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诊断病理学杂志

诊断病理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北京军区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882
  • 国内刊号:1007-8096
  • 影响因子:0.66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882
  • 全年订价:30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 国家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临床医学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5年6期文献
  • 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1例GNET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镜下肿瘤位于胃壁黏膜下层及肌壁间,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至梭形,片状或巢状分布.局部瘤细胞排列成假腺样和假乳头样,瘤细胞中等大小,胞质丰富、淡嗜酸;核呈空泡状,部分瘤细胞有小核仁及核内包涵体,核分裂象4个/10HPF.间质内可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和S-100(+),HMB-45、melan-A和CD117等均(-);破骨样多核巨细胞CD68(+).FISH信号异常(如1F1G1R等)的细胞比例为71%(>阈值15%),EWSR1基因断裂.结论 恶性胃肠神经外胚层肿瘤可能为一独特临床病理单元,应与原发于胃肠道的透明细胞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相鉴别.

    作者:雍翔;谷从友;武世伍;陶仪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回顾分析26例DFSP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6例DFSP中,男性8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5.5岁.发生于躯干21例(82.4%)、四肢5例(17.6%).DFSP的类型多样,基本组织学表现是梭形细胞呈车辐状排列,在真皮、皮下组织内浸润性生长.26例CD34均为(+),S-100和SMA均(-),1例CD68(+).结论 DFSP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的免疫组化标记,需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手术扩大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作者:汪娟;朱红波;卞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黏液亚型)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黏液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2例乳腺黏液亚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中、老年女性,均以发现乳腺肿块就诊.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微乳头状,漂浮在黏液中,瘤细胞外周有一透明的腔隙.免疫组化:Her-2(3+),腺体外周EMA(+),ER、PR和EGFR(-),Ki-67增殖指数为30%.Her-2的FISH检测结果为(+).结论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黏液亚型)是一种罕见的预后差的乳腺恶性肿瘤,需要与乳腺单纯型黏液癌进行鉴别,依据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袁修学;杨月红;梅启慧;聂秀;郭涛;邓雅尹;袁静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的临床组织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11例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的临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1例平均发病年龄46.7岁,平均病程9.7年,男女之比为8:3.皮损表现为单发、大小不等、肤色的增生性肿物,呈圆顶形或柱状.全部发于指部且近关节部位.镜下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表皮突增宽、延长;真皮内大量扩张的毛细血管及粗大纤维增生,方向与表皮垂直,血管及神经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毛囊附属器无明显异常,间质无明显水肿.免疫组化:血管内皮细胞CD34(+),胶原(-),神经纤维S-100(+),胶原(-),血管平滑肌细胞SMA(+),胶原(-).结论 获得性指部纤维角化瘤为单发增生性肿物,常发生于指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有特征性改变,切除可治愈.

    作者:贾红侠;黄晓楠;何焱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27和cyclinD1在滑膜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组织中p27和cyclinD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滑膜肉瘤中p27和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p27和cyclinD1在滑膜肉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5% (27/60)和40% (24/60).p27阳性与滑膜肉瘤的组织学分级及肿瘤转移相关(P<0.05);cyclinD1阳性与肿瘤转移相关(P<0.05).p27阳性组术后生存情况明显优于阴性组(P<0.05).结论 p27和cyclinD1的异常表达与滑膜肉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p27低表达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作者:晋薇;于国;丁华野;王高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内纤维瘤病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地 探讨腹内纤维瘤病(IA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对10例腹内纤维瘤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组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23~77岁,平均49.3岁.以腹部肿块、腹胀及腹痛为主要症状,2例伴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其中1例并发肠腺癌.肿瘤位于肠系膜6例,腹膜后、脾门、膀胱和输尿管下段、胃壁各1例.巨检:灰白色实性肿瘤,质硬.镜检:增生性病变由相对一致的、伸长的梭形细胞排列成编织状及束状,细胞核呈卵圆形、空泡状至尖梭形,1~2个小核仁,缺乏恶性特征,其周有不等量的胶原基质.肿瘤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和肌层,灶性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术后3例复发.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部分病例SMA、actin和CD117(+),4例中3例β-catenin核(+).结论 IAF是一种少见的肿瘤,部分病例伴发FAP,细胞核β-catenin阳性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富于细胞伴有浸润肠壁者应与胃肠间质瘤相鉴别.

