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14年20期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后,除1例术后出现继发胆管狭窄、梗阻性黄疸行二次手术治愈外,余均经一期手术而治愈。效果良好。结论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率较高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中转开腹修补胆管,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严格把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强调手术操作规范,强化训练,根据胆管损伤原因、损伤部位,采取正确手术操作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张志远;吴秋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256层螺旋 CT 成像在慢性房颤导管消融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 CT 成像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心房颤动前、后评价左心房血栓和肺静脉形态的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53例。在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前、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256层螺旋 CT 检查,经三维重建显示左心房和肺静脉主于及分支。对收集的左心房及左心耳内血栓的检出情况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比较分析,评价256层 CT 对左心房及左心耳内血栓检出的准确性;并分析肺静脉检查前后的管径变化以判断有无肺静脉狭窄的发生。结果在153例患者中,256层螺旋 CT 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耳内血栓诊断的符合率为95.4%,房颤射频消融术前、后对比共发现43例患者出现肺静脉不同程度的狭窄。结论应用256层螺旋 CT 肺静脉成像可以清楚显示左心房和各支肺静脉的开口直径及其分支,并可发现有、无肺静脉狭窄及发育畸形。房颤患者行左房及肺静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可以发现是否存在左房血栓,是检测房颤患者是否存在左房血栓的一种无创性方法。

    作者:黄琼;张雷;袁义强;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癌患者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胃癌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腹腔镜术后胃癌患者给予鼻肠营养管供养支持和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49.5±8.7)h、排气时间(53.8±8.5)h、排便时间(68.7±6.8)h、住院时间(10.6±1.9)h,并发症发生率6.67%。结论对腹腔镜术后胃癌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肠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肿瘤切除术在腮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经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的2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23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切口一期愈合。术后出现局部积液2例,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7例暂时性面瘫患者1~6周后自行恢复;3例术侧耳垂和耳廓背部皮肤敏感性较对侧减弱,术后8~12周基本恢复正常;3例出现味觉汗味综合征,症状较轻。出院随访18个月~3年,无肿瘤复发,无口干、涎瘘、面神经永久性麻痹等并发症发生,手术部位凹陷较轻,切口瘢痕不明显,对面容美观无明显影响。结论改良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创伤小,面神经损伤轻,腮腺主导管及较多腮腺组织得以保存,术后并发症少,对面容的不良影响减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黄付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静脉与口服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静脉铁剂(蔗糖铁、卫信康)与口服铁剂(琥珀酸亚铁,速立菲)联合重组人促红素(CHO)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蔗糖铁组和琥珀酸亚铁口服组,每组20例。蔗糖铁组:每周1次透析时从透析管路静脉端将蔗糖铁100 mg +100 ml 生理盐水缓慢滴注;口服铁组:琥珀酸亚铁200 mg,3次/ d,两组患者观察 l2周;两组均联合应用注射用重组人促红素(4000IU/支),每周120~150 IU/ kg,每周2~3次皮下注射,比较两组患者贫血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贫血均有改善,但蔗糖铁组在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及血清铁蛋白(SF)与治疗前及口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无明显变化。静脉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口服组15%(3/20)出现消化道反应。结论蔗糖铁治疗肾性贫血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张玉静;鲁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减退对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38例甲亢患者为甲组、35例甲减患者为乙组,并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为丙组,比较三组患者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水平。结果甲组患者 GLU 明显高于丙组(P ﹤0.05),TG、TC 水平均低于丙组(P ﹤0.05);乙组患者 GLU 明显低于丙组(P ﹤0.05),患者 TG、TC 水平均高于丙组(P ﹤0.05)。结论甲亢和甲减患者均伴随着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然而不同疾病患者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治疗时要注意两者的差异,给予针对性治疗,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任艳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鼻甲骨增生伴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36例下鼻甲骨质增生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采用鼻镜部分切除下鼻甲骨及骨折外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5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2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鼻镜下下鼻甲骨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鼻甲骨增生伴慢性肥厚性鼻炎,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锁定钢板结合 Mippo 技术治疗长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 Mippo 技术治疗长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股骨、胫骨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结合 Mippo 技术治疗,必要时加用不跨关节的高分子夹板外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36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断端力线良好,无钢板断裂,拆除内固定装置无再骨折情况。结论锁定钢板与 Mippo 技术相结合是治疗长段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守柱;刘新明;陈聚伍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微创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河南神火集团职工总医院采用微创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7例锁骨骨折患者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锁骨骨折操作简便,创伤小,对局部血供影响较轻,利于骨折愈合,患者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较快,临床应用效果优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翔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规护理,出院后常规随访;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程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营养评价系统综合治疗妊娠期骨密度降低的疗效

