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06年2期文献
  • 12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老年人,但其在青年中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收集了我院2002年5月~2005年4月住院的126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126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做对照分析如下:

    作者:马永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118例恶性肿瘤胸腺积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

    凭借胸腔积液检查诊断恶性胸腔积液,唯一明确的证据是找到恶性肿瘤细胞,虽然阳性率不高,但其却是目前简便、准确、常用的一种确诊方法,不可替代[1].我院近5年来,对病因不明的439例胸腔积液进行了细胞学检查,共查出恶性肿瘤118例,阳性检出率为26.88%;另外查出可疑癌15例,占受检人数的3.42%;细胞间变18例,占4.10%.现将118例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家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人工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的预防

    呼吸机作为一项人工替代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应用于麻醉、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及大手术后的呼吸支持治疗中.但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因其为侵入性操作,使呼吸道粘膜受损和机体的防御机制减弱,极易导致肺部感染.而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则可加重原发疾病,使其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如何预防肺部感染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们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翟红艳;范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发病因素复杂,可造成患者盆腔疼痛和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腹腔镜等新技术的开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诊率增加,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均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艳云;毛炜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四肢动脉急性闭塞介入治疗28例分析

    急性动脉闭塞发病急、发展快,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后果严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几年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999年12月~2003年11月我们采取经PTA球囊扩张和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四肢动脉闭塞患者2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疗效分析

    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常引起肝脏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甚至出现严重黄疸,使抗结核化疗被迫中断.虽经保肝治疗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但时间较长,而且再次应用抗结核药物后肝功能损伤亦出现.多次中断抗结核治疗患者病情迁延不愈,易造成耐药结核杆菌的出现而使治疗失败.近年来,我科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部分肝功能损伤而继续化疗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卫华;侯义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耐药肺结核病的成因分析及防治

    耐药结核病(DR-TB)是指患者所排结核分支杆菌已对一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产生耐药的结核病.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结核病总耐药率为27.8%;耐多药结核病(MDR-TB)耐药率为10.7%[1].尤其耐多药结核病治疗困难、费用高、治愈率低、复发率及病死率高[2],其正成为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为分析耐药肺结核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我们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收治资料完整的162例耐药肺结核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明;孙长美;赵善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钠素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预后关系探讨

    脑钠素(BNP)是一种利钠利尿的肽类激素,是由左心室心肌分泌的,在维持血容量的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NP在很多病理情况下会升高,心力衰竭时升高为明显,其升高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于志刚;张春;王海平;安秋香;王墨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观察

    肝硬化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内科常见的危重急诊,由于这类病人病程长、体质差、多脏器功能损害,且多突然发病、出血量大、病情进展迅速,随时有生命危险,常令医务人员触手无策.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脑垂体后叶素针加液体持续静脉滴注达到止血的目的或用三腔二囊管压迫达到暂时止血的目的,由于脑垂体后叶素针的副作用及压迫疗法的痛苦,常令部分病人不能耐受,我院近5年来应用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启良;吴成涛;李慧芬;邱正新;蔡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子宫全切术前后性生活状况调查及健康指导

    子宫是女性生殖器中的一个重要器官,愈来愈多的学者认为子宫切除术前后应对妇女生活、心理方面给予关注.为此我们对169例子宫全切术妇女进行了手术前后性知识方面的调查,旨在了解子宫全切术是否对这些妇女在生理、心理上造成影响,以制订出相关护理措施,消除她们的心理障碍.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的临床应用与疗效观察

    腹水是肝硬化晚期的常见并发症,常规内科治疗难以奏效.我科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顽固性腹水患者60例,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周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观察

    中期妊娠引产是产科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院面对的是广大农村患者,她们文化层次低、又缺乏避孕知识,带环怀孕或结扎术后再孕者,往往因其上腹部不适先就诊于消化内科,后到妇产科就诊时已达孕中期而失去早孕人流时机.近年来,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在基层医院应用于中期妊娠,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玉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胼胝体梗死11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梗死多发生在基底节区、脑叶、丘脑、小脑、脑干等部位,胼胝体血液供应丰富,该部位梗死较少见,且多合并上述部位病变,而单纯胼胝体梗死罕见.我科1996年5月~2005年9月收治单纯胼胝体梗死11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闫斌;牛好敏;郭雅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呼吸衰竭加重期的治疗

    慢性呼吸衰竭,多由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障碍,常见的Ⅱ型呼吸衰竭,PaO2<7.98kPa(<60mm Hg),PaCO2>6.65kPa(>50mm Hg).常因某些因素致反复加重恶化.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52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反复加重102例次,就加重期治疗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付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代谢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临床上人们越来越注意到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往往聚集一个病人身上.1988年Reaven将这一组症状命名为X-综合征,以后又被称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1999年WHO将这种聚集现象称为代谢综合征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定义[1].近10年代谢综合征已成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为总结其临床特点,从我科1999~2003年住院患者中抽取符合该综合征的患者40例,对其进行分析.

