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756
  • 国内刊号:11-5689/R
  • 影响因子:0.79
  • 创刊:197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36-23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医刊杂志   2018年8期文献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

    目的 探讨TP化疗方案(奈达铂+紫杉醇)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晚期食管癌患者83例,依照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41例予以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P化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存质量(SF-36)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水平.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69.05%)高于对照组(4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CYFRA21-1、CA125、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90%)与对照组(4.88%)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予以TP化疗方案与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刘埃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首发延髓梗死不同卒中解剖模式与TOAST病因分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首发延髓梗死不同卒中解剖模式与TOAST病因分型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首发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危险因素、卒中模式、梗死部位分布及影像学结果等.延髓梗死病因分型依据TOAST标准,卒中解剖模式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及供应动脉分布范围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后部梗死,据延髓解剖特点轴位分为上部、中部、下部梗死.结果 共纳入103例延髓梗死患者,其中男76例(73.77%),女27例(26.21%);高血压60例(58.25%),糖尿病42例(40.7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7例(35.92%),吸烟36例(34.95%),高脂血症33例(32.04%).梗死部位:延髓上部41例(39.80%),中部32例(31.18%),下部18例(17.85%),中上部6例(5.82%),中下部4例(3.88%),全部延髓21例(1.94%).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63例(61.17%),小动脉闭塞型(SAO)14例(13.59%),心源性栓塞型(CE)6例,其他明确病因型(ODE)8例,不明原因型(SUE)12例.受累血管以椎动脉为主(56例,54.37%).结论 延髓梗死的卒中解剖模式及病因分型与其动脉供血区域不同有关,为临床诊治干预及预后评估提供了依据.

    作者:张鹏;牛莉莉;肖成华;耿德勤;王炎强;胡屹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性病变的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病变的MRI影像学特点,判断病变良、恶性,探讨MRI对乳腺非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行乳腺钼靶检查诊断为非肿块性病变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58例,观察分析其MRI中的病灶形态、弥散加权及增强特点、时间-曲线等.结果 58例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病变的患者中,BI-RADS 4~5类13例,其中7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均有伴随征象,如钙化(集群分布钙化、段样分布钙化)、局部的结构扭曲、相邻皮肤增厚以及乳头内陷,6例单纯非肿块病变中3例为良性病变;BI-RADS 2~3类25例,其中10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BI-RADS 0类20例,需要进一步行其他影像学检查;病理符合率为43.10%.58例行MRI结果显示,BI-RADS 4~5类31例,25例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BI-RADS 2~3类27例,病理证实3例为恶性病变;MRI病理符合率为84.95%.结论 对乳腺钼靶表现为非肿块性的病变,乳腺MRI通过对其病变形态、弥散加权与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对判断病变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苏慧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膝关节以下手术的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麻醉前,麻醉后15、30、60 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操作时间、感觉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T1)、麻醉持续时间(T3)]较对照组显著延长,感觉神经阻滞[麻醉完善时间(T2)]、运动神经阻滞(T1、T2、T3)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AP、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15、30、60 min对照组患者MAP较观察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100%、95.7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26%)较对照组(21.2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麻醉效果好,操作方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吴宝华;杨进辉;辛典;张思甜;周丽华;陈宇;江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厄洛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目的 探讨厄洛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3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状态明确],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给予NP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37例给予厄洛替尼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3.78%(31/37)],高于对照组[61.11%(2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125及MMP-2、MMP-9、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2%(9/37),对照组为19.44%(7/36),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厄洛替尼可改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MMP-2、MMP-9、VEGF及肿瘤标志物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高金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快速康复外科结合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对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结合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对大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182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对照组97例,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进行施护;快速康复组85例,在围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见死亡病例,快速康复组术后并发症总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结合腹腔镜下大肠癌根治术在不影响手术时间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并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常书海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性分析