    目的:探讨营养评价系统综合治疗妊娠期骨密度降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孕16~27周采用营养评价系统综合治疗的初次检查骨量减少的孕妇100例为 A1组,初次检查骨质疏松50例孕妇为 A2组,选择单纯钙剂治疗的初次检查骨量减少的100例孕妇为 B1组,初次检查骨质疏松的50例孕妇为B2组,比较其治疗30、45、60 d 的疗效。结果治疗30、45、60 d,A1组与 B1组、A2与 B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2组有效率38%、80%、96%,均高于 B2组的26%、5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均钙剂应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营养评价系统综合方法治疗妊娠期骨密度降低疗效显著,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钙剂用量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非甾体抗感染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非甾体抗感染药联合玻璃酸钠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采用口服非甾体抗感染药联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应用非甾体抗感染药治疗。疗程均为5周,以 VAS 疼痛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疼痛强度的变化;以 HSS 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5周后两组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VAS 评分实验组骨性关节炎疼痛症状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非甾体类抗感染药是治疗早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基础药物,同时配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作者:吕亚西;孙京涛;刘宏建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血清降钙素原监测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价值

    目的:动态监测降钙素原(PCT)水平,指导抗生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应用,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方法将124例 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CT 组66例,常规治疗组58例。PCT 组于入院当时即检测血清 PCT 水平,PCT 浓度≥0.25μg/ L 决定应用抗生素;PCT 浓度较前一次升高,判定所选抗生素不敏感,更换抗生素;PCT 浓度较前一次降低,判定所选抗生素治疗有效,抗生素应用不变;PCT 浓度﹤0.25μg/ L 决定停止应用抗生素。常规治疗组由医生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胸片、症状、白细胞计数决定抗生素使用,主要观察指标为抗生素的使用天数、抗生素费用、住院时间。结果 PCT 组的抗生素应用天数多分布在7~11 d;而常规治疗组大部分在10~14 d 甚至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抗生素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CT 具有指导 AECOPD 抗菌治疗的作用,能够减少抗生素过度使用,减少住院天数。

    作者:王新存;常银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2例肺癌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分别为2.7 min、(143±2.4)ml、(555±851)ml、(3.7±1.4)min,对照组分别为(2.7±0.3)min、(229±26)ml、(710±125)ml、(4.6±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止痛药使用次数、胸腔引流量、引汉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5.8±1.5)次、(4.4±1.5)d、(83±1.4)d,对照组分别为(9.4±1.6)次、(5.8±1.8)d,(9.9±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肺癌根治术中,临床疗效确切,术中出血少,引流管保留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孔启;宫心明;李志强;宋超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恩替卡韦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 PBMC 中HBV DNA 水平与 HBeAg 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期间 PBMC 中 HBV DNA 水平与 HBeAg 血清转换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两组患者都给予基础的护肝、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恩替卡韦治疗,48周后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血清及 PBMC 中 HBV DNA 水平。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治疗前后 PBMC 中HBV DNA 阴性患者数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初始 PBMC 中 HBV DNA 为阴性的患者的 HBeAg 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血清及 PBMC 中 HBV DNA,而且 PBMC 中 HBV DNA 阴转与 HBeAg 血清转换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 PBMC 中 HBV DNA 阴转能够用于预测 HBeAg 血清转换。

    作者:高文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管状胃重建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管状胃重建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管状胃重建,对照组46例,采用全胃代食管行重建。分别于术前1 d,手术后第3、7天测定两组患者的 CD3+、CD4+、CD8+、CD4+/ CD8+、IgA、IgG 和 IgM 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 CD3+、CD4+、CD4+/ CD8+水平在术后3 d 均明显减少(P ﹤0.05),CD8+水平均有所增加(P ﹤0.05)。对照组术后7 d CD3+、CD4+、CD8+、CD4+/ CD8+水平与术前1 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7 d CD3+、CD4+、CD4+/ CD8+水平均比术前1 d 比较明显增高(P ﹤0.05)。并且两组术后7 d 比较,观察组 CD3+、CD4+、CD4+/ CD8+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观察组 CD8+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两组患者血清 IgA、IgG、IgM 水平在术后3 d均有明显降低(P ﹤0.05)。术后7 d 血清 IgA、IgG、IgM 水平均有恢复,并且观察组血清 IgA、IgG、IgM 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5)。结论管状胃重建有利于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恢复。

    作者:殷培伟;李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右心导管测值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比较肺动脉高压患者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的有关结果,判断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对象,分别使用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检查测量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在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和右心输出量的测量方面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 值≥0.75,P 均﹤0.001。超声心动图估测右心房压为(13.18±2.65)mm Hg(1 mm Hg =0.133 kPa)。右心导管检查测量静脉中心压为(8.35±3.46)mm Hg。两者呈正相关(r =0.774,P ﹤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有较强的相关性。使用超声心动图测量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云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纤维喉镜与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纤维喉镜与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取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80例声带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切削器组和纤维喉镜组,每组40例。刨切削器组采用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纤维喉镜组采用纤维喉镜切除声带息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刨削器组总有效率为92.5%,纤维喉镜则82.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均有少数患者出现咽部擦伤、感觉、味觉障碍及牙齿松动等并发症,一段时间后均自行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显微支撑喉镜加电动喉刨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的治疗效果优于纤维喉镜,手术操作更为简单和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方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

