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中远期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6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与研究组(34例).对照组采用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组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统计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术后12 ~ 24个月动脉畅通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1.18%(31/34)]高于对照组[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跛行距离及踝肱指数较治疗前增加,且研究组增加幅度大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82%(3/34)]低于对照组[30.30%(1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18、24个月,两组动脉畅通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踝肱指数及跛行距离,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且对提高术后动脉畅通率、改善预后效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作者:郭碧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分析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48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可减轻疼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麻醉效果,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王栗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85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1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其中肺部感染5例(5.88%),吻合口瘘2例(2.35%),吻合口出血2例(2.35%),肠梗阻1例(1.18%),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18%),切口感染3例(3.53%),尿潴留1例(1.18%);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手术时间> 18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和术前伴发肺部疾病为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手术时间> 180 min和术中出血量≥200 ml.
作者:倪志强;贾晓玲;王永恒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方法 根据儿童MDS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对21例儿童MDS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对其重新分型.结果 21例患儿中男14例,女7例;临床表现:贫血12例(57.1%),出血6例(28.6%),发热15例(71.4%),肝脾肿大11例(52.4%).实验室检查结果:骨髓增生活跃19例(90.5%);主要特点为病态造血,单系病态造血4例(19.0%),两系病态造血6例(28.6%),三系病态造血11例(52.4%);染色体核型异常3例(14.3%).治疗和转归:5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6例化疗,1例仅行支持治疗,8例放弃治疗,1例失访;6例患儿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转化时间(1~26个月),12例(57.1%)死亡.结论 儿童MDS的病程短、全细胞减少、骨髓病态造血、白血病转化率高、病死率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
作者:董南南;徐学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内质网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丹参多酚酸组,每组18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丹参多酚酸组在缺血2h再灌注24h后给予尾静脉注射10 mg/kg丹参多酚酸,连续7d,每日1次,IR组及Sham组给予同等剂量氯化钠注射液尾静脉注射.末次给药6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测定及HE染色法观察大脑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脑组织CHOP的蛋白含量.结果 Sham组大鼠脑组织红染,未见梗死灶;IR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皮质梗死灶明显,神经元坏死明显增多;CHOP的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丹参多酚酸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P<0.05),CHOP的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可能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手术方式(下推腹膜式)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应用新的腹腔镜下推腹膜手术方式行阴道成形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放置引流管比率、排气时间、术后使用止疼药比率、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出院时阴道长度、术后返院率及性生活满意度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无术时并发症.手术时间(67±9) min,术中出血量(57±11)ml,术中放置引流管率为5.7%,排气时间(23±7)h,术后使用止疼药比率17.1%,术后住院时间(9.9±1.2)d,治疗费用(14016±1640)元,出院时阴道长度(8.6±0.6)cm,术后2个月返院率为2.9%,术后半年返院率为5.7%,术后半年性生活满意度调查(FSFI)评分(26.7±2.1)分.结论 下推腹膜阴道成形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阴道再造术式.
作者:吴杰;褚丹霞;郭瑞霞;赵梦玲;赵倩;李留霞;边爱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内分泌肿瘤患者54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检查检验、手术方案、预后等,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法求证各因素与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为1 ~ 8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为30个月.死亡4例,1例死于术后胰漏,余3例均死于肿瘤复发、转移.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6%和78%.54例pNETs患者中,功能性占55.6% (30/54),无功能性占44.4%(24/5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肝转移、TNM分期、病理分级以及是否行根治性手术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 pNETs是一类低度恶性的罕见肿瘤,初步诊断可依据特殊的临床表现、特异性的生化指标和敏感度较高的影像学检查,确诊仍需病理证实.手术切除是治疗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方法.TNM分期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病理分级有助于评估预后,且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对预后有影响.