    目的 分析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评估子宫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80例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对其输卵管通畅性进行评估,将腹腔镜通染液试验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对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的图像质量、检查准确性、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 80例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图像中,质量为优55例,良16例,差9例,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8.8%(71/80).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子宫输卵管通畅性的准确率为92.5%(74/80),特异性为98.1%(52/53),敏感度为81.5%(22/27).在检查费用、检查后2 d VAS评分方面及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均显著优于腹腔镜通染液试验检查(P<0.05).结论 在对子宫输卵管通畅性进行检查评估时,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能明确输卵管的走行、结构和阻塞部位,且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梅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所致回肠穿孔不同手术方式对血清学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总结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所致新生儿回肠穿孔不同手术方式中血清学标志物的特点,并分析其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74例NEC所致新生儿回肠穿孔,分为存活组(n=57)和死亡组(n=17),并将74例非肠穿孔患儿作为对照组.对患儿的血清学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降钙素原(PCT)、白蛋白、纤维蛋白原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对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计算OR及95%CI.结果 74例NEC所致新生儿回肠穿孔患儿中62例完成手术治疗,12例放弃治疗.共死亡(含放弃治疗)17例,病死率为22.97%.病例对照研究显示,74例肠穿孔患儿血清学标志物中CRP、WBC、PLT、PCT、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RP、WBC、PLT、PCT与患儿手术方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BC、PLT、PCT与患儿手术方式相关;存活组与死亡组WBC减少率、PLT减少率、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生物学标志物对于NEC所致新生儿回肠穿孔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价值,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减少预示着患儿可能预后不良.

    作者:陈玄玄;陈琦;曹振杰;卢慧杰;郑明军;曹万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改良脾-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目的 探讨改良脾-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的住院患者19例,择期行改良脾-肺固定术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观察治疗后6、12个月患者的血常规、临床症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分析患者的疗效,术后与术前门静脉压力、门静脉内径变化、血细胞、肝功能、凝血实验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术后测自由门静脉压力(FPP)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6、12个月门静脉内径较术前减小(P<0.05),术后6、12个月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白蛋白(ALB)水平明显上升(P<0.05);术后6、12个月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等水平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术后12个月脾-肺间可见侧支循环形成.结论 改良脾-肺固定术联合APBSCT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可改善肝功能和凝血机制,又可降低门静脉压力,纠正脾功能亢进.

    作者:李松;党晓卫;李林;李路豪;刘优优;付坤坤;牛光辉;张中杰;许培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生长受限胎儿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讨胎儿血流测定对预测宫内生长受限胎儿围生期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择50例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者为病例组,同时间段的正常妊娠孕妇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同时段的入组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肾动脉的检测.结果 病例组的脐动脉血流收缩末期峰值与舒张末期峰值比值(S/D)、大脑中动脉血流S/D、肾动脉血流S/D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血流动力学异常的胎儿脐动脉血流S/D与大脑中动脉血流S/D呈负相关(r=5.325,P<0.05),而与肾动脉血流S/D呈正相关(r=7.325,P<0.05).病例组患儿轻度窒息和重度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生长受限胎儿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第一时间对胎儿-胎盘循环情况及胎儿颅脑及肾血循环状况进行评估,做到异常病例早发现和早处理,指导临床终止妊娠时机,大限度改善围产儿结局.

    作者:黎金钱;黄红丽;仉琛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在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对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并在治疗开始后每日口服0.5μg阿法骨化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磷(P)、血钙(Ca2+)、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PTH和P水平明显降低,Ca2+水平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肝功能无变化,无消化道反应,仅2例患者出现高血钙,所有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结论 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能显著改善终末期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钙、血磷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明志;李荣华;李拔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6例冠心病分叉病变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对照组采用球囊支架对吻技术,观察组采用拘禁球囊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率,肌钙蛋白、心肌酶谱的升高率,曝光和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及治疗后半年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分支闭塞或夹层发生率(0比4.35%)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内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血管事件发生率(4.35%比0)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升高率(8.70%比13.04%)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拘禁球囊技术可减少手术和曝光时间,并减少造影剂用量,且即刻和近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王威;庄义浩;陈海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HER2阳性胃腺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HER2阳性胃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58例HER2阳性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患者HER2的表达情况,观察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HER2阳性与是否为早期胃癌或进展期胃癌无相关性(P>0.05);HER2阳性与Lauren分型和淋巴结有无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HER2阳性与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且HER2阳性可以作为肠型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参考指标.