    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8年6月的6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影像学辅助检查,并对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观察 CD117和 CD34蛋白的表达。63例患者中12例采用扩大手术治疗,27例采用单纯全切除术,16例采用全切除联合靶向治疗,8例采用扩大手术联合靶向治疗。结果影像学只能发现腹部包块,对疾病无法确诊。术后病理行免疫组化检查 CD117阳性者61例,占96.8%;CD34阳性者41例,占65.1%。未发现两者均为阴性表达的患者。单纯采用扩大切除术与全切除术的患者1、3、5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肿瘤扩大切除术和全切除术患者手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比术前有所提高,并且全切除术组比扩大切除术组提高更明显(P ﹤0.05)。全切除术联合靶向治疗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单纯全切除术患者(P ﹤0.05)。结论免疫组化是确诊胃肠道间质瘤的必要条件,在治疗中,全切除联合靶向治疗更有优势。

    作者:鄂连成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和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在胃癌根治术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徐州医学院附属宿迁医院普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7例中、远端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组(A 组)和常规胃癌根治术组即不保留迷走神经组(B 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以及进餐后是否有明显不适感觉;比较术后随访3、6、12、24个月对两组的临床症状、电子胃镜检查、胆囊结石发生率、复发转移情况及2年生存质量。结果A 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 B 组,手术出血量明显较 B 组多(P ﹤0.01);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分别为18.02、18.38枚(P ﹥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67%(6/36)、19.05%(4/21),P ﹥0.05;A 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早于 B 组(P ﹤0.01);A 组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 B 组(P ﹤0.01);2年生存率均为100%。结论保留迷走神经腹腔支、肝胆支的胃癌根治术能加快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和更好的营养吸收,在不影响根治效果的同时,能大大改善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管小青;郑向欣;吴骥;顾书成;陈焰;吴建强;吴际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隐匿型肺癌X线胸片漏诊分析及CT扫描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 X 线胸片漏诊隐匿性肺癌的原因,并评价 CT 扫描对隐匿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 X 线漏诊的隐匿性肺癌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 X 线和 CT 检查结果,分析 X 线漏诊原因。结果43例患者正位 X 线胸片结果显示无异常,行侧位 X 线胸片检查后,30例患者依然未见异常。CT 扫描证实43例患者全为隐匿性肺癌。CT 扫描对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情况优于 X 线胸片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X 线诊断隐匿性肺癌的漏诊率高。对于疑似隐匿性肺癌的患者,有必要行 CT 扫描,及早发现隐匿性肺癌,进一步确定病情,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作者:温栋梁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改良 B-Lynch 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 B-Lynch 缝扎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6月间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改良式 B-Lynch 缝合术治疗的72例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患者术中出血600~2300 ml,均有效止血,有效率100%,无术中失血性休克发生,7例患者输血400~800 ml,无因出血无法控制行子宫切除者。术后患者子宫切口愈合良好,无再出血、感染、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发生。出院随访7~14个月,患者恶露正常,术后42 d 复查 B超子宫复旧良好。结论改良 B-Lynch 缝合术操作简便,无需特殊器械及较高技术要求,抢救剖宫产术中宫缩乏力性大出血快速、有效,效果确切,且利于产后子宫正常结构恢复,尤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白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补充维生素 A、D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口服维生素 A、D 能否有效地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分析补充维生素A、D 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被明确诊断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及肺结核的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 A(VA)干预组,维生素 D(VD)干预组,维生素 A +维生素 D(联合)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在给予正常规范治疗同时,额外对 VA 干预组医嘱口服 VA,对 VD 干预组給予单药 VD 口服,对联合干预组同时给予维生素 A +维生素 D 口服,而对照组并不口服任何维生素类药物。观察患者入组后给予降糖治疗联合抗结核化疗后的血糖水平和抗酸杆菌转阴率。观察四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后的 CD4+/ CD8+水平。结果 VA 组、VD组及联合组的抗酸杆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但联合应用维生素 A、D 对肺结核转阴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单独或联合应用维生素 A、D 对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均无显著疗效。相对于对照组及单药组,联合应用维生素 A、D 对 CD4+/ CD8+水平提升作用更明显(P ﹤0.05)。结论单独或联合应用维生素 A、D 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作者:王俊玲;王德翠;赵吉庆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室双出口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右室双出口的价值,完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997年7月至2012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右室双出口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比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超声诊断,80例患儿中有76例(95%)诊断出右室双出口,与分型诊断相符者78例(97.5%),诊断室间隔缺损分型相符者78例(97.5%)。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右室双出口的诊断符合率较高、分型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作者:申淑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乳腺癌腔镜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腔镜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ESLNB)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日照市人民医院外科收治住院的4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首先行 ESLNB,所获前哨淋巴结送术中快速病理和术后病理检查,然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将所获淋巴结送术后病理检查。评价 ESLNB 的灵敏度、准确率、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将 ESLNB 与 ALND 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成功检出前哨淋巴结43例,成功率为95.6%。ESLNB 术中快速病理检查的灵敏度为90.1%,准确率为88.4%,假阴性率为9.1%,假阳性率为6.06%;ESLNB 术后病理检查的灵敏度为93.9%,准确率为90.1%,假阴性率为6.06%,假阳性率为6.06%。ESLNB 术中快速及术后病理检查与 ALND 术后病理检查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的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亚甲蓝染色法行乳腺癌腔镜下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安全可行,为缩小乳腺癌的手术范围开辟了新的途径。