    作者:丁佩芬;顾霞;张咏英;戎丹平;杨道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甲状腺髓样癌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T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对8例甲状腺髓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及病理组织学进行回顾性分析与研究.结果 患者大多以体检发现颈部肿块就诊.肿瘤组织实体状,境界清楚,大部分无包膜,灰白至淡黄色;癌细胞呈巢状、岛状、滤泡状排列,细胞为胖梭形或多角形,核圆或卵圆形,核仁不清,胞质呈细颗粒状,嗜双染性,癌细胞巢周边有纤细的纤维血管间质、玻璃样变胶原组织及淀粉样物分隔.癌组织中降钙素(CT)、CEA、CgA和Syn(+),而Tg、TPO、galectin-3和HBME-1(-).结论 MTC具有多分化肿瘤的特点,可以表达多种神经内分泌标记物.对于有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进行CT、CEA检测,并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结合B超检查是MTC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取得良好预后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玉林;谢蕴;罗志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霍奇金淋巴瘤(POHL)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收集1例胸骨POHL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19岁.持续性胸前区肿痛1个月.CT示胸骨溶骨性病灶.病灶活检组织见较多量单核及多核R-S细胞,散在或簇状分布于混合性炎症背景中.免疫组化显示R-S细胞CD30、CD15和PAX5均(+),LCA、ALK、CD3、CD20、CD1a和EMA等均(-).治疗采用ABVD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病灶明显缩小,症状消失.结论 霍奇金淋巴瘤多见于淋巴结内,POHL罕见,极易误诊并延误治疗,确诊需综合临床、影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陈远钦;张永辉;陈燕红;陈婷婷;齐树青;邱建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常见卵巢肿瘤术中涂片的细胞学特点,并与术中冷冻切片进行比较,探讨细胞学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6例术中卵巢病理标本同时做细胞学检查和冷冻切片检查,并与术后石蜡切片对比,分析各自的准确性.结果 冷冻切片和细胞冷冻切片学涂片的准确率分别为94.8% (91/96)和95.8%(92/96),二者相结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7.9%.结论 熟悉并掌握各种类型卵巢肿瘤的涂片细胞学特点,并与冷冻切片相结合,可提高卵巢肿瘤的术中分型诊断正确率.

    作者:李晶;李建民;杜书强;侯燕;解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阅片系统在宫颈细胞学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宫颈细胞学筛查中新柏玻片扫描分析影像系统(TIS)辅助阅片系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宫颈液基涂片60147例人工阅片和52873例TIS阅片平均时间、上皮病变的检出率及细胞学和组织学的符合率.结果 相较于人工阅片,TIS平均阅片速度提高90%.鳞状上皮病变总检出率及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和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出率提高,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非典型腺上皮细胞(AGC)检出率差异不显著.ASC/SIL比值下降.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学和组织学符合率高.结论 TIS作为一种新的辅助阅片系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鳞状上皮病变有较高检出率.对腺细胞病变的检测,有待探讨.

    作者:郑珂;张声;唐坚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假肌源性(上皮样肉瘤样)血管内皮瘤(PH/ES-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PH/ES-H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PH/ES-H均为男性,年龄47岁和70岁,分别因颈肩区复发性肿块及左拇指外伤后软组织肿块就诊.镜下见肿瘤组织形态类似于上皮样肉瘤,由密集成片或略呈结节状增生的卵圆形或圆形的上皮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组成,二者之间相互移行;可伴有局灶性坏死.其中1例局部区域肿瘤细胞见胞质内空泡形成,但不含红细胞,也无明显的血管腔形成.免疫组化标记示肿瘤细胞上皮性及血管内皮细胞标记(可表达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均(+).结论 PH/ES-H是一种少见的中间性或低度恶性的血管内皮瘤,形态上具有上皮样肉瘤或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部分特点,诊断时必须结合免疫组化结果与之进行鉴别.

