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深圳市观澜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患有胆囊疾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LC组)6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组(MC组)62例,对比两组术中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禁食时间、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C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MC组,医疗费用则明显高于M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有不同的优点和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胆囊切除术都适用于一种手术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的经验以及经济水平等来决定选择手术方式.

    作者:刘建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和分析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117例首诊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对其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铁蛋白(Fer)、总铁结合力(TIBC)进行检测和记录,根据患者出院1年后的生存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上述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并分析患者发生死亡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出院后1年,纳入患者中有87例存活,占74.4%,有30例患者死亡,占25.6%,其中,存活组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的年龄显著小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患者的Hb、Alb、PA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两组在Fer、TIBC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患者Hb、Alb、PA水平与患者发生死亡呈负相关(P<0.05,OR值分别为0.617、0.964、0.528),而患者年龄和性别为男性与患者发生死亡呈正相关(P<0.05,OR值分别为1.738、1.317).结论 CHF患者出院后1年病死率较高,Hb、Alb、PA水平是CHF患者发生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年龄和性别为男性则是CHF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根据相关因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米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病变加重的关系.方法 总结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回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2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进展组(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和稳定组(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者),对两组介入前及回院复查时的血脂指标分别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 进展组54例(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加重),稳定组172例(无支架内再狭窄及无其他冠状动脉病变加重),对复查时两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及未行介入治疗的其他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后者的预测价值优于前两者.

    作者:陈君;李凌;陶海龙;白中乐;赵荫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临床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肾病、24h尿蛋白定量≥3.5 g、血浆白蛋白≥25 g/L、血肌酐≤176.8μmol/L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剂量为2 mg/(kg·d),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3、6、12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白蛋白(ALB)、血肌酐(Scr)水平.结果 对照组经过积极的血糖、血压控制达标,蛋白尿、血浆白蛋白、血肌酐与治疗前相比,在随访的3、6个月时实验室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终点蛋白尿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升高,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蛋白尿在随访3个月时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6、1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浆白蛋白于随访6个月时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在整个观察阶段虽然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例患者因肝功能异常退出治疗,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提示绝大多数患者对于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耐受性好.结论 双倍剂量雷公藤多苷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安全有效,能够明显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作者:纪永松;程岚;石智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对中青年单纯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中青年单纯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将74例血压达标的中青年单纯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加氨氯地平和美托洛尔降压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清一氧化氮浓度(NO)、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FMD均升高,CFPWV、血压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中青年单纯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并有助于其血压的降低.

    作者:马蕾;陈魁;申泱泱;桑海强;闫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方法在不孕症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的比较

    目的 探讨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与腹腔镜检查在不孕症输卵管通畅性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207例不孕症患者先后接受HSG和腹腔镜检查,分析比较其检查结果.结果 HSG与腹腔镜检查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总符合率为72.9%,HSG具有一定的假阳性,腹腔镜可准确诊断其他盆腔疾病并同时进行手术治疗.结论 HSG与腹腔镜检查各有利弊,HSG能较好地反映子宫输卵管全貌以及输卵管梗阻部位,是不孕症输卵管检查的首选方法,可作为腹腔镜检查前的初筛,对HSG异常者应及时行腹腔镜诊治,两者联合是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佳方法.

    作者:封全灵;李秋芳;丁俊杉;王红丽;张倩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应用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Meta分析

    目的 研究在积极预防情况下,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应用碘克沙醇和碘普罗胺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BSCO、OVID医学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生物医学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比较肾功能不全患者冠脉介入中应用碘普罗胺和碘克沙醇对肾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资料提取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个RCT,包括138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OR =0.68,95% CI(0.35,1.32),表明在积极预防情况下,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应用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在预防造影剂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即使给予积极的预防措施,碘克沙醇与碘普罗胺相比在对比剂肾病上仍不具有优势.

    作者:余海佳;楚英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比较奥美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2012年1月至2012年7月6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奥美沙坦20 mg+氨氯地平5 mg和奥美沙坦20 mg+氢氯噻嗪12.5 mg,1次/d,治疗时间为8周,应用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压变异性.结果 A组血压变异性明显低于B组(P<0.01).结论 奥美沙坦+氨氯地平联合降压较奥美沙坦+氢氯噻嗪可以更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和血压的变异性,降压效果稳定,是较好的降压组合.