    作者:刘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检测的意义。方法将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35例,非 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9例和 ST 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18例。另外选择4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测定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 H-FABP。结果 UA、NSTEMI、STEMI 组血清 cTnI 和 H-FABP 均高于正常组(P ﹤0.01),NSTEMI 组血清 cTnI 和 H-FABP 均高于 UA 组( P ﹤0.01),STEMI 组血清 cTnI 和 H-FABP 均高于 NSTEMI 组(P ﹤0.01)。在胸痛发作后2、4、6 h 血清中 H-FABP 阳性率明显高于 cTnI 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痛发作后12 h,血清中 H-FABP 阳性率明显低于 cTnI 阳性率,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cTnI 和 H-FABP 在高危组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 均﹤0.05),在中危组高于低危组(P 均﹤0.05)。血清 cTnI 和 GRACE 评分呈正相关(r =0.27,P ﹤0.05),血清H-FABP 和 GRACE 评分呈正相关(r =0.58,P ﹤0.05)。血清 H-FABP 和 GRACE 评分的相关系数大于血清 cTnI 和GRACE 评分的相关系数。结论 H-FABP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危险分层更敏感。

    作者:王斌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Silver 手术联合 Akin 截骨术治疗老年足拇外翻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 Silver 手术联合 Akin 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足拇外翻老年患者40例。给予 Silver 手术联合 Akin 截骨术治疗,术后不采用外固定,尽早下床功能锻炼。随访并观察统计患者外翻角(HVA)、跖间角(IMA)和近侧关节固定角(PASA)的变化,疗效客观评价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 HVA(29.65±4.79)°,术后矫正到(10.41±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47,P ﹤0.01),术前 IMA(9.47±2.48)°,术后矫正到(8.37±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21,P ﹤0.05)。术前 AOFAS 评分(28.37±5.81)术后提高到(82.74±10.76),具有统计学意义(t =35.71,P ﹤0.05)。结论 Silver 手术联合 Akin 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老年患者,矫正效果佳、复发率低,同时因不需要外固定,术后允许早期负重锻炼,可有效降低老年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盆底康复治疗预防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治疗预防产后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自然分娩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于产后42 d 对治疗组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产后6个月根据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8.89%(8/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6%(23/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对预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蒋月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外科行食管癌手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通过空肠鼻肠管给予百普力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质饮食的时间、进半流质饮食的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前1天及术后第7天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为(3.12±1.14)d 、(4.69±1.32)d,术后排便时间分别为(4.33±1.27)d 、(5.69±1.54)d,进流质饮食的时间分别为(5.16±1.35)d 、(6.32±1.65)d,进半流质饮食的时间分别为(8.11±1.67)d 、(9.77±1.82)d,住院时间分别为(13.63±2.43)d 、(13.63±2.43)d,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1天的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天观察组营养状况较术前1天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食管癌手术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不仅可以缩短消化道功能的恢复时间,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是食管癌手术后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作者:吕绪广;王亮;马颖颖;司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病因及临床特征