    作者:汪庆余;郝华;雷浪;苏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巢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分析发生于卵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TCASO)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分子机制.方法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及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并进行BRAF、RAS基因突变检测,对比研究2例卵巢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 2例均无颈部甲状腺病变,肿瘤境界清楚,滤泡型结构,部分细胞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细胞核特征.2例免疫组化均呈MC和cyclin D1(+);例1CK19(+),CD56(-);例2 CK19(-),CD56(+).2例BRAF、RAS突变均为(-).例2具有卵巢恶性肿瘤典型临床表现.2例随访4~15个月,未复发.结论 发生于卵巢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与原发于甲状腺的乳头状癌可能有相似的分子生物学发生机制,预后较好.

    作者:成殷;吴焕文;钟定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目的 探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病变分别位于右侧胸壁皮下及右背部皮下组织,生长较缓慢,其中1例伴疼痛,呈良性经过,切除后无复发.镜下肿瘤组织有明显的胶原性背景,局部黏液样变,其间散在梭形或星芒状纤维母细胞,可见明显小核仁,细胞无异型性,未见核分裂象.肿瘤无坏死.结论 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独特的良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依据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可以与其他良性或低度恶性的纤维母细胞性病变鉴别.

    作者:马伶;闫秀英;李东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原发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女性,63岁.绝经10余年,阴道不规则出血半年.妇检:宫颈增粗,4 cm×4 cm大小,表面有溃疡,接触性出血.B超示宫颈占位,恶性肿瘤可能.CT示宫颈部软组织增厚,局部密度稍减低,大小3.2 cm×2.6 cm,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后腹膜、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阴影.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巢云鹏;石钧梅;詹力;张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1例

    患者女性,60岁.外伤后CT检查发现胰尾部占位性病变.之前患者无任何不适.辅助检查:血、尿淀粉酶,肝与肾功能,血糖及血清肿瘤指标CAl99、CAl25、CEA、TAM和AFP均正常.B超检查示胰尾部边界较清的囊实性病灶,呈蜂窝状样回声,囊壁或分隔处可测及点线状彩色血流及动脉血流信号,RI:0.62.CT示胰尾部局限性肿块,边界清楚,含多个低密度小囊,囊腔大小不等,增强后肿块内间隔呈轻~中度强化图像(图1).临床诊断:胰腺良性肿瘤,行胰体尾部肿瘤切除术.

    作者:罗庆丰;修穆群;饶华民;蔡勇;高文;刘志良;曾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骨上凹囊性成熟性畸胎瘤1例

    患者男性,17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胸骨上凹可及一肿物.查体:胸骨上凹可及一肿物,2 cm×2 cm大小,皮肤表面正常,肿物质软,活动可,无明显压痛,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差,不随吞咽上下活动,周围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颈部B超示于胸骨上凹可探及2.5 cm×2 cm×1.5 cm大小囊实性包块,部分低回声液化,形态不规则,有包膜.颈部CT示胸骨上凹肿块影,边缘较清,内密度不均(图1,2).

    作者:侯素平;杜菲;牟荣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合并胃壁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性,56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感伴腹胀半月余,进食、饮水后明显.查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腹部CT示腹腔大量积液及网膜饼样改变.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示散在异型细胞,考虑为肿瘤细胞.腹水生化:乳酸脱氢酶290U/L.胃镜示胃息肉(活检钳除)、胃体外压性病变(不除外间质瘤),胃小弯侧类圆形异常密度.临床考虑肿瘤转移所致.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CA72-4:93.46U/ml,CA125> 600U/ml,CA15-3> 200U/ml.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示双附件区未见肿瘤及异常.心电图、X光片未见异常.临床初步诊断:腹膜恶性肿瘤转移;胃体肿瘤(考虑间质瘤);腹水.术中见腹腔中有大量草黄色积液,无血性、脓性液体,量约5500ml;大网膜挛缩,横结肠与网膜粘连,聚集呈饼状,表面光滑,有瘤状突起,局部透亮.

    作者:罗彦鹏;任力;郑吉春;李德昌;岳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1例报道

    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是罕见的肾肿瘤,曾称为成人中胚层细胞肾瘤[1]或肾盂囊性错构瘤等.1998年Michal等[2]首次以肾良性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命名.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3岁.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查体:左肾区隆起,压痛和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行径区无隆起及压痛,膀胱区无异常,尿道口无脓性分泌物.腹部CT示左肾占位性病变,考虑多房囊性肾瘤,不排除成人型肾母细胞瘤.行左肾肿瘤单纯切除术.

