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究医生和患者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为提高非医疗技术服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方法 使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设计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抽样法对医生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频数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确定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及其排名;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结合R软件确定医生和患者对非医疗技术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使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终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在医生群体中,女性医生对“医生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更重视(P<0.05);在患者群体中,女性患者更重视“医生工作事业心”(P<0.01)、“医生热爱本职工作”(P<0.05)、“医生遵守法规和工作制度”(P<0.05)和“医生不歧视患者”(P<0.05).结论 不同性别的群体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医疗服务机构应提高男性医生对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重视患者对非医疗技术服务的诉求,在医疗活动中提高对女性患者的人文关怀.
作者:刘航宇;段利忠;殷丽丽;孙巧巧;康茜茜;牧原;卢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大连市某医院2016年1 ~12月进行健康查体的1 857例职工(45岁以上)进行EQ-5D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组487例,非高血压组1 370例.高血压患者的EQ-5D指数平均得分为(0.91±0.15)分;EQ-VAS平均得分为(71.03±14.63)分,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P<0.05).存在困难比例高的是“疼痛/不舒服”(26H08%),其次是“焦虑/抑郁”(13.14%).单因素显示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病程、超重和肥胖、锻炼等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超重与肥胖是行动能力和日常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自我照顾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疼痛/不舒服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收人为保护因素;锻炼是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非高血压人群,应从低收入、低文化水平,60岁以上人群、体力活动与病程的管控方面给予重视,对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王瑶;关鑫;臧玉娇;陈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16年武汉市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在武汉地区发病和流行的趋势,为武汉市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提供技术指导及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网报监测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按照流行病学中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市共53家哨点医院,共上报网络系统有效病例9 485例,其中以感染性腹泻和急性胃肠炎居多;病例形成夏季高峰;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0.97:1,女性略高于男性;由此估算的武汉市每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估计为9.17次/万人年,其中近城区发病率为10.60次/万人年,远城区为6.84次/万人年.结论 武汉市的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两个网络主动监测系统的结合运用,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有一定成效.但发病率近城区高于远城区,可见远城区存在“漏报”情况,今后远城区应完善相关网络信息,进一步提升网报质量.
作者:石梦蝶;昊晓旻;孙言凤;潘峰;白文娟;伍雅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肺结核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华漕镇肺结核疫情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上海市华漕镇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721例,其中本地人口193人(26.77%),流动人口528人(73.23%),年平均登记率为32.99/10万,年登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性别比为1.86:1,病例年龄小6岁,大98岁,发病高峰年龄组为18~40岁共463人(64.22%);常年散在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在上海市华漕、纪王和诸翟3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华漕地区病例数多,不同地区肺结核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 <0.01);每年的流动人口病例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江苏、河南、湖北和江西等省份.结论 2006-2015年上海市华漕镇肺结核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流动人口是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依据地区差异特点加大防控力度,降低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
作者:杨圣元;叶为民;孙兰;唐利红;严慧琴;赵慧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发病规律及特点,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根据人群、季节、职业、临床症状、食品信息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西安市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012例,其中男性457例,女性555例;上报病例数多为25~ 34岁年龄段,占19.17%;发病多的职业为农民,占24.31%;第3季度食源性疾病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48.52%;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人数多,其中80.53%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共上报可疑食品病例565例,占病例总数的55.83%;肉与肉制品是主要原因食品;在家就餐引起发病多,占50.44%.结论 西安市食源性疾病高发于夏季,青壮年为主要高危人群,腹泻患者是监测主要目标人群;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关注肉与肉制品卫生安全.
作者:范静;张峰;刘萍;刘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衡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对完善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衡阳市1 131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衡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4.10%,城市地区老年人患病率(66.67%)高于农村(59.56%)(P=0.017).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38.91%),冠心病(27.13%)和糖尿病(16.22%)、脑卒中(7.50%)和慢阻肺(5.6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吸烟、体质指数是珠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衡阳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吸烟和体质指数,应重点加大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唐艳明;丁玲云;路庆;谭利明;陈露;张天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从市场采集自然样品50份,经过2步增菌后,用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用传统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50份样品试剂盒检测阳性5份,阴性45份,而传统方法检测阳性4份,其中1份阳性样品试剂盒检测为阴性.试剂盒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8.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剂盒检测标准菌株特异性好,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好,检测准确率高,能够满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需要.
