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05年14期文献
  • 36例痛经治疗体会

    妇女行经期间或行经前后,发生小腹疼痛、腰酸,甚至影响工作及学习者,谓之痛经.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年妇女,自初潮起即有痛经,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子宫痉挛性收缩有关.亦可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子宫过度屈曲等,影响经血畅行所致.

    作者:袁宗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婴儿泪囊炎241例病原学分析

    泪囊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多发性眼科疾患,由于鼻泪管下端开口处上皮残屑堵塞,致使鼻泪管不通,泪液和细菌积存在泪囊中,引起泪囊炎.现将我院2002年12月~2003年11月间来门诊就医,经细菌学培养阳性的241例病例资料进行病原学分析.

    作者:刘宏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重度阿托品中毒18例临床分析

    阿托品为临床上常用药品,主要用于治疗内脏绞痛、麻醉前给药、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碱中毒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等,过量治疗或误服可引起中毒.我院从2000年元月~2004年元月共收治重度阿托品中毒18例,均为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使用阿托品过量而引起.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振立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61例治疗体会

    1993年4月~2003年4月我科共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1例,效果良好,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1例,男37例,女24例,年龄32~87岁,平均59.5岁.有外伤史33例,以交通事故、坠落、跌碰损伤多见,否认外伤史17例,不能回忆外伤9例.病史1~9个月.

    作者:程华东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观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HIM)的根本原因是围产期窒息,严重缺氧可引起新生儿多器官缺氧缺血性损害,不仅可造成缺氧缺血性脑病,而且心脏也受到损伤.我院儿科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58例,并发HIM160例,其中7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1,6-FDP),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英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CT对新生儿窒息的诊断价值(附64例分析)

    新生儿窒息尤其重度窒息是新生儿早期的严重疾病,死亡率高,后遗症多.颅脑CT扫描尤其早期检查,可减少本病的死亡率与后遗症发生率.

    作者:李福灿;杨玉霞;杨海林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妊娠期患者耳鼻喉疾病分析

    育龄妇女在妊娠期间,为了适应胎儿发育生长,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几乎对全身各个脏器都有影响,此时孕妇抗病能力减弱,因而易发生一些耳鼻喉科疾病.自1998年~2004年,我们已经治疗39例患耳鼻喉科疾病的孕妇,现将临床资料介绍如下,并对其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进行探讨.

    作者:武艳艳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甲硝唑冲洗预防会阴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1年2月~2004年12月对250例会阴侧切者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会阴切口,对预防切口感染、降低产褥病率,促进切口愈合,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坤;尚亚琼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对比探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常见的脑损伤性疾病,轻者预后良好,重者引起死亡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必须正确诊断及进行临床与CT诊断进行对比与分析.

    作者:唐爱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小儿慢性腹泻的镜下表现及锡类散治疗

    我院自2001年开展肠镜检查以来,对收治入院的慢性腹泻患儿行常规肠镜检查,对其镜下表现进行列表统计及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的患儿,进行锡类散低位灌肠治疗,治疗前后症状好转时间及住院天数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郝建华;程艳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徒手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144例分析

    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逐步提高和重视,要保障母体健康,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可采用手法旋转来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本人对144例持续性横位及枕后位进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使难产变顺产.

    作者:薛小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高,其致死率及致残率也较高,并且后遗症也很常见.本且病历所指后遗症只限定为头痛、头晕、恶心、近事遗忘、抑郁、恐惧、多梦失眠等症状.

    作者:魏华荫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钻孔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对象与方法1.病例选择:本组120例患者,均按血肿形成的部位和临床表现随机分组.①有高血压病史或发病时血压升高并排除其它原因的自发性脑出血;②CT显示为幕上或幕下出血(不包括脑干出血);③入院时生命体征相对平稳,脑疝形成时间在2h以内;④幕上出血在30ml以上,幕下在10ml以上.钻孔引流组60例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男女比例2:1,年龄45~82岁,平均66.8岁;有高血压病史50例(83%),入院时血压(20~29)/(15~21)kPa.血肿清除组60例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1.42:1;年龄44~80岁,平均64.8岁;有高血压病史48例(80%),入院时血压(19~29)/(15~21)kPa.

