测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含量评价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

    目的 检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 T细胞受体重排删除DNA环(signal joint T-cell receptor excision DNA circles sjTRECs,TRECs)的含量,从而探讨患者的初始型naive T细胞水平和胸腺近期输出功能特点.方法利用实时定量PCR(TaqMan)方法,检测77例AN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RECs的水平,并根据外周血中CD3阳性率计算CD3细胞中TRECs水平.14例ANLL缓解期患者和14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ANLL患者外周血中TRECs含量为(0.43±0.92)拷贝/1 000 PBMCs, (2.02±3.25)拷贝/1 000 CD3+细胞,明显低于正常人TRECs水平[(4.10±3.65)拷贝/1 000 PBMCs和(6.84±4.71)拷贝/1 000 CD3+细胞,P=0.0000和P=0.0001]和缓解期患者[(2.19±2.49)拷贝/1 000 PBMCs和(6.30±7.13)拷贝/1 000 CD3+细胞,P=0.0000和P=0.0005].各亚型ANLL患者的TRE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大多数ANLL型患者胸腺近期输出naive T细胞功能明显降低,缓解期患者的胸腺近期输出功能有一定程度恢复.

    作者:杨力建;李扬秋;陈少华;耿素霞;吴秀丽;张学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雌激素及类雌激素测评系统的建立

    目的 采用重组报道基因的方法开发一套可筛选环境雌激素和检测青春期前儿童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雌激素受体介导的转录激活测评系统.方法 构建含有雌激素受体反应元件的报道载体pGL3-ERE-LUC和pGL3-overERE-LUC以及人类雌激素受体表达载体pSG5-ER.将两种报道载体分别转染入MCF-7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雌激素受体配体,观察其对该系统的影响.将两种报道载体分别与雌激素受体表达载体共转染,加入不同浓度雌激素受体配体,观察其对该系统的影响.结果 酶切结果证实pSG5-ER表达载体及报告载体构建成功.转染了pGL3-ERE-LUC或pGL3-overERE-LUC的MCF-7细胞,当加入一定浓度雌二醇(E2)及异黄酮(isoflavone)时,荧光素酶活性均增加;加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惜芬(TAM)后,荧光素酶活性下降.结论 将pGL3-ERE-LUC或pGL3-overERE-LUC分别与pSG5-ER共转染入MCF-7细胞,可建立较敏感的环境雌激素测评系统.

    作者:冯帼;周问渠;邹冬霆;付欣;陈耀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不同血药浓度时脑功能状态指数和脑电双频谱指数的比较

    目的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丙泊酚麻醉时脑功能状态指数(cerebral state index,CSI)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同期监测的对比性观察.方法 选择本院50例妇科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5例患者.每例患者同时进行CSI和BIS监测.A组的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为3.0 μg/L,B组的瑞芬太尼靶控效应室浓度为5.0 μg/L.全麻诱导和维持使用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罗库溴铵.两组丙泊酚靶控效应室浓度均从1.5 mg/L开始,血浆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之后增加0.5 mg/L,终达到4.0 mg/L,手术结束时停止TCI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丙泊酚各效应室浓度下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CSI、BIS值;停药后每间隔1 min记录1次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CSI、BIS值;以及意识消失和意识恢复时的CSI和BIS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CSI、BIS值均随着丙泊酚靶控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各组同一时点CSI与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SI和BIS值与丙泊酚效应室浓度总体呈正相关:诱导期(rCSI=0.842;rBIS=0.840,P<0.05),恢复期(rCSI=0.791;rBIS=0.627,P<0.05).意识消失时CSI值与BIS值比较[A组(64.5±6.1)比(70.1±3.1);B组(68.6±5.6)比(69.9±4.7)]以及意识恢复时CSI值与BIS值比较[(A组74.1±5.0)比(76.4±3.5);B组(75.2±4.5)比(77.8±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靶TCI时CSI值和BIS值较接近,且均与丙泊酚的血药浓度呈正相关,在意识消失和恢复时点CSI值与BIS值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晖;岳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点、手术适应证及评估其疗效.方法 本院自2000年1月~2005年10月应用该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其中中后外侧突出型82例,中央突出型2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78例.手术经后入路进行,采用椎间盘镜完成椎管开窗、椎间盘摘除术等减压步骤.结果 术后随访3~20个月,依据Machnab标准:优62例、良31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达87.7%,未出现椎间隙感染及椎体滑脱.结论 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好、恢复快及并发症小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作者:郭剑鸿;何二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疗效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系统应用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眼科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近视患者1238例(2418眼)按术前屈光度分3组:I组(-0.75~-6.00)D,Ⅱ组(-6.25~-10.00)D,Ⅲ组(-10.25~-21.00)D.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生产的Esiris第6代小光斑飞点式准分子激光系统和法国Moria公司生产的电动旋转式角膜板层刀进行Lasik手术.术后随访1年,对视力、屈光度、偏中心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随诊分析.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达1.0以上分别为91.1%、84.9%、52.0%;术后3个月时裸眼视力1.0以上的分别为96.2%、93.0%、84.2%;术后6个月时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者占91.7%.所有患者屈光度在术后1~3个月时基本稳定.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术后视力恢复快,稳定快,无偏心切削、中心岛形成及不规则散光.