    作者:林凤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不明原因性不孕症58例疗效观察

    在不孕症的病因中,未查出器质性病变或原因不明者占10%~20%[1].我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促进排卵后宫腔内人工授精法对不明原因的5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就其排卵、妊娠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玲;吴瑞芳;詹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及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我院于2002年7月~2005年2月以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18例初治或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静;田红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衰临床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CHF)是各种心脏疾患常见的终末期临床表现,近年来,随着各种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相继公布,显示ACEI及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各种慢性心衰治疗指南陆续将其列为心功能稳定时慢性心衰治疗的一线药物[1].回顾文献发现报道多为对照性研究,而同一批心衰患者的治疗前后的回顾性研究较少,现将近3年来我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CHF患者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疗效观察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其病死率高达80%[1].近两年我们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溃疡出血46例,与同期使用西咪替丁治疗的42例相对照,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燕玲;杨向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多巴酚丁胺及酚妥拉明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

    肺心病并发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往往治疗效果差,病死率较高.2002年3月~2004年9月我科采用多巴酚丁胺及酚妥拉明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邵宝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心绞痛的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绞痛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展快、病情严重,应及时给予治疗.一般治疗多用硝酸甘油注射液静脉滴注,但某些病人易产生耐药,疗效不佳,且易造成反射性心跳加快,使用不当还会引起心绞痛的发作.现在我们对有些心绞痛患者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分别用硝酸甘油注射液及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来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心绞痛的疗效、对血脂的调节作用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疗效观察

    心房纤颤(房颤)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安全性大,副作用小,较电复律更适用于基层医院.但快速房颤时单用胺碘酮治疗,心室率控制不理想.为此,我院5年来采用倍他乐克联合胺碘酮转复快速房颤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吴利军;冯文学;侯利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哮喘临床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院运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儿童哮喘208例,并设对照组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艳萍;高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

    2005年4月~2005年11月,我们应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凯西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0例,系统观察3个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广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15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8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有效、安全、实用.

    作者:王妍;曹运锋;李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1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服用辛伐他汀每天20mg和40mg,观察疗程6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指标及肝功能、磷酸肌酸激酶等.结果两组服药后均有明显的调脂作用,其中40mg组调脂作用更强,达标率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均未见有明显肝功能损害或肌病.结论辛伐他汀在治疗高脂血症患者时,适当增加剂量可提高调脂疗效,而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作者:赵金龙;徐黛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环磷酸腺苷葡甲胺治疗肺心病并左心衰13例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环磷酸腺苷葡甲胺与西地兰对肺心病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随机选13例患者为观察组,18例为对照组,两组间心衰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显效3例(23.1%),总有效率69.2%,无副反应发生;对照组显效7例(38.9%),总有效率88.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磷酸腺苷葡甲胺的疗效较西地兰低,但能达到有效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是一种治疗肺心病心衰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张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胺碘酮对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心房纤颤患者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比较治疗组66例患者治疗前后QT间期、QTc间期、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并与正常成人对照组60例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QT及QTc间期均明显延长,而QTd、QTcd反而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与健康成人对照组相比,QTd及QTcd均明显增大(P<0.01).结论胺碘酮可使心房纤颤患者QT及QTc间期延长,使QTd及QTcd降低.

    作者:王全德;刘顺岭;李秀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前列地尔脂微球体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普用名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高效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1]、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其脂微球制剂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弥补了单纯制剂的某些不足.本文采用前列地尔脂微球体制剂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梅;许华强;丁俊蓉;杨燕燕;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卡维地洛与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的长期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及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的长期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n=35),倍他乐克组(n=34)及对照组(n=37),随访半年.观察心衰症状及心功能指标.结果①卡维地洛组及倍他乐克组用药后心衰症状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卡维地洛组及倍他乐克组用药后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减小(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用药后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血压明显下降(P<0.05),而倍他乐克组较对照组心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卡维地洛及倍他乐克均能明显改善心功能,但两药对慢性心衰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发房颤36例临床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病的终归宿,心衰如果并发房颤,将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故对此类患者复律或控制心室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对36例心衰并发房颤的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希安;黄风静;张淑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2例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在美国心脏病学院2003年年会开幕式的SIMON DACK讲座上,Braunwald教授将心衰称为心脏病后的大战场,近期内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因此,心衰正在成为21世纪重要的心血管病症.我们对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血衰竭(CHF)患者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并进行临床对比研究,旨在观察其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辉;陈红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可必特气雾剂联合普米克都保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哮喘为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抗炎、对症治疗为哮喘基本的治疗方法,2001年2月~2004年2月,我们应用普米克都保联合可必特气雾剂吸入治疗80例哮喘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明生;丁峰;张丽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过期流产10例