作者:马弋;邵翠翠;刘艳;杨硕;王鸣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肺炎患者血液中主要的病原菌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根据菌落形态不同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采用16S rDNA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进行鉴定,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该菌株为稻皮假单胞菌,在GenBank中申请的登录号为KT946785,命名为Pseudomonas sp.c10185,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青霉素等耐药,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等敏感.结论 稻皮假单胞菌感染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病例,相关人员应予以重视.
作者:黄松;梅方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武汉市江汉区2015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现状及人群分布特征,明确恶心肿瘤的高危人群及高发癌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筛查及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江汉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监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类别、性别及年龄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2015年江汉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24.97/10万,中标率为286.70/10万,女性中标率高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江汉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占总发病例数的53.74%,男性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和结肠癌,女性是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胃癌和结肠癌.青壮年人群的高发癌种是甲状腺癌,男性45岁以后以肺癌常见,女性45~64岁仍以甲状腺癌为常见,65岁以后是肺癌.结论 江汉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具有粗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高发癌种不同等特点,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高发癌种的筛查和干预.
作者:吴连希;陈莉;周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验湖北省地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提升队伍救灾防病技术和卫生应急准备水平.方法 制定考核方案、评分表和评估表,设置拉动集结、野外生存、现场急救、卫生防疫等考核环节,组织队伍开展救灾实战演练考核.结果 地市级队伍通用装备和队员携行装备齐全率分别为81.52%和96.48%,急救技能考核得分率为80.05% ~95.00%,公共卫生风险快速评估得分率为32.00% ~ 91.50%,水源处置得分率为69.00% ~ 100%,疫情处置得分率为47.63% ~ 83.13%,病媒控制得分率为46.00% ~95.50%.演练令人满意的为演练形式、组织和场地,不满意的为饮食准备、背囊重量和演练过于侧重体能训练.结论 实战演练促进了地市级队伍装备保障水平,提升了应急能力,地市级队伍需加强卫生防疫专业技术训练,设备装备和形象标识系统需规范统一,需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演练系统性研究.
作者:郑立国;官旭华;蒋洪林;邢学森;彭明军;刘漫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评估艾滋病宣教成效,为后期改进宣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采用分层抽样,对禅城区一镇三街共15个村委(居委)、3所学校的年龄在15 ~ 49周岁范围内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现场面对面问卷调查,用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因素.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 077份,问卷回收率98.90%,一般人群总体知晓率为84.51%,各题知晓不均衡,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尤其是“蚊子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回答正确仅有76.75%;影响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的因素有:年龄、单位组织宣传、学校教育,OR值分别为0.277、0.091、0.084,OR值均<1,提示年龄越大、采用单位组织宣传和学校教育,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越高.结论 知晓率达到要求,需加强非传播途径的教育,要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合适的途径改进宣传教育,单位组织宣传、学校教育值得推介.
作者:陈海娟;汤有贤;李锐冰;汤洁英;张合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在结核病治疗患者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调查方法,比较同伴教育活动前后患者结核病知识及心理状态变化.对当年全市所有纳入治疗患者按要求全程随访其规则治疗情况,比较参与组与未参与组规则治疗率.结果 干预后患者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改善(P<0.01).94.00%的患者认为活动非常满意或满意,参与组抗结核规则治疗率较未参与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同伴教育活动能够提高结核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海莉;高乾峰;袁慧;金德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武汉市新报告的男男HIV阳性病例的网络交友方式及使用网络交友工具的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调查对象,面对面进行现场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被调查者中以互联网/交友软件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72.67%,以朋友/同事/同学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18.28%,以酒吧/浴池/公园/公厕等固定场所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8.97%.在以互联网/交友软件为主要交友途径的男男HIV阳性病例中,其认识固定性伴的方式,blued占45.50%,QQ/QQ群占32.70%,其他途径所占比例均低于10.00%;认识临时性伴的方式,blued占59.24%,QQ/QQ群占22.75%,其他途径所占比例均低于10.00%.结论 以互联网/交友软件为交友途径的MSM人群已成为武汉市新近报告MSM感染者的主要来源,Blued和QQ(群)是新报告MSM感染者的主要网络交友工具.
