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882
  • 国内刊号:1007-8096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82
  • 全年订价:30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3年5期文献
  • 性腺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2例性腺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体表特征均为女性,主要症状为无月经来潮,检查发现性腺发育不良.例1肿块直径0.4 cm,例2为1.0cm ×0.8 cm ×0.5 cm大小.光镜下性腺母细胞瘤由两种细胞构成,大的生殖细胞周围散在小的性索细胞,其周边可见大量无定形的透明Call-Exner小体样结构围绕,可见散在钙化点.结论 性腺母细胞瘤具有特定的临床和组织学特征,但合并其他生殖细胞肿瘤时容易漏诊,也可能误诊为其他生殖细胞肿瘤而治疗不当.

    作者:刘欣荣;谷永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融合基因改变

    目的 探讨t(X;17) ASPL-TFE3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融合基因改变.方法 对3例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癌以及癌旁组织进行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 例1镜下可见癌细胞排列成宽阔的腺管状、乳头状结构,形态学符合经典的t(X;17) ASPL-TFE3型肾细胞癌.例2肿瘤组织呈不规则腺管状、巢状或条索状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伴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高度异型,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靴钉样内衬于管腔的生长方式,符合肾集合管癌的组织学形态.例3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片状或弥散性分布,并可见瘤细胞呈放射状围血管分布的结构形态,非常类似于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肿瘤TFE3为弱到强(+),癌旁组织为(-).RT-PCR结果示3例肿瘤组织及远离10 cm的癌旁组织均检测出ASPL-TFE3融合基因,并为测序所证实.结论 t(X;17) ASPL-TFE3型肾细胞癌可具有特殊形态,当形态学不典型时,RT-PCR检测法有助于肿瘤的精确诊断.此外癌旁组织被检测出融合基因,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标;饶秋;夏秋媛;李莉;马恒辉;周晓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Cox-2和PTEN/MMA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相关性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化物酶-2(Cox-2)和PTEN/MMA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Cox-2和PTEN/MMAC1的表达.结果 50例非小细胞肺癌中Cox-2和PTEN/MMAC1阳性率分别为78% (39/50)和36% (18/50),3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Cox-2和PTEN/MMAC1阳性率分别为20%(6/30)和83.3% (25/30).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ox-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PTEN/MMAC1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肺组织,Cox-2和PTEN/MMAC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 <0.05);Cox-2高表达和PTEN/MMAC1低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期呈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PTEN/MMAC1与肿瘤组织分化相关(P<0.05),Cox-2与肿瘤组织分化无关(P>0.05).结论 Cox-2和PTEN/MMAC1与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推测Cox-2和PTEN/MMAC1蛋白表达可共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浸润、转移、预后的评估指标.

    作者:李春英;郑绍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进一步认识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的病理形态及临床特点.方法 应用细胞学、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等方法对1例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 液基涂片细胞学显示有异型的鳞状上皮细胞,符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形态学改变.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官颈鳞状上皮下方的间质内有圆形至卵圆形的小细胞巢,部分癌细胞巢的中央出现鳞状分化,周围呈栅栏状结构;肿瘤细胞巢与表面CIN3融合.免疫组化显示p63、p16和CK5/6(+),Ki-67灶状(+);宫颈间质内的部分血管平滑肌及纤维母细胞actin(+),而在癌巢周围呈(-).结论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罕见,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宫颈间质内的瘤组织易误认为鳞状上皮化生或被认为CIN累腺.诊断官颈腺样基底细胞癌,须掌握严格的诊断标准,以作出正确诊断.

    作者:景竹春;王作仁;苏雅洁;笪冀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目的 观察中胚层肾瘤的临床病理表现,探讨其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方法 2例细胞型中胚层肾瘤均来自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4~6月儿外科手术切除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镜下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细胞型中胚层肾瘤患儿分别为生后26天和40天的女婴,均为单侧囊实性肿物,肿瘤切开均为局部囊性变.镜下肿瘤由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构成,细胞丰富,核分裂20~30个/10HPF,薄壁血管丰富,在肿瘤边缘均可见不成熟肾小球,其中1例还可见片状凝固性坏死.瘤细胞均vimentin(+),AFP强(+),Ki-67指数分别为20%和25%,其中1例SMA部分(+).结论 先天性中胚层肾瘤为具有独特组织病理学特点的肾良性或潜在恶性肿瘤,需要和其他肾良恶性肿瘤鉴别.