    目的:总结重复住院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更好地指导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对重复住院患儿(观察组)和一次住院患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发病特征、病毒感染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重复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特征。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基本资料和病毒检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发热、流涕、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在喘息和腹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喘息和腹泻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重复住院的主要参考症状。如患儿存在上述症状要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韩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宫颈癌中 IGF-1R 和 D2-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宫颈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分布、表达及 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LVD),探寻宫颈鳞癌组织中 IGF-1R 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联系。方法应用 S-P 免疫组化探寻正常宫颈组织、CIN Ⅲ组织、宫颈鳞癌组织中 IGF-1R 和 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 IGF-1R 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宫颈组织、CIN Ⅲ组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宫颈组、CIN Ⅲ组织和宫颈鳞癌淋巴管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GF-1R 在宫颈癌组织淋巴管的生成及淋巴道的转移中可能有促进作用,在预测宫颈鳞癌的预后及临床治疗方面检测 IGF-1R 表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付改玲;薛玲玲;任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右美托咪定与利多卡因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效果的比较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临床效果,为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来郑州市中医院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的患者20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并按照药物使用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利多卡因组,于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按照0.5μg/ kg 的剂量,以0.05μg/(kg·min)进行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同时利多卡因组按照1.5 mg/ kg 的剂量静脉输注利多卡因。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进行,待芬太尼静脉注射后,记录患者每分钟发生的咳嗽次数、咳嗽程度以及低血压和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状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的104例患者中发生呛咳9例,呛咳发生率为8.65%;利多卡因组发生呛咳反应26例,呛咳发生率为25.00%,右美托咪定组显著降低;两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8.65%、6.73%,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3.85%、2.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先注射右美托咪啶对于抑制芬太尼诱发全麻诱导期患者呛咳反应的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赵琛;尚会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十全大补汤联合 GP 方案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联合 GP 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 GP 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 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60 mg/ m3第1天静脉滴注)治疗,治疗组予十全大补汤联合 GP 方案治疗,化疗至少3个周期。结果两组在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毒性、降低 VEGF 与 CYFRA21-1、临床症状积分、KPS 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十全大补汤联合 GP 方案可以增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功能、减毒增效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尚亚丽;王淑玲;古兆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24 h 尿微量白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的变化。对全部患者进行临床观察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尿微量白蛋白显著下降(P ﹤0.05),治疗组尿24 h 尿微量白蛋白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替米沙坦可显著减少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的排出,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伟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应用高级重建算法改善肝脏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和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技术(MBIR)两种高级重建算法获得低剂量肝脏 CT 扫描图像质量及病变的优化显示。方法选取12例肝占位患者行肝脏 CT 双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采用自动毫安,门静脉期采用固定毫安150 mAs),分别用滤过反投影(FBP)、40% ASIR 和40% MBIR 三种算法进行0.625 mm 重建,对图像质量及噪声分别进行主观和客观评分。结果与 FBP 相比,ASIR 和 MBIR 重建算法可以降低噪声、减少伪影及增加诊断信心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细小结构及病变显示方面,ASIR 重建与 FB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BIR 重建与 ASIR 及 FBP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MBIR 重建算法提高图像质量更显著。肝实质、门静脉及背景肌肉平均客观噪声分别降低(24.6%、70.1%)、(25.8%、86.9%)、(23.7%、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MBIR 比 ASIR 重建算法提高图像质量更显著。

    作者:吴青霞;郭濴;朱绍成;王艳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炎症因子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80例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组,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8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 Hcy 及 hs-CRP 值;同时分别检测高血压病患者中 Hcy 及 hs-CRP 值与颈动脉斑块轻、中、重度狭窄的关系。结果①研究组 Hcy 及 hs-CRP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高血压病患者中颈动脉斑块狭窄程度与其 Hcy 及 hs-CRP 呈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应通过检测 Hcy 及 hs-CRP 两项指标筛选出高危人群进行早期防治,能有效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作者:梁德贤;李志文;李庆军;周志超;陈康荣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总结121例诊断为急腹症需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探查组55例,剖腹探查组66例。结果121例患者均明确诊断,腹腔镜组5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为7.3%;腹腔镜组与剖腹探查组比较并发症7.3%(4/55) vs 22.7%(1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83±16)min vs(78±20)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时间(5.1±0.8)d vs(6.3±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技术在急腹症诊治中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做为急腹症外科诊治的首选方式。

    作者:杨昌毅;陈志山;洪黎清;傅少龙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 IGF-1的影响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甲钴胺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64例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治疗。两组共治疗4周。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测定治疗前后血清的 IGF-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为89.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MCV 和 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 MCV 和 SCV 均有明显增加,并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增加更明显(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IGF-1均有明显升高(P ﹤0.05,P ﹤0.01),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升高更明显(P ﹤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 IGF-1的表达。

    作者:韩红;李燕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雷帕霉素联合顺铂对舌鳞癌细胞体外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体外联合雷帕霉素和顺铂作用于舌鳞癌细胞株后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将雷帕霉素、顺铂单独(单独处理组)和联合处理(联合处理组)舌鳞癌细胞株 Tca8113细胞后,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雷帕霉素、顺铂单独处理组可明显抑制 Tca8113细胞的增殖(P ﹤0.05),呈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对 Tca8113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作用。联合用药组 Tca8113细胞生长抑制率显著大于两者单独处理组(P ﹤0.05),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于单独处理组(P ﹤0.05)。结论雷帕霉素和顺铂联合治疗能协同性地抑制舌鳞癌细胞生长,将来雷帕霉素可望成为舌癌治疗的重要靶向抑制剂。