    胚胎或胎儿死亡滞留在子宫中尚未自然排出者称过期流产,处理较困难.近年来笔者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过期流产,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达康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疗效观察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肌病损和长期负荷过重,心肌收缩力减弱,早期通过加快心率、心肌肥厚和心肌扩大等进行代偿,调整排血量,尚能满足身体休息和活动时的需要,这个阶段为心脏代偿期,临床上不出现症状.

    作者:陈艳;赵广慧;闫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肺结核咯血的治疗原则与治疗进展

    肺部许多疾病和某些全身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炎、肺脓肿、肺癌、心血管疾病和血液疾病等均可引起咯血,而由肺结核引起的咯血为常见,约占70%~80%[1].肺结核咯血可引起咯血后的病灶播散、感染和肺不换张,大咯血窒息和失血性休克,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常常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治疗原发病--肺结核,积极治疗并发症--肺结核咯血,能提高肺结核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曹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临床抑郁症发病机制及新型抗抑郁药疗效综述

    就近年来临床上关于多种疾病所致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认为各型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抗抑郁药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患者主观症状方面.

    作者:刘利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胸腺肽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胸腺肽为从猪胸腺内提取的一种多肽混合物,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郭松菊;伊永娟;张国琴;颜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从护理人员的自律行为谈护理纠纷潜在法律问题

    目的从举证倒置的法律角度探讨护理人员的自律行为与护理纠纷潜在法律问题的关系.方法对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及潜在护理纠纷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护理人员的法律观念滞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及能力,以利增加积极的应对能力,适应新的护患模式,达到依法行护,严格自律的目的.

    作者:刘梅之;邓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硝普钠静滴治疗高血压伴急性左心衰竭的观察与护理

    硝普钠为强有力的血管扩张剂,能直接松弛小动脉与静脉血管平滑肌[1],降低外周阻力,使血压下降,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减轻心肌负荷,降低心肌氧耗量,使衰竭的左心室排血量增加,同时使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心力衰竭症状缓解.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金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方法总结我院接受透析治疗的62例病人共计2400例次血液透析中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将其归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高血压,低血压,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头痛,心律失常,失衡,腹痛,发冷发热,空气栓塞.结论血液透析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处理非常重要,只要增加责任心,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好多并发症是可以避免,无须中断透析.

    作者:刘素红;张永艺;郭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72例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方法根据本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新生儿的生理特点,采用复温、吸氧、维生素E涂抹按摩、合理喂养治疗.结果通过控制感染,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及维生素E外用配合按摩,效果显著,治愈率达99%.结论加强护理是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王明玲;陈新丽;刘风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期间、恢复阶段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促进疾病的康复,防患于未然,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诊断为冠心病,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38~71岁.

    作者:朱小芳;石志军;姚鲜;赵艳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56例尿毒症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护理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急性肺水肿的诱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56例尿毒症并发急性肺水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尿毒症并发急性肺水肿与尿量和高血压的关系极为密切.结论有效利尿及降低血压是治疗尿毒症并急性肺水肿的关键,早期发现、及时处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徐会芬;孙军;贺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冠心病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发病率亦呈增高趋势,且病情凶险,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现就我院8例病例的特点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苏均;韩洁青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及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防治老年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采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高/低钠序贯透析法预防老年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约为10%~15%),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老年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符小燕;郑辉瑜;詹丹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对本科老年住院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佳效果.方法选择近三年来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241例,采用出院问卷调查表、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收集资料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降低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止高血压相关疾病的发生.结论通过对住院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血压、减轻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目的.

    作者:朱建玲;姚伟琼;陈树丹;丘向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基层医院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部如何发挥职能作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现代质量管理要求,更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管理水平,是护理管理者目前关注的焦点问题,现结合我院实际,浅谈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兰芝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中的作用

    我院2002年8月~2003年8月收治150例脑瘫患儿,经中西医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及配合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及方法1.1对象:本组150例,男86例,女64例,年龄1~6个月80例,6个月~1岁46例,>1岁24例;其中伴智力低下者30例,视、听力损伤者8例.癫痫6例.

    作者:宋美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