    作者:雷瑞雪;苗兰芳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25例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确诊的25例CO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男16例,女9例,年龄(56.7±12.3)岁,吸烟者占44%.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6例患者可见咯血,多数患者C-反应蛋白、血沉升高.肺功能以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障碍为主,胸部CT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影及结节影,其次为实变影,病理学符合机化性肺炎表现.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25例患者中1例失访,随访时间1.6~21.7个月,20例患者治愈或好转,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6%.结论 COP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具有重要诊断意义,但其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良好.

    作者:钟华芳;朱奕鸣;康燕;王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局部缝扎、宫腔填塞等进行止血,实验组产妇则给予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比较两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情况,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下肢深静脉血栓、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产妇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髂内动脉球囊封堵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减少,手术时间短,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新生儿各项评分与非球囊封堵术组新生儿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培宏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延长透析时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分析延长透析时间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不同时期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0年7月至2014年6月42例规律血液透析(2.0~2.5次/周)者设为对照组,2014年7月至2017年10月80例规律血液透析(3次/周)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1年生存率、残余肾功能(RRF)、24 h尿量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睡眠质量、健康感觉、心理状况、疼痛感受等).结果 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观察组尿量、RRF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适当延长透析时间,有助于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延缓残余肾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旭东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同手术方式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手术方式(腹腔镜、开腹手术)对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的效果.方法 以患儿的性别和年龄、术前肿瘤临床分期以及肿瘤的部位、大小、术后的病理结果几项指标作为配对条件,选取实施腹腔镜下肾上腺区肿瘤切除的患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所有患儿均经病理诊断为节细胞神经瘤、神经母细胞瘤或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并与研究组的患儿按照一比一的配对,选择开放组(参照组)患儿共30例,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研究组的平均瘤床引流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天数、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电解质紊乱患儿1例,淋巴瘘问题2例,对于电解质紊乱患儿给予对症补充电解质,得到良好纠正,对淋巴瘘患儿增加留置引流管时间,充分引流后患儿痊愈.对患儿平均随访3年,研究组患儿3年无瘤生存率为76.67%,参照组患儿为70.00%,研究组患儿的5年总体生存率是86.67%,参照组为8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切除儿童肾上腺区神经源性肿瘤效果良好,能够大限度减少术中创伤,与开放性手术比较,远期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传涛;张洪涛;李爱武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盲肠后位阑尾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盲肠后位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接受开腹手术方案组为对照组,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治疗后,手术总时间指标为(37.74±8.53)min,术中出血量为(20.61±4.59)ml,术后恢复总时间为(5.26±1.15)d,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为(4.19±0.92)d,住院天数为(7.69±1.17)d,治疗费用为(5.63±0.84)千元,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手术总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治疗盲肠后位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熊建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母婴结局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的母婴结局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16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69例采用阴道试产成功产妇作为观察组,47例阴道试产失败进行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以及母婴结局,并分析影响阴道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产妇出血量和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阴道分娩史、分娩孕周、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以及预测新生儿体质量等均是影响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采用阴道试产有助于提高母婴结局,是理想的分娩方式.但影响阴道试产成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需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积极干预,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作者:武堂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TGF-β1、VEGF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曲妥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中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HER-2阳性乳腺癌中晚期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予以多西他赛治疗,研究组30例于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曲妥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血清TGF-β1、VEGF水平、复发率、不良反应、生存质量(WHOQOL-100)评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1年血清TGF-β1、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3.33%)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9个月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10.00%),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8个月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79.61±8.24)分]高于对照组[(71.5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1,P=0.000).结论 曲妥珠单抗+多西他赛治疗HER-2阳性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血清TGF-β1、VEGF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斌;李炘正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手术治疗髋臼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估髋臼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髋臼合并同侧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患者均为车祸伤.对所有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术式并进行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8~24(12.8±3.9)个月,纳入的38例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疗效优19例,良12例,尚可7例,患者优良率为81.6%(31/38).结论 通过Kocher-Langenbeck入路在直视下将髋臼合并股骨粗隆间骨折两处骨折同时处理,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与牵引康复治疗,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作者:刘启杰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与CT血管成像对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成像(CTA)对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5例TAP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及CTA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34例行CTA检查.比较超声心动图和CTA对TAPVC的诊断价值.结果 45例TAPVC患者中心上型25例,心内型14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4例.超声心动图诊断TAPVC 45例,诊断符合率为100%(45/45),4例混合型(均为心内型+心上型)因超声漏诊部分引流途径导致分型错误,3例诊断为心内型,1例诊断为心上型,超声确切诊断符合率为91.1%(41/45).CTA诊断TAPVC 34例,诊断符合率为100%(34/34),其中30例CTA与超声及手术结果一致,4例混合型CTA诊断正确3例,与手术结果相符,1例混合型CTA诊断心内型,与手术结果不相符,CTA确切诊断率为97.1%(33/34).结论 超声心动图和CTA诊断TAPVC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联合检查可提高混合型TAPVC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袁国珍;胡军利;张天义;隋桂玲;范东晨;王少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窒息新生儿采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Apgar评分