    作者:蔡劲;黎民宇;赵妮妮;施茜;刘金刚;周佳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TPX2 siRNA 对食管鳞癌 EC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研究 siRNA 沉默 TPX2对食管鳞癌 EC1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TPX2的 siRNA 载体,利用 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食管癌 EC1细胞。采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分析 TPX2、Bcl-2、Cyclin D1的变化。用 MTT 法测定 TPX2 siRNA 对 EC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 EC1细胞凋亡的影响,细胞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对 EC1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结果靶向 TPX2基因的 siRNA 的双链寡核苷酸片段克隆入 pRNAT-U6.1载体,经测序分析插入片段正确。RT-PCR 和 Western-blot 检测显示,转染 TPX2 siRNA 载体的细胞 TPX2、Bcl-2、Cyclin D1表达下调。TPX2 siRNA 能够抑制 EC1细胞的增殖,降低穿透 Matrigel 的肿瘤细胞数(P ﹤0.05),诱导肿瘤细胞凋亡(P ﹤0.01)。结论 siRNA 沉默食管癌 EC1细胞 TPX2基因表达能有效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

    作者:汤少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放疗联合希罗达和单纯放疗对老年食管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90例食管癌老年患者进行放疗,联合组45例给予放疗联合化学药物希罗达治疗,单用组45例给予单纯放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联合组完全缓解率33.3%,总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单用组的20%、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心、呕吐、腹泻方面联合组发生率53.3%高于单用组的35.6%。结论放疗联合希罗达并未降低食管癌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却明显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孟祥瑞;白桦;刘桂举;肖鹏;栗敏;李瑞君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94例(78.33%)患者行保守治疗,以针灸、牵引、推拿按摩、物理、药物治疗为主,26例(21.67%)患者行手术治疗,以半椎板切除术和开窗法为主。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8%,对照组为9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效果相当,关键在于治疗过程中严格掌握好禁忌证,把握好治疗时机的选择,以达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的目的。

    作者:王宏秀;陈舜喜;宋林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宫腔声学造影在宫腔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腔声学造影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 SHG 与 TVS 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本研究104例宫腔声学造影成功,成功率为95.5%,失败5例,再行 X 线子宫碘油造影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种方法相互配合可获得较为正确的诊断,但声学造影简单方便,价格低,效果好。因此,宫腔声学造影不失为诊断宫腔病变首选方法。

    作者:郭洪平;翟玉馨;朱秀堂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及 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心肌酶谱检查及血清 C-反应蛋白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预防并发心肌损伤。方法对374例手足口病患儿测定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以及 C-反应蛋白(CRP);同时检测33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的 AST、LDH、CK、CK-MB、α-HBDH 及 CRP 指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手足口病组中普通病例与重症病例 AST、LDH、CK、CK-MB、α-HBDH 及 CRP 指标值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部分 HFMD 患儿存在心肌损伤,心肌酶谱和 C 反应蛋白联合测定可作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心肌损伤的诊断依据和病情变化的有效指标。

    作者:陈静宜;冯磊;廖飞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株洲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前置胎盘产妇,胎盘均位于子宫下段前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使用缩宫素止血;研究组45例切开子宫前使用止血带在胎先露下方扎住子宫下段,后在止血带上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例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 评分、脐动脉血 pH 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止血带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子宫切除率,且对分娩结局无不良影响,是一种控制产后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文勇;周春慧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初治化疗后进展的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替吉奥+奈达铂方案治疗34例初治化疗后进展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例(2.9%)、部分缓解(PR)9例(26.4%)、稳定(SD)12例(35.3%)、进展(PD)11例(32.3%),有效率为29.4%;临床受益率为64.7%。患者6个月生存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70.6%、41.2%。无药物相关性死亡事件发生。不良反应主要为疲劳感、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毒性,偶有轻度肝、肾功能损害。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替吉奥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可得到缓解,老年患者对该方案耐受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方黎;赵宏亮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河南省永城市2008-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永城市2008-2012年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永城市2008-2012年通过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菌痢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永城市菌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平均发病率为17.29/10万,无菌痢死亡病例报告。男女发病数比为1.36:1,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1.9%,职业多为农民、学生、幼拖儿童,分别占报告数的56.94%、30.41%、7.93%;发病季节高峰为夏秋季,6~9月份发病数占52.98%;志贺菌属以宋内志贺菌为主,占62.67%。结论永城市菌痢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关部门应根据菌痢流行特征切实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陈传伟;蒋静易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FOLFOX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 P53蛋白和 VEGF 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 FOLFOX 新辅助化疗对胃癌组织 P53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86例胃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对照组43例仅采用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术前采用 FOLFOX 新辅助化疗,评价两组手术效果。化疗前后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癌组织 P53蛋白和 VEGF 的表达。结果观察组 R0切除率和D2淋巴结清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化疗后肿瘤平均直径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化疗总有效率为53.5%。观察组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恶心及感觉神经毒性,大部分反应均轻微。观察组化疗前胃癌组织 P53阳性率为58.1%,VEGF 阳性率为76.7%;化疗后 P53阳性率为32.6%, VEGF 阳性率为30.2%。化疗后 P53和 VEGF 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 ﹤0.01)。结论 FOLFOX 新辅助化疗可以明显减少胃癌组织 P53蛋白和 VEGF 的表达,从而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玲玲;韩丽丽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整理并总结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112例 PTC 中的171个结节及174例良性甲状腺疾病的330个结节的声像图特点,归纳出八项检测指标进行分组对比,并逐个计算其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结节的形态、边缘、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及微钙化这六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另外,部分 PTC 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以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为多(40.2%)。结论形态不规整、边缘不光滑、边界不清、纵横比≥1、内部呈低回声及微钙化,这六项指标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是诊断 PTC 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低回声及微钙化其准确性和敏感性高,分别为89.6%、78.4%和87.8%、69%,同时也不能忽视桥本甲状腺炎合并恶性结节的可能性。