作者:董未;李功权;赵永福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开骨窗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随访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RP、IL-4、IL-10水平,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40/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 (3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CRP、IL-4、IL-10水平分别为(13.7±3.5) mg/L、(15.4±3.6) ng/L、(10.1±2.2) 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6.8±4.1) mg/L、(18.2±4.0) ng/L、(14.3±2.6)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研究组NIHSS评分分别为(24.4±3.4)、(9.4±2.2)分,低于对照组的(33.2±4.1)、(14.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 (P <0.05).结论 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控制CRP、IL-4、IL-10水平,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段国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分析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及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老年局限性肾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9例老年局限性肾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应用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55例给予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近期手术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观察组,对照组热缺血时间少于观察组(P<0.05);两组手术前后肌酐水平及患侧肾脏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效果相当,腹腔镜手术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刘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采用一体式覆膜支架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植入一体式覆膜支架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无围术期死亡患者,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各类缺血性并发症.造影显示即时内漏8例,其中Ⅰ型3例,Ⅱ型5例.Ⅰ型内漏因近端瘤径扭曲成角,支架下移,近端再置入Cuff支架后内漏消失;Ⅱ型内漏经球囊再扩张,内漏消失或血流缓慢,待术后支架扩张后和血管壁贴合后,内漏自然愈合.髂动脉严重钙化狭窄6例,置入支架后造影显示髂支被斑块挤压,未完全展开,血流不畅,于狭窄处再置入8 ~12 mm的裸支架,将狭窄撑开,血流通畅,6例患者共用裸支架7个.术后发热7例,考虑为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行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切口淋巴漏1例,经换药后延期愈合;因双侧髂总动脉瘤累及髂内动脉开口4例,行双侧髂内动脉隔绝;随访的患者未出现新的内漏和支架移位.结论 应用一体式覆膜支架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
作者:李兴东;刘明辉;李世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联合颈部血管超声(CVUS)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ACI患者58例行SCTA、CVUS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SCTA、CVUS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斑块的检出情况.结果 SCTA、CVUS联合检查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93.10%)高于SCTA及CVUS单项检查(75.86%、7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CVUS联合检查颈动脉狭窄程度综合准确率(93.10%)高于SCTA及CVUS单项检查(75.86%、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TA、CVUS联合检查颈动脉斑块检出率(81.13%)高于SCTA及CVUS单项检查(64.15%、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TA联合CVUS检查可进一步提高颈动脉狭窄、斑块检出率,为ACI诊断提供有力支持,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芒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具体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接受疫苗接种的儿童153例,根据疫苗接种类型分为乙脑疫苗组(51例)、水痘疫苗组(51例)及联合组(51例).乙脑疫苗组皮下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水痘疫苗组皮下注射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组分别于左右臂皮下注射乙脑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统计对比接种前后乙脑疫苗组与联合组抗体转阳率及抗体滴度、水痘疫苗组与联合组抗体转阳率及抗体滴度、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接种前乙脑疫苗组抗体阳性率(68.63%)与联合组(64.71%)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两组抗体阳性率较接种前增高(P<0.05),但乙脑疫苗组(98.04%)与联合组(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两组乙脑抗体滴度较接种前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前水痘疫苗组阳性率(64.71%)与联合组(60.7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两组抗体阳性率较接种前增高(P<0.05),但水痘疫苗组(100.00%)与联合组(100.00%)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两组水痘抗体滴度较接种前增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与乙脑疫苗组(5.88%)、水痘疫苗组(11.76%)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脑减毒活疫苗联合水痘减毒活疫苗具体接种效果与单独接种疫苗效果相当,且具有安全性,利于减少疫苗接种次数,对降低疫苗迟种、漏种等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郭树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96例ICVD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4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血浆Hcy水平,并以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确定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形态,比较观察组中软斑块、硬斑块、无斑块及CIMT增厚、CIMT正常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分析ICVD患者血浆Hcy水平和CIMT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浆Hcy水平及C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软斑块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硬斑块和无斑决患者,且硬斑块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无斑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IMT增厚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CIMT正常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ICVD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IMT呈明显正相关(r=0.372,P=0.000).结论 Hcy水平与ICVD患者斑块形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高水平患者更易出现软化斑块,且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为严重.