    作者:叶翠玉;姚达强;郭露萍;陈振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组织射频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组织射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光镜和电镜检测多电极射频消融的子宫肌瘤组织及未消融的子宫肌瘤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0例多电极射频消融的子宫肌瘤组织及未消融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B cell lymhpoma/leukemia-2)和Bax(Bcl-2 associated x-protein)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消融灶边缘及其外0.5 cm的子宫肌瘤组织,细胞凋亡指数(16.3±3.4)高于未消融的子宫肌瘤组织(7.1±1.6,P<0.01);同时Bcl-2蛋白表达减弱(P<0.05),Bax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 高温诱导的细胞凋亡在射频消融致子宫肌瘤治疗中起着相关作用,可能是消融引起肌瘤坏死的机制之一.

    作者:全晓广;张晓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量子点荧光标记及其应用

    量子点(quantum dot,QD)又称为半导体纳米晶体(semiconductor nanocrystal),是一种由Ⅱ-Ⅷ或Ⅲ-Ⅴ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直径约1~100 nm.在激发光的诱导下,量子点会产生荧光.一、量子点的基本特性

    作者:李琨;焦嫦亮;尹翔;王顺伟;王吉伟;张阳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肠杆菌胞内的共表达策略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因其具有系统工具成熟、表达水平高、易于操作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而成为表达外源蛋白常用的表达系统之一.但该系统在表达外源蛋白,尤其是真核蛋白时也存在不少缺陷,其中主要的是由于大肠杆菌胞内缺乏帮助蛋白正确折叠的机制,所以相当一部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外源蛋白都聚集成沉淀,即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从而丧失了生物活性.

    作者:余波光;林键;吴文言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种改良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DNA银染显色方法

    目的 对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中DNA银染及显色方法进行改良,以得到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DNA银染显色方法.方法 改良的方法省略了预处理、固定、用试剂终止显色过程等步骤,并无需中间用水冲洗、漂洗.结果 改良方法使PAGE中DNA银染显色全程时间缩短至15~20 min,且效果较好.结论 改良后的方法简捷有效,值得应用.

    作者:毛晓健;肖昕;熊爱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NK4腺病毒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目的 制备表达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NK4蛋白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方法 酶切pcDNA3-hNK4质粒获得NK4基因编码区序列并克隆至穿梭载体构建重组pAdTrack-CMV-NK4载体,线性化后与pAdEasy-1共转化BJ5183,通过同源重组得到重组pAd-NK4病毒载体.将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HEK293包装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用病毒悬液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RT-PCR法检测感染肿瘤细胞中NK4 mRNA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得到阳性pAd-NK4重组腺病毒载体,该载体能有效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内成功包装.在转染2d后能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制备的Ad- NK4在体外能有效感染HepG2细胞并获得NK4基因高水平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NK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制备重组腺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NK4基因的功能及应用NK4进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石慧;陈德基;刘启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制备重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腺病毒