    作者:孙笃友;孙笃云;孙成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81例艾滋病临床分析

    艾滋病(AIDS)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而AID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为探讨中国人AIDS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并发症情况,现将我院收治的81例AIDS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冠军;王合群;蔡俊岭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参麦注射液、大剂量VitC治疗51例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病,我院2002年6月~2004年6月对收治的51例病毒性心肌炎[1,2]患儿采用参麦注射液、大剂量VitC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文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

    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急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在急性胆囊炎病人中所占的比例也在逐渐增高.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的减退,代偿能力和免疫力低下,生理系统储备能力减退,且多合并有其它重要器官的伴发病,易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急诊手术治疗风险极大.我院自1998~2004年共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周克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妇科手术硬膜外麻醉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的临床观察

    我们采用一点穿刺、双向注药的方法实施妇科手术的麻醉,为观察其结果,对一点穿刺单向注药的方法进行了随机分组对照.报告如下.

    作者:张东云;杨福华;周杰;李山中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37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部改变.主要原因是围生期窒息.轻度者预后良好,重度者常于12h内中枢神经症状明显加重或在新生儿早期即死亡,或产生永久性脑功能缺陷,如智力低下、癫癎和脑性瘫痪.

    作者:曹俊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治疗老年人肺气肿并发感染的临床观察

    老年人肺气肿是北方地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并易引起肺部感染.大同属于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寒冷以及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等慢性刺激多,成为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原因和诱因.病情逐渐进展,出现慢性阻塞肺气肿,并常见于老年人,故本地区发病率较高.探索治疗老年人肺气肿感染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许爱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异博定和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比较

    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可出现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呈阵发性发作.发作时可伴有心输出量下降而导致胸闷、头晕,发作持续时间过长,可引起循环功能障碍/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加重而危及生命.因此,及时转复PSVT,改善或消除其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极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异博定和胺碘酮对PSVT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以供PSVT发作时临床选择用药参考.

    作者:周成国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负荷量给药法致地高辛中毒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负荷量给药法致地高辛中毒的认识,并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连续抽取22例应用负荷量给药法致地高辛中毒的病人进行临床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 根据本组病例统计,在正常剂量下采用负荷量给药法致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为19%.结论 负荷量给药法易致地高辛中毒,改为维持量给药法,可减少地高辛中毒的发生率.

    作者:孔令振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脑益智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老年性痴呆(Alz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1].以记忆、认知、智力障碍及人格、情感改变为主,患者的感觉、运动、语言、生活能力、社会交往受到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国内的痴呆病患者迅速增加.目前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治疗尚未解决.

    作者:刘晓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肿节风、西咪替丁、叶酸治疗腹泻病

    2002年9月~2004年10月我们对300例腹泻患儿采用肿节风、西咪替丁、叶酸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300例患儿年龄6个月~2岁6个月,男176例,女124例.发热184例,呕吐136例,均伴脱水,均符合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1].

    作者:王福玲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收集该院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痰热清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及B超或CT检查等,以评价其疗效.结果 使用痰热清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对照组相比,腹部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痊愈率达76.0%,对照组为56.0%,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痰热清可明显缓解胰炎的临床症状、抑制胰酶、减轻炎性介质对胰腺功能的损害.

    作者:陈怡发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一清胶囊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一清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146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治疗组给予一清胶囊内服,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胶囊内服.结果 一清胶囊的治愈率为77.7%,总有效率为91.2%,显著优于罗红霉素组.结论 一清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梁爱芳;张艳丽;郑曙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安福隆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α-2b干扰素(安福隆)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83例被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3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咳嗽、喘憋、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均快于对照组,胸部X线片显示疾病恢复治疗组快于对照组.结论 雾化吸入α-2b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非常有效,且应用十分方便.

    作者:徐金丽;王君;付素娟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慢性乙型肝炎穿刺活检与临床诊断结果的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肝穿刺活检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诊断与临康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肝穿刺活检,并行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分期,比对临床诊断结果,探讨病理分级、分期与临床诊断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86例慢性乙型肝炎诊断中,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5.05%,常常是临床诊断轻,病理诊断重.结论 肝活体组织检查在肝炎临床中占有重要位置,对选择和应用抗病毒药物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发现早期、不甚活动的肝硬化,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肝穿刺活检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魏民;宋金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浅谈计算机X线摄影(CR)及应用

    目的 探讨CR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于2004年4月在原有X线设备基础上配套启用CR-900系统及图像处理系统以来进行CR检查8000例,并与同期普通X线照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现传统X线摄影的数字化升级,甲级片率80%以上,废片率为零,收到良好应用效果.结论 引进CR系统,投资较小,在不淘汰原有X线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了普通X线摄影的数字化升级,具有广泛而普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为将来RIS系统、HIS系统及PACS系统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魏杰;于连水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用于失血性休克病人抢救的护理

    对120例失血性休克病人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以此快速补血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抢救效果显著.通过规范操作和精心护理,穿刺成功率达100%,无感染和其它并发症发生.