    作者:周琦;贾海珍;吴华丽;李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缺氧诱导因子-1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在胎盘中表达的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晚孕妇女胎盘组织中HIF-1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的表达,放射免疫法检测母血中内皮素(ET-1)的含量.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中HIF-1和sFlt-1的表达以及母血ET-1水平均较正常晚孕组升高.结论 HIF-1在胎盘组织中表达的升高及其所诱发的血管内皮损伤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朱雅文;耿正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选取35例择期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病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0 min、6h及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IMA水平、同时检测肌钙蛋白(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与40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病例组IMA及cTnⅠ、CK-M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术后30 min IMA水平即开始升高,6h逐渐降至基线水平,而cTnⅠ、CK-MB在术后6h才开始升高,24 h仍在高峰水平.结论 PCI术可致心肌一过性缺血损伤,IMA在术后迅速升高且早于cTnⅠ,IMA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

    作者:闫菲;陈魁;申泱泱;姜正明;马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 探讨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临床使用替罗非班的佳时机.方法 观察三组血小板聚集率(PAR)、PCI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TIMI血流情况,7d、30 d及90 d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和复发心肌缺血)、急性血栓事件和出血事件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 应用替罗非班(PCI术前应用和PCI术后即刻应用)显著降低了术后24 hCK-MB水平的升高,较未应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0±1.49 vs 13.30±1.49 vs 17.50±3.24,P=0.001).PCI术前应用组与PCI术后即刻应用组和未应用组相比,术前靶血管的TIMI3级血流的获得率明显较高(51.2% vs 29.1% vs 34.3%,P=0.028).三组PCI术后7d、30d及90 d MACE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PCI术前应用组较其他两组的发生率低.三组无GUSTO重度和中度出血的发生,轻度出血与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有效地抑制中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的聚集水平,改善PCI术前TIMI血流、减少术后心肌损伤和急性血栓事件的发生,并有进一步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的趋势.

    作者:张磊;武子举;孙鸿彬;彭旭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方法改进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78例浅表膀胱癌术后灌注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8例中6个月内复发1例,6~12个月内复发12例,12 ~ 24个月内复发18例,24~36个月内复发12例.复发者再次行经尿道手术处理32例,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包括1例三次复发和3例两次复发)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结论 术后灌注是预防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一项有效措施,改进吡柔比星灌注方法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伍燕萍;李馨;夏伟琼;王妙聪;陈间英;吴凤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超长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超长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卵巢反应稍低患者95例.50例应用改良超长方案(A组),其中15例第一次长方案未孕后用改良超长方案,另35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5例应用长方案(B组);15例患者第一次用长方案未成功,后应用改良超长方案,分别归为C组和D组进行自身对照分析.分别计算A、B、C、D组患者Gn使用剂量、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激素水平及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各基础内分泌激素水平及双侧窦卵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Gn使用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B组(P<0.05);B组HCG注射日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高于A组(P<0.05),患者Gn用量、HCG注射日雌三醇(E2)及孕激素(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B两组患者获卵数、周期取消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D组Gn使用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C组(P<0.05),D组HCG注射日LH水平低于C组(P<0.05),C、D组患者Gn用量、HCG注射日E2及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C、D组患者获卵数、周期取消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中临床妊娠率为33.33%,这些患者在第1次长方案时均未妊娠.结论 对卵巢配备稍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改良超长降调节方案是一种较好的促排方案.

    作者:孙丽君;孙革青;董孝珍;宋娜;马晓娟;胡继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POSSUM及P-POSSUM评分系统对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度的评价

    目的 探讨术前使用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准确性.方法 以POSSUM和P-POSSUM各项指标对2004年1月至2011年7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262例年龄>60岁的老年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评估,并与患者实际并发症、死亡情况进行比较.以卡方检验、非参数独立样本t检验、预测值和实际并发症及病死率符合度(OE比率)等统计方法评价POSSUM和P-POSSUM预测的准确性.结果 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数为103例(39.31%),实际发生数为69例(26.34%);P-POSSUM预测死亡数为38例(14.89%),实际死亡12例(4.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危机组(R1 >50,R2 >50),POSSUM预测并发症发生数55例(73.33%),实际发生46例(61.33%);P-POSSUM预测死亡数6例(100%),实际死亡5例(8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测和实际并发症和病死率符合度约等于1;而低危机组(R1 <50,R2 <50)并发症和病死率被高估,预测和实际并发症率和病死率约大于1.结论 POSSUM和P-POSSUM评分系统能很好地预测胃肠外科高危组老年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率和病死率.