    作者:蒋健坤;黎木燕;李辛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1999-2011年间经病理诊断的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患者,复习其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进行随访,结合文献对其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加以分析.结果 12年中诊断膀胱癌患者4 325例,其中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4例(0.09%),均为男性,年龄45 ~68岁,临床上均表现为肉眼血尿.行膀胱全切术.4例外观各不相同,表现为平坦浸润型、乳头状、息肉样及溃疡型.组织学上3例为单纯性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多个脉管内可见癌栓,其中2例伴神经侵犯及多处淋巴结转移;另1例为经典型尿路上皮癌,仅局灶见微乳头变异型成分;诊断时4例中2例为pT4期,1例为pT3期,1例为pT2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4例肿瘤细胞HER-2均呈强阳(+).结论 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特征的高级别癌,具有高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易发生淋巴、血管转移,预后差.HER-2蛋白强(+)可能与膀胱微乳头变异型尿路上皮癌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作者:张丽;郭爱桃;韦立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分析

    目的 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CL)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间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三医院和肿瘤医院诊断的MCL126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采用EnVision法对11种抗原标记物进行检测.结果 MCL共126例,男性95例,女性31例,男女之比为3.06∶1,中位年龄53岁(34~ 80岁).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多(80例),结外以胃肠道(20例)及扁桃体多见(12例).临床分期为Ⅱ期2例,Ⅲ期58例,Ⅳ期66例.从组织结构上看,套区型3例,结节型5例,弥漫型118例.从细胞形态上看,经典型114例,小细胞型4例,多形性3例,单核样B细胞型2例,母细胞样变异型2例,伴浆细胞样分化型1例.免疫组化显示B细胞抗原(+),并且以CD5、cyclinD1和SOX11(+)为特征.结论 MCL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大多数发生于淋巴结内,临床分期高、预后差,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诊断MCL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梅开勇;郝卓芳;叶子茵;林汉良;林素暇;苏祖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膀胱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1例膀胱PEComa的临床资料,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27岁,体检发现膀胱壁实性占位病变.组织学形态显示肿瘤组织位于膀胱肌壁间,大部分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局部在肌壁间浸润性生长.镜下上皮样或梭形肿瘤细胞呈巢团状、器官样、束状或编织状排列,瘤组织内富含薄壁和厚壁血管,血管壁广泛玻璃样变;瘤细胞胞质空亮或淡嗜酸性,细胞核呈圆形,囊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局部瘤细胞具轻度异型性,可见畸形核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HMB45、SMA、actin和S-100均(+),CK、EMA、Melan-A、NSE、Syn及CgA等均(-).结论 发生于膀胱的PEComa罕见,组织学形态结合免疫组化共表达HMB45和SMA有助于明确诊断,应与副神经节瘤、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及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

    作者:王蔚;陈晓东;赖日权;程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颅面血管瘤病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颅面血管瘤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面血管瘤病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形态.结果 光镜下大脑组织灰质萎缩,神经细胞变性、缺失,脑实质内散在较多大小不等的钙化灶,钙化小体呈圆形、同心环状或不规则形,或融合,部分区域见弥漫的钙化小球.局部软脑膜表面可见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扩张、腔内充满红细胞,呈海绵状血管瘤改变,局部见少量厚壁肌型静脉样血管,间质有出血.结论 颅面血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皮肤综合征,先天性脑部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同时有血管瘤存在.临床以颜面血管瘤、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

    作者:张立英;朱红艳;皋岚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提高对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侵及脑膜伴脑脊液播散的认识,减少对ALCL的误诊.方法 对1例ALCL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光镜观察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原发部位组织学形态结构和免疫表型,并复习文献.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ALCL侵及脑膜,肿瘤细胞在脑脊液中出现,形态多样,核膜不清,核分裂可见.形态特征与原发部位肿瘤细胞相似,免疫组化:ALK、TIA和GRB(+),GFAP和Neu-N(-),Ki-67增殖指数为60%.p53 3%(+).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是ALCL的少发部位,脑脊液中肿瘤细胞的检出有助于提高ALCL的诊断.

    作者:周洁;赵彤;陆药丹;邓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特异性生物标记物DOG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DOG1在胃肠间质瘤(GISTs)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与CD117、CD34、SMA和S-100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68例GISTs病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的表达,以瘤旁胃肠肌层组织和子宫平滑肌瘤、神经纤维瘤、纤维瘤作为对照.结果 68例GISTs中,DOG1、CD117、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1% (66/68)、89.7% (61/68)、82.4%(56/68),DOG1和CD117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CD34阳性率(P<0.05),且DOG1阳性率也显著高于CD117阳性率(P<0.05).SMA和S-100在GISTs中均为(-).结论 DOG1是胃肠间质瘤特异性生物标记,联合检测DOG1、CD117、CD34、SMA和S-100蛋白的表达对于确诊GISTs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军;刘妮;康安静;靳耀锋;苏宝山;陈晓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膜恶性间皮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恶性间皮瘤(PMM)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7例PMM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PMM好发于中老年人,平均年龄为61.5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水、腹部包块等.镜下肿瘤组织形态多样,由上皮样细胞和梭形细胞2种类型组成,具有向上皮和肉瘤样双向分化的特点.免疫组化示calretinin(6例)、AE1/AE3(7例)、EMA(5例)、CK5/6(5例)、HBME-1(6例)、vimentin(7例)均(+),CEA均(-).随访6~ 30个月,2例死亡,5例存活.结论 PMM对其确诊需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根据肿瘤细胞异型程度、核分裂象多少和核的多形性,恶性间皮瘤可分为低度恶性和高度恶性.且需与腹腔原发或转移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作者:黄彩虹;丁永玲;丁志燕;王正;唐嘉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外阴异位乳腺组织伴授乳期乳汁潴留性囊肿1例

    患者女性,27岁.产后发现外阴肿物就诊.患者产后第1天发现外阴有一核桃大小肿物,无红肿破溃,偶有肿胀感,肿物无进行增大.查体:右侧大阴唇上部可及一大小4cm×2cm×1.5cm肿物,界清,质中,活动好,无压痛.临床诊断:外阴肿物性质待查:①外阴纤维瘤;②外阴脂肪瘤.术中见肿物为囊性,切开见乳白色液体流出,完整剥除囊壁送病检.