    目的 观察窒息新生儿治疗中应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的临床效果、时间指标及Apgar评分.方法 选取108例窒息新生儿,按治疗方案分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复苏囊面罩正压通气,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比较组间通气时间、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通气、复苏、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5 min后的pH、动脉氧分压(PaO 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苏后1、5、10 min的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窒息新生儿应用气管插管正压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血气分析,缩短通气时间,加快窒息缓解,效果显著.

    作者:赵林利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分析辛建中

    目的 分析128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120例患者先后行128层螺旋CT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28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对120例患者采用128层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为95.49%、特异度为63.46%、准确度为86.49%;诊断冠脉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100.00%、91.21%、91.35%;诊断重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38.46%、93.08%、85.41%;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2.26%、93.50%、89.72%;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3.67%、96.32%、92.97%;诊断无明显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为88.89%、100.00%、97.30%.结论 128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且判读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均有较高的准确性,是一种安全可行、简单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有利于院前对冠心病高危人群的筛查,避免冠脉造影的过度使用.

    作者:辛建中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Kasai手术的精准操作对胆道闭锁患儿近期疗效的影响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Kasai手术的精准操作技巧对增加患儿黄疸消退率的作用并分析影响患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5例行Kasai手术的胆道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患儿的术后情况、随访情况、手术日龄、有无胆管炎等与黄疸清除率的关系.结果 85例患儿中,82例术后早期排出胆汁样粪便,术后早期胆汁排出率为96.4%;门诊定期随访6个月,近期黄疸消退率为47.1%,肝功能恢复良好率为41.2%.日龄60~90 d患儿近期黄疸清除率高;无胆管炎患儿较胆管炎患儿黄疸消退率高.结论 Kasai手术的精准操作能够提高胆道闭锁患儿的术后黄疸消退率,手术日龄、有无胆管炎会影响能患儿预后.

    作者:李晓娣;杨合英;李延安;张大;赵鸽;李亚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预后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76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给予标准剂量化疗和减低剂量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3.16%(24/38)和60.53%(23/38),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1.57%(12/38)和36.84%(14/38),组间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234、0.05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8±1.47)、(13.84±1.63)个月,组间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血和脏器功能受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7.664、4.828,P均<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采用标准剂量化疗和减低剂量化疗的临床疗效和完全缓解率相当,但减低剂量化疗可以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秦国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P53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P53和Ki6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胃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取病灶及癌旁组织,石蜡包埋后制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病灶组织与癌旁组织P53和Ki67的表达,分析P53和Ki67在不同胃癌组织病理中的表达;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患者治疗效果与P53和Ki67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和Ki67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胃癌组织中P53、Ki67出现棕黄色颗粒或团状,而癌旁组织中组织相对规则,棕黄色颗粒或团状相对较少;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癌组织中P53和Ki67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无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53和Ki67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70例胃癌患者中57例手术治疗后效果理想,13例术后效果不佳.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治疗效果与P53和Ki67阳性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P53和Ki67均呈高表达,能直接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加强P53和Ki67水平测定能评估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林萍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和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HCC)的诊断和疗效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肝病患者280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82例(早期52例,晚期30例);非原发性肝癌患者19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98例,其他肝病患者40例),同期选取在本院检验科进行血清学检测的健康人群40例,利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肝病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中PIVKA-Ⅱ和AFP表达水平.分析PIVKA-Ⅱ和AFP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HC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健康对照组与原发性肝癌组(早期、晚期)、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其他肝病组PIVKA-Ⅱ和AF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早、晚期)PIVKA-Ⅱ和AFP与病毒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其他肝病组、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原发性肝癌组与晚期原发性肝癌组PIVKA-Ⅱ和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VKA-Ⅱ单独诊断时,有48例与金标准结果不符,假阳性24例,假阴性24例,检测结果敏感度为70.73%,特异度为89.92%,准确性为85.00%;AFP单独诊断时,有74例与金标准结果不符,假阳性41例,假阴性33例,检测结果敏感度为59.76%,特异度为82.77%,准确性为76.88%;联合诊断方案1:有43例与金标准结果不符,假阳性4例,假阴性39例,检测结果敏感度为52.44%,特异度为98.32%,准确性为86.56%;联合诊断方案2:有70例与金标准结果不符,假阳性56例,假阴性14例,检测结果敏感度为82.93%,特异度为76.47%,准确性为78.13%(联合诊断方案1指两项指标均为阳性时诊断为HCC,联合诊断方案2指两项指标中任一指标为阳性时即可诊断为HCC).PIVKA-Ⅱ检测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优于AFP检测结果,联合诊断方案1的特异度和联合诊断方案2的敏感度优于其他检测.结论 PIVKA-Ⅱ检测较AFP检测对HCC结果更具有诊断价值,并且PIVKA-Ⅱ联合AFP检测HCC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与特异度.