    作者:刘战丛;王丽萍;李贺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文水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8例;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24例.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6 min步行试验均有所改善,而实验组改善情况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恢复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加活动耐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462例脑梗死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内科住院治疗好转的46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动脉硬化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血脂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尽早干预脑梗死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对脑梗死的防治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儿童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例PNET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16例患儿中14例死亡,中位生存期为22个月,6例单纯手术切除组及10例术后放、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ET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青少年,预后较差,综合治疗是原始神经外胚层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其生存期要优于非综合治疗组.

    作者:孙绘霞;徐学聚;马佳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附睾炎手术及非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附睾炎手术以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东莞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急性附睾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手术组(32例)和非手术组(32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和体温下降情况.结果 手术组术后疼痛感于24 h内全部缓解,但手术组各时间段疼痛缓解情况明显好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3d内、3~6d内、6~12d体温恢复正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组12 d内体温全部恢复正常;手术组术后无复发情况,非手术组术后复发率为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非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手术治疗急性附睾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相比非手术治疗能更快地缓解疼痛和降低体温,因此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建议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刘绍虔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附73例报告)

    目的 总结颈内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莱州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外科行CEA的73例患者(88侧)的临床资料,84次均为初次手术,无二次手术;70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5例术前曾患脑梗死.63例患者术前经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证实狭窄程度均>70%,其中36例狭窄程度>95%,26例对侧伴有颈动脉狭窄或闭塞.26例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合并冠心病.结果 所有术前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术后有较明显改善,表现为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和语言障碍恢复等;1例患者术后出现舌下神经损伤.1例在随访期间因心脏病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结论 CEA是治疗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英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术后早期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因造影剂引起的肾功能损害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PCI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120例,将其分为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组、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剂量他汀治疗组,每组40例,并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C(Cys-C)、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渗透压.结果 ①三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及冠脉介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三组患者BUN、Scr、尿渗透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FR均降低(P<0.05),CysC、α1-MG、mALB均有明显升高,两高剂量他汀组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且两高剂量他汀组CysC、α1-MG、mALB升高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高剂量他汀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三组患者BUN、Scr、尿渗透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FR升高(P<0.05),CysC、α1-MG、mALB降低,两高剂量他汀组GFR升高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两高剂量他汀组CysC、α1-MG、mALB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高剂量他汀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s-CRP在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以及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与术前相比及术后第2天与术后第1天相比,两高剂量他汀组的hsCRP升高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给予高剂量他汀治疗比常规剂量他汀治疗更能有效降低造影剂导致的肾脏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Cys-C、α1-MG、mALB可作为冠脉介入术后监测早期肾损害的指标.

    作者:杜琳;张晓;朱记法;张由健;郅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与紫杉醇在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比较多西他赛与顺铂联合方案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在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安全性.方法 将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82例食管癌术后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给予多西他赛(75 mg/m2)联合顺铂(60 mg/m2),对照组(40例)给予紫杉醇(135 mg/m2)联合顺铂(60 mg/m2)化疗方案,每3周重复1次,共4~6个周期.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卡氏评分(Karnofsky 1948年的身体功能状态量表)改善率达85.7%,而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粒细胞减少及消化道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神经毒性、肝脏、肾脏毒性以及心血管毒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因化疗毒性所致的给药延迟和(或)剂量调整.结论 食管癌术后辅助化疗中多西他赛联合顺铂生活质量上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反应少,患者更容易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曹亮;郭彦伟;王志伟;潘静;刘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缺损

    目的 探讨外踝后穿支皮瓣(腓动脉终末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对8例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患者术后的皮肤缺损采用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无创面再坏死、裂开、感染等情况出现.结论 外踝后穿支皮瓣修复跟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皮肤缺损获得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张建华;吴学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miR-4483靶基因鉴定及其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