    作者:张艳苓;蔡兆根;于东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典型腺细胞在宫颈细胞学检查中的意义

    由于宫颈癌筛查技术的发展,近宫颈癌的发生率有了显著下降,特别是鳞状细胞癌,但是宫颈腺癌的发生率却有所上升[1,2].1941年建立的巴氏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筛查常用的筛查方法,但1988年又建立了宫颈细胞学Bethesda系统,并于2001年进行修订[3].然而非典型腺细胞(AGC)的判读和筛查仍然是一个挑战[4-6].尽管宫颈细胞学中对AGC的解读重复性有限,但是其组织学随访结果往往并不总是良性病变,一部分AGC病例同样反映了潜在的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CIN2/3)、宫颈原位腺癌或偶尔的浸润性腺癌及非宫颈或附件肿瘤[4,7,8].

    作者:张和平;赵彩霞;汪勤;唐曼;解正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混合性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神经瘤2例报道

    混合性副神经节瘤-节细胞神经瘤(composite paraganglioma-ganglioneuroma,CPG)是副神经节瘤与节细胞神经瘤混合的肿瘤,非常罕见.大约90%的肿瘤发生于肾上腺,少数发生于腹膜后.膀胱等处[1].本组2例均发生于腹膜后,本文通过对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张雯;王鸿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FISH检测尿路上皮癌漏诊分析

    FISH检测是尿路上皮癌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尚需完善,还不能作为肿瘤确诊的依据,本文通过2例漏诊病例,探讨其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2013-01-2013-06期间经我院收治的尿路疾病患者中,有10例行FISH技术检测,但其中2例结果为阴性,与组织活检结果不符.患者以反复肉眼血尿并腰痛之主诉入院.逆行输尿管肾盂造影提示输尿管中段充盈缺损,考虑占位性病变.脱落细胞学检查提示见可疑肿瘤细胞,但尿FISH结果阴性.家属要求行手术探查,遂行输尿管探查术.术中冷冻病理提示泌尿上皮癌.遂行输尿管癌根治术.病理诊断: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作者:张渭波;董兵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ALK融合基因蛋白的应用体会

    近年来,肺癌已经居于致死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以克唑替尼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为核心内容的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肺癌治疗的研究热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ALK)是继EGFR基因之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新作用靶点[1].克唑替尼作为ALK融合基因的靶向抑制剂,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临床效果[2,3],因此,对肺癌患者进行ALK融合基因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9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Ventana全自动免疫组化仪检测ALK融合基因,我科即开始使用.现将仪使用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立娟;苏丹;张莉;赵颖丽;陈学敬;张海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脂肪组织切片方法的改良及应用体会

    脂肪组织由于其结构较特殊,无论是常规制片还是冷冻切片都较其他组织困难,特别是术中冷冻更是如此.因此,脂肪组织被列为不宜应用术中快速活检的范围[1].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常常会遇到脂肪组织的冷冻切片(如保乳的手术标本富含大量脂肪组织).为此,笔者作了一些改良,与同行交流.

    作者:熊红梅;邱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病理科医疗废物管理的几点体会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绝大部分属一般性生活垃圾,少部分属于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危害性的废弃物.因此,规范医院的医疗废物管理是一项格外重要的工作.本文结合所在科室的实践,就病理科医疗废物分类管理等问题谈几点体会.

    作者:魏雪;章如松;何燕;余波;王璇;陈辉;周晓军;马恒辉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DNA倍体分析及免疫组化在脱落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脱落细胞学检查是临床病理检查的常用方法,依靠细胞学检查判断其的良恶性,能为临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恶性肿瘤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传统的细胞学检查依靠光镜观察细胞核形态,有时由于背景成分的干扰,或者形态不典型,容易受到病理医师的主观因素影响.我们将DNA倍体分析与免疫组化染色运用到疑难病例的诊断中,希望有助于疑难细胞学的诊断.

    作者:范严严;陈易华;简燚;罗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