作者:罗莉;曹琳;胡荣;许骏;王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四川省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与治疗缺口,为更好的开展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 共覆盖了四川省农村地区6个示范点的354.1万农村人口.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以村为基本的调查单位,根据当地初级卫生系统的乡村医生所提供的线索,入户进行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筛查.收集了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诊治现状,并计算了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缺口.结果 通过调查共筛查复核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6 547例,其中男性患者占55.08%,女性患者占44.92%,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2.0‰,女性的患病率为1.7‰.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者知晓率为63.9%.在筛查出的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中,治疗缺口为66.33%,其中男性的治疗缺口为66.60%,女性的治疗缺口为66.00%.结论 调查发现四川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发现3/5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治疗缺口巨大.
作者:胡佳;熊毅;李晓霞;刘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伤害监测点0-14岁儿童伤害流行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湖北省3个伤害监测点哨点医院首次因伤害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14岁以下儿童伤害病例2 805例,男童1 908例.前3位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56.97%)、动物伤(13.12%)和道路交通伤(9.6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4.69%)、学校与公共场所(19.82%)和公路/街道(16.47%);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36.9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3.44%)为首位;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36.72%).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家中是伤害首要发生地点.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茜;张庆军;张岚;罗芬;刘秀立;王永红;喻红玲;魏尧昱;曾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电子式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的除菌、除尘效果.方法 选取11套装有电子式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在其电子式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端及空调送风口部位进行空气微生物及PM10监测.结果 ①电子式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细菌总数消除率均值为(89.45±9.49)%,真菌总数消除率均值为(86.84±17.60)%,PM10净化率均值为(98.74±3.43)%;②11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指标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电子式空气净化消毒装置能够改善集中空调送风空气卫生质量,但除菌效果尚不够稳定.
作者:石斌;刘俊玲;孙言凤;潘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大数据研究(宜昌)基地”信息平台数据,了解湖北省枝江市具备肺结核诊断能力的医疗机构肺结核登记报告工作质量.方法 大数据运用和实地调查结合,获得医疗机构肺结核漏登和漏报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探究大数据与传统调查方法差异.结果 调查13家医疗机构2016年诊断的确诊和疑似肺结核894例,漏报9例,总体漏报率1.01%;调查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到位病例388例,漏登27例,漏登率6.96%,确诊肺结核病例281例,漏登1例,漏登率0.36%.结论 信息化有助于传染病漏登、漏报调查,应减少信息孤岛,建立一整套基于医疗信息平台的数据核对、分析系统,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应加强对定点医院的督导管理,减少漏登、漏报情况发生.
作者:张立华;房爱民;郭翠月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开发多维度的评价个体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效能的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访谈和专家特尔菲咨询法,形成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初步量表.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1 620名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评估,并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信效度评估,并对户籍与非户籍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初步开发多维度量表,包括躯体不适管理、病耻感管理、用药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情绪管理、烟酒控制等6各维度共42个条目;②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711,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37,各维度α系数为0.619~ 0.932.量表各条目相关系数均>0.5,且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析提取6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0.67%,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在0.435 ~0.815之间.结论 研究开发的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可作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评价工具.
作者:谢博;张慧敏;韩雪;焦桂花;范北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和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诱变性检测采用3h和24h染毒两种处理方式观察受试物对L5178Y细胞的诱变性.结果 在染料木黄酮诱变性检测中,3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5、10和20 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10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染毒和24h染毒相同剂量组间比较,tk位点总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此实验条件下,染料木黄酮(5 ~ 20) μg/mL能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3h和24h处理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邹思颖;张立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个案病例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5年累计报告风疹5 353例,2006-2008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2009-2015年发病逐年下降,发病高峰为3~7月,发病前3位的地区为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x2=156.40,P<0.05),以学生为风疹的高发人群,发病年龄以10~19岁人群多,占发病总数的69.33%.风疹病例中有风疹免疫史的占0.43%,武汉市适龄儿童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数逐年上升.结论 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报告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存在发病年龄后移现象,应做好适龄儿童2剂次含风疹成分疫苗的常规免疫外,尽快制定15岁以上人群的免疫预防策略.