    目的 分析并鉴定miR-4483对TIMP-1表达水平的靶向调控作用,并探讨miR-4483的抗肝纤维化机制.方法 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4483靶基因为TIMP-1.采用重叠PCR技术将靶基因3'UTR片段克隆至pGL3-M载体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重组质粒,和pRL-TK、miRNA前体共转染入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将miRNA前体转染HSC-T6后检测TIMP-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酶切和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共转染miR-4483前体组可下调野生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不影响突变型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而共转染miR-NC组,突变型质粒和野生型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miR-4483水平后,TIM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转染miR-NC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P-1是miR-4483的靶基因,miR-4483通过负向调控TIMP-1表达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顿少志;周言;孙长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食管鳞癌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表达水平与放疗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6(TPRC6)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水平以及TRPC6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放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至201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8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6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TRPC6的表达水平.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TRPC6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主要在细胞膜及胞浆中,其中高表达率为47.7% (41/86),低表达率为52.3% (45/86).TRPC6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是否复发与远处转移相关(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RPC6蛋白表达水平是预测食管鳞癌放疗预后的一个独立因素(x2=9.089,P=0.003).结论 TRPC6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价食管鳞癌患者放疗预后的一个新的指标.

    作者:樊锐太;孙银银;王鑫;宋锐;吴竞;刘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功能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血浆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4(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 4,SFRP4)水平与糖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pre-diabetes组)、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80例健康对照者(NC组)血浆SFRP4水平,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上述各组SFRP4水平,分析血浆SFRP4水平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找出影响SFRP4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 T2DM组血浆SFRP4水平均高于pre-diabetes组和NC组,且pre-diabetes组高于NC组(P均<0.05);相关性研究显示SFRP4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负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是影响血浆SFRP4水平的独立因素(β=-2.019,P<0.05).结论 循环SFRP4在糖尿病前期、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中呈高表达,对预测T2DM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彦红;黄婷;栗夏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性激素水平及ER、PR表达与乳腺纤维腺瘤的关系

    目的 研究性激素水平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在乳腺纤维腺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纤维腺瘤组和正常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黄体期血清雌激素(E2)、孕酮(P)、泌乳素(PRL)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纤维腺瘤组中ER、PR的表达.结果 纤维腺瘤组E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组中ER的阳性率为94.7%,PR的阳性率为69.3%,ER阳性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2升高及ER高表达是乳腺纤维腺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乳腺增生病原因相似.据此,临床上可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作者:马守霞;张玉洲;李彬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分辨率CT测量耳蜗高度与年龄关系分析

    目的 研究耳蜗高度(CH)值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至2012年213例患者,年龄1个月~21岁,426耳颞骨冠状CT扫描,应用高分辨率CT测量CH值.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耳聋类型之间CH值的差异.分析15例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多个CH扫描值与年龄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听力损失患者CH平均值为(4.29±0.45)mm,男性为(4.32±0.43)mm,女性为(4.26±0.48) mm,男性略大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值在1个月~21岁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多个冠状CT扫描测量CH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蜗高度值不随年龄改变而变化,男性比女性稍大.

    作者:邢庆娜;陆林;张小安;赵鑫;姚晓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感染伴骨缺损14例

    目的 探讨应用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感染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2月,选择胫骨粉碎性开放性感染伴骨缺损患者14例,骨缺损长度3~9 cm,平均6.1 cm,并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感染、外露.对缺损处彻底清创,修整骨折端,在小腿干骺端或骨干行保留骨膜截骨,并采用自制环形Ilizarov外固定架行骨搬移术,VSD材料覆盖创面,持续负压吸引,骨与软组织感染缺损同期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术后8~12个月随访,感染得到控制,创面均得到良好的皮肤软组织覆盖,延长区与缺损处骨性愈合,恢复了肢体长度.结论 骨搬移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胫骨感染伴骨缺损疗效满意,实现了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同期治疗,具有同一时效性,其联合应用是一种佳治疗方法.

    作者:邹文杰;韩晓;韩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异分析

    目的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运城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8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NLL)74例.对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PLT),并比较治疗效果及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和淋巴细胞毒试验(LCT)变化精况.结果 162例患者输注PLT均超过4次,所有患者均选择第4次输注PLT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输注前,ALL组患者的PLT为(11.7±9.3)×109/L,ANLL组为(10.3±6.5)×109/L(P>0.05);输注24 h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L组患者中64例为CCI无效,其中CCI无效组LCT阳性48例,CCI有效组LCT阳性4例;ANLL组患者中24例为CCI无效,其中CCI无效组LCT阳性8例,CCI有效组LCT阳性4例.结论 相对于ALL患者而言,PLT输注治疗ANLL患者的临床效果似乎更为显著,而两组患者PLT输注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能为LCT阳性.