作者:郭铁柱;李建红;任新亮;崔振奋;刘晗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前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 选取口腔综合科患者70例,共计100颗前牙需修复,用Filtek TM Z350 XT通用纳米树脂对患者进行修复,6、12、24个月后观察分析其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对100颗患牙进行树脂修复后,随访2年,成功率达95%,患者满意度达92%.结论 Filtek TM Z350 XT通用纳米树脂用于修复前牙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关学效果,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建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康艾注射液联合PC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生存质量(KPS)评分及血清T细胞亚群、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5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予以PC方案(紫杉醇+卡铂)治疗,实验组予以PC化疗方案+康艾注射液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KPS评分、血清T细胞亚群(CD4+、CD4 +/CD8+、CD8+、CD3+)及CEA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51.72% (15/29)]与对照组[44.83% (13/2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KP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细胞亚群CD4+、CD4+ /CD8+、CD8+、CD3+及CEA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CD4+、CD4+/CD8+、CD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14%(7/29)]低于对照组[51.72% (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联合PC化疗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KPS评分,显著调节血清T细胞亚群,降低血清CEA水平,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高梅燕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保守治疗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桡骨头骨折患者6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X线检查等辅助措施确诊.所有患者均行保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等一般临床因素及骨折分型、受伤至治疗时间等围治疗期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保守治疗桡骨头骨折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3个月,63例患者中影像学复查评分≥90分者27例,80 ~ 89分24例,70~79分5例,<60分7例,影像学评价治疗有效率为80.95%;肘关节功能评分≥21分者5例,9~ 20分8例,3~8分26例,0~2分24例,肘关节恢复优良率为79.37%;影像学检查评分≥80分、肘关节功能评分≤8分者47例,保守治疗有效率为74.60%.患者年龄>65岁、有吸烟史、Mason分型为Ⅱ型或Ⅲ型、复位效果不佳及治疗后至恢复性训练时间较长是影响桡骨头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患者年龄> 65岁、有吸烟史、Mason分型为Ⅱ型或Ⅲ型、复位效果不佳及治疗后至恢复性训练时间较长是影响桡骨头骨折患者保守治疗临床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保守治疗适合Mason Ⅰ型骨折患者,且应格外注意老年患者的治疗,提高患者复位效果,并于早期开展恢复性训练.
作者:伊延民;陈宇鹤;郭秀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30例,入院后均行颅脑CT扫描、CTP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重建处理获得的图像,测量病灶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并测量患者对侧未梗死、脑血管狭窄部位.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区域CBF、CBV均低于病灶周围区域与健侧对照区域(P均<0.05);病灶周围区域CBF高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病灶周围区域CBV低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病灶区域平均通过时间少于病灶周围区域(P<0.05),长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病灶周围区域平均通过时间长于健侧对照区域(P<0.05);30例患者经颅脑CTA检查共查出43个狭窄部位,58.14%的狭窄部位为中度狭窄,27.19%为轻度狭窄;3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中,CTP灌注异常区域与狭窄动脉供血26例符合,4例存在偏差,符合率为86.67%,具有良好的一致率.结论 CTA联合CTP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患者中效果理想,可早期确诊,为临床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GFRvⅢ)的胶质瘤U87细胞株.方法 首先EGFRvⅢcDNA (2832bp)克隆入pCDH-CMV-MCS-EF1-puro的XbaⅠ和NotⅠ位点,引物中添加His6标签,测序鉴定;用磷酸钙沉淀法将含目的基因的质粒pCDH-CMV-EGFRvⅢ-EF1-puro与慢病毒包装质粒pCMV-dR8.9和包膜蛋白质粒pVSV-G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过滤、浓缩包装好病毒后,利用稀释计数法测定病毒滴度.制备好的慢病毒感染U87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有限稀释克隆培养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采用人EGFRvⅢ单抗、His6单抗检测筛选的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EGFRvⅢ在U87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重组质粒pCDH-EGFRvⅢ经Xba Ⅰ和Not Ⅰ双酶切、1%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与预期目的基因EGFRvⅢcDNA(2832 bp)大小一致;Western blot鉴定6株U87-vⅢ均表达EGFRvⅢ蛋白(145 kd)和His6(145 kd);流式细胞术检测2株U87-vⅢ细胞株(U87-vⅢ-2、U87-vⅢ-4)表面均表达EGFRvⅢ蛋白(分别为93.1%、96.9%).结论 稳定表达EGFRvⅢ的U87细胞株被成功建立,为胶质瘤的靶向治疗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雷舒婷;赵静静;郑岩;李修岭;韩双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颈前路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行颈前路单节段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颈椎病患者35例,均采用PEEK融合器+原位植骨融合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融合率,术前、术后即时及术后3、6、12个月颈肩部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本研究患者手术时间(49.5±5.1) min,术中出血量(40.5±3.6) ml,住院时间(6.0±0.5)d,术中无神经根、脊髓、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随访12 ~ 15个月,平均13.6个月.末次随访时融合率为100%.术后不同时间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均<0.05),而术后不同时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颈前路单节段减压椎间融合器原位植骨融合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势,术后随访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张方舒;梅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4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调查.分别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初步寻找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相关因素对于预测患者手术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148例患者中,男82例.共有15例患者失访,其余患者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2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其中,预后良好组平均年龄(57.82±10.82)岁,男64例;预后不良组平均年龄(55.10±9.52)岁,男18例.Kaplan-Meier曲线结果显示,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25.56%,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转移瘤数目、肝转移灶大直径、存在淋巴转移及血清癌胚抗原(CEA)升高是潜在危险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肝转移瘤数目、TNM分期、存在淋巴转移及血清CEA水平升高是此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结果表明,CEA预测患者预后的截断值为43.24 U/ml,敏感性为74.00%,特异性为86.70%.结论 肝转移瘤数目、TNM分期、存在淋巴转移及血清CEA水平升高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鲁全芝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竭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边转运边治疗的院前急救方式,观察组给予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比较两组救治的临床疗效、经过急救处理前后不同时间段基础指标情况变化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车急救时、到医院时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车急救时、到医院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88.89%)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边转运边治疗的院前急救方式比较,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方式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基础指标变化,并有效促进预后.