    作者:寇凤英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6例晚期卵巢肿瘤静脉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的护理

    卵巢肿瘤(orarian tumor)是妇科常见的肿瘤,从幼女到老年都可发生.由于卵巢组织学的特点,肿瘤分类之多占全身各器官首位.临床上常因肿瘤长大广泛、多发巨大而不能完全手术切除而再次复发,这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祝美玲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足局部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 EBN)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对提高护理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作用的新兴工作方法.是指护理人员慎重、准确、明智的应用当前所获得好护理依据,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将三者完美的结合,制订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

    作者:杜桂芹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浅谈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我国已加入WTO,各项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现代医院手术室工作也不断发展,手术室医护人员在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一项特殊的医疗工作,在从事其高尚职业的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有受到疾病传染和病毒感染的可能,受到化学性制剂和挥发性麻醉剂污染的空气及射线、电灼、噪声等危害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即具有节奏快、工作任务重、连续性、无规律性等特点,他(她)们在进入工作状态时,精神方面经常处于紧张状况,导致心理负担加重极易造成精神疲劳和倦怠,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在西方国家,人们对医护人员健康的关注与普通患者是同等对待的.

    作者:郭秀茹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何做到预前护理,及时治疗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至关重要.

    作者:关桂花;高慧贤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呼吸科病人失眠的护理

    失眠是常见的睡眠障碍,已成为产生疾病和影响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作者:闫晓霞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截瘫病人的护理

    截瘫是由于外伤或病理性原因,造成横贯性脊髓损伤,而引起损伤平面以下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此类病人病情重,及早诊治及护理非常重要.因为截瘫病人的自然死亡率不高,而往往是死于褥疮、泌尿系感染和坠积性肺炎三大并发症.所以,做好截瘫病人的护理,预防三大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近年来我科在整体护理中,以预防并发症为主,配合治疗与护理,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作者:鲁莉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盖诺化疗的静脉护理体会

    盖诺是一种新的半合成长春碱类化合物,对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乳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具有独特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盖诺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较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3.3%[1],炎症常累及整个穿刺侧的手臂,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故在临床用药时,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素英;王晓梅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护理体会

    急性脑血管(ACVD)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由于其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已日渐引起临床上的关注.我科于1999年7月~2004年3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90例,所有病例均在就诊时经头颅CT证实,对其中20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彦华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护士心理与护士管理

    掌握管理心理学是现代护理管理的需要.现代护理管理把人视为管理活动的中心,而人的一切言行又是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良好的心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工作积极主动、热情、认真、质量好、效率高,做为一个护士长,要准确地把握每个护士的个性特征,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以发挥大的效能.

    作者:周素萍;薛利红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护理配合.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在眼内血液循环时发出荧光,利用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真实记录眼底情况的动态变化.结果 对799例患者进行造影时期全程护理.752例顺利通过造影检查,47例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结论 荧光素注射的护理是造影的主要环节之一.

    作者:张改玲;王宇鹰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健康教育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25例肿瘤介入治疗患者亲属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后确定健康教育内容、目标,采用形象化、个体化语言,通过个别交谈的方式,每日评价1次,同时发放疾病相关知识资料,出院后长期随访,给予康复指导.结果与结论 健康教育增强肿瘤患者对介入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或减轻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日.患者亲属学会了向病人提供支持的方法,患者睡眠质量、食欲、精神状态得到改善,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提高了患者及亲属对医疗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作者:王红利 刊期: 2005年第14期

  •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临床分析

    病例报告例1,36岁,农民.以宫内孕41+1周于2004年3月7日入院待产.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2003年5月20日,预产期2004年2月27日,孕期经过平顺.既往体健,孕3产2,末次分娩于2年前,为死产.家族无静脉血栓病史.

    作者:魏学荣;魏家亭 刊期: 200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