    作者:杜青兰;权建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癌D2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率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胃癌D2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率(ML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8年7月接受D2根治术的20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MLR、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数目均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有效的预测指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MLR是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有效的预测指标(P<0.05),MLR与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MLR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一项独立预测指标,其预测效果比淋巴结转移数目更准确、客观.

    作者:赵胜;翟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新生儿肺炎病原菌构成及药敏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98例新生儿肺炎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698例新生儿肺炎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出病原菌431株(其中复合菌24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0.79%,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头孢派酮/舒巴坦、喹诺酮类、多粘菌素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占31.09%,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临床用药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李志萍;于小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左房内径与心功能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imer)、左房内径(LAD)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5例为试验组,非房颤患者55例为对照组,并记录其年龄(age)、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s-CRP、D-二聚体、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试验组的年龄、hs-CRP、D-二聚体、LAD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LVEF与年龄(r=-0.196)、hs-CRP(r=-0.486)、D-二聚体(r=-0.209)、LAD(r=-0.741)呈负相关(P<0.05).年龄、hs-CRP、D-二聚体、LAD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龄、炎症因子、纤溶系统因子以及心脏结构改变可能共同导致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心功能的下降.

    作者:郅青;杜江川;杨帆;李海禹;张文萍;杜琳;赵洛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hs-CRP、IL-27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7(IL-27)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53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 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 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 23例;行冠脉造影判定冠脉病变程度:单支病变23例,双支病变14例,三支病变16例.3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中hsCRP含量;ELISA法测定IL-27水平.结果 四组hsCRP、IL-2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71、3.12,P均<0.05).AMI和UAP组血浆hsCRP、IL-27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组hsCRP、IL-27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7,3.02,P均<0.05).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血浆hsCRP、IL-2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患者血浆hsCRP、IL-27水平正相关(r分别为0.662、0.597,P均<0.05),SAP组、对照组患者hsCRP、IL-27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浆hsCRP、IL-27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作者:朱揆;李明珠;张金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七氟醚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7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麻醉,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麻醉,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的各项生命体征更平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醚对于小儿手术麻醉效果较好,且对循环系统影响小,是用于小儿手术麻醉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小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来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房颤动,将其分为房颤组与窦律组,将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房颤组在年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左房舒张末期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与窦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LVEF、LVEDD与心房颤动呈负相关(P<0.01),LAD与心房颤动呈正相关(P<0.01).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与年龄、LVEF、RAD、RVD、LAD、LVEDD相关,而其中LVEF、LVEDD与心房颤动呈负相关,LAD与心房颤动呈正相关.

    作者:李廷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心内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48例给予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49例,占61.25%,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1例,占38.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92%,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陆静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情况及受损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受损椎体的压缩率、测量患者的Cobb's角、测量患者的椎管狭窄情况、患者术前术后的AMS评分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27例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148.4±75) min,术中平均透视时间(13.3±4.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58.7±214.5)ml.术后患者的脊髓神经压迫情况得到明显缓解,并且无脊髓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术后患者的AM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椎体压缩比、椎管狭窄率及Cobb's角术后较术前有明显的恢复(P<0.05).术后3例患者出现遗留性腰背部疼痛,给予长期药物治疗.结论 椎体成形术联合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胸腰段脊椎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椎体形态功能恢复佳、内固定稳定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目的 探讨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84例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对照组给予头孢三代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42例,痊愈34例,显效4例,进步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42例,痊愈2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美罗培南治疗高龄重症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初步研究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定量评价心房颤动(AF)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方法 选取3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AF1组),3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AF2组)及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集全容积左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并存储,运用3DT软件进行脱机分析.获取左心房心肌16节段的纵向应变曲线及纵向峰值应变(PALS).结果 AF1组、AF2组左心房心肌16节段PAL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测得的左心房心肌16节段PALS可以定量评价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

    作者:郭玮涛;张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托洛尔单用和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单用美托洛尔和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单用美托洛尔,治疗组45例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心功能均一定程度改善,治疗组各项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通心络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美托洛尔,亦可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甘油的用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中华;方大楼;刘清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间苯三酚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治疗晚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晚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间苯三酚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镁治疗.观察两组孕妇用药后起效时间、宫缩缓解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起效时间、宫缩缓解时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间苯三酚能有效抑制宫缩,是治疗晚期流产有效、安全及方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凤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疑似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恶性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对27例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恶性肿瘤患者均因关节症状就诊,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结论 27例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