    作者:秦巧娜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重症监护室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重症监护室长期卧床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6例长期卧床患者随机分组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间歇压力充气泵下肢运动疗法,低分子肝素组另外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在此过程中收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低分子肝素对预防重症监护室长期卧床患者的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及肺栓塞发生的影响。结果低分子肝素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D-D 二聚体数值及氧合指数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且两组患者在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小板及 PT 等影响出血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长期卧床患者的 DVT 发生率,进而可降低肺栓塞发生率,且安全有效。

    作者:宗立永;寇会玲;赵衍华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在不典型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在不典型阑尾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东省胸科医院超声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进行声像图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手术病理及随访结果的比较,做出临床评价,全部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结果50例患者超声提示阑尾炎47例,符合率为94%。经病理证实单纯性病变6例,化脓性炎症病变25例,阑尾周围出现脓肿10例,坏疽者6例。其中高频超声显示阑尾34例,符合率为68%;腹部常规超声显示阑尾22例,符合率为44%;高低频超声相结合显示阑尾47例,符合率为94%。结论对疑似阑尾炎,但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的患者,高低频超声联合检查能更为清楚地显示阑尾形态改变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李修菊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脱垂的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8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1例子宫脱垂患者在腹腔镜下应用子宫悬吊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65 min,平均(55±5)min;术中出血30~60 ml,平均(45±10)ml。随访6~30个月,无小便困难、尿潴留、下腹坠胀或腰骶部疼痛等不适。未出现Ⅱ期及Ⅱ期以上脱垂,解剖学治愈率为100%。结论腹腔镜下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且能保留子宫的完整性,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吴舒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产科患者头痛原因及控制措施

    目的:分析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后产科患者头痛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与预防措施。方法以75例分娩后发生头痛的产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头痛类型和诊断资料,分析导致患者头痛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手段和措施。结果本研究75例患者发生硬膜穿破后头痛、颈源性头痛和偏头痛各67例(89.33%)、7例(9.33%)、1例(1.34%)。颈源性头痛患者的平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硬膜穿破后头痛患者或偏头痛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患者在采取针对性治疗后,头痛消失或缓解。结论硬膜穿破后头痛是产妇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头痛的主要原因。产后头痛只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头痛症状可以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作者:刘坡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宝石 CT 血管造影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杂交术后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宝石 CT 血管造影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杂交术后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杂交手术后接受主动脉 CTA 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患者的图像分析及后处理工作均在工作站完成,重建方法包括曲面重组(CPR)、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等。重点观察支架和人工血管的位置,是否有其他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术后复查,宝石 CT 均很好显示植入支架位置、人工血管的位置和通畅情况,假腔机化情况。其中1例患者主动脉弓部出现内漏,其余患者夹层假腔内血栓机化,真腔内径扩大,旁路血管通畅。结论宝石 CT 血管造影技术在主动脉夹层术后评价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燕;李晓慧;王玲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mTOR/P70S6K 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 mTOR/ P70S6K 信号通路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检测26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胃组织及16例非胃癌胃组织中 mTOR 及 P70S6K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 mTOR 及 P70S6K mRNA 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mTOR 及 P70S6K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mTOR mRNA和 P70S6K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两者在癌旁胃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亦呈正相关性。mTOR 及 P70S6K mRNA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直径、性别等无明显关系。结论 mTOR/ P70S6K 信号通路在胃癌组织中特异性激活。mTOR/ P70S6K 信号通路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洪芳;卢清军;任鹏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肝左外叶切除术在左肝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术在左肝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左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情况,从疗效、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等方面评价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左肝胆管结石的价值。结果本研究治疗优良率为88.46%,并发症发生率为20.19%,结石残留率为10.58%,结石复发率为5.77%。结论肝左外叶切除术在左肝胆管结石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是并不是治疗的“万能钥匙”。在临床中必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肝左外叶切除术的适应证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术式及搭配,以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蔡锋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比值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直接胆红素(DBil)和总胆红素(TBil)比值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鉴别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术前 TBil 值,将216例肝移植受者分为无黄疸、轻度黄疸和中重黄疸组,另根据术后并发症,将216例受者分为普通、衰竭、排斥和梗阻组,分析各组 TBil 和 DBil/ TBil 的变化。结果中重度黄疸组术后1 d TBil 迅速下降后逐步下降,但术后2周内仍高于无黄疸组和轻度黄疸组(P ﹤0.05);无黄疸、轻度黄疸和中重度黄疸组的 DBil/ TBil 术后均升高,术后3 d 达峰值后缓慢下降,TBil 高者 DBil/ TBil 相对较高,术后3 d 轻度黄疸组(0.72±0.1)和中重度度黄疸组(0.75±0.11)均高于无黄疸组(0.68±0.09),P ﹤0.05。TBil 在衰竭、梗阻和排斥组术后5 d 内均先下降后上升,术后5 d 内均高于普通组(P ﹤0.05)。术后 DBil/ TBil 在梗阻、排斥和普通组术后5 d 内均逐步升高后下降,而衰竭组 DBil/TBil 术后2、3、4 d 分别为0.60±0.12、0.58±0.17和0.60±0.15,低于梗阻组同时间点的0.75±0.10、0.77±0.08和0.78±0.09(P ﹤0.05),同时低于术后2 d 和3 d 排斥组的0.67±0.04和0.65±0.02,P ﹤0.05。结论肝移植术后TBil 和 DBil/ TBil 变化可以从胆道梗阻、免疫排斥中鉴别出肝功能衰竭,但前二者的鉴别还需其他措施。