    作者:李冰;郭珊;曹献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早产儿和足月儿气胸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气胸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医院新生儿和NICU病房住院的新生儿139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将新生儿气胸患儿139例分为早产儿组51例,足月儿组88例.两组气胸诱因比较,宫内窘迫,足月儿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早产儿组;出生后单纯气囊正压通气窒息复苏和气胸前有正压辅助通气(气囊正压通气、无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病史,早产儿组发生例数明显多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比较:呼吸窘迫综合症(RDS),早产儿发生例数明显多于足月儿组;吸入综合征、足月儿发生例数明显多于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和足月儿比较,早产儿组肺表面活性剂(PS)较足月儿组使用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处置手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气胸可能与肺部发育不成熟和肺炎有关,足月儿气胸可能与肺炎及肺部吸入有关;早产儿避免正压通气,足月儿预防宫内窘迫,可一定程度减少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作者:王成虎;赵媛;李海霞;张新华;刘克战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超声刀与单极电切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超声刀与单极电切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患者术后再次妊娠的影响.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医院收治的13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两组,A组(70例)在腹腔镜下行超声刀输卵管切开取胚术,B组(62例)在腹腔镜下行单极电切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1周的输卵管通畅率为88.57%,显著高于B组(68.75%),P<0.05.A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显著高于B组,继发不孕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再次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后再次异位妊娠患者再次手术的输卵管粘连评分均较前次手术明显提高,且A组再次手术的输卵管粘连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超声刀与单极电切均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有效方法,但超声刀术后的输卵管粘连更轻,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更高.

    作者:马静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预防重度子宫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再粘连的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对重度子宫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再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重度子宫粘连宫腔镜术后患者63例为研究对象,均使用球囊子宫支架,根据术后应用雌激素剂量不同分为A组与B组,A组32例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3 mg/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后10 d加黄体酮胶囊200 mg/天,1次/d.B组31例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戊酸雌二醇2 mg/次,3次/d,连续服用3个月,后10 d加黄体酮胶囊200 mg/次,1次/d.对两组患者再粘连及月经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患者再粘连发生率为12.50%,内膜改善率为81.25%,B组患者再粘连发生率为16.13%,内膜改善率为74.19%,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3个月月经好转率(87.50%)明显高于B组(64.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度子宫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使用大剂量雌激素联合球囊子宫支架可有效预防子宫再粘连,明显促进月经改善,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马治富;王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

    目的 分析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7019例,其中未进行干预产妇4501例为对照组,进行干预产妇2518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产妇手术部位感染率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状况,对照组感染产妇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观察发生感染相关因素.结果 观察组手术部位发生感染14例(0.56%);对照组发生感染47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共感染61例,分离病原菌68株,革兰阴性菌13株(19.12%),革兰阳性菌50株(73.53%),真菌5株(7.35%).感染和非感染产妇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低蛋白血症、中/重度贫血、糖尿病、妊娠高血压、术中出血量、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NIS级别、术中出血量、羊膜腔感染和妊娠合并症为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有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剖宫产手术部位感染率.