    作者:马新美;张华;侯娜莉;刘利鹏;张永泉;王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研究组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和冠状动脉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行急诊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22例患者中即刻改善10例,30 d后左室功能显著改善6例,30 d后死亡2例,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未发生血管再闭塞患者;对照组22例患者中即刻改善5例,30 d后左室功能显著改善5例,术中死亡3例,30 d后死亡5例,发生血管再闭塞4例,两组患者即刻改善率、术中死亡率、30 d后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后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明显,能够提高其安全性,减少死亡率及血管再闭塞率,而且可以明显增加患者抢救率,临床意义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艾庆;申强;包忠武;周俊;邹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Straumann种植体早期负荷与延迟负荷的临床稳定性效果比较

    目的 探讨Straumann种植体在种植过程中早期负荷与延迟负荷的临床稳定性效果.方法 将64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负荷组与延迟负荷组,每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处理措施后的临床稳定性效果(ISQ值测量).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在实施手术后的当日,术后1、4、6、8、12周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使用Straumann种植体的实际过程中,采用早期负荷与延迟负荷的临床稳定性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早期负荷也能取得显著的稳定性效果,是临床治疗手段上的可靠选择.

    作者:周筱怡;卢忠林;张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联合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9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联合电切术治疗,观察其术中出血量、导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残余尿量、国际前列腺症状(OQL)评分和生活质量(IPSS)评分.结果 96例患者术前尿液残余量、OQL评分、IPS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联合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一帆;郑伟成;陈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组合人工肾治疗尿毒症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临床并发症改善情况.方法 先将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作血液灌流加血液透析(HP/HD)联合治疗2h,灌流器吸附饱和弃去,再行血液透析(HD)2 h,单次总治疗时间4h,每周(HD)治疗2次,(HP/HD)治疗1次,对35例有不同并发症的患者治疗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次数,做好记录.结果 联合治疗2~3个月后,15例四肢疼痛患者能自如行走;9例皮肤瘙痒患者除1例症状减轻外其他都得到控制;11例手指麻木、疼痛者均症状消失.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交替治疗,能有效的改善尿毒症患者腕管综合征、淀粉样变、皮肤瘙痒等并发症,对肾移植术前准备体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向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中显露喉返神经(RLN)和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8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随机随机分为显露RLN组和未显露RLN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RLN的损伤情况,及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发音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时,未显露组RLN损伤率为17.5%,显露组为7.5%,显露组RLN损伤显著低于未显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喉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未显露组喉功能恢复正常率为92.5%,显露组为100.0%,显露组术后恢复正常百分率显著高于未显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中RLN的显露保护能显著降低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利于预后.

    作者:李学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匹多莫德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88.3%,治疗组咳嗽、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匹多莫德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匹多莫德辅助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岳欣峰;王盈;王建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效果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急诊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4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实施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住院时间为(21.5±3.3)d,切口疼痛时间(2.3±0.5)h,伤残患者8例,死亡3例,并发症6例.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应在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佳的麻醉方案.

    作者:李洪图;路维玲;曹泉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化指标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析联合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B型脑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尿酸(UA)在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96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心力衰竭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分成Ⅰ、Ⅱ、Ⅲ、Ⅳ级,联合检测hs-CRP、BNP、cTnⅠ及UA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组患者Ⅰ级者hs-CRP、BNP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Ⅰ及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心力衰竭等级者hs-CRP、BNP、cTnⅠ及U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hs-CRP、BNP、cTnⅠ及UA水平进行联合检测可为心力衰竭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谢晓华;彭卫平;梁珍玲;颜宇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0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6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护理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较重要,给予优质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非常有必要.

    作者:龙菝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阴道B超与腹部B超诊断异位妊娠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经腹部B超检查与经阴道B超检查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8例异位妊娠患者分别采用腹部B超与阴道B超检查.结果 经腹部B超检查阳性确诊率为76.92%,经阴道B超检查阳性确诊率为93.5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B超检查对附件包块、胚芽、心血管搏动、宫内假孕囊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B超检查的检出率(P<0.05).结论 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异位妊娠具有快速、安全、无痛等优点,且诊断阳性率较经腹部B超检查更优越.

    作者:张美娇;易江莲;张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手足口病12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方法 对山西省汾阳医院院2012年4月至10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预后良好,轻症在1周内痊愈,有并发症者于7~14 d治愈出院,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在治疗上主要给予抗病毒及对症支持治疗,宜早确诊,避免误诊、漏诊,及时早期治疗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贾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妇科疾病患者均同时接受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和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种方法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及诊断性刮宫病理学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因而均可作为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检查方法和诊断依据.