作者:蔡黎;彭颖;赵德峰;陈剑;文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作者:吴婵;刘继恒;苏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卵形疟2例(5.41%);除发热外,畏寒占54.05%、寒战48.65%、出汗29.73%、头痛37.84%、恶心呕吐62.16%、腹泻18.92%、肌肉酸痛13.51%;此组患者误诊率54.05%;经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及伯喹联合治疗,第4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0.91%,第6d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占84.38%,至23d累计32例(86.49%)患者治愈出院,复燃1例(2.70%).结论 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必须加强疟疾诊断防治知识教育和镜检技能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输入疟疾的发现与诊治能力.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输入性疟疾疗效可靠应予坚持.
作者:余树坤;邓柳荣;李华东;吴凯;唐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中江西省常见传染病的时间序列参数进行调整,减少错误预警信息,提高监测效率;同时为以后其他病种的预警参数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0-2014年江西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以及2015-2016年参数调整后自动预警信息.使用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方法,分析参数调整对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灵敏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的影响.结果 2015-2016年江西省常见传染病共发出预警信息3 980个,年平均1 990个;预警灵敏度为46.67%、特异度为57.90%、PPV为0.53%.与2010-2014年相比,年平均预警信息数下降72.85%;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预警灵敏度,P=0.43;通过卡方检验比较预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P<0.001.结论 通过调整预警基准值,2015-2016年江西省预警信息数有明显下降,预警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减少了错误预警信息,提高了监测效率.
作者:方继;王晓文;熊小庆;胡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昆山市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含量水平并初步探索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选择昆山市以三氯异氰尿酸为消毒剂的游泳场所22家.监测氰尿酸、浑浊度、尿素、pH值、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水温,同时记录游泳人数,调查氰尿酸含量水平并初步探索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氰尿酸浓度水平均< 150mg/L,范围为2~ 79 mg/L,基本能够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CJ/T 244-2016)严格限值<30mg/L(室内池)的标准要求,同时其主要影响指标为游泳人数、游离性余氯、浑浊度和pH值.结论 昆山市游泳池中氰尿酸含量较低,对氯化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小,但应继续关注.
作者:梁晓军;王月明;张建新;赵萍;袁妍;浦晓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08-2015年宜昌市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不同病例构成特点.结果 8年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4 205例,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在54.07/10万~166.80/10万间呈稳定性波动,每年春末夏初及冬季为发病集中月份;病例年龄分布以“1 ~岁”组构成比大,为79.77% (27 286/34 205);宜昌市西陵区病人构成比高,伍家岗区发病率高;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报告主要来自县级医院,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毒分型以EV71型为主.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年龄差异,防控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及时接种疫苗、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蒋静;徐勇;张皓;刘军;刘继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陕西省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培养学龄前留守儿童良好的进食习惯、提高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选取陕西省3区县6所农村托幼机构51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留守儿童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主动进食能力、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等.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0.69)、是否独生子女(OR=0.65)、家庭人均年收入(OR =0.64)、家庭人口数(OR=1.9)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年龄越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少儿童饮食行为表现越好.因此在学龄前留守儿童喂养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和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建立统一、科学的抚养观念,在提供良好抚养条件的同时,避免对儿童的溺爱,减少儿童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培养儿童自主进食能力.