    作者:刘雨;黄雪敏;张朝霞;黄嫦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目的 探讨培门冬酶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培门冬酶方案对3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在培门冬酶治疗前1 d及治疗后4、9、14 d,进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并对纤维蛋白低于1.0 g/L的患者输注适量的冷沉淀.结果 33例患者经培门冬酶治疗后,31例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占93.9%),以FIB下降为主;除治疗后4 d 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T、APTT、FIB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输注适量冷沉淀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皮肤散在瘀斑,其余患者未见明显出血现象.治疗后2周FIB逐渐恢复,但仍未达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培门冬酶时需密切定期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培门冬酶对FIB影响明显,必要时补充冷沉淀治疗.

    作者:罗畅如;陈伟红;杜新;蔡云;蔡力生;张晓瀚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探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84例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米克气雾剂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病情都有好转,但研究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细胞免疫水平无明显改善,但研究组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改善明显,研究组CD8+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对哮喘患儿常规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而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有效率较高,其对患儿肺功能及细胞免疫水平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进峰;谢志伟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奥硝唑不同用药方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

    目的 评价奥硝唑+头孢地尼、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单独用药对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31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77例.A、B、C三组患者分别接受奥硝唑单独用药、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奥硝唑+头孢地尼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各组患者的红细胞压积、白细胞介素-1(IL-1)、淋巴细胞计数、血浆黏度、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C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94.8%比62.3%,χ2=24.105,P<0.01)与B组(94.8%比83.2%,χ2=8.381,P=0.004).治疗后各组患者红细胞压积、IL-1、淋巴细胞计数、血浆黏度、CRP、淋巴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以上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低于A组,C组患者以上指标治疗后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疗效,疗效优于奥硝唑单药治疗或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治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阿替普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与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58例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59例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功能、脑血管储备功能(CVR)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61%)高于对照组(84.48%),并发症发生率(8.47%)低于对照组(22.41%,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搏动指数(PI)低于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MFV)、屏气指数(BHI)及CVR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尤瑞克林,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赵凤华;袁方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缩泉胶囊治疗脾肾气虚型儿童遗尿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缩泉胶囊治疗脾肾气虚型儿童遗尿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脾肾气虚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醋酸去氨加压素片(弥凝),实验组患儿则加服缩泉胶囊,比较两组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总体治疗效果、疾病相关参数、安全性评价、不良反应率与复发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后各维度主症、次症评分与中医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LUTS评分与夜间尿量/白天尿量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单次尿量、尿血渗透压比、尿比重与膀胱容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实验组患儿随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肾气虚型儿童遗尿症应用缩泉胶囊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曲艳春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对血清胃动素(MOT)、胃促生长素(Ghrelin)及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片/次,1次/d.两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主要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血清MOT、Ghrelin及GAS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主要症状(腹胀感、上腹痛、早饱感以及上腹灼烧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46%,显著高于对照组(69.23%),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7%)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OT、Ghrel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GA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调节患者血清MOT、Ghrelin及GAS水平可能与其疗效有关.

    作者:许静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碲锌镉SPECT心脏专用机成像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对比与进展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心肌灌注显像(MPI)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和疗效评价等方面,为临床决策提供指导依据.但是传统Anger型SPECT MPI因其注射显像剂剂量大、成像时间长、所获图像空间分辨率较低及很难进行绝对定量分析(如心肌血流储备测定)等缺点,制约着冠心病的准确诊断和进一步的临床使用.近年来,随着碲锌镉(CZT)半导体探测器的心脏专用SPECT的投入,有望能够克服上述传统SPECT的不足.本文主要通过与传统MPI成像方法的回顾与对比,对CZT SPECT心脏专用机的心肌灌注成像方法的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薛冰冰;李剑明 刊期: 2018年第08期

  • 针灸康复促通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针灸康复促通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康复科1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观察组给予针灸康复促通术,对照组给予传统针灸康复术,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分(FMA)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疗效评定标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4周积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2,P<0.05).结论 针灸康复促通术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有早期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能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传统针灸康复疗法效果满意.

    作者:陈玮;张娇波 刊期: 201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