    作者:陈民敬;张燕;杨博;王彬;田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对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对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患儿随机分为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组(R组)和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和术中维持两组用药方式相同.R组手术开始前在每例扁桃体周围局部浸润0.25%罗哌卡因3~5 ml+地塞米松3~5 mg,C组直接开始手术.于入室时、手术开始后3 min、拔管后10 min以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儿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啡肽(β-EP)的变化,记录拔管后3、7、12、20 min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和疼痛评分(CHIPPS).结果 与入室时比较,手术开始后3 min、拔管后7 min两组患儿的E、NE均升高,且C组显著高于R组(P<0.05).R组手术开始后3 min,拔管后7、12、20 min时β-EP高于入室时和C组(P<0.05).R组患儿拔管后各时点的PEAD和CHIPPS评分均低于C组(P<0.05).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浸润可明显减少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发生.

    作者:韩丰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愈26例,有效22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治愈38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够取得比红霉素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俊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磁共振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中内侧130例,外侧70例;Ⅰ级损伤25例,Ⅱ级损伤96例,Ⅲ级损伤79例.在手术和关节镜检查后确定为撕裂伤.结论 磁共振检查能够清晰明了地显示半月板损伤情况,并能正确判断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雷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嗜铬粒蛋白A、脑尿钠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变化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中嗜铬粒蛋白A(CgA)、脑尿钠肽(BNP)与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6月1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8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中CgA、BNP与NE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外周血液中CgA、BNP和NE水平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外周血液中的CgA、BNP与NE水平随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加重而不断升高.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液中的CgA、BNP与NE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上述三项指标可作为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振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绝育术后及其他原因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现状

    因绝育术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要求恢复生育功能时大多需要手术行输卵管复通及吻合术.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阅读发现,目前临床上常用治疗方案有:介入治疗、传统经腹直视或显微外科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腹腔镜下输卵管端端吻合术、输卵管造口术、输卵管分瓣外翻吻合复通术、输卵管宫腔移植术、宫腹腔镜介导下的输卵管镜、卵巢移植术,各种术式的适用对象及各家报道的术后受孕率均不尽相同.且术后再次受孕率受诸如年龄、缝合方式及术者水平、原结扎方式及吻合术后输卵管长度、盆腔粘连情况、输卵管病损情况、随访及术后短期避孕、术后通液、术后是否保留支架、患者心理状态、结扎年限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侯玲;郭瑞霞;王新燕;张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B型钠尿肽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滨州市人民医院老年科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300例(治疗组),测定其入院时血浆BNP水平,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对比,并随访其出院后2年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和死亡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1);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关系密切,治疗组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的加重而升高,呈明显正相关(r=0.79,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随着心功能的加重而降低,呈明显负相关(r=-0.73,P<0.01),BNP水平高的患者2年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高.结论 血浆BNP水平可以用于心力衰竭的诊断、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

    作者:高霞;孙艳峰;郭晓辉;钟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氧化氮呼气浓度测定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

    一氧化氮呼气浓度(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oxide,FENO)是近几年新兴的反映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水平的标志物.目前对其研究尚少,本文就其在支气管哮喘诊断、鉴别诊断、评估疗效、预测发作与哮喘控制水平之间关系等方面作一综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慢性气道炎症是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基础.

    作者:康贝贝;张佳;李健康;邝红萍;邓淑萍;靳建军;王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β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脂肪组织和糖代谢的影响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超重和肥胖迅速蔓延开来.肥胖症常伴有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患、糖尿病、胆结石、痛风和不育等,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病死率高,逐渐成为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1].因此,对脂肪组织进一步的探究及寻求高效的减肥药物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孙高洁;王守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孕妇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炎症表达的特点和诊疗进展

    深静脉血栓因其高致命率和隐蔽性已经成为目前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潜在并发症,而随着该病在孕产妇中发病率的逐年提升,国内外学者对此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细致,具体包括发病情况和原因的查找,相关风险因素的分析,诊断方法的积累和治疗成果的研究等多方面.本文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以及国内外基本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在孕产妇中形成的原因和相关炎症表达特点做了详细认真的研究统计和论述,同时还对诊断方法的选择和治疗方法未来发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日后的临床预防、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李阳;汤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