    作者:郑良楷;田瑞华;张爱格;孔令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

    患者男性,44岁.10年前体检时B超发现左肾上腺囊肿,此后检查有时未见,平时未感不适,仅在剧烈运动如打球后感腹胀,未做任何治疗.近期在我院体检,B超又发现肾上腺包块,CT平扫示左肾上腺区域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大小为2.5 cm×2.3 cm,增强扫描示肾上腺区域结块影呈不均匀强化(图1),考虑左侧肾上腺腺瘤.遂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肾上腺4 cm×3 cm×2 cm大小囊性肿块,完整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作者:陈育芹;岳鹏;胡响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6例报道

    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tissues,CCS)是一种患病率较低的软组织肿瘤,占软组织肉瘤的1%.WHO(2002)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归类于分化不确定的肿瘤,因其肿瘤细胞具有黑色素细胞分化特点,将其归入恶性黑色瘤中的一种亚型.CCS的部分病例HE染色可见黑色素颗粒,也有文献称其为软组织恶性黑色素瘤(malignant melanoma of soft parts,MMSP)[1].由于CCS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易导致误诊、误治,为提高对其的认识,本文收集6例CCS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作者:汪庆余;赫华;苏晓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3种环保透明剂在抗酸染色中的应用

    在抗酸染色中,切片经汽油-松节油(比例为1∶1)混合液脱蜡,采用Wade-Fite苯酚碱性品红染色是传统方法,延用至今[1,2],抗酸染色主要针对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由于抗酸杆菌菌体结构特殊,脱蜡试剂和方法较多,我们在工作中应用环保透明剂替代汽油-松节油应用于抗酸染色前脱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胥维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在胸腹水脱落细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免疫组化技术已日益成为病理诊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免疫组化结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至关重要.但免疫组化过程中操作步骤很多,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重复性差,给病理医师作出明确诊断带来困难,影响临床治疗.因此使用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仪,将免疫组化的操作过程标准化,以达到免疫组化的质量控制要求,已成为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必然趋势.

    作者:宋新兰;付娟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癫痫临床病理诊断与新分型解析

    随着神经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切除致痫灶治疗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技术进一步得到普及,使癫痫成为了病理诊断的新课题.在手术切除致痫灶标本中70%~ 80%为颞叶切除组织,病理改变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和/或海马硬化、肿瘤或其他病理性改变,如血管畸形、脑外伤、脑炎后遗症等.FCD被认为是难治性癫痫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往FCD的诊断均采用2004年Palmini分型,将伴有海马硬化、肿瘤、血管畸形等称为双重病变;2011年国际癫痫协会对FCD分类系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FCD Ⅲ型以及各亚型,使其更贴近临床.本文就其新的FCD分类的病理诊断,特别是FCD Ⅲ型以及各亚型病理特点分别予以介绍.

    作者:桂秋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与p16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种新的癌前病变,可能通过无异型增生的畸形隐窝灶-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一癌变途径发展为癌,迫切需要更多分子水平的指标预测锯齿状息肉的癌变潜能.更多地了解结直肠癌癌变的分子学改变,可以提高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在锯齿状病变中经常检测到p16基因甲基化,因此,正确认识p16基因甲基化与锯齿状病变的关系对早期预防和诊断结直肠癌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畅;王鲁平;许春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不同转轮式石蜡切片机蜡块快速夹持头的标准化调整

    转轮式石蜡切片机是病理科必备的设备,工作量大的病理科常常会有多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转轮式石蜡切片机同时工作.随着石蜡包埋机的普及,蜡块快速夹持头也成为转轮式石蜡切片机上的标准配置.然而由于不同转轮式石蜡切片机蜡块快速夹持头调整标准的不统一,蜡块再次切制时给操作者带来很大麻烦,同时也造成蜡块组织材料的巨大浪费.现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如何就解决此问题作一阐述.

    作者:王恒树;崔爱荣;史淑芬;马毓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回顾性测试GS试剂处理的蜡块组织抗原的保存效果

    GS系列环保型病理试剂是一套国内研制的甲醛和二甲苯替代试剂,它可以替代传统的以甲醛二甲苯为主体的石蜡切片技术流程,减少室内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和毒害作用,同时杜绝大量排放此类毒害化学物质对生活环境的污染,随着GS试剂使用的推广,GS试剂处理制作的蜡块放置后组织抗原的保存状况也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作者:孙廷谊;谢红建;孔令非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