作者:魏惠兰;宋振中;穆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1-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并利用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对该病疫情趋势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武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应用基于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建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对2017年武汉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11-2016年武汉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88 573例,年均发病率147.45/10万,年平均增长率15.07%.男女性别比1.61∶1,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发病大高峰在4~7月,小高峰在11 ~12月.应用基于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预测武汉市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显示报告发病数较2016年略有下降且4~7月为流行高峰期.结论 通过对武汉市2011-2016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的分析,可确定武汉市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的预警线及行动线,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邹娇娇;杨小兵;孔德广;汪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心脑血管病流行趋势及其危险因素分布特征,为制定心脑血管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某社区2012年10月至2016年9月心脑血管病监测数据,对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病例采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上海市心脑血管病发病、死亡报告卡核实表》进行调查核实,采用粗发病与死亡率、标化发病率与死亡率指标,对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另对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年平均粗发病率为180.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90.18/10万;脑血管病年平均粗死亡率130.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64.83/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发病率为23.58/10万,标化发病率为11.17/10万;急性心肌梗死年平均粗死亡率为5.32/10万,标化死亡率为2.96/10万.心脑血管病发病率、死亡率均无性别差异,其发病率、死亡率从55岁后呈明显上升趋势.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及早控制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避免诱发因素,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作者:黄学;李恒娜;赵西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长沙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1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各年发病数在169(2016年)~605例(2013年)之间,发病率在2.30/10万(2016年)~8.42/10万(2013年)之间;2013年病例数集中在3~5月份,2014-2016年病例均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雨花区(5.99/10万)、天心区(5.62/10万)、长沙县(4.82/10万);发病年龄以<8月龄婴儿(36.60%)和15岁~人群(22.11%)为主;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757例≥8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485例,占64.07%;免疫史不详186例,占24.57%.结论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高发;建议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作者:黄霜;林希建;刘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发病情况调查,分析该地区尘肺病流行规律,为制定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检测系统获得相关资料,对大连市尘肺病种类、发病地区、接尘工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病病例179例,主要分布于铸造行业的成型、清砂、打磨工种及机械加行业的电焊工种.以矽肺为主(82.68%),电焊工尘肺次之(9.49%),石棉尘肺第3(3.35%),平均接尘工龄20.73年,尘肺壹期平均接尘工龄为19.80年、尘肺贰期平均接尘工龄为20.83年、尘肺叁期平均接尘工龄为21.75年.尘肺病发病情况与严重程度(期别)和接尘工龄有关(x2=56.52,P=0.02 <0.05).结论 大连市尘肺病主要集中在铸造行业,尘肺种类以矽肺为主,应加强重点区域、行业和工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毕海侠;马雪松;王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为了解分析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状况及趋势,为老年人伤害预防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所有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对≥60岁老年人伤害死亡进行SPSS 20.0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15.26/10万,标化率为252.22/10万.年龄越高,老年人伤害死亡率越低,其高年龄组高达1 288.06/10万.自杀死因位居湖北省首位,死亡率为1 096.60/10万.农村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死亡率(289.97/10万)高于城市老年人(133.72/10万),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234.75/10万)高于女性(196.33/10万).城乡老年人前3位伤害死因类别次位不同,但顺位与全人群相一致.结论 伤害已成为湖北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湖北省全人群死因构成谱位居第4位,预防防治老年人伤害的是湖北省重要战略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化的重要举措.
作者:龚慧云;张庆军;张岚;潘敬菊;李茜;刘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hransferase,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及其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代谢综合征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生化检测,分析GGT与MS组分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GGT升高检出率为25.02%,患者中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代谢综合征者分别占45.04%、23.45%、35.72%、19.04%和33.66%.GGT升高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代谢综合征检出率均高于GGT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GT升高组发生高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为GGT正常组的1.435倍、1.562倍、1.557倍和1.861倍.随着代谢综合征组分个数的增加,GGT升高检出率呈升高趋势(x2趋势=16.978,P=0.000).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人群中G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密切相关,血清GGT水平升高增加了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发生风险.GGT可作为代谢综合征发生风险的预测因子.
作者:陈漫容;卢利云;吴亚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疫情防控工作实践,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现场流调、实验室检测等方法,通过对2015年、2016年湖北省报告的2例人感染H7 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判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病危险因素,总结前期防控工作实践经验.结果 2015年湖北省首例病例为外省输入带毒活禽感染致病,2016年首例病例为外省输入性病例.2013-2015年湖北省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相关监测点未监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活禽、野鸟,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监测点外环境监测也为阴性.结论 2015-2016年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危险因素是带毒动物及病例输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机构应早部署,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市级以下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以有利于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作者:刘红慧;刘力;黄丹钦;刘漫;邢学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构建并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静安区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百分比的可行性,为儿童流感流行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1-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的逐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模型参数确定采用非条件小二乘法,模型结构依据简洁与残差不相关原则确定,拟合优度以许瓦兹贝叶斯准则与赤池信息准则评估,构建儿童ILI就诊百分比预测的优ARIMA模型.