    目的 两步法提高细菌内同源重组效率制备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复制缺陷型腺病毒.方法 制备含有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大肠杆菌BJ5183,Hind Ⅲ酶切筛选未发生细菌内重组的菌落,并将其制备成感受态(BJ5183pAdEasy-1).RT-PCR法克隆得到MCP-1 cDNA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后亚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上构建重组穿梭载体pAdTrack-MCP-1.PmeⅠ酶切线性化并碱性磷酸酶处理pAdTrack-MCP-1,然后电穿孔转化感受态BJ5183pAdEasy-1.PacⅠ酶切筛选得到正确重组的腺病毒载体pAd-MCP-1,将pAd-MCP-1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包装病毒颗粒,以PCR法鉴定.结果 成功构建pAd-MCP-1,效率可达50%以上,pAd-MCP-1能有效转染HEK293细胞并在细胞内包装.PCR鉴定病毒携带有MCP-1基因片段.结论 两步法细菌内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较常规电穿孔共转化效率高.成功制备重组腺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MCP-1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作者:汪普宁;彭和平;刘启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生殖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敲除Fmr1基因对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24只,分为对照组、春季超排组和冬季超排组,每组8只,进行超排,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超排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含量,以及不同季节的超排卵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超排后小鼠血清中P和LH含量明显增加[(24.43±13.33)比(1.60±0.46);(173.86±112.09)比(0.36±0.23),P<0.01].与冬季(11.44±5.93)比较,春季(37.25±13.91)的超排卵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 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生殖系统功能没有明显异常.与正常小鼠一样,Frm 1基因敲除小鼠机体内P和LH的分泌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其超排效果随季节而有显著不同.

    作者:丘剑峰;叶炳飞;黄月玲;廖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AD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产物的活性鉴定

    目的 构建pCool-GST-ICAD/CAD的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方法 用PCR扩增CAD基因, 将扩增产物克隆入pCool-GST-ICAD载体中构建出pCool-GST-ICAD/CAD表达载体.经酶切和电泳鉴定正确后,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及凝胶过滤等方法分离纯化,后用SDS-PAGE和DNA降解实验进行鉴定.结果 构建了pCool-GST-ICAD/CAD原核表达载体,重组载体转化后表达出毫克级水平的GST-ICAD/CAD蛋白复合体.经分离纯化后得到纯度很好的CAD-ICAD蛋白复合体,在SDS-PAGE电泳上呈现清晰的两条蛋白带.经DNA降解实验证明纯化所得的CAD蛋白具有非特异性降解DNA的核酸酶作用.结论 成功制备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CAD核酸酶,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制剂.

    作者:章喜明;王燕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电双频谱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麻醉深度监测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期间往往需要适当的镇静治疗.全麻需要监测意识转换、术中知晓和预测苏醒,临床上常用警觉及镇静评估法(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OAA/S)进行镇静程度的评分,而术中频繁的唤醒患者来判断镇静程度是不现实的.

    作者:佘守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术中知晓与监测

    认知(cognition)科学是在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神经科学、科学语言学、比较人类学以及其它基础科学交叉后涌现出来的高度跨学科的新兴科学.认知科学是研究人类感知和人脑信息处理过程的科学.认知过程包括外在物理世界如何产生知觉,知觉信息如何输入、如何表达,乃至问题的求解.认知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动作、语言、推理、思考、意识乃至情感在内的各个层面的认知活动.

    作者:岳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避免麻醉中知晓的策略

    一、麻醉中知晓1987年Vickers将麻醉深度不够分成两个等级:回忆(recall)和觉醒状态(wakefulness).回忆或保持记忆是患者能回忆麻醉下发生的事情,知晓(awareness)相当于记忆.产科和心脏手术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较高.据报道,700例心脏手术中,麻醉中知晓的发生率为1.1%;3076例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手术中,有1%能回忆术中情况.

    作者:王焱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理想麻醉状态与麻醉深度监测

    麻醉深度监测一直是临床麻醉医生关注的问题.然而要理解麻醉深度,必须首先明确麻醉及麻醉状态的含义,这些含义是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因此,麻醉深度的监测也是随着麻醉学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深入的.

    作者:于布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转基因食品定性定量的检测分析方法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指由细胞DNA中经非生殖方法插入了特定外源基因或基因片段,并获得某种良好性状的动物、植物或微生物制成的食品.自1993年转基因作物Flavr Savr延熟番茄实现商品化以来,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一直为公众所注目,且至今尚无统一定论.

    作者:李文立;黄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