作者:张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Necrostatin-1(坏死性凋亡特异性抑制剂,Nec-1)对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大鼠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45只SD雄性大鼠,采用肌肉注射甘油的方法制作ATN动物模型,随机分为Nec-1低剂量组、Nec-1高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5只;另选15只大鼠作为对照组.Nec-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0.4 mg/kg和0.8 mg/kg Nec-1(二甲基亚砜溶解)尾静脉注射,模型组和对照组注射等体积二甲基亚砜.分别对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肾功能衰竭指数(RFI)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和3(RIP1,RIP3)的表达;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分析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ec-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Scr水平、BUN水平以及RFI显著升高(P<0.05),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RIP1以及RIP3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Nec-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Scr水平、BUN水平以及RFI显著下降(P<0.05),肾脏组织中TNF-α、IL-1β、RIP1以及RIP3水平显著下降(P<0.05).病理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ec-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肾脏均不同程度增大,肾小管变形明显,管腔中蛋白管型增多,且模型组大鼠病理变化较Nec-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显著(P<0.05);其中,低剂量和高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Necrostatin-1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鼠Scr、BUN水平及RFI,起到保护肾脏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和细胞程序性坏死相关.
作者:东辛欣;夏璐;朱清;张士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浆骨桥蛋白(OPN)、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35(IL-35)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60例初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选取3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检测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与骨髓中OPN、IL-10、IL-35、TGF-β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液和骨髓内OPN、IL-35和TGF-β含量较高,IL-10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OPN、IL-35和TGF-β含量明显降低,IL-10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IL-10、IL-35和TGF-β在糖皮质激素治疗ITP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检测意义.糖皮质激素治疗ITP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志林;牛燕燕;马梁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46例疑似DVT的长期卧床患者,对其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以静脉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浆D-二聚体单独及联合诊断DVT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并对比不同类型(混合型、中央型、周围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 静脉造影检查显示,本组246例疑似DVT的长期卧床患者中证实为DVT者68例,非DVT者178例;血浆D-二聚体诊断出DVT 79例,非DVT 167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DVT 76例,非DVT 17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浆D-二聚体联合诊断出DVT 95例,非DVT 151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诊断DVT的敏感度为97.06%(66/68),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浆D-二聚体单一检测;准确度为87.40%(215/246),高于血浆D-二聚体、彩色多普勒超声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与单一方法诊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不同类型DVT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混合型DVT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中央型,中央型高于周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明显提升长期卧床患者DV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降低漏诊风险,且能为疾病分型提供一定依据.
作者:王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式预防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后宫腔再粘连的效果.方法 选取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60例,按TCRA术后预防粘连再复发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TCRA术后宫内放置金属“O”环,同时服用戊酸雌二醇(E2V)和安宫黄体酮片(MPA)治疗;研究组宫内放置表面包裹Interceed的支撑球囊,同时服用E2V和MPA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术后第1、3、6个月临床症状和宫腔镜结果.结果 术后第1个月,研究组临床总治愈率(20.00%)、总有效率(73.33%)高于对照组(16.67%、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个月,研究组临床总治愈率(46.67%)、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33.33%、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80.00%)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内放置表面包绕Interceed的支撑球囊较宫腔内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治疗效果更显著,预后更好.再次行TCRA对于临床治疗好转的患者可提高治愈率,但对临床治疗无效的患者无受益.