以模型预测静安区2015年1~10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并预测静安区2016年的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结果 模型ARIMA(1,1,1)(无常数项)对儿童ILI就诊百分比序列拟合良好,自回归参数(AR1=-0.901)与移动平均参数(MA1 =0.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残差达到白噪声(P>0.05),模型表达式为(1+0.901B)(1-B)Zt=(1+0.943B)μt.2015年1~10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值的变动趋势,相对误差小仅为0.47%.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静安区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的时间变动趋势,能对ILI就诊百分比进行短期预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作者:沈冰;高洁;胡宏;黎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淮安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Excel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共报告梅毒8 076例,报告发病率从3.02/10万上升到22.47/10万,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x2 =6.10,P=0.014),年平均增长24.98%;Ⅰ期和Ⅱ期梅毒所占梅毒构成比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且渐成流行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梅毒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8.10,P<0.001);梅毒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7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占62.23%.结论 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增长迅速,性活跃人群仍是防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隐性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者:赵鹏鹏;胡锦流;孙修福;金韬;骆公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分析感染因素,为更好的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布病病例25例,监测牛羊养殖等高危人群253人,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近几年布病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每年3~6月是发病高峰;全区一半以上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散发为主,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发病较高;发病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羊饲养人员,其次为偶尔接触羊和食用羊肉人员.253名高危人群中,抗体阳性14人,阳性率为5.5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病感染来源主要是羊,以多且散的点状流行为主.动物疫情防控是关键,应加强动物免疫并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
作者:华伟玉;迈一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孕期中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以来自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回顾性研究获得基本信息,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采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GLU)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86%(102/1 297).TB、DB在GDM组的值要低于非GDM组(5.8±2.2和6.4±2.4,P=0.023;2.4 ± 1.3和2.5±0.9,P=0.036).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TB、DB与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间的线性关系,TB、DB与血糖值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TB、DB与GDM的相关性,其高层与低层相比患GDM的风险降低(RR 0.54;95% CI,0.31 ~0.95)和(RR0.61;95% CI,0.38~0.99).结论 妊娠中期高胆红素水平患GDM的风险性降低.
作者:孔曼;罗振钊;卢忠心;曹小淬;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HAART的HIV/AID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入组953名对象,研究对象启动HARRT时的C1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CD4+T淋好巴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象之间的CD4上升幅度比较接近;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治疗12个月后CD4的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对象启动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晚治疗HIV/AIDS的免疫功能虽然可以不断恢复,但免疫状态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早治疗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早治疗的比例.
作者:宋爱红;周晓林;陈盼盼;裴启星;陶丽;赵希畅;辛辛;肖绍坦;张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2008-2016年长春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提高防治成效.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2008-2016年长春市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共报告3 232例HIV/AIDS,男女性别比为13.89:1,各年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2,P=0.003);经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98.51%),近几年同性传播构成比明显上升;年龄以20~49岁为主(78.03%),历年均有一定比例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报告,不同年份之间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566,P<0.001);职业分布以家政、家务及待业多,占总人数的37.28%,其次分别为农民、商业服务和工人,学生人群所占的比例近3年均>8.00%.结论 长春市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性接触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快速上升,中老年人、青年学生已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需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预防和治疗服务的可及性,扩大HIV/AIDS密切接触者的告知范围,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上升.
作者:梅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静;曾强;李梅莉;张明;杨雪莹;王欣;李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200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相关性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0.05,I2 >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OR及其95%CI.结果 检索出相关中文文献155篇,终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非噪声组异常检出率的合并效应量OR=2.30,95%CI为2.10~2.53 (P <0.000 01).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之间有相关性,噪声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是非噪声组异常检出率的2.30倍.
作者:吕惠中;代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抗癌药是否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增高.方法 检索2000-2017年有关职业接触抗癌药与淋巴细胞微核的文献,采用Meta方法并提供接触后遗传毒性效应值.结果 共纳入研究文献10篇,其中8篇暴露组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总的Meta估计值SMD为1.18‰[95% CI:0.66‰~ 1.71‰].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微量抗癌药可引起有害遗传毒性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能用于职业接触抗癌药的生物效应监测.
作者:朱蕙;左瑶;高志彬;叶方立;周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一带一路”正在世界上打开了新的局面,为了做好相应的专业准备,本文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全面分析了伴随着“五通”的实现后公共卫生的挑战,并提出了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的布局与准备:加强卫生政策沟通与信息互享;加强人口与健康状况的监测,建立区域化的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加强沿线沿路国家的公共卫生舆情监测,提前做好国内的各种应急预案修订和完善;注重国际应急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国际需求.
作者:谭晓东;陈叙宇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