    作者:魏思东;陈国勇;孙建军;汤高枫;谢占涛;徐化恩;王维伟;陈永峰;周绍棠;孟祥光;袁振华;陈小兵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5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结果45例患者中以意识改变、发热为主要表现者32例(73.3%);21例应用 BiPAP 无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3~6 d 后40例患者咳嗽、咳痰好转,呼吸困难改善,低氧血症得到纠正,复查胸片均显示肺部阴影吸收好转,3例效差,2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严重感染。临床治愈13例,显效16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为88.9%。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易反复发作,临床应早期选择敏感抗生素,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重者辅以无创机械通气,同时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邱正新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椎管减压治疗腰椎常见疾患

    目的:比较有限开窗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式椎管减压与传统椎管减压的术后效果及优劣点,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病例数据并进行随访,将有限开窗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式椎管减压组与传统椎管减压组就术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A组优71例,良25例,可5例,差l例,优良率为94.1%,B组优64例,良3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5.9%,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效果相近(P﹥0.05)。结论对于常见的退变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腰椎管狭窄症来说,选择腰椎后路有限开窗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式椎管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更为适宜。

    作者:贾水淼;孟赛克;高振甫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影响

    目的: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加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自我防治意识,改变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改善肺功能。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新疆兵团第四师医院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教育组203例,对照组201例。对照组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创议(GOLD)推荐治疗方案,教育组在其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教育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提示,教育组治疗对 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教育组咳痰喘的天数、COPD 急性发作频率、住院天数及激素的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住院天数及 COPD 急性发作频率、激素用量。

    作者:彭燕;王薇彬;罗磊;王利杰;庄辉 刊期: 2014年第20期

  • 原发性心脏脂肪瘤一例

    患者,女,25岁,主因咳嗽伴发热5 d入院。患者入院前5 d,出现咳嗽咳痰,咳少量黄黏液痰,伴有发热,体温高达38.5℃,有活动乏力,无盗汗,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闷憋气,无双下肢水肿。为行治疗来我院,查胸部正位片示:左下肺炎。以“发热待查;肺炎”收入呼吸内科。查体:体温36.3℃,脉搏110次/ min,呼吸20次/ min,血压125/70 mm Hg (1 mm Hg =0.133 kPa)。神清合作,头颈未见异常,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叩诊清音,双飞呼吸音粗,以左下肺为重,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律整齐,未闻及杂音。腹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化痰对症治疗,症状好转,查胸部 CT 示:左肺下叶炎症,心脏占位。进一步查心脏彩超示:右心室前壁低回声占位,病理性质待定,考虑右心室良性肿瘤可能。患者肺炎控制良好后转心胸外科治疗,完善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右心室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心室前壁淡黄色肿物,肿物贯穿右心室壁,呈葫芦状,约3 cm ×6 cm,质韧,无包膜,肿物边缘与心肌交错,界线不清,未侵犯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将肿物及少许心肌一并切除。连续缝合右心室壁,探查三尖瓣开闭良好,右室流出道无狭窄。手术顺利,患者安返病房。术后给予对症治疗,患者平稳恢复,活动自如,无不适,术后10 d 切口拆线、出院。术后病理报:右心室脂肪瘤。

    作者:黄明 刊期: 2014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