作者:李娜;陈贵芹;史素娥;李辉;董黎;王素芳;金靖;王朕华;王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恶性肿瘤与非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19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肿瘤组(45例)与非肿瘤组(151例),分析两组患者cTnⅠ预测右心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并截取cutoff值.结果 肿瘤组中,cTnⅠ预测右心功能障碍的AUC为0.82(95% CI 0.70 ~0.96),选取cTnⅠ>0.047 ng/ml为cutoff值时,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6%,阴性似然比为0.244;非肿瘤组中,cTnⅠ预测右心功能障碍的AUC为0.85(95% CI 0.79~0.91),选取cTnⅠ>0.024 ng/ml为cutoff值时,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72%,阴性似然比为0.194.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cTnⅠ可以有效预测右心功能障碍,但在非肿瘤组患者中cTnⅠ预测右心功能障碍的有效性高于肿瘤组.
作者:关婉贤;林婉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初产妇体质指数(BMI)、甲胎蛋白(AFP)、β-绒毛膜促性腺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77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其孕期BMI及血清AFP、β-HCG、uE3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不同组别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以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情况,并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孕期BMI增长过多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BMI增长过少组及BMI增长适宜组(P<0.05).血清AFP水平>2.0中位数倍数(MoM)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均高于<0.5 MoM组与0.5 ~2.0 MoM组(P均<0.05).血清β-HCG水平>2.0 MoM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均高于<0.5 MoM组与0.5 ~2.0 MoM组(P均<0.05).血清uE3水平<0.7 MoM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分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异常发生率均高于≥0.7 MoM组(P均<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BMI增长过多、血清AFP水平>2.0 MoM、血清β-HCG水平>2.0 MoM以及血清uE3水平<0.7 MoM均与不良妊娠结局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随着孕期BMI增加以及血清AFP、β-HCG水平升高,uE3水平降低,初产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的风险增加,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作者:邹彦;陈璐;夏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血液科病房病原菌的流行分布情况及耐药现状.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K-B法,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分离致病菌623株,革兰阴性菌占55.7%,革兰阳性菌占33.3%,真菌占11.0%.标本主要来源于血液(40.9%)、痰液(26.0%)和尿液(14.0%).前3位细菌为大肠埃希菌(15.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1%)和肺炎克雷伯菌(10.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62.0%和46.8%,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性>95%;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均<2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敏感性>8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6.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34.6%,出现替考拉宁耐药株.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的敏感性分别为84.1%和70.3%,分离到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耐药菌株.结论 血液科病房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菌对常用经验性抗菌药保持了较好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菌耐药性较前加重.
作者:黄巾津;陈中举;黄丽芳;董培源;孟凡凯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能量消耗测定在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比较能量代谢测定系统测出的静息能量消耗(REE)与公式法计算出的基础能量消耗(BEE),分析随时间变化的REE/BEE,从而估算出应激系数.结果 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期间REE/BEE为1.07 ~1.11,且无明显变化;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与C-反应蛋白(CRP)逐渐下降.机械通气后1d呼吸商(RQ)高于第1天.结论 由间接测热法测得静息状态的重症肺炎患者的REE约为BEE的1.1倍,REE/BEE治疗期间无明显改变,可能是由于患者能量摄入增加和一般情况改善导致的.
作者:苗少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治疗的33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造影结果评价动脉复通效果,并随访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所有患者均定期接受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吸栓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24个月,31例患者提示下肢动脉通畅,2例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随访中均无截肢.结论 AngioJet机械血栓抽吸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安全有效,可迅速清除血栓,恢复患肢血流,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作者:邓建武;张海军;苗永昌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不同类型非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穿刺细胞病理学证实的非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203例(432个结节)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观察术后3、6、9、12个月结节消融情况(大直径、体积减少率).结果 203例患者均完成射频消融治疗,未见严重损伤及并发症.其中术中疼痛15例,血压不同程度升高47例,对症处理后均完成手术;术后短期声音嘶哑4例,均在3个月内完全恢复.消融前结节大直径(2.97±0.92)cm,大体积(8.89±3.04) cm3;消融治疗后3、6、9、12个月结节体积逐渐缩小,平均体积分别为(4.86±4.02)、(3.01±2.84)、(2.12±1.51)、(1.55±1.40) cm3,结节中囊性比例高者消融效果优于囊性比例低者.结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非恶性甲状腺结节效果确切、安全且无瘢痕.
作者:高腾;于璐;李红光;张振华;段少傅;张连仲;苏自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来源的允许总误差(TEa)导出的西格玛(σ)度量在临床血液学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四个不同的TEa标准、2017年第一次卫计委临检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作为偏倚以及室内质控数据累积的变异系数(CV)作为不精密度来计算2个批次的σ值;分析不同标准的σ度量在临床血液学项目分析质量上的差异;并依据σ度量水平选择合适的质量控制规则.结果 依据生物学变异标准得出的σ值较低,σ≥6的比例为0 ~ 60%;美国CLIA'88标准得出的σ值处于中间,σ≥6的比例为60% ~ 80%;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和德国RiliBAK标准得出了较高的σ值,σ≥6的比例均为80%;依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得到的σ值水平,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和血细胞比容(HCT)项目采用单规则13s,血小板计数(PLT)采用多规则13 s/22s/R4s/41 s/8x.结论 6σ理论能够对临床血液学项目的性能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室内质控规则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刘倩;杨伏猛;梁伟;付梅;朱文俊;马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情况.方法 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且均在术前和术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分为两组,实验组[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术后5d血小板聚集抑制率≤10%)]33例,,对照组(未出现氯吡格雷抵抗)87例.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术前、术后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膜暴露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与血小板活化水平有关,且会增加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
作者:徐汇川;邢菲;朱聪鸽;陈芙蓉;陈徐旭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替加环素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菌药物治疗种类分为A组(替加环素治疗,41例)和B组(非替加环素治疗,3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炎症指标、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N、PCT水平均有所下降,但A组患者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高于B组(7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疹、瘙痒、胃肠不适、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黄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并比较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患儿54例,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7例.实验组采用枸橼酸咖啡因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进行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6.29%)高于对照组(77.77%),不良反应发生率(7.40%)低于对照组(29.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采用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更显著,更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宋会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托伐普坦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6例心力衰竭患者均接受常规利尿剂治疗,但其心力衰竭体征和症状未见改善,随即换用托伐普坦片治疗.评价托伐普坦片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力衰竭情况[治疗结局、水肿程度与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其临床特征[血压、血肌酐、单位时间尿量、体质量、血钠、血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者水肿程度与心功能分级都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病情好转并出院,好转率为91.1%;入院时低钠血症27例,出院时降至2例.患者单位时间尿量、血钠与收缩压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晕厥、黑朦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心力衰竭治疗中发生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服用托伐普坦片可以纠正低钠血症、改善心功能、提高尿量,并适当降低收缩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占丽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代谢及颈椎失稳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风湿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激素(醋酸泼尼松片)治疗,比较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分(DAS28)及类风湿因子(RF)水平,测定腕关节、髋关节、腰椎处骨密度(BMD),比较两组颈椎失稳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DAS28评分[(1.50±0.11)分]、RF水平[(152.87±1.08) IU/ml]均低于对照组[(2.09±0.09)分、(200.47±1.32)IU/ml],P<0.05;两组治疗后腕关节、髋关节、腰椎处BMD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失稳发生率(5.13%)低于对照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82%)与对照组(7.69%)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病情及RF水平,且对骨代谢影响小,可降低颈椎失稳发生率.
作者:杜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48%)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SBP、DBP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胎儿早产、胎儿窘迫、产后出血、低体质量等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治疗中效果良好,利于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盖玉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盐酸氨基葡萄糖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A组)、硫酸软骨素(B组)、盐酸氨基葡萄糖+硫酸软骨素(C组).三组治疗周期持续1个月,7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结果 三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随着疗程不断改善,且C组治疗后1、2、4周三个时间点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B组比较,C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基葡萄糖片或硫酸软骨素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其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明确,值得推广.
作者:周华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随着社会经济、医疗水平日渐提高,糖尿病的检出率与患病率也有了大幅度提升,对于这种慢性疾病及其引发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对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深入研究分析,一组长度> 200 bp的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逐渐受到关注,其转录物作为表观遗传调节剂在生物细胞的各个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其中,INK4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ANRIL)被证实与糖尿病等疾病高度相关,通过对ANRIL的深入研究,可为预防或治疗糖尿病提供相应的方法与策略.
作者:许菁祎;李华;李素军;李天艺;焦文君;吴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哺乳期母亲应用头孢他啶及氨溴索导致婴儿皮疹的报道,提高临床医师重视哺乳期用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他啶及氨溴索致婴儿皮疹的病例,并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哺乳期安全用药进行分析.结果 头孢他啶及氨溴索可通过乳汁导致婴儿过敏.结论 必须重视哺乳期用药安全性,哺乳期母亲用药应选择暂停哺乳.确需哺乳,可选择用药前哺乳、推迟下次哺乳时间、减少母亲用药剂量等方式,降低药物对婴儿的影响.
作者:张玉佩;吴聪;